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睿文

<p class="ql-block">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p><p class="ql-block">若论法国启蒙三杰的作品阅读,睿文近年来对卢梭的作品阅读屈指数来已是第四部作品,先前的三部作品分别是《社会契约论》、《忏悔录》、《爱弥儿》,又因卢梭的《忏悔录》而阅读了另外两部作品,即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列夫·托尔斯泰的《忏悔录》而对奥古斯丁的了解,又源于大卫.休谟的《英国史》及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从中得知,如圣徒般的奥古斯丁仍脱离不了对权力的欲望。</p><p class="ql-block">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篇幅不长,但其信息量,思想深度,哲学思辨却是令人惊叹的,回味无穷的,常常令睿文这般浅薄之人如入迷局,总是在峰回路转间徘徊不定。也许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高屋建瓴的学术观点恰好契合了当下的世界格局,这是华夏子孙最应深度思考的问题。</p><p class="ql-block">1712年6月,卢梭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母亲在他出生后不久便与世长辞。常言道,人生三大不幸,即幼年丧母,中年丧偶,老年丧子。也许是幼年失怙,注定了他一生坎坷的命运,后来,他与父亲相依为命。十岁那年,父亲因与人发生口角,并拒绝向恶势力屈服,于是在法院下达的缉拿通知到达前愤然逃离了日内瓦,留下了孤苦伶仃的小卢梭。在随后两年的时间内,他被托付给了一位牧师,并且开始学习拉丁文。之后,他又在一个雕刻匠家里当了两年学徒,期间的苦难经历,卢梭在《忏悔录》里都有翔实的描述,后因受不了苛待,十六岁那年同样选择了逃离日内瓦,过上了长达十三年的流浪生活。生活中的种种磨难,并没有让卢梭屈服,虽然他在流浪期间,做过仆从,偷盗过东西,教过音乐,稍有空闲便不倦地读书学习。后来他依靠年轻的华伦夫人生活,成为她的情夫。期间他又结识了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百科全书》的主编人狄德罗。因创作《社会契约论》、《忏悔录》、《爱弥儿》而被当局查禁,被迫流亡英国,与大卫.休谟相识,并寻求庇护,但因其学术观点的冲突而与名满天下的大咖们决裂,孤独终老。个人的苦难经历,与社会思潮的抵牾,与世俗的抗争,铸就了他悲惨的人生。也许这正是他撰写《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的动因。</p><p class="ql-block">在本书第四章中即开宗明义地指出:“我认为在人类中存在两种不平等:一种我称之为自然的或是生理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是由自然造成的,主要体现在年龄、身体、体力、智力以及心灵方面;另一种我们可以称之为精神的或是政治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依靠一种公约,在人类共识的基础上被建立起来,或者至少为人类共识所认可,主要体现为少数人通过损害他人利益而享有的各种特权,例如更加富有、更加尊贵、更加强大,或者甚至让他人臣服。”对财富的占有、攫取、掠夺、对法律的偏袒制定,对人类共同财产的侵吞,对人类道德底线肆意践踏,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该是怎样一种困局呢?“就这样,由于富人和穷人彼此间不同的性格,便诞生了统治和奴役或者暴力和掠夺。对于富人而言,他们一旦体会到统治的快乐,便会立即蔑视所有其他的快乐。同时,由于他们可以用旧奴隶来降服新奴隶,所以他们每天所想,就是如何制服或者奴役他们的邻居。他们就像那些饥肠辘辘的恶狼,一旦尝到人肉的鲜美,便觉得其他食物索然无味,因而最后只想着吞食人类了。就这样,最强大的人或最悲惨的人将他们的力量或者他们的需求视作一种对他人财产上的权利,而这种权利在他们看来就等于财产权,由此带来的不公随之为社会带来了可怕的骚乱。正是这样,对财产的窃取、对穷人的掠夺以及所有人无节制的情欲扼杀了自然的怜悯之情,在正义之声尚且微弱的情况下,使人类变得吝啬贪财、雄心勃勃、十恶不赦。在强者逻辑和首位逻辑的较量中,爆发了一场持久的冲突,只有战争和谋杀才能将这场冲突阻断。渐渐地,最初的社会被一个可怖的战争状态所取代:可耻而又可悲的人类再也无法回到过去,也无法放弃那些他们获取的不幸之物。他们只好苟且偷生,在滥用了令自己引以为豪的优势后,眼见着自己走向毁灭的边缘。”面对当下动荡的世界格局,回首三个世纪前的伟大哲人的精辟论述,令我们不寒而栗。人类所谓的文明,所谓的科学进步,所谓的人类福祉,不过是政客们手里玩弄的一张游戏牌而已。所有的政体优越,所有的文明优雅,所有的财富积累,所有的冠冕堂皇,都是对台下观众玩弄的虚幻魔术。在利益前面,在灾难面前,统统撕去了虚伪的面纱。对财富不择手段的占有是对他人他国民众居高临下的鄙视、颐指气使的奴役、颠倒黑白的欺骗的工具罢了。所以卢梭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事实上,没有任何人比处于原始状态的人们更加温和了。那个时候,他们被大自然隔离在距离野兽的愚蠢和文明人的智慧同样遥远的地方,同时,他的本能受理性所限,因而只知道防备眼前祸害的威胁;他们天生具有同情心,不愿意对任何人造成伤害,即使自己受到了伤害,也不会在任何情绪的驱使下对别人作恶。因此,正如智者洛克的一句哲言所说:没有私有制,便不会有不公正。”如此,我们如醍醐灌顶,马克思的精辟论述言犹在耳,如此,你想到了老子了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