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是获取知识的渠道,提高人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涵养静气的摇篮。为更好的促进教师建立阅读分享的氛围,使教师成为阅读的示范者和终身学习的引领者,铜川市第一中学第三学部继续开展读书分享活动。初三年级英语老师在工作之余,与知识相约,与图书携游。 彭娜老师品读《幸福源于心态》 《幸福源于心态》作者刘丙仁。该书是一本心灵修养类书籍。作者认为:幸福与否,并不能以任何标准去评判,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与追求也各有不同。其实,幸福就是一种心态。只要你肯用心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就能感受到幸福的滋味。幸福是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愉悦的感觉,是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只要心态是幸福的,那么幸福就会成为“一种状态的持续”,不断地充盈着我们的人生。<br> 彭娜非常赞同作者的观点,通过阅读本书她对自己的职业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她觉得作为教师,一定要拥有良好的心态和职业幸福感,并将自己的感受通过对学生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展现出来,传递出去,鼓励和引导孩子们快乐学习,幸福成长,勇于实践,乐于创新,最终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史静雯老师阅读名著《野性的呼唤》 史静雯老师认为巴克是可悲的,但也是幸运的。可悲的是它被无情地抛出了礼貌世界,它本能够受到宠爱,但蛮荒世界教会它必须坚强,必须强势,不能倒下,一但倒下就意味着死亡。而幸运的是,巴克在荒地中释放了血液中的野性,释放了它可能一辈子也无法释放的本事和领导才能。<br>巴克的退化或者说是原始化,毋庸置疑是人类造成的。人类的愚蠢没有让自我获得最大的利益,却为自我又树立了一个强大的敌人。巴克曾得到过爱。桑顿的爱让巴克感到温暖,感受到人类的关怀,使得它也以更加炽烈和狂热的爱回报桑顿。然而人类的战争让巴克失去了唯一的关怀,它的野性被全部唤醒,它明白它同人类在没有任何联系也就不再留恋。它奔向自我的生活,奔向只为自我战斗的生活!<br>这部书很真实很血性,也映出作者的渴望,他渴望自由,他期望自我更强大,不屈服于自我的命运。应对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不得不告诉自我,仅有自我强,才能不被别人比下去,才能在社会中立足。这同巴克置身的血腥的荒地没有太大的区别。虽然这一切对我来说太陌生了。 杜宁老师体悟《当下的力量》 杜宁老师在她的读书心得中写道:总有那么一本书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带我们以全新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从而治愈我们的心灵,改变我们的生活。<br> 德国心灵导师埃克哈特∙托利的代表作《当下的力量》就是这样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他说每个人都有一个“小我”,一个虚假的自我,是我们无意识地认同思维而产生的。<br> 这个小我恐惧死亡和毁灭,也不断追求自我圆满,这种思维影响着生活方方面面,让我们疲惫于各种交织的思维之中。与此同时,当下正悄然逝去,转瞬间又变成了遗憾的过去。<br> 大多数人都被“思维”所控制,被时间的洪流裹挟着前行,无法控制自己的大脑,沦为“强迫性思维”的奴隶。我们忘不掉过去,更担心未来。<br> 很多人,要么活在过去的悔恨中,要么沉浸在对未来的不可预知的恐慌中,无暇顾及当下。<br> 张德芬说:当下有你所有想要的东西,当下也是你唯一拥有的东西。那么,我们为什么总是被思维左右,而难以真正活在当下?<br>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在过往中寻找认同感以及在未来寻找满足的心理需求中解放出来,战胜小我。不断尝试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当下,让临在成为主要的意识形态。<br> 几乎所有痛苦的根源在于无止境的欲望,做一个自我观察者。试着观察当下的不快乐和痛苦,宽恕一切。宽恕不是去抗拒生命,而是容许生命经由你而活出自己。<br> 无条件、无保留地接受当下,放弃对当下的抗拒,接纳事实,真正地臣服于当下。过去不再有任何力量,未来也不再有任何影响,只关注当下的事情,立即采用行动。<br> 珍惜每一个当下,哪怕是一分钟一秒钟,也不要舍弃,要视若珍宝,让它们在我们人生的画卷中熠熠生辉。<br> 埃克哈特∙托利说:对当下和此刻生命的完整性心存感激,才是真正的富裕。让我们接纳事实,不要把希望寄托于未来,关注当下,让每一个当下都璀璨闪光,充满意义。<br> 杨文娟老师与《杨绛传》 读书可以让人无比的快乐,但是这本书读完心中却满是苦闷,这不是杨先生的苦闷是我的杞人忧天,特别是讲到文革时期的钱杨和女儿、钱老相继撒手人寰的时候,实在令人潸然泪下。<br> 以下是杨文娟老师阅读过程中的一些记录,很零星也很琐碎,就全当个人的心得略加记录了!<br> 一、恋家的杨先生<br> 杨绛非常恋家,并不贪玩却贪看书,回家还帮助父亲做些事情。有一次,杨荫杭(杨绛的父亲)问她:“阿季(杨绛原名杨季康),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不好过。”杨绛说。一星期不让你看书呢?”“一星期都白过了。”杨荫杭笑道:“我也这样。<br> 也许我们现在娱乐活动太丰富,科技发展太快,如果他们父女间对话中的书改成手机是不是和当下贴切多了。<br> 二、钱老的“痴气”<br> 杨绛介绍说:“锺书的‘痴气’书本里灌注不下,还洋溢出来。我们在牛津时,他午睡,我临帖,可是一个人写写字困上来,便睡着了。他醒来见我睡了,就饱蘸浓墨,想给我画个花脸。<br> 钱老的“痴”其实也是很可爱的!<br> 比如:<br> 那时杨先生刚刚生完孩子,还在医院里,钱老每天都到产院探望,常苦着脸对杨绛说“我做坏事了”。原来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杨绛说:“不要紧,我会洗。”“墨水呀!”“墨水也能洗。”他就放心回去。第二天他又“做坏事了”,把台灯砸了。杨绛问明是怎样的灯,她说:“不要紧,我会修。”他又放心回去。下一次他又满面愁虑,说是把门轴弄坏了,门轴两头的门球脱落了一个,门不能关了。杨绛说:“不要紧,我会修。”他又放心回去。<br> 看吧,这哪是什么“痴”啊,明明是可爱,而且从杨先生口中讲出来还略带炫耀的意思呢!这样鲜活的两位大家也只能在书中慢慢品味了!<br> 高华老师educated ⼀本⾮常跌宕起伏的,⼀起让⼈读来⾮常揪⼼的⾃传,作者塔拉在⼀个可以说是我难以想象的家庭⾥长⼤,⽗亲狂暴⽽愚昧,母亲对⽗亲绝对服从,但是她通过⾃学考上了⼤学并且最终获得了剑桥⼤学的博⼠学位,并且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冲破了原⽣家庭的桎梏。 这本书给高华带来最大的震撼是,作者文字的力量,她不用借助外物就能准确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将那些抽象的感觉,传递给读者;其次便是作者独一无二的经历了,看似不真切,但却是作者真真实实经历过的。 这样⼀个简单的描述可能并不能够完全概括这本书的全部的意思,且我想这本书受欢迎并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个励志的故事,⽽是有更深层次的启发和⼒量。<br> 姚鑫老师学习《剑桥中国哲学导论》 《剑桥中国哲学导论》这本书给人们带来开放的、学习的哲学思考,引导我们回顾过去以趋向未来,批判现实以构建思考,激励我们永远像一只浴火重生的凤凰在展翅欲飞。赖蕴慧博士的这本书运用了西方哲学的分析理念和比较哲学的观点来讨论中国哲学中的基本命题。文中对中国哲学特质的讨论能让我们更清楚的看到中西方思想的差异。在中国哲学中,首要的道德问题不是“应当做什么”,而是,“什么是最好的生活方式”。依中国哲学,个体本质上是由关系构成的情景化自我,这种逻辑之下,中国人倾向于设想主体或个体之间相待相依,对个体利益与共同利益之重叠讨论甚多。同时,变易与和谐也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特质。中国哲学致力于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关联、变化,以及他们对和谐的影响。<div>书中对诸子百家的讨论也是富有特色的,向我们介绍了不同流派的基本观念、思想家之间的争论,不同流派之间的相互影响,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传统文化的哲学特质以及中国人的精神构成。</div> 李美涛老师阅读林崇德老师的《教育的智慧》这本书,我很快就被深深地吸引了。作者从他接过老师手中的教鞭开始,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心得娓娓道来。用他朴实无华的语言,用他一生总结出来的实战经验和自己的认真思考,用他严密的逻辑思维告诉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正确认识处理教育、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基本功,成长为一名智慧型的教师。<br>李老师觉得一名智慧的教师会首先认真了解学生的心理和认知情况,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教学。他指出:当学习者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由于缺乏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造成备课、教学中的针对性不强,导致上了一堂无效的课,这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浪费。同时这也是一个德育的的过程,一个真正爱学生的教师,他的教学一定是紧紧的围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而展开,“爱生教师”的课堂一定是学生喜欢的课堂,一定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一定是有效地教与学的课堂,当我们的课堂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不是学生痛苦的枷锁、而是成为学生愉悦的体验,快乐生活的场所,这才是爱的体现,这才是智慧教师的体现。<br><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