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彰显璀璨的中华文明!

笠翁视点

玉龙,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故宫博物院藏。<div>  </div><div> 今年春季,故宫博物院举办了“何以中国”特展,展出了上起石器时代下至清代的包括石器、陶瓷、玉器、青铜器、金银器等等珍贵的国宝级文物,呈现了璀璨的中华文明。<br></div> 玉琮,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反山M12出土,浙江省博物馆藏。 黄玉鹰攫人首佩,新石器时代后石家河文化,故宫博物院藏。 皿方罍,为商代晚期青铜器,因器口铭文为“皿天全作父己尊彝”而得名,是商代晚期的盛酒器。1919年出土于湖南省桃源县漆家河, 湖南省博物馆藏。 何尊(复制品),西周,陕西省宝鸡市贾村塬出土,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青玉人龙纹柄形器,西周,故宫博物院藏。 白玉透雕龙凤纹璧,战国时期的玉器。其厚仅3毫米,直径12厘米。雕工精美细腻,璧中的玉龙呈S型,尾部细长,尾尖上卷,形象腾跃矫健,尽显威猛气势。故宫博物院藏。 <div>  少虡剑,春秋时期的名剑之一,故宫博物院藏。1923年出土于山西浑源李峪村。该剑光洁如新,剑刃锋利无比。剑脊两面镌刻二十字错金铭文:“吉日壬午,乍(作)为元用,玄镠鎛吕(铝),朕余名之,胃(谓)之少虡”。<br></div><div> 李白在一首《侠客行》的诗中提到了:湛泸、鱼肠、太阿、巨阙、龙渊、赤霄、干将和少虡等八把春秋时期的名剑。诗中末尾一句为:“干将今安在,少虡独煌煌”。一语成讖,其中的七把名剑早已失传,唯独少虡剑现存于世。</div> 素剑,战国时期的兵器,故宫博物院馆藏。 蟠螭纹编钟,共有九件,战国前期器物,是宗庙祭祀与宗族宴飨时的打击乐器,故宫博物院藏。 <h3>  辟大夫虎符,战国时齐国的用器。虎符应为两半,拼合成卧虎形。作为发兵用的信物,一半在朝廷,一半在地方。使者持符至地方,两半相合无误,地方始发兵。</h3> 四足方鼎,周代。此器及以下共十件铜器为孔子博物馆藏的“商周十供”。 册父乙卣,商代,孔子博物馆藏。 饕餮纹甗,周代,孔子博物馆藏。 夔凤纹豆,周代,孔子博物馆藏。 夔龙纹簠,周代,孔子博物馆藏。 窃曲纹簋,周代,孔子博物馆藏。 伯彝簋,周代,孔子博物馆藏。 牺尊,周代,孔子博物馆藏。 兽面纹觚,商代,孔子博物馆藏。 木工册鼎,商代,孔子博物馆藏。<div>  以上四足方鼎、饕餮纹甗、夔凤纹豆、夔龙纹簠、 窃曲纹簋、册父乙卣、 伯彝簋、牺尊、兽面纹觚、木工册鼎等十件孔子博物馆藏的商周青铜器,称为“商周十供”。这些铜器原是清宫旧藏。</div><div>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乾隆帝第五次驾临曲阜,颁赐孔府“姬朝铜器十事”,习称“周十供”或“十供”,用于祭祀先师孔子。后经鉴定,木工册鼎等三件铜器为商代器物,遂改称“商周十供”。除在重大祭祀时陈于大成殿上,孔府平时敬谨收藏,秘不示人。历经两个半世纪后,借此次特展又重新回到紫禁城。</div> 商鞅方升,战国,上海博物馆藏。 追簋,西周,故宫博物院藏。 小克鼎,西周,故宫博物院藏。 玉璜,战国,故宫博物院藏。 金动物咬斗纹牌饰,战国-西汉,故宫博物院藏。 鄂君启金节,战国,是公元前323年(楚怀王六年)颁发给鄂君启的经商免税通行证,共出土5件,车节3件,舟节2件,其中4件系1957年4月在安徽寿县邱家花园出土,另一件则为安徽蒙城王氏家族出土。各节均为青铜铸造,合在一起呈圆竹筒状,节面镂刻八条阴刻直线,作为铭文的直格界栏,其上满饰错金篆书。<div>  5件节符现分藏两处,图中两枚“车节”为安徽省博物馆藏,其余节符为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div> 浅绿玻璃肋纹钵,秦代-汉代,故宫博物院藏。 长信宫灯,西汉,河北博物院藏。<div>  1968年于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中出土。宫灯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灯体通高48厘米,重15.85公斤。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此宫灯因曾放置于窦太后(刘胜祖母)的长信宫内而得名。 </div> 力士博山炉,东汉,故宫博物院藏。 “晋归义羌侯”金印,晋代,甘肃省博物馆藏。 青釉彩塑人物动物焦作谷仓罐,西晋,故宫博物院藏。 四瑞兽葡萄纹方镜,唐代,故宫博物院藏。 金狩猎人物纹六曲花口杯,唐代,山西省博物院藏。 银錾刻花鸟纹碗,唐代,陕西省西安市东南郊沙坡村出土,故宫博物院藏。 白玉折枝樱桃纹佩,宋代,故宫博物院藏。 白玉镂雕春水图佩,金代,故宫博物院藏。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球式香熏,元代,故宫博物院藏。 碧玉龙钮“四海有民皆视子”印,清代,故宫博物院藏。 银胎绿珐琅嵌宝石靶碗,清代,故宫博物院藏。 金瓯永固杯,清代,故宫博物院藏。 铜镀金嵌珐琅日晷,清代,故宫博物院藏。 碧玉雕渔樵耕读图笔筒,清代,故宫博物院藏。 白玉交龙钮“文渊阁宝”,清代,故宫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