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87年前,在前有大渡河天险、后有国民党追兵的危急时刻,中国工农红军22位勇士临危受命组成突击队,冒着迎面射来的弹雨,以强攻手段飞夺泸定桥,打通了红军北上的道路。</p><p class="ql-block">对于红军在泸定桥的胜利,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也许还因为敌军中没有人愿意为了一座桥而丢掉性命。”</p> <p class="ql-block"><b>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1-</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渡河上这座桥是清康熙帝下旨修建,并御笔亲题“泸定桥”,意为“骚乱已平,泸河安定”。此后成为连接川藏的交通咽喉之地。</p><p class="ql-block">1863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领四万余人,兵败大渡河。1935年5月,红军行军至此。蒋介石见中央红军走进石达开全军覆没之地,狂妄叫嚣要使中央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p> <p class="ql-block"><b>上世纪初泸定县城全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和当年的石达开相比,中央红军所面临的形势要严峻得多。蒋介石调集重兵围追堵截,并制定了把中央红军封锁在金沙江以北、大渡河以南、雅砻江以东地区,予以“根本歼灭”的作战计划。</p> <p class="ql-block">渡河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红军如果在此失败,很可能被“剿灭”。在无法靠船过江的情况下,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当即决定:夺取泸定桥。</p><p class="ql-block">1935年5月28日,红四团接到红一军团命令“限左路军于明日夺取泸定桥,你们要用最高的行军速度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p><p class="ql-block">昼夜兼行120公里,次日早晨6时,红军出现在泸定桥西岸。红军一昼夜徒步奔袭120公里,创下世界陆军徒步行军罕见纪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2-</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渡河自北向南,浪大水急,泸定桥横亘其间。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描写当时险况:“13条100多码长的沉重铁索横跨河的两岸,铁索两端嵌在石质桥头堡的水泥石碓下面。铁索上原先铺着厚厚的木板作为桥面,但红军到达时发现,这些木板有一半都被拆掉了,从桥头到河中心只有空荡荡的铁索。”</p> <p class="ql-block"><b>泸定桥旧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敌军在东桥头高地的密集火力,锁定着大渡河上晃晃悠悠的泸定桥桥面。泸定桥长103米,这么长的距离,还要面对敌人疯狂的火力扫射,参加作战的战士必定九死一生,只能挑选突击队奋力一搏。</p> <p class="ql-block">22位勇士临危受命,组成突击队夺桥。时任红四团党总支书记罗华生后来表示,这批勇士由他亲自挑选出来。</p><p class="ql-block">他当时挑人的标准是:“凡是干部,包括连长、指导员、党支部书记及排长,首先要挑出来。曾经是战斗英雄的,比如在渡乌江战役中立过功的,也要挑出来。平时作战勇敢的,挑出来。挑选出来的人,必须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起码也要是入党入团积极分子。”</p> <p class="ql-block">冲向铁锁链,匍匐着前进,飞夺泸定桥的22位勇士面对弹雨毫不畏惧,向前攻击。整个战斗仅用了两个小时,便惊险地飞夺了泸定桥,粉碎了蒋介石南追北堵,欲借助大渡河天险将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美梦。</p> <p class="ql-block">飞夺泸定桥,不仅创造了军事史的奇迹,而且成为中国共产党长征时期的最重要的里程碑,为实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合,最后北上陕北结束长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一座桥22人,就这样改写了中国历史“和“十三根铁链劈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的壮美赞誉。</p><p class="ql-block">战后,毛泽东仔细察看了泸定桥的地势,感慨地说:“这样险要桥面的桥都能夺取,说明我们工农红军是不可战胜的!”</p><p class="ql-block">1935年10月,毛泽东在其诗作《七律·长征》中用“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来形容红军飞夺泸定桥之艰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3-</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夺取泸定桥后,由于战事紧张,勇士们立即各自归队,没来得及留下他们的名字。每场战役都有红军战报记录,正好在那一次遗失,参与夺桥的人数一度不能确定。</p><p class="ql-block">一八六期的《红军战士报》写着:“二连21个英雄首先爬铁链冒火过河”。此后,还有22和23名勇士的说法。后来根据时任红四团政委杨成武的回忆文章,飞夺泸定桥的勇士人数最终被确认为22名,4名勇士牺牲。</p> <p class="ql-block">1985年,泸定县举行“飞夺泸定桥”胜利50周年纪念庆典,参加庆典的杨成武将军接受采访时说,当年泸定桥一战后,部队继续向前进,勇士的名字没有记下来。在后来的长征路上,许多同志都先后牺牲了。</p> <p class="ql-block">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记述:“在这场拼死的攻击中,二十二人中有十八人活下来了。”</p> <p class="ql-block"><b>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飞夺泸定桥勇士的公开记载,只有中小学课本上短短的一篇文字。出现的名字,也只有突击队队长廖大珠和指导员王海云。</p> <p class="ql-block">几十年来,经过媒体和各界人士的帮助,目前已确认了十二位勇士的姓名、身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4-</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中央军委批准,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从1984年开始筹建,1986年10月16日建成,邓小平同志题写碑名,北面是聂荣臻元帅撰写的碑文。</p> <p class="ql-block">碑文第一句就是“一九三五年五月二十九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途中,取得了飞夺泸定桥的重大胜利。”</p> <p class="ql-block">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纪念碑前,两排共22根褚红色的石柱,代表着22位飞夺泸定桥的勇士。</p> <p class="ql-block">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2005年开馆时,22根方柱子中只有5根柱子上刻有已确认的5位勇士的姓名:</p> <p class="ql-block">廖大珠 :红一军团2师4团1营2连 连长、突击队长(1935年陕北牺牲);</p><p class="ql-block">王海云 :红一军团2师4团1营2连 政治指导员(1935年陕北牺牲);</p><p class="ql-block">李友林: 红一军团2师4团1营2连 党支部书记(1997年北京去世);</p><p class="ql-block">刘金山 :红一军团2师4团1营3连 党支部书记、突击指导员(1999年9月苏州去世);</p><p class="ql-block">刘梓华 :红一军团2师4团2连4班 副班长(1951年天津病逝)。</p> <p class="ql-block">后来,又找到了7位勇士的信息:</p><p class="ql-block">赵长发 :红一军团2师4团1营2连 特等机枪手</p><p class="ql-block">杨田铭 :红一军团2师4团1营2连 战士(1963年上海去世)</p><p class="ql-block">云贵川 :红一军团2师4团1营2连 战士(苗族)</p><p class="ql-block">魏小三 :红一军团2师4团1营2连 战士(夺桥牺牲)</p><p class="ql-block">刘大贵 :红一军团2师4团1营2连 战士(夺桥牺牲)</p><p class="ql-block">王洪山 :红一军团2师4团1营2连 战士(夺桥牺牲)</p><p class="ql-block">李富仁 :红一军团2师4团1营2连 战士(夺桥牺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5-</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22位夺桥勇士中,最特别的名字是“云贵川”。杨成武在其个人回忆录中,描写过“云贵川”的样貌:</p><p class="ql-block">“那个小战士只有十六七岁,中等身材,眉棱、颧骨很高,脸带褐黑色,眼大而有神……因为他入伍时没有名字,战友们就给他起了个名字叫‘云贵川’。在夺桥战斗中,他攀援铁索,和廖大珠一起冲进了火海。”</p><p class="ql-block">杨成武还曾告诉记者,“云贵川”是贵州苗族小伙,从小跟着父亲在深山里采药谋生,练就了一身攀援的本领。</p> <p class="ql-block">飞夺泸定桥一役后,“云贵川”跟着部队到达腊子口,他以一根竹竿翻上悬崖绝壁,扔下绳索将后面的战士拉上去,并带领队伍绕到敌人背后,策应主力攻破敌人堡垒。</p><p class="ql-block">腊子口山峰险峻,当地一直流传着“腊子口上降神兵”的传说。腊子口战役后,再没有找到关于“云贵川”的线索。</p><p class="ql-block">就像无从考证另外10位勇士,以及更多牺牲在长征路上的战士,他们在危急中付出了生命,没有来得及留下姓名。</p> <p class="ql-block">▲这是为纪念22名勇士而设立的红军飞夺泸定桥雕塑,共和国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人民永远铭记他们的伟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