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为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践行“支付为民”理念,在上级行的指导下,人行黑龙江省甘南县支行扎实推进手机号码支付业务涉农场景推广,在辖内兴十四村积极建设“示范村”,有力支持了当地“三农”经济建设,提升了央行支付的社会认知度、认可度和贡献度。</p> <p><b> 一、深入调查研究,明确工作思路</b></p><p> 甘南县兴十四村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甘南县城东南17公里,是1956年响应党中央开发北大荒号召由山东临沂地区移民组建起来的移民村。该村主要以粮食种植为主,现有耕地2.4万亩,粮食年产3200万斤。村内有兴十四粮食仓储有限公司和甘南县华粮商贸有限公司两家大型粮食购销企业,粮食收购范围辐射周边乡镇村屯乃至毗邻县市,粮食生产是当地“三农”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人行甘南县支行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到,粮食经纪人与农民之间结算粮款,单笔额度一般都超过千元且结算地点分散,但受农村地区移动支付机具普及程度等因素影响,结算方式依然局限于现金。为此,人行甘南县支行确立了充分发挥手机号码支付“移动转账”特点和转款直接到账、免收手续费的优势,在兴十四村开展以粮食收购为“切入点”,通过重点村镇的重点产业带动手机号码支付业务涉农场景推广的总体工作思路。</p> <p><b> 二、丰富宣传形式,提升宣传质效</b></p><p> 人行甘南县支行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对手机号码支付业务进行宣传推广,组织辖内银行工作人员,成立涉农场景推广小组,深入兴十四村开展手机号码支付业务宣讲会,采取“普及+解惑+现场手把手教学”的形式进行专项讲解,打破客户对传统转账业务的认知壁垒;并将手机号码支付业务宣传与涉农支付相结合,在粮食收购企业和农资销售商店开展宣传,以解决客户转账时遇到的实际问题为抓手,通过传统转账支付与手机号码支付对比,进行“面对面”定向宣传。截止目前,共发放宣传品500余份,接受咨询200余次,现场签约手机号码支付业务入网300余人。同时充分利用“短视频”工具,通过“抖音、快手”等方式,吸引广大农民去了解什么是“手机号码支付”,该功能的好处、意义,提高客户的签约积极性;借助“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工具的文章推送,为用户科普手机号转账的优势及应用场景,提高用户对手机号转账功能的了解。</p> <p><b> 三、多方协调联动,增强推广合力</b></p><p> 银行、粮食经纪人和农民是手机号码支付业务粮食收购场景推广的关键环节。为此,人行甘南县支行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一是指导龙江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在兴十四粮食仓储有限公司和甘南县华粮商贸有限公司增设驻企联络员,向经常与广大农民接触、直接从事粮食收购的粮食经济人推介手机号码支付业务,使其充分认识通过手机号码支付结算粮款的优势。同时,为让粮食经纪人的积极发挥鼓动引导作用,协调龙江银行为两家粮食收购企业提供了无需抵押担保、具有申请易、额度高、手续简、审批快特点的“点金e贷”贷款产品,该产品年利率最低至3.8%,极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为企业生产注入活力。二是协调龙江银行制定优惠的存贷款政策,调动农户开通、使用手机号码支付业务的积极性。对于开通农户,提供“种植贷”贷款,享受年利率最低至3.8%;同时还可优先购买龙江银行的储蓄存款产品,最高年化收益率可达3.55%。三是与两家粮食购销企业协商,制定粮食经纪人手机号码支付业务推广考核办法,对于发展用户和使用频次较高的粮食经纪人给予一定奖励,确保有效提升手机号码的有效用户和业务量。截至目前,2022年新增手机号码支付用户1946户,交易笔数6,326笔,交易金额235.41万元。</p> <p class="ql-block"> 手机号码支付业务推广以来,兴十四村广大农户的生产、生活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对此,种粮大户孙磊深有感触:“以前卖粮,都是给我现金,我年岁大,记性不好,生怕把钱弄丢,每次卖完粮就得赶紧骑着电动车去镇里银行把钱存上,到家天都黑了。自从开通了手机号码支付,粮食过秤后只要报上手机号,就能收到粮款到账短信,实在太方便啦!”</p><p class="ql-block"> 下一步,人行甘南县支行将不断加大手机号码支付业务涉农场景推广工作力度,组织银行机构把手机号码支付业务进一步向大豆、葵花籽等其他重点农产品收购以及农业生产资料销售资金结算延伸,为农业生产、农村建设提供现代化的支付服务,让央行支付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进一步贡献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