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劳动课

巧手群星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现在的中学生每天都是学校、课堂、家里、做作业,哪里有什么劳动课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这里要说的是上个世纪,在冕宁县泸沽中学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一九六九年九月,复课闹革命后,我们又有机会上学了。我和我姐刘静都进了泸沽中学,她在一排,我在三排。四个年级的学生同时涌进了中学,当时有十个排(解放军编制,一个排即一个班),学校一下子容纳不了这么多的学生,只有修建新的教室。修建教室需要土砖,这些土砖到哪里去买呢,而且还需要很大的一笔经费,学校就安排由学生们来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任务下达到各排,同学们就在学校背后的山坡上摆开了战场。先用锄头把山上的土挖下来,再用竹子做的筛子筛,把粗的部分扔掉,筛下来的细土用背篼或者撮箕运到一起堆起来,为了增加土砖的强度和韧性,再加上一些剁碎了的稻草,这些稻草要用砍柴刀在木板上一节一节的砍下来,均匀地撒在细土里,在土堆中间挖一个坑,往坑里倒上水,头天就这样发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第二天用钉钯来来回回地和泥,和得差不多了,只见我们三排的:余启林、余启发、余启荣、余开洪,四位同学挽起裤腿、打着赤脚跳进去用脚踩稀泥,这样来和泥,哇,大冷的冬天哪,我站在旁边牙齿都被冷得打颤,我也想象他们那样进去踩泥,但是我不敢。把泥巴和好了,就开始做土砖(坨土基)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要用专门的土砖模具,模具是四快木板围起来的方框匣子,尺寸是长30厘米,宽20厘米,高15厘米。把匣子平稳地放在地上,再把和好的泥巴放进去,用双手把泥塞满匣子,最后把表面抹平了,然后把匣子轻轻地往上提起来,用稻草扎的刷子,蘸水把匣子的内部清洗一下,又继续做下一个,就这样一个一个的做,同学们是轮流着做,一个小时可以做五十个,每次一共要做一百个,然后等过两天自然晾干了,就把土砖搬回到学校,整整齐齐的堆放着,等待建筑工人用。做土砖有一学期的时间,有时候是上午做,有时候又是下午做。学校的两墩教室就是用我们做的土砖修建而成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修建教室用的石灰是我们去五一村子的石灰窑里去挑的,我们排的女同学法亚兰,年龄小,肩膀被磨破了皮,痛得直咬牙,都坚持把石灰挑到了学校,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伤口才慢慢愈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那年我们的上学路,不是现在这样的宽阔公路,过了梳妆台转过去走到山脚下,就要上山,到学校的路是一条顺着斜坡上山的路,几乎就是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了。学校的老师就带领我们一起去修路。要把路拓宽,就要先用砍柴刀把路边的树木砍断,再用挖锄把树根挖出来,把土挖开,用土和石,把地整理得平平整整的,这样一条比较宽的上学路就完成了。修路是各个排轮流去的,那时候天气热,同学们修路累得出了汗,就跳到下面的安宁河里去洗冷水澡,好不惬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就是这条求学路,走过了一代又一代的泸中学子。直到后来开辟了另外一条学校大门直接下山的大路,可以通汽车的路,这条路都还是有泸中人在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经常有野兽出没,为了安全起见,学校决定修建围墙。学校请了专门的师傅,还有专门的工具,就是很大的墙板和长长的大木槌,我们学生呢就是负责搬运泥巴,师傅们把那些泥巴放在墙板里面,用大木槌把土使劲地夯实了,一层一层地往上垒,到了一定的高度,在上面用瓦片盖住,这样围墙就建好了。也是各排轮流去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学校伙食团需要大量的柴火做饭,学校就规定每个学生背150斤柴交给学校。每个排每个星期轮流去,我虽然个子高,但是力气不行,想两次完成任务都很困难,我背上50斤走路两支脚就在打闪闪。我们是在白坭那边的山上去背柴,路途遥远,山高坡陡,背回来在学校磅秤上过磅的时候,我就悄悄地用脚踩住了一根柴,增加了重量,这样一下子就有70多斤,我如法炮制,这样背了两次就过关了。我们排的女同学黄小梅,个子不高,体力也不怎么行,她可能去背了四次才完成了任务,每次去背柴回来,一累了她的脸就变得通红通红地,而且在脸上还有好多被树枝划伤的口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学校距离泸沽镇很远,买蔬菜很不方便,学校就组织学生开荒种地。在学校的背后山坡上,一个排一片地,全靠同学们用镢头、挖锄、板锄,把表面的石头、乱草弄开,把地挖松,分成一个个的长方形,在上面撒蔬菜种子,或者种上菜苗,去山沟里挑水来浇灌,长大一些后,就去学校的厕所里挑粪,兑上水浇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后来在学校后面的狮子山脚下挖防空洞,每个排挖八个。排里是四个小组,一个小组挖两个洞,我们组长是王娟,组长带领我们挖,洞里最高处可以站立一个人,宽处能容纳两人,挖进去七米的地方,就向两边斜着再挖三米,总长达到十米的地方,就和其他小组挖的洞联通了,大家看过电影《地道战》么,就象电影里面的一样,而且当时的口号就是要把狮子山挖成象地道战里面的地道一样,要联成一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真是浩大的工程,挖到里面的时候,同学们就排成一队,把里面同学挖的泥巴传出来,如果里面的同学打个屁,臭气又散不开,全体同学就又是笑又是骂的,就要热闹一阵子了。这样持续挖了一学期的时间,终于大功告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讲的这些故事,可能现在的中学生感觉象是天方夜谭,但是这确确实实是我们的亲身经历,那时候老师教导我们——要热爱劳动、劳动最光荣!要勤劳、勇敢、坚强!我们虽然吃了一些苦,但是我们的身心、意志都得到了锻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二零一九年十一月二十八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三排刘振同学于德阳口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二排卢建华同学北京执笔</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