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之旅——井冈山

华中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文字:华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图片:手机拍摄、来源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  井冈山,你是共产党和红军幼年时期的摇篮,你是中国革命的发源地,你是共和国的基石、母亲,你是中华民族永远不朽的丰碑!井冈山的精神将永远是党的旗帜!</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当年在井冈山写下了很多优美的诗篇和重要的历史文章。</p><p class="ql-block">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 </p><p class="ql-block">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p><p class="ql-block">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1965年五月先后到黄洋界和茨坪。在茨坪居住期间,了解井冈山地区水利、公路建设和人民生活,会见了老红军、烈士家属、机关干部和群众。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从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到这次重来,已经过去了三十八年,作者却觉得只是弹一下指、挥一下手的短时间。诗中描绘了作者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后所看到的旧貌变新颜的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色,回顾了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历史,抒发了作者的无限感慨和欢欣之情,赞美了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所具有的藐视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英雄气概和凌云壮志。</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跟着毛泽东的诗篇体验红色之旅——井冈山。</p> <p class="ql-block">  2014年6月我和我爱人、还有我姐姐,在我爱人战友褚团长的陪同下,自驾游开启井冈山红色之旅。褚团长听说我们要去井冈山,自告奋勇地说:“我驾车亲自陪你们上去!”让我们感动不已,我们三个都不会开车!</p><p class="ql-block"> 南昌至井冈山大概328公里,我们上午八点多钟出发,行驶4个多小时抵达井冈山,沿路景色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彷佛一条巨龙,在郁郁葱葱的井冈山间起舞。井冈山的森林覆盖率超过80%,是名副其实的生态宝库,有“天然氧吧”之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井冈山景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左起,我爱人、褚团长</span></p>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不顾旅途疲劳,游览了井冈山博物馆。走进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体验红色之旅,缅怀革命先烈,仿佛把我们带到战争年代。井冈山博物馆1958年建成,它是一座不设大门,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曾是革命根据地党政军最高指挥中心。这里有很多第一,第一个农村红色根据地,第一份入党誓词和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的第一面军旗。</p><p class="ql-block"> 走进大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几个醒目的大字瞬间映入眼帘。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英雄的山,光荣的山。伟大的井冈山精神代代相传。这里珍藏着三万余件文物,文献700多份,图书7000多册,保存毛泽东、朱德重上井冈山的影视资料数百件,珍藏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影视资料和著名文人墨客,墨宝真迹。博物馆担负着弘扬井冈山精神和宣传井冈山革命斗争历史及修缮保护管内,井冈山的革命证据,遗址的神圣职责。</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烈士塑像</span></p> <p class="ql-block">  大型雕塑《胜利的起点》,坐落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雕塑呈稳重的“V”字造型,又似雄鹰展翅欲飞,寓意着两支部队从两个方向汇合到一起,从此走向胜利。雕塑正中间是毛泽东和朱德并肩而立,凝视远方。整个雕塑共雕刻108名红军战士,他们或拥抱,或搀扶,更多的是在呐喊,人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胜利会师的喜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华中在胜利起点塑雕前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  我们接着又参观了井冈山烈士陵园。井冈山风景名胜区是以革命人文景观为主体与秀丽的自然风光相融合独特类型的风景名胜区。茨坪是风景区的中心景区,是一块四面青山环绕的山中盆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是中心景区新辟的主要革命人文景观。它位于茨坪北面的北岩峰上。陵园于1987年始建,同年10月建成并开放参观游览。 </p><p class="ql-block"> 1997年10月,由邓小平题字的“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落成剪彩。首先映入眼帘的横式牌坊园标“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烫金大字为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红军宋任穷同志题写。</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井冈山烈士纪念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们来到这里,登上宽阔的台阶即进入纪念堂。纪念堂大门上方烫金横幅“井冈山根据地革命先烈永垂不朽”是彭真委员长1987年视察井冈山时为陵园题写的。纪念堂设有瞻仰大厅、陈列室、吊唁大厅、忠魂堂。整个大厅庄严肃穆,让我感到了丝丝寒意透骨。</span></p><p class="ql-block"> 革命先烈为崇高的信仰献身,为执著的追求流尽献血,无怨无悔,甚至也并不希望世人铭记。然而,他们有的人曾经长久地被误解,被泼上污秽。革命的道路上充满了艰难曲折,血雨腥风,刀光剑影。无数的民众,革命的先烈为了今天的胜利,付出了宝贵的鲜血和生命的代价,谱写了中国革命的光辉篇章。<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堂</span></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们前往茨坪毛主席旧居,路过枫石。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经常在这里看书,思考问题和找群众访问情况,由于这棵枫树生长环境奇异,毛主席借此打比喻说:“这棵枫树长在石缝里,长大后竟把石头撑开了,我们闹革命,现在力量虽然弱小,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撑破,蒋介石反动政府这块大石头。”毛主席的话,富有哲理,意义深长,对激励红军战士和群众的斗志起了很大的宣传作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华中在枫石树下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  茨坪是井冈山风景区的核心区域和交通枢纽。茨坪景区不大,主要有毛泽东旧居和博物馆。让我们感受峥嵘岁月,去黄洋界听隆隆炮声,烈士陵园听革命故事。</p><p class="ql-block"> 茨坪毛泽东同志旧居坐落在井冈山市中心——茨坪东山脚下,1927年10月下旬,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抵达井冈山茨坪后,从1927年10月至1929年1月,毛泽东同志便常在这房屋的右后间居住和工作。在这里,他代表井冈山前委起草了《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从理论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验,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崭新思想。 </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同志多次在这里主持召开党、政、军会议,研究部署根据地的各项工作。在这样偏远的小山村里、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点燃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星星之火,也点亮了“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精神之光。</p><p class="ql-block"> “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毛主席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楼。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当我们走进井冈山市茅坪镇茅坪村的八角楼旧居时,幼时学到的课文,清晰地浮现在脑海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茨坪毛主席旧居</span></p> <p class="ql-block">  贺子珍是一朵绚丽的“井冈之花”。她在大革命的疾风骤雨中成长,在井冈山血与火的枪林弹雨中成熟,历经了红色军队从初始到壮大的全过程。她的身上凝聚了红军女战士的种种美德,她的命运同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和顽强不屈的历程分不开,她的无私精神和品质是井冈山红色战士的光辉写照。</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华中和姐姐在毛主席旧居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  西江月.井冈山</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p><p class="ql-block"> 山下旌旗在望,</p><p class="ql-block"> 山头鼓角相闻。</p><p class="ql-block"> 敌军围困万千重,</p><p class="ql-block"> 我自岿然不动。</p><p class="ql-block"> 早已森严壁垒,</p><p class="ql-block"> 更加众志成城。</p><p class="ql-block"> 黄洋界上炮声隆,</p><p class="ql-block"> 报道敌军宵遁。</p><p class="ql-block"> 这首诗是毛泽东同志为赞扬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而写的。一首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的赞歌,是一首抒写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光辉史诗,是毛泽东许多以革命战争为题材的诗词中最早的一首词。这首词题为“井冈山”,内容却不是描写山景,而是通过写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军民第二次反“会剿”战斗的关键一仗——黄洋界保卫战,热情歌颂井冈山人民武装斗争的胜利。 </p><p class="ql-block">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这两句概括了红军士气高昂,严阵以待的雄壮声势,栩栩如生,为全词的雄伟气势以及词的结尾与红军的胜利作了铺垫。</p><p class="ql-block">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这两句用夸张的手法写敌人人多势强,气焰嚣张,红军被敌人重重包围;但在这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下,英勇的红军毫不畏惧,视万千敌人如虫蚁,沉着应战,泰然自若,岿然不动。衬托了红军英勇善战的大无畏英雄气概。</p><p class="ql-block">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这两句写红军已预料到了敌人会乘虚前来围攻,早就做好了充分准备,筑好了防御工事,戒备森严,军民团结一致,众心成城,英勇抗敌的情景,写出了红军战胜敌人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这两句写黄洋界的具体战场和战斗结果。有人报告说,敌人听到了红军在黄洋界打的炮声,惊慌地在夜晚逃走了,即战斗取得了胜利。这胜利是通过“炮声”传报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华中在黄洋界上炮声隆的钢炮前留</span></p> <p class="ql-block">  黄洋界是茅坪通往井冈山的要隘,位于江西原宁冈、遂川和湖南炎陵三县边界,海拔1343米,一边是千仞高山,一面是万丈深渊,四周群峰起伏,地势极为险峻。山头上常有浓雾缭绕,云海腾波,犹如一片汪洋大海,故又称为汪洋界,是井冈山地区观看日出和云海奇观的绝佳之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黄洋界风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和我爱人在黄洋界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  井冈山四面环山,山势连绵、地形险要,易守难攻,革命根据地开创后,建设了黄洋界、朱砂冲、双马石、八面山和桐木岭五大哨口保卫井冈山,这五大哨口环绕井冈山四周,扼守着进出井冈山交通要道,守卫着井冈山的安全。而黄洋界距离茨坪只有17公里,一旦失守敌军便可长驱直入井冈山腹地,因此战略位置极其重要。<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华中在黄洋界哨口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华中在黄洋界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中国红四军医院旧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华中在红四军医院雕像前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  龙潭景区坐落在井冈山北面,距茨坪7公里。这是一个以群瀑集聚为显著特色的景区,素有“五潭十八瀑”之称。巍峨的云峰上霎时峭壁生辉,瀑布在山石中倾泻而下,仿佛脱缰的野马,一泻千里,奔腾不息,这壮观的场面令人震撼!</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和我爱人在龙潭瀑布前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  百竹园,井冈山有着丰富的竹类资源。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这里的竹子曾为保卫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立下过汗马功劳。当年红军战士们用这里的竹子搭帐篷,用竹罐盛水竹碗盛饭,还用竹子做成扁担运送物资。成片的深幽竹林,更是掩护军民打击敌人的天然掩体。</p><p class="ql-block"> 如今,这漫山遍野的竹林成为了老区人民的聚宝盆。当地通过加大毛竹资源培育力度,强化竹林管护措施,大力发展竹产业。让不少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华中在百竹园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百竹园留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左起,禇团长、我爱人、我姐姐</span></p> <p class="ql-block">  两天的红色之旅结束了。通过毛主席诗词和文章,让我们从书本走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从而使我们更加了解井冈山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可以用一个字形容,就是“路”。井冈山斗争解决了中国革命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路的问题。在中国革命万分危急的关头,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着初心和使命,先后进军井冈山,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从实际出发,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正确道路,开启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在井冈山斗争中,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浴血奋战,领导军民在根据地进行了执掌政权的具体实践,为中国共产党积累了宝贵的建政经验,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p><p class="ql-block"> 井冈山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培育的一种伟大革命精神,成为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中国革命精神的历史源头。我们传承井冈山精神,不忘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沿着他们的革命道路继续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