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村里有个王书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英吉沙县乌恰镇11村(库其喀其巴格村)紧邻戈壁。无论阴晴,从村子里都可以看到远处白雪覆盖的昆仑山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村里有个群众基础极好的王书记。他在村里的威信有多高,群众有多爱戴他,举两个小例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次,村里让一位村民扒掉自己家里的一颗树,村民痛痛快快答应了。他说,只要是王书记说的,别说扒掉一棵树,就是扒掉房子我都愿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有位村民要结婚了,可王书记去乌鲁木齐了,村民于是另择婚期,等到王书记回来才举办婚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王书记叫王平,是自治区党委办公厅的一名处级干部。2018年2月,他带领一个扶贫攻坚工作组来到11村,并担任了村党支部的第一书记,当地人叫加强书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1村党支部书记杨文兵对我说,2018年时,11村是乌恰镇最贫困的村子。对此我不了解,但我知道11村的确够穷的,因为我2018年8月旅行时来过这里,并在那时认识了王书记。当时,全村170多户农户,有59户是贫困户,一些家庭吃饭没饭桌,孩子学习没课桌。有的家连洗衣机都没有,即使有,也是老式的二手双筒洗衣机。老百姓为了吃得省一点,做拉面时,还要往面粉里掺一些玉米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初来11村的王书记和工作组也尝过“贫困”的滋味。住在村委会里,白天吃饭没有食堂,晚上睡觉无法取暖,唯一的一个旱厕也坍塌了。记得那时我还在他们的床上发现过虱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王书记说,他并不在乎生活的清苦,但他需要找到一条适合乡亲们致富的路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他曾找来一些资金接济生活拮据的村民,但只是杯水车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全村的脱贫问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思考和脚步一起走过戈壁滩时,在白昼消融黑夜的不眠中,他的思路渐渐清晰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4年来,他除了和同事们一起安排了300多名村民在外打工,还带领乡亲们建了一个养牛场、两个养鸡场、一个120亩地的葡萄园,一个占地15亩的牛羊交易市场也即将投产,加上木具厂、服装卫星工厂,为村里增加了将近2000千万元的效益资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新增的项目没有占用一分耕地,利用的全部是戈壁荒滩,一共200多亩。在死守18亿耕地红线的中国,这无疑是值得提倡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他也没有忽视农民视为命根子的农田,安排修复平整了全村90%的耕地,近1000多亩,使村里的粮食产量每年都有提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4年多,他究竟吃了多少苦我不知道,当我再次在11村住下来时,似乎有了些感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住在村委会,他也住在村委会,但我发现完全跟不上他的生活节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是当天下午到的,他说,晚上我们一起吃饭。南疆一般晚上8点左右吃晚饭,他和大伙儿11点了还在村里的文体公园工地干活。直到下起了瓢泼大雨,才听到他在门外喊:王老师,吃饭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当晚在镇上的一个小饭店吃饭,一起去的还有施工队的人和村干部。我们一人吃了一碗拉面,一个煮鸡蛋,加上一荤一素两个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以为他不按点吃饭只是偶尔为之,后来才知道是个常态。我在11村的几天,从来没见他在10点以前吃晚饭,10点以后什么时候吃的,吃了没有?我不知道,因为我回宿舍睡觉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村委会虽然有个食堂,炊事员却无法正常做饭,因为无论是中餐,还是晚餐,包括村干部和工作组成员,没有一个人是按点吃饭的。炊事员只好在饭点时守在食堂里,有人来了就下个面条或炒个菜;饭点一过,她就干别的活去了。这是我见过的最奇葩的食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妇女主任艾克日班的国语说得很棒,对村里情况也熟悉,她有时会陪我在村里转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艾克日班说,王书记没日没夜地干,村干部也不可能闲着,大家都是白天在村里干活,晚上回办公室处理各自的业务,几乎没有在晚上11点以前睡过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村民们同样辛苦。他们在脱贫路上的表现很容易让人想起太行山上流传的的那些感人故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村里要在乌恰河畔建一个蛋鸡场,为了省下外包的工钱,村民们决心自己来干。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地黏在工地上,饿了啃块囊、吃碗凉皮。虽然工地离家只有两三公里,中午却没有一个人回去。10多天就建起了一座有600平方米鸡舍的养鸡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去年夏天,天干无雨,葡萄园的滴灌系统没来得及安装,种下去的一万多株葡萄苗严重缺水。承包人每次浇水保苗时,都会来100多个村民帮忙。住的近的(也有两公里多)从家里接自来水,住得远的从河沟里取水。他们用桶提,用车运,一晚上灯火闪闪,人影幢幢,好不热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几年来,这种劳作场面还不少。说到这里,我担心有人拿这种例子做强迫劳动的文章,因此我要强调指出,村民的行为都是自觉自愿的。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因为村民知道,他们是在为自己奋斗,酿的蜜都在自己的蜂箱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因为他们渴望改变命运,同时也明白,只有多干苦干才能改变命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因为他们相信王书记的为人和王书记的话。王书记说牛肉是优质蛋白质,中国人近两年来的牛肉消费量呈倍数增长。这个他们不大懂,但他们听得懂在南疆养牛,好卖、能挣钱。王书记说,南疆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气候、水土条件适合种葡萄。这个他们也不大懂,但他们听得懂南疆的葡萄好吃,也好卖。无论听得懂还是听不懂,他们都相信王书记说得没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王书记也在和他们一起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村里有座小山,山上有100多座麻扎(坟墓),埋的都是村民们多年来先后逝去的亲人。很早以前,小山只是在村边,随着人口增加,村舍扩展,它处在了村子中央。因为墓地不断衍生出一些惊悚传言,晚上很多人不敢从附近经过,村民们一直希望将墓地迁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扶贫工作告一段落后,王书记让人在村东南的戈壁滩上规划出新的墓地,请人将清空后的山头削平。然后提出了一个新奇设想,为村里建一个文体公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刚去11村的那天,公园的混凝土地面还在抹灰浆,等我28多天后从新疆回到家中,一个花树摇曳,设施齐全的公园已基本完工。公园包括附属设施在内,占地15亩。今后,村内村外的人都可以来这里打篮球、排球、羽毛球。可以在这里跳舞、唱歌、购物、饮食。如此漂亮的公园突然出现在刚刚脱贫的村民眼前,大家无不心花怒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人们不轻易向别人借钱,也不轻易借钱给别人,但王书记不是这样,他甘愿把自己的钱借给村里的老百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他借出去的钱从不收利息,并且是滚动着借,钱还回来了再借出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别人是有人张口才往外借,他是主动往外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有个村民给人打工,有3000元工钱没要回来,家里等钱用。他说,我先借给你3000元,你把工钱要回来再还给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有个村民不小心从房子上摔下来,要送医院,那时医院还没有实行先看病后结算的方式,村民拿不出治疗费。他立刻赶过去,帮助村民垫付了押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有个村民想在县城买一个门面房,但钱不够,他便去镇上找一个老板也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借钱。本来想借10万,却只借到2万。回村时,他正好坐上了王书记的车。下车后,王书记令人意外地递给他一张银行卡。说,里面有10万元钱,你赶紧去把门面房盘下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他说,借钱给村民们,是觉得他们太需要帮助了,如果不帮帮他们,自己心里会很难受,这应该就是同情心吧。同情心是善良之心,是人性之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他的帮助改变了许多村民的人生轨迹,甚至命运,我不一一列举。我只想说,他对那些容易被歧视的人也做到了一视同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有个叫奥斯曼·克日木的村民,72岁了,二婚,没有文化,脑子也不太够用,是那种容易被人瞧不起,放在哪里都会过得很差的人。11村其他人已经脱贫了,他却还是个贫困户。王书记多次组织人研究他家的脱贫问题,采取了很多帮扶措施,他家的房子漏风又漏雨,王书记亲自和村民一起帮他盖起了新房子,连建房材料都是村里免费提供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个房子我进去参观了。建得很结实。室内有一个超大的沙发,四周挂上了漂亮的墙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奥斯曼·克日木非常感谢王书记。他过去只知道共产党好、习主席好,对王书记的来路不清楚。现在,他一提起王书记就说,王书记太好了,他肯定是某某某的弟弟。村民们听了都乐坏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注意到,村委会的大门是敞开的,村民们可以随意进进出出。两块防爆盾牌就静静的躺在值班室里。后来,我还发现王书记的办公室和卧室也是不上锁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样的安防工作不到位,但4年来,村子里没有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王书记说他不担心人身安全问题,说绝不相信村子里会有人伤害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相信他的话。如果一个人视群众为亲人,形成了水乳交融的关系,别人怎么会伤害他呢?如果一个人生活甜甜蜜蜜,每天都能看到新的希望,他会轻易被蛊惑和煽动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十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19年,11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2021年2月,工作组成员结束扶贫工作,即将返回各自的原单位,村民们舍不得王书记走,有人还哭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王书记决定不走,因为村里有些项目正处在关键时期,有的项目还没有铺开,他想把这些项目干完再走。厅领导理解他的想法,批准了他的留队申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他对这个已经脱贫并奔向富裕的村子充满了感情。他说,在11村待的这几年,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他每天只要看看那些新建和在建的项目,只要想想村里的发展前景,心里就充满了快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他说 ,他不是一个人在奋斗,从单位到县乡领导都一直在支持他的工作,厅领导甚至亲自出面帮助他争取扶贫项目。没有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就没有11村今天的变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他几次给我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这本书,说这本书写得很好,能学到很多东西,有空就会翻一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王平书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联系群众,什么叫为人民服务。他迟早会离开11村。但他不会忘记这里的村民,村民也不会忘记他。</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