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三张图,分别是猴子抱着一筐桃子往前走、被不平整的井盖(窨井盖)跘倒筐子掉了桃子四处滚、井盖复平猴子抱着筐子往前走。</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道看图写话题。孩子用百来个文字(包括拼音)将图意联想成故事作了极简叙述。其中“猴子想了想,再将井盖放平,抱着一筐桃子心满意足地回家去了。”写得真好!“想了想”而未加点明想什么,就像书画艺术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留白,其意不言而喻,又与“心满意足”照应。</p><p class="ql-block"> 孩子爱玩、好动,十分顽皮。</p><p class="ql-block"> 早春天凉,因不穿鞋子,光脚乱跑,被爸爸在其名下帐户罚扣100元。</p><p class="ql-block"> 前些天迷上动脑筋急转弯,问,五行中哪个腿最长?大家正面面相觑,他不待猜思就抢先揭晓谜底:火,火腿肠。反应过来一阵笑声,他却满脸正色掩饰着嘚瑟。</p><p class="ql-block"> 就算是一张8开试卷,也可以玩耍。我说,为什么不放进书包?他笑而不答。进入小区大门,我径直走在前面,因为大堆作业等着要做,希望赶紧回家。一会儿,他一路小跑过来,欢叫着“爷爷,你看不会掉下去。”他将试卷贴在胸口,以不掉为乐。</p><p class="ql-block"> 就那张试卷 , 我看了他匆匆写成的文字,琢磨着“心满意足”,确乎传神,成了点睛之笔,点亮了整段文字,连那三张图转眼间已经是动漫了。</p><p class="ql-block"> 这是前天的事。</p><p class="ql-block"> 昨天晚餐后,离赶在6点半前去学习英语,还有十几分钟空隙。在奶奶再三催促下,放下《神隐大陆》,匆匆忙忙做起两大张语文习题。边做边嘟囔着:爸爸扣走了100元,今天数学测试得了满分,又可以奖回来100元了。奶奶让他别分心:爸爸说过有奖,肯定会奖。奶奶还说,说到的大家都要做到。</p><p class="ql-block"> 做完作业,孩子学习英语去了。</p><p class="ql-block"> 检查习题发现有二处错误:“鸟语花香”写成“鸟语花朵”;“乡间的小路”写成“相间的小路”。凭他平时阅读积累,这些不该错的偏偏错了。究竟是错还是误?源由细微不同。我认为是他匆忙出错,粗心所致。</p><p class="ql-block"> 对他的要求,家人各持己见,各有态度。</p><p class="ql-block"> 比如,先做作业还是先阅读,孩子往往倒过来,过把阅读之瘾再做作业。或者,先滔滔说一番他自己感兴趣的话或者玩他爱玩的事再做作业。或者,先看电视什么“名侦探柯南”。奶奶认为完成作业是第一要务,虽然对他爱好阅读表示肯定,还是坚持要务放在首位。大有作业不先完成,其它爱你也不可商量之严厉,真正婆心苦口。妈妈不管孰轻孰重,看重结果。习题出现差错,则训斥不止。儿子眼泪扑漱一脸委屈,接着申辩顶嘴。妈妈“奈何明月照沟渠”,儿子“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最后母子以一笑泯“恩仇”告终。爸爸“于无声处听惊雷”,在儿子阅读页面,发现一字,突然大声发问“这是什么字?”,儿子看字苦为译音义,瞬间懵逼。此时,爸爸一脸怒气,一声吼响:“你放过一只生字,我就不放过你!”挥起手臂重重落下,刚到大半陡然蔫了,软软地搁在儿子头上,作抚摸状。雷声大雨点小。最后轮到我了,孩子不尽如人意时,被问责的总是我。可,我奈其何?而我代人受过,反而心安理得。有时候,我会争辩:希望一说一听的孩子,还是希望他现在的表现?奶奶听了,默然不语。其实,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我也十分困惑。看图写话中“会心”、“人多力量大”(蚂蚁搬骨头)、“贸然”(马路上捡球)直到前头提到的“心满意足”一个个运用自如的词,如一朵朵花儿重新绽放在眼前,能不归功于平时的阅读吗?”</p><p class="ql-block">“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可是莘莘学子的励志名句。可是,当我将它与孩子联系起来的时候,想到他背上那个沉甸甸的书包,苦!苦!苦!而奶奶认为的“第一要务”更是颠扑不破的现实。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考!考!考!谈“考”色变,变成烤!烤!烤!网红校长郑强教授有观点:少年时期玩够了,看够了电视,上了大学方能潜心学习。我认为有失偏颇。从小打基础才是“本手”。欲说孩子好困惑。“教育内卷”是摆在家长面前一张试卷,你永远甭想得到满分。</p><p class="ql-block"> 五六年前,看过一篇文章叫《好的教育是别多啰嗦》,觉得有理,还记得大略内容:人是模仿的动物,当你说出对或错时,已经剥夺了童真天性;人又是下载的动物。所有小孩子的脑袋,你带他到任何场合,无论是开心事、伤心事,他不管懂不懂,他已经下载了。下载以后可以储存很久,等到他懂事了,受了教育,智力发达了,他会重新反观这些早年下载的印象。前面提到孩子看图写话的“点睛之笔”就是“反观”现象。</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点比较好,课外补习总是事先尊重孩子意愿,在要!要!要!之后才决定报名与否。</p><p class="ql-block"> 时间排得满满当当了,焦虑仍满坑满谷。豁然想起刘家鲁先生的写意山水,马牛相及。国画讲究气韵,追求气韵生动。说来幽深玄妙,气韵是精神状态的另种说法。“气”构成词义使用范围为云气、气体、节气、习气、志气、意气、风气、气力、气数等等。时有节气,人也有节气,什么时节,应有什么风气。至于孩子,那只沉重的书包,不致使他(她)压得垂头丧气,足可心满意足了。</p><p class="ql-block"> 除此之外,没有心满意足这回事。你觉得呢?</p><p class="ql-block"> 2022年6月2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