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些就是大家熟知的清代钱币。我个人也比较喜欢清代钱币。清代入关之前,努尔哈赤发行过汉文的“天命通宝”和满文的“天命汗钱”,皇太极也曾发行过满文的“天聪汗之钱”,均很少见。现在我只有入关后十位皇帝发行的钱币</p> <p class="ql-block">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这五枚铜钱被称为“五帝钱”,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具有辟邪的作用,是近几年追捧的热门品种</p> <p class="ql-block">这些是各地区铸造的康熙通宝。当时全国一共有二十多个造钱局。但是想要把所有钱局造的钱币收集全,是非常难的。</p> <p class="ql-block">自1702年起,北京的宝泉局制造了一批小型的康熙通宝,因为每枚重量为七分,所以俗称“七分钱”</p> <p class="ql-block">乾隆通宝</p> <p class="ql-block">嘉庆通宝</p> <p class="ql-block">道光通宝</p> <p class="ql-block">咸丰通宝,由于当时内忧外患,钱币质量良莠不齐</p> <p class="ql-block">咸丰时期,因为铜源紧缺,曾铸造过铁钱</p> <p class="ql-block">同治通宝</p> <p class="ql-block">光绪通宝,制作都较为精美</p> <p class="ql-block">宣统通宝</p> <p class="ql-block">咸丰年间开始铸造了许多大面额钱币,小平钱称为通宝,当五十以下的大钱称为重宝,当五十以上称为元宝。在光绪后期被机制铜元取代(我曾做过关于机制币的美篇)</p> <p class="ql-block">清代后期出现了许多私铸钱币,被称为“鹅眼钱”有一些因为重量太轻,甚至扔进水里都不会沉下去。</p> <p class="ql-block">顺便提一下,许多邻国也模仿过中国来铸造钱币,如日本的宽永通宝(始铸于1626年,流通长达240年),越南的洪德通宝(1470-1497年铸造),明命通宝(1820-1841年铸造),因为在贸易上频繁的往来,至今它们在中国存世量还很大</p> <p class="ql-block">感谢您的观看!哪些地方如果说的不妥,欢迎您多多指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