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知青好妹——建平》</p><p class="ql-block"> 在东北下乡的日子里,我有缘遇到了知青好妹:建平。但由于联系不上的一些原因,我们又分离了四十多年,如今,微信让我们有缘又重逢在一起了,虽然我们相隔几千里,不能相聚在一起,但我们能在微信中,天天在一起聊天问好,隔山隔水——永远都隔不断我们的情和义。</p><p class="ql-block"> 建平是镇赉知青,她比我晚下乡一年,我们在同一个大队里下乡,我俩真的是很有缘分,第一次见面时,就十分的投缘,仿佛就是久违的老朋友了,如今,我俩是一辈子的好姐妹了。</p><p class="ql-block"> 建平:清秀,文静,飘亮。她的父母亲也都是山东人,在75年2月15日,这个准确的日子,还是照片上留下来的昵?建平邀请我去她家里做客。</p><p class="ql-block"> 那天的天气很冷,天空飘着雪花,我俩步行了26里路,来到了英华火车站。我俩都没钱去买火车票,想去碰运气逃火车票的,我俩就跟着别人从边上绕进火车站,当火车停下时,我们都上了火车,坐了一站路,就到镇赉县了,我俩下了火车,又随着逃车票的人群绕出了火车站。知青没钱。其实站台的工作人员们,也很同情知青的,只是睁一眼,闭一眼的假装没看见了。</p><p class="ql-block"> 建平的家,住在镇赉县城的苗圃园里,离火车站不远,那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我想如果到了春天,在哪里肯定是个百花盛开的好地方了。</p><p class="ql-block"> 建平的父母亲都是善良厚道之人,因我父亲也是山东人,她的父母亲把我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哪天我还和建平的家人们合了影,如今,让我留下了一张十分珍贵而又难忘的全家福老照片。</p><p class="ql-block"> 建平父亲刘叔叔,是干部,当过兵,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刘叔叔,一身正气,面容慈祥,和蔼可亲。建平的母亲,眉清目秀,朴实大方,有着慈母般的温柔。两个弟弟,和一个飘亮可爱的小妹,使我感觉到了在这个家庭里的温暖,弟妹们亲切的叫着我“大姐”,大家对我的热情招待和亲切感,使我铭记了一生。</p><p class="ql-block"> 我和建平在女生中都是高个子,身高一米七十以上,还都喜欢唱歌,更喜欢当女兵。性格我俩很合的来,经常喜欢在一起说说笑笑,每天不管干活有多累,晚上总喜欢在一起去散散步,唱唱歌,说说悄悄话的,一天的疲劳也就全忘记了。</p><p class="ql-block"> 我和建平相处再多的时候是在冬季里,我俩一起参加了大队的文艺宣传队,秧歌舞蹈队,建平唱歌真好听,清脆美妙的歌声和百灵鸟儿一样好听,我最喜欢听她唱这首歌了:《井冈山上太阳红》井冈山上(哟嗬嗬嗬咳)太阳红罗嗬,太阳就是毛泽东罗,万水干山都照亮呃,照的人心暖烘烘。哎哎哎,万水干山都照亮呃,照的人心(哟)暖烘烘罗……。</p><p class="ql-block"> 时间过的好快,七六年六月底,我去建筑单位工作了,不知不觉中把我和建平分开了,这一分离就相隔了四十多年,当时我给建平写过几封信,可我没有收到她的回信,我猜想过,难道建平调走了,或者就是没有收到过我的信,但信都没有退过来,往后我俩就失去了联系。我想她时,总拿出照片来看。</p><p class="ql-block"> 2018年,同学群,知青群在老年人队伍中组成了,我也买了手机,加入了同学群,知青朋友圈……。可我还是开心不起来,总在想念着好妹——建平。当时我想,虽然我们相隔了几干里,见面会很困难,但是,微信能帮助我们拉近距离,我总在盼望着,我俩还能有缘相逢的一天。</p><p class="ql-block"> 每当我见到知青朋友,都会去打听建平的信息,可惜一直没打听到,让我很失望……。</p><p class="ql-block"> “缘分天定”。那天,机会终于来了。在超市,忽然间,一位长发飘飘的同龄女士问我,“你还认识我吗?”我真和做梦一样,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我一眼认出来了,她就是建平集体户的小孙,她嫁给了浙江知青,所以来绍兴超市上班了,为不影响小孙工作,我俩随便聊了几句话,然后,我就问建平的信息了,小孙说:“建平以前的手机号码我有,可惜在家里,我俩也很长时间没有联系了,也不知道她换了手机没有,晚上回家,我给你打电话过去”。我高兴的谢过了小孙回家去。</p><p class="ql-block"> 小孙,下班回家就把建平手机号码发过来了。可真是希望越大,失望更大。我联系了一个多小时,分四次拨打建平手机号码,可都是手机通了,没人接听,让我很快的希望变成了失望,我以为我们今生缘尽了。后来听建平解释,那手机号码是她先生的,先生不熟悉号码不接听。</p><p class="ql-block"> 过年了,我很想建平,我在手机上又一次拨出了建平的手机号码,过了不一会儿,手机通了!建平在手机屏幕中泪流满面,激动的说着:“想你!想你!”我也仿佛停止了心跳,一眼看清了是建平,回说:“我也想你!”兴奋和激动化作泪水,她的声音很亲切没有变。由于激动,怕听漏了,我叫建平,写文字交流,随着,建辉弟弟也来了问候,那一刻,我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啊!可当我问到刘叔叔和阿姨时,建平告诉我,刘叔叔和阿姨己故消息时,我很悲痛欲绝,人生仿佛就是一个梦!我会永远记住刘叔叔和阿姨对我的好。愿前辈刘叔叔和阿姨在天堂一切都安好! </p><p class="ql-block"> 从此我和建平,还有建辉弟弟我们又天天在一起了,现在我们每天都能相互的关注和聊天,所以我也很相信“缘分天定”这话说的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五七战士》</p><p class="ql-block"> 知青年代,农村也来了下乡干部,名为”五七战士"。</p><p class="ql-block"> 刘叔,就是我们大队的五七战士了,他比我们早下乡几年,带着全家人,从湖南来到了北大荒,我们知青都很喜欢他,都叫他刘叔。</p><p class="ql-block"> 刘叔和刘婶的年纪和我们的父母亲差不多大,他们的子女年龄也和我们差不多大,有一男一女的子女都在公社学校上学。</p><p class="ql-block"> 暑,寒假回来时,我们会和老朋友一样,大家在一起无拘无束的说笑,聊天。</p><p class="ql-block"> 刘叔有文化,人又聪明,其实在大队里还是把刘叔当人才干部的,刘叔在大队里干些出谋策划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刘叔对我们知青很关心,我们见到刘叔和见到老师一样的亲切,我们有空时也经常去刘叔家里坐坐,和刘婶聊聊家常。</p><p class="ql-block"> 平时我们知青遇到了困难和问题时,都会去向刘叔请教,把刘叔当成我们的贴心人,刘叔总会耐心的给我们满意的答复和启发。</p><p class="ql-block"> 在农村的各种情义,使我深刻的体会到了真,善,美,的感觉。我们没有金钱的交往,没有物质的诱惑,在贫穷落后的农村世界里,大家都会互相体谅,互相关爱和帮助,使我认识到了只有真诚的交友,友谊才会天长地久,这么多年过去了,刘叔,刘婶子对人热情的印象,和亲切的笑容还在我眼前。</p><p class="ql-block"> 在我一生中,知青年代也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年代了,哪些真诚的友谊我还记得清清楚楚,使我今生难忘,友谊天长地久!祝好人一生平安!</p><p class="ql-block">《乡情》</p><p class="ql-block"> 患难见真情! 知青岁月,艰难困苦,那些情深似海的事,真是情义无价!</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年,在炎热的夏天里,我们五个女知青中,一下子病倒了二人,都是患了严重的痢疾,泄泻病……。</p><p class="ql-block"> 据当地人说:“这种泄泻,是当地一种常见的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危害会很大”。</p><p class="ql-block"> 二知青姐妹,二天的痢疾泄泻下来,病情不见好转,人体乏力不止,在我们着急为难之时……。</p><p class="ql-block"> 是善良的赵大姐知道了,她妈妈会治疗这种疾病,她和妈妈商量之后,就毫不犹豫的把二位患病的女知青,接到她家里去精心的护理和治疗。</p><p class="ql-block"> 当时对我们远离家乡的知青来说,真像见到了恩人一样。 赵大姐比我们大几岁,个子不高,梳两长辫子,文静飘亮,她曾经当过我们的妇女队长,对工作认真负责,后来我们一个生产队分成了二个生产队了,当时是镇赉知青集体户要来了,我们分开之后,但是赵大姐还是有个大姐姐的样子,一直关心着我们。</p><p class="ql-block"> 自从赵大姐把知青患病姐妹接到她家里以后,在她妈妈的针刺排毒和精心护理下,病情很快有了好转。</p><p class="ql-block"> 我们每天收工后,就直奔赵大姐家去看望患病的姐妹们,看她俩在赵大姐家干净的炕上,气色一天比一天的在好转,我们是多么的高兴。因为我们远离家乡,身无分文,有像妈妈和姐姐一样的亲人照顾着,真是多么的幸福。</p><p class="ql-block"> 看到了姐妹们病情有所好转时,我们想接回集体户去,可赵妈妈和赵大姐心痛患病姐妹,拿出家中最好的营养护理着,必须等她俩完全康复了,有力气干活了,才让她俩回户。</p><p class="ql-block"> 我们每次去时,总见到赵妈妈和蔼可亲,眼神和我们自己的亲妈妈一样的慈祥和温柔,使我们温暖人心。</p><p class="ql-block"> 赵大姐和赵妈妈,善良无私的高尚品德,是多么的让人敬佩!</p><p class="ql-block"> 我们没有金钱和物质,又无亲无故的,可在我们困难无奈的情况下,她们母女主动伸出了友情之手,拉知青一把,治病救人的精神,真真切切,心地善良的行为,又怎能让人忘记呢?我认为这种深情厚谊是人类最高尚的道德品质了。</p><p class="ql-block"> 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多少朋友仿佛还在身边……。</p> <p class="ql-block">《农村供销社》</p><p class="ql-block"> 农村的供销社,对农村的生活问题确实有着很大的帮助,在我们下乡的农村里,离县城有24公里路,也就是48里路远,当时的农村还没有公交车昵?交通也很不方便,如果想去县城里办点事跑一趟,也只能是坐大马车或者骑自行车去的,道路也是坑坑洼洼的,一个来,回就会是一整天的时间。况且坐大马车也不是很安全的事。</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次我们去县城里,一辆大马车满满的坐着我们集体户的全体知青,还有王队长和老户长,连赶大马车的老板,一共是16人吧,马车加了垮杆子,车上还放着些粮食,当时天气很冷,我们年轻时又不喜欢多穿衣服,坐在马车上的人都是冻手冻脚的,总会不时的搓搓手,和抬抬腿的,不知是谁,一不小心,垮杆子碰散了,我们都一下子全摔落在地上了,很是狼狈!每个人也只有自己知道那次摔落地的轻重了。当时的我,坐在马车的前面,摔倒后,车轮子压过了我的长辫稍,还好,没有碰到我头部,当时的王队长和老户长都吓坏了,问我们摔痛了没有,伤了没有。那时的我们都很年轻,大部分知青都还不到20岁的年纪,还好大家都没有摔伤,大家急忙从地上爬了起来,集体动手,又从新搭好了垮杆子,继续上路了。后来,冷了大家下马车跑跑步,跑热了再坐回马车上去。这事今天我想起来,还真有点后怕了,如果当时马车轮子碰伤了我的头部,后果就真的不可设想了,还是老天有眼,让我们都有惊无险了。</p><p class="ql-block"> 再说说,当时的村民们也都没有现钱,所以一般也很少会去县城里购买东西的。</p><p class="ql-block"> 农村有个供销社,确实给村民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没钱的社员,平时也可以用鸡蛋去供销社里,换点日常生活用品,和劳动农具什么的。</p><p class="ql-block"> 供销社和大队的屋子是紧挨着的,旁边是一块空地,空地靠北边上有压水井,靠东边就是我们新盖砖房的集体户了。我还记得,当时在供销社里,只有一位男营业员,姓李,三十多岁的年纪,是位退伍军人。他经常穿一身深篮色的军装,还戴着军帽,文质彬彬的。上下班,总会从我们集体戸门口路过。</p><p class="ql-block"> 我猜测,当时的村民们由于没有现钱去购买东西,供销社里应该也可以记账购买东西的吧,所以商品的进出和卖货,记账,都必须要有责任心强,和有文化素质好的营业员来干这工作,才能够干的更好些。</p><p class="ql-block"> 供销社虽然离我们集体戶很近,可我从来也没有进供销社去看过一眼,也没有在供销社里花过一分钱。由于自已没钱往家里寄,所以我不向父母亲去要钱花,家里经常给我寄过来食品和生活用品,连寄信的邮票也都是父母亲从信中给我寄过来的,我也就没有必要去供销社里买东西了。</p><p class="ql-block"> 当初村里的供销社,也应该跟现在的农村供销社一样吧,如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少不了,孩子们的笔和本子,粮食和油盐酱醋,还有“老白干”酒,烟什么的都少不了,应该还会有生产劳动的各种农具,等等:……。</p><p class="ql-block"> 供销社的外墙很高,为了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外墙经常有公社的放映队来露天放映电影,如:《青松岭》《春苗》《红雨》等等:许多电影我还是在农村的这块空地上露天观看的。</p><p class="ql-block">《秋后开夜工——挖壕沟》</p><p class="ql-block"> 农村的秋收季节很忙,我们白天在地里忙着搞秋收,可是到了晚上大家也都舍不得休息一下,趁着土地还没有完全被冻住,就会借着夜色的月光,队长带领队上的男女老少社员们,为迎接明年春播的顺利,做好开渠挖道的准备工作。我们男女知青也积极参加开夜工——挖壕沟的任务。</p><p class="ql-block"> 在月光下,队长用铁锹给我们每人量出长度,和宽度,一条长长的水渠壕沟要挖很多天,才能够顺利的完成,硬的土地还要挥镐刨地,铁锹用脚使劲的蹬啊,蹬的,才能够挖开上层的硬地皮,下面几层土就好挖多了,踩铁锹挖土,胶鞋底都被踩断裂了,当时我们不管有多累,总是会很开心的每天去借着夜色月光和大家一起去坚持挖壕沟。</p><p class="ql-block"> 现在想起来,当时真的不容易,吃的那么艰苦和少,生活条件很差,起早摸黑的干活,大面积的农活,低产量的收获,辛辛苦苦一年又一年的忙活着,但大家脑子里从来也不会去想报酬和工分的事,分不到钱,大家从来没有过一句怨言,都会齐心协力,大家同甘共苦的想方设法去把生产队搞好,争取大家不挨饿,大家都能有饭吃,也很知足了。</p><p class="ql-block">《秋冬季节》</p><p class="ql-block"> 秋冬季节的农活很忙,把收割回来的粮食,打场,进仓入库。男劳力在场园里忙打场,入库。女劳力在场园里也拼命的拨苞米。</p><p class="ql-block"> 记得当时拨出一大车的苞米是一天的工作量,可我们女知青们和女社员们在一起,不分白天黑夜的苦干,一人一天要拨出三,四大车的苞米工作量。</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手上裂的到处都是口子,只用旧布条自已包扎一下,又会继续干活了,我们真的一点也不娇气,一不小心碰到了裂口,鲜血直流,咬咬牙,从新包扎好伤囗的布条,继续干活,当时也不知道我们是从那来的勇气和力量,我们五个女知青一样肯吃苦,只要生产队里需要我们去干活,我们都会勇敢的全力以赴去面对完成任务,那时真的不怕苦和累,个个心存善念,总希望能为队上多出一分力量,大家都会齐心协力的去把生产队搞好。</p><p class="ql-block"> 在农村时,我们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有实实在在的干活,更没有太多的享受,劳动服是补了又补,手和脸从来没有护肤霜,夏天晒的黑不溜秋,满头大汗。冬天寒风刺骨,吹的手裂脚裂脸也裂,我们虽然很艰苦,但我们却没有白白浪费自己的青春,我们把毕生的青春和精力都投人到了改变农村的劳动之中去了,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青春之歌”!</p><p class="ql-block">《文娱活动》</p><p class="ql-block">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在农村时,到了天寒地冻的冬天,实在没活可干了,村里组织秧歌队,和宣传队,把大队的文娱活动搞活跃起来。</p><p class="ql-block"> 我们大队有五个生产队组成,有三个知青集体戸,插队在村里的生产队上(二个浙江知青集体户,和一个是镇赉知青集体戸)。</p><p class="ql-block"> 为活跃农村的文化生活,三个集体户的男女知青就是宣传队的主力军了,还有退伍军人,和村里爱好文艺活动的男女社员们,都会相聚在一起,根据自己的爱好,有参加扭秧歌队的,宣传队的,还有冬季搞民兵训练,打靶子的,各取所长,各有所爱,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p><p class="ql-block"> 我还记得,村里有个姓张的,退伍军人,天津快板书说的可好了,他年纪比我们大好几岁,负责着宣传队里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到了过年,大家都扭着秧歌去慰问军,烈属,大队和大队的交流演出,还有去公社参加扭秧歌队的比赛,农村的文娱活动搞的生气勃勃,热热闹闹的。</p><p class="ql-block"> 忙时大家以农活为主,闲时大家都会相聚在一起,丰富了农村的文化娱乐生活,大家说说笑笑,唱歌跳舞,增加了相互之间的团结和友谊。</p><p class="ql-block"> 我们公社还有北京知青,比我们下乡早,她们是老三届的学生,文化知识比我们高,那年北京知青付大姐来我戸里,帮助我户患头痛病的女知青扎针,果然几针下去,手到病除了。</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很羡慕付姐会针刺,我俩无话不说,还交上了好朋友,她还叫我有机会一定去北京她家里玩,她家离天安门广场很近……。</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以付姐为榜样,自已学习针刺,治疗自己的风湿关节炎腿病,效果很好。</p><p class="ql-block"> 我和付姐都喜欢唱歌,我俩一起合唱《白毛女》歌曲(北风吹,扎红头绳等等),只可惜我俩只是一面之缘,多少年来我一直在想付姐,想她时我会闭上眼睛轻轻的哼唱《白毛女》歌曲:“人家闺女有花戴,我爹钱少不能买,扯下了二尺红头绳,给我扎起来,哎…扎呀扎起来……。)仿佛付姐就在我身边。</p><p class="ql-block"> 我还喜欢扭东北大秧歌,可我个高,比一般男生还高,所以我在扭大秧歌时只能女扮男装,还排在最前边,我因为喜欢梳两条大辫子,可男生头上都扎一条白毛巾,我也只好把二条大辫子盘起来后,扎上了白毛巾,鼓鼓囊囊的,那年去公社比赛扭秧歌演出时,我扭着,扭着,白毛巾一下子开了,二条大辫子哗的掉了下来,引起了大家哈哈哈……的一阵子大笑。</p> <p class="ql-block">《农村方田建设》</p><p class="ql-block"> 回想起,在七四年的冬季里,公社搞起了农业学大寨的运动,农村大搞方田建设,挖土造田掀起了在农村热火朝天的高潮,几个大队的人马组织在一起,人多力量大,方田建设就这样在农村生气勃勃的开始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全体男女知青,也积极的参加了这场方田建设运动的劳动,我们带着行李去别的大队参加搞方田建设了,晚上住宿在老乡们的家里。</p><p class="ql-block"> 我们五个女知青,安排在大娘家里的里炕上睡觉。当时由于生活不富裕,所以换洗的衣服也少,生虱子在农村是普遍现象。第一天晚上,当我们刚睡下时,外炕的大娘,一边和我们聊着天,一手拿起孩子们刚脱下来的衣服,很自然的抓起虱子来了。忽然间,我的身上痒痒的不行了,浑身起了鸡皮疙瘩,好不舒服,看来我晚上肯定是睡不好觉了,我为了不影响大家的休息,我趁早想办法自己解决了,我还耍了谎说:“大娘,我在集体户里还有事情没有做好,我的赶快回去。”我扛起行李,和大娘告了别。当晚我独自不顾天黑路远的,(有10多里路远),我背着行李,连夜赶回了集体户里,我还怕把虱子带回来了,把被单和内衣全清洗了一遍,已经是大半夜了,屋子里晾着我洗完湿乎乎的被单和衣服,晚上我盖着没有被套的棉花被睡觉,而且每天都睡凉炕,只睡了几个小时的觉,醒了,天还没亮我又马上起来,赶回去了,因为当时我的任务是做饭。</p><p class="ql-block"> 我平时苦和累都不怕,可我不知为什么,一看到人家抓虱子就浑身受不了,身上痒痒的,大家都不在乎,就我受不了,我的神经也太敏感了吧。其实我也知道老乡家里多数都有虱子的,不让我看到抓虱子,我也会忍受的。在二十多天风雪无阻的日子里,我早出晚归的,胆子还真不小,我穿上了大棉裤棉袄,戴上棉帽子,因我个子高,手上拿根棍子,女份男装,大步流星的走在草原上,每天晚上只睡几个小时的凉炕,渴了喝点凉水,醒了就开始抹黑的出发了,走一个多小时才能够到达目的地。</p><p class="ql-block"> 参加搞方田建设之前,大队书记找过我谈话说:“小崔,这次公社搞方田建设,每个大队派一个人去做饭,任务很艰巨,做饭的人都是精选的,考虑到你对工作很认真,你愿不愿意去做饭。”还对我说:“你表现很好,你写份入党申请书入党吧。”当时是王队长带我一起去大队的,王队长也在,大队书记和王队长愿意做我的入党介绍人。我说:“做饭没问题,我可以向大家学习,保证完成任务。入党我还不够条件的。”大队书记和王队长都笑了。因为我自己知道,不管能不能抽调出去,我从来没有想过在农村干一辈子的思想,我不想做一个不合格的党员。</p><p class="ql-block"> 做饭本来就是起大早的活儿,可再加每天早上要走一个多小时的步行路程,自己也真够受罪的,我一次也没有迟到过,早上到的时候棉帽子上都是冰霜,眉毛和脸上霜花白白的,帽子边上还挂着小冰串呢?还经常去早了,在柴草堆里坐着等大师傅来开门,当时年轻体格也好,胆子还真不小,也是硬逼出来的,路上也见不到人,如果路上遇到了狼和坏人,也是我自找的,怨不了谁的,抓虱子我害怕了,到是不怕遇见了狼和坏人,我手上的棍子就是准备打狼和打坏人的,也是为自己壮壮胆子的。大队书记和王队长都是不知道的。</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方田建设运动,好大的场面,几个大队的人马组织在一起,工地上有好几百人,集中在一起参加劳动的气氛热热闹闹的,和电影中差不多,挖的挖,挑的挑,独轮车也在工地上赛跑,广播喇叭里唱着战地新歌。大家干的热火朝天的,体现了农村蒸蒸日上的新面貌。</p><p class="ql-block">《心中的世外桃源》</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过去了,我已不再年轻,有时候我总在想,现在的人们生活条件都好了,也都有了退休养老金,吃穿也不愁了,只要身体还好,有钱也有时间了,去景点旅游观光不成问题了。</p><p class="ql-block"> 可是许多的老年知青朋友们,还都喜欢回忆蹉跎岁月的那些往事,大家还总是念念不忘的,我也很希望自己能在有生之年,还能回去看一眼,曾经插队劳动过的地方,再看一看笫二故乡的新面貌,比去别的地方旅游会更有意义。</p><p class="ql-block"> 有许多老知青回到了第二故乡时,都会心情特别的激动,热泪盈眶,依依不舍,情深意长的感觉,哪一切我也都能体会到的,大家的情感都是从内心发自出来的。也说明了,老了什么都可以忘记,只有恩情忘不了。</p><p class="ql-block"> 在那知青岁月的年代里,农村贫困潦倒,缺吃少穿,父老乡亲们自己的日子都不好过,可他们从来也没有遗弃过我们,反而把我们当作自已的孩子和亲人一样来对待,他们爱护我们,关心我们,可等我们刚学会了本领又和小鸟一样都飞走了……。</p><p class="ql-block"> 回想,我们刚到农村时,手拿不起笔杆,又不会劳劲,不懂生活,是当地的父老乡亲们,手把手的教我们怎样劳动,怎样生活,使我们在人生中懂得了许多怎样做人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在农村艰苦的环境里,父老乡亲们对我们的亲切关怀和爱护,他们的高尚品德,和真诚待人,也是我这辈子在人生中得到的最宝贵的一笔精神财富了。我深知,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懂得真理,我不后悔去北大荒农村插队,而且我感到很幸运的能把青春献给北大荒的黑土地,我永远也忘不了父老乡亲们对我们的培养和教育,叫我们怎样做人的道理,使我们不娇气,锻炼的更加坚强,也使我深深懂得了,人生的情义比金钱更珍贵!</p><p class="ql-block"> 风风雨雨的50多年过去了,多少的好心人都已经悄悄的离开了人世间,可那些故事深深的还埋在了我的心里,人生五十年说短也短,说长也长,毕竟五十年前我们还是小青年——可五十年后,我们也只剩下夕阳的余晖了。</p><p class="ql-block"> 我总觉得人生什么都可以忘,只有人的情义不能忘。过去的那些事很直得我们去回忆,所以我写了《知青岁月》的一些真实小故事作为纪念。在知青年代里,没有金钱和物质的诱惑,只有善良和朴实的情义,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父老乡亲们真善美的高尚品德,我会永远珍惜这份情义,把他当成是我心中的“世外桃源”!</p><p class="ql-block"> 《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