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市(县级),2017年11月6日,长乐撤市设区,隶属福建省福州市。位于闽江口南岸,处于长江口与珠江口海岸线的正中,与台湾岛隔海相望;地貌属低山丘陵小区,低山丘陵略成“工”字型,分布于中部和南部。东部为开阔的滨海平原,西部为营前-玉田平原;陆地面积658平方千米,海域面积3313平方千米。国内屈指可数的空海“两港”城区,属国家颁布的开放县(市)区 之一。长乐太平港是郑和七下西洋开洋地;贡茶方山露芽与贡盐产地;也是中国著名侨乡,侨胞分布世界各地;也是台胞祖地;历史文化经济聚为一身,有着“海滨邹鲁、文献名邦”、“华侨之乡、民营企业雄厚”的称誉。<br> 长乐陆地区域不大,开车绕一圈还不要一天的时间。景点虽小却密集,点与点之间少则开车几分钟,多则半小时,一日可游好几个点;形态多样,有山有水,有岩有洞,有庙有庵,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洽交汇。据了解,长乐的这些景点多是当地乡民自出资金完善起来的,且做为乡(镇)村公园的形式,管理的很好,还不收门票。这也说明长乐人经济富裕、安居乐业。<br> 但有一点缺陷,就是沿途乡镇没有像样的吃饭的地方,甚至连食杂店都很少,要事先备好干粮饮料。<br> 2010—2011年,我利用周末时间,或约上三五好友或带上家人或与同学,自驾游览了长乐18个景点。 2011年1月23日,我们来到显应宫。 显应宫牌坊为庙宇坊,不仅建筑结构自成一格,别具风采,而且集雕刻、绘画、匾联文辞和书法等多种艺术于一身,熔古人的社会生活理念、封建礼教、封建传统道德观念、古代的民风民俗于一炉,具有瑰丽的艺术魅力、很高的审美价值和丰富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显应宫又称大王宫、妈祖庙,蝴蝶宫。位于福建福州市长乐区漳港街道仙岐村。始建于宋绍兴八年即公元1138年,距今已有870多年历史。明弘治三年(1490年),后殿辟为“凤岐书院”。约于清光绪年间因巨大自然灾害而湮埋于地下,从此匿迹。 <div> 1992年6月22日,偶然发现古宫遗址而整体出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级旅游景区,闻名遐迩。。</div> 几百年间,显应宫数度重修。据出土的碑文记载,最后一次重修是在清道光二十一年即公元1841年。大约在清光绪年间,由于一场特大天灾袭击,显应宫一夜之间被风沙掩埋在地下。斗转星移,若干年后,人们在这里又建起了村庄,村的名字叫“仙岐”,却没人知道显应宫及其“仙人”们就在村庄的地下。<div> 1992年6月21日,福建日报登载了国务院批准建设长乐国际机场的消息。事隔一日,机场所在地仙岐村的一位村民在村居中的沙丘中挖到了一堵墙!上级政府获悉后迅速派人指导现场挖掘。半个月后,沙丘中许多尊大小不一,栩栩如生的泥塑神像展现在人们面前。这是福建省迄今为止发掘的数量最多、群体最完整、年代最久远的泥塑神像群。同时出土的还有20多件陶瓷器皿、石碑、匾额以及部分古币、砚台等,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清朝嘉庆年间的匾额,虽然边缘已腐烂,但“愿愈应”三个阳刻楷书依然清晰可见。时任中国文物协会前会长罗哲文先生当时欣然题赠“喜见宝物又重光”。</div><div> 经文物专家考证,这里就是有800多年历史的显应宫。从《长乐县志》查知,显应宫曾被列为县内十五都的名胜古迹。当时显应宫俗称大王宫,因偏殿祀有妈祖神像,又称天妃宫。历经宋元明三个朝代,香火鼎盛不衰。那些神像属大王殿、妈祖殿、临水夫人殿、巡海大臣殿与马将军殿。专家断定,已发掘的遗址仅是显应宫的后宫部分,前宫尚埋在邻近十余户农舍之下。足见当年显应宫规模之大,气势之宏伟。</div> 显应宫颂(张善文):<br> 宫称显应,神祀妈祖。沉沦百载,惟端惟肃。灵蝶于飞,若歌若舞。海不扬波,吾邦多福。知足长乐,吾民恒祝。美哉斯宫,盛德芬馥。伟哉女神,万世瞩目。<br> <p class="ql-block"> 庄周梦蝴蝶,蝴蝶梦庄周。一休更变易,万事良悠悠。</p><p class="ql-block"> 录 唐.李白 古风诗</p> 以示当时开掘时彩蝶、青蛙光临的祥瑞景象。 重焕灵光殿:色彩艳丽,气势恢宏。 清朝嘉庆皇帝御笔亲书“愿愈应” 蛙鸣池。传说能将硬币准确投入青蛙嘴中的人会获得好运。 <p class="ql-block"> 重建后的显应宫地广30亩,分为地面新宫和地下古宫两个部分。区内殿、堂、楼、坊,红瓦飞檐,鳞次栉比,蔚为壮观。根据古建筑专家规划设计重建的地面新宫,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分为前后座两个部分,坐北朝南,前座主体建筑是观音阁——显应宫的标志性建筑,观音阁高20余米,建筑面积330平方米,是“显应宫”最高建筑。三层重檐、歇山式阁楼,俱是青石硫璃构造,红瓦飞檐,华美非常。阁顶梁中另有一座小宝塔,宝塔左右为二龙护卫。金碧辉煌,冠一方之胜。</p>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先生亲题观音阁匾额。 观音阁的盘龙青石雕刻和梁壁彩绘精妙绝伦,堪称精品。 其中观音坐像高8米。 两边是回廊。 顺风耳 千里眼 后座主体建筑是天后殿,按地下古宫原有布局及神龛、神像仿制。 天后殿左右为钟鼓楼。天后殿门前天井,一座六层香炉铁塔,高挺巍然。 天后殿正中为妈祖娘娘,左右分别奉供着四海龙王和巡海大臣座像。 大王殿供奉着马将军神龛、临水陈夫人神龛、阮高大王薛夫人、勾陈大帝王夫人神龛,赵公元帅神龛等。殿左边壁上镜框中还保留有出土时飞临的彩蝶标本,栩栩如生,十分美丽。<br><br> 神物出土,祥瑞频现。每逢重大的事件总相伴有让人觉得不可思异的现象发生。800余年的古宫重见天日,万物生灵为之感动。就在神像出土一个月、遗址发现半个月后,福建日报发表了显应宫出土的报道。第二天,数百只美丽的五彩凤蝶不知从何处翔集于此,不约而同地驻足在神像之上。接着数十只圆睁双眼的大青蛙和几百只翠绿雄昂的大蚱蜢也都附着于神像上恋恋不舍离去。在这没有花草的沙丘之地,当地居民从未见过这类生物,也不知道它们是从哪里来,为什么而来,来了之后为什么不肯离去。这些至今未解的谜团也为显应宫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这一现象在国内也属首见,遂成为一个令人感慨的生物之谜。所以人们又称之为蝴蝶庙、“蝴蝶宫”,美名一时鹊起,朝觐观光者如潮。 地下宫就在天后殿下面 钟楼台阶是地面新宫与地下古宫的通道。顺阶而下,便可进入地下古宫观瞻。显应宫看似不起眼,跟富裕的海边乡村里数不尽的富丽堂皇的小庙一样,华丽中透着俗气,繁杂又乏味。可当你走下地宫,就会发现,原来它暗藏乾坤,是一个巨大的惊喜。 地宫彩绘壁画 地宫里的楹柱画樑 出土的古宫仅见两殿。四周为土筑和石砌围墙,宽13.2米,深26.4米。前后殿的门墙均保存完好。<br><div> 专家断定,已发掘的遗址仅是显应宫的后宫部分,前宫尚埋在邻近十余户农舍之下。足见当年显应宫规模之大,气势之宏伟。为什么如此贫瘠的地方竟有一座如此富贵的大庙?为什么如此偏远地方的一座庙竟能得到清嘉庆皇帝的赐匾?究竟这个显应宫在历史上有着什么样的地位?</div><div> 不可思议的是,庙里各种东西保存完好,连坍塌半截的土墙、朽得只剩空壳的木柱都在,不易朽烂的瓦片却一片也没找到。</div> 显应宫遗址的位置叫大王庭,原是20余米高的沙山。遗址形成于清光绪年间,1992年6月发掘出土,包括始建基础、断垣、5个神台。墙体由泥土和陶片混合夯筑,经百余年湮埋还显浑厚结实。清道光廿一年的重修碑,是显应宫湮埋之前最后的文字记载,已出现简化的汉字。记载重修的石碑出土时是在前殿门墙的左边。 地下宫内共有五个神台,分别供奉不同的群塑神像。进入前殿大门,左边为妈祖神龛,右边为巡海大帝神龛。后殿正厅祀当地守境大王神祗,左偏殿为医药神祗,右偏殿为临水夫人,各尊神像及其基座均保留原位不动。 妈祖神龛祀妈祖,旁列四个陪侍女神。妈祖(960—987),原名林默,福建湄洲屿人,生前通水性、晓天文、精医理、扶危济世。北宋以后历代十四个皇帝对其册封二十六次,封号至“天后”。全球共有二亿多信众四千座宫庙,是中国影响最大、信众最多的海上和平女神。<div> 这组妈祖神像是目前已知被湮没地下时间最久远的出土妈祖塑像,及其珍贵。</div> 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是前殿西侧神台上的“巡海大神”群塑了,七个神像中除一人为“番人”外,其他六个均着太监服饰。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博物馆和福建师大历史系的几位历史、文物专家专程来此考察,从塑像形成时间、雕塑手法、人物特征、服饰特征,以及当地历史、庙内供奉诸神特点等各方面因素综合分析、考证,一致认为,这组塑像大约形成于明万历年间,比东侧妈祖塑像略晚一些形成。居中者塑像头戴嵌金三山帽,身着簇新蟒龙袍,腰系玲珑白玉带,脚穿文武皂朝靴,完全是明代宦官特有服饰,就是统率舟师七下西洋的三宝太监郑和。而郑和身边的“番人”,有人认为可能是从第四次开始协助郑和下西洋的西安清净寺掌教哈三(哈桑)。哈三是西亚北非人,由于他在“危险海峡”为郑和船队安全引航功勋卓著,所以他与郑和一道被后来的行船走海人奉为“巡海大神”。 <div> 这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郑和塑像。海内外学术界高度关注,国家博物馆将其全套复制展出,并送台湾巡展。<div> 郑和与妈祖并祀一殿,是迄今世上唯一所见。</div></div> 陈靖姑神龛,左神龛祀陈靖姑(905—928),福州人,尊称临水陈夫人,妇幼保护神,倍受女性顶礼膜拜。整组塑像十二尊,取材于陈靖姑传说故事,体现慈爱意境。 大王神龛祀阮高大王偕薛夫人,勾陈大帝偕汪夫人,当是本地宗庙主神。前方纵向两侧排列七尊大小不一的神像,及其庄严。这两尊神在民间有很广泛的信仰。<br> 右神龛祀“马将军”,属自然神,职司保佑平安、健康。这些神像从表情、衣着、比例等方面,根据每一尊像的不同情况作不同的处理,达到极高的水平。 经过一百多年的埋葬,显应宫泥塑神像刚出土时,身上衣饰色彩艳丽如新;而且表情生动,神态各异,整体造型典雅秀丽,栩栩如生。不可思议。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和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地宫大厅两侧有文物陈列馆,陈列了在显应宫遗址出土的古币、陶瓷器皿二十一件,木质匾额、碑刻各一方,以及若干祀具。经鉴定,分别是自宋绍兴(1138)之后各朝代所制作。1994年2月《福建文博》发表发掘、考古简报,对所有出土文物逐一描述评价。 地下宫回廊汉白玉浮雕,长50余米,取材妈祖生平、历朝褒封、郑和下西洋、康熙帝收复台湾等妈祖护国佑民的历史记载和传说故事,是一道有很高欣赏价值的独特景观。 宋朝的千年古宫显应宫是福建省迄今为止发掘的数量最多,群体最完整,年代最久远的泥塑神像群,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集旅游、朝拜、学术研讨多种功能,先后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该点是长乐唯一收费景点,门票:大门三元、地宫二十元。 本篇部分文字内容取自显应宫内解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