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走进红色安源,解读为民初心

老罗

<h1>  上世纪六十年代,《毛主席去安源》的油画可谓家喻户晓。画上的青年毛泽东,手挟一把油纸伞,丰神俊朗,雄姿英发地行走在层峦叠翠的群山之巅。该画的单张彩印量累计达9亿张。被认为是“世界上印数最多的一张油画。受其影响,以后,我又读了党史专家黄仂的《安源路矿工人运动新论》一书。心中一直有去安源实地参观学习的向往。退休后,我们部分志同道合的老同学、老战友终于组织了一次红色旅游,其中的重要一站就是江西省萍乡市的安源煤矿。</h1> <h1>🔻 参照《毛主席去安源》的油画雕塑的铜像</h1> <h1>  走近有着120余年历史的“总平巷”井口,运送矿石的小火车由司机驾驶“哐当哐当”地驶入巷道深处,矿井如今依然维持着正常的生产。</h1> <h1>  总平巷。毛泽东、李立三和刘少奇曾先后从这里下矿井考察,了解矿工疾苦。现在此处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1> <h1>  </h1><h1> 党史专家黄仂在《安源路矿工人运动新论》一文中指出,<b>“1922年,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工人斗争,是中国工运史上绝无仅有的永彪史册的壮举。”</b>那么,百年前“年幼”的产业工人是怎样创造了这一奇迹的呢?</h1> 紧跟党走 <h1>  1921秋年,毛泽东只身来到安源考察。他手提矿灯,钻进低矮的巷道深处。目睹矿工的悲惨现状后,敏锐地意识到,安源是一座火山。此后,他多次到安源,与李立三等商定开办夜校,发动群众。创建了产业工人中的第一个党支部,成立了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1922年9月,大罢工爆发后,刘少奇作为工人俱乐部的全权代表深入虎穴。经过5天艰难的谈判斗争,路矿两局被迫接受了13项复工条件。这次大罢工取得了史无前例的胜利,坚定了工人紧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h1> <h1>🔻 毛泽东1921年秋来安源的旧居</h1> <h1>🔻这栋“公务总汇”也是劳资谈判的所在地</h1> 劳工神圣 <h1><span style="color:inherit;">  中国共产党在组织发动安源工人运动中,时刻关心工人的切身利益,坚持为广大工人群众谋福利。党史专家黄仂说:</span><b style="color:inherit;">“对劳工神圣理念的推崇和实践,体现了共产党的性质与宗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为民初心。”</b></h1> <h1>🔻工人俱乐部建立的“消费合作社”为工人谋福利</h1> <h1>🔻 消费合作社在工人中发行了股票。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发行最早的“红色股票”。</h1> 反腐倡廉 <h1>  大罢工的胜利使工人俱乐部迅速壮大,上缴的会费急剧增加。管理人员中的贪污腐败现象也随之滋生。党组织坚持有贪必肃、有腐必反。抓住典型案例,或退赔或关押,绝不容忍。此举获得了更多的工人群众的信任。</h1> <h1>🔻刘少奇塑像和安源工运时期廉政建设陈列馆</h1> <h1>  </h1><h1> 坐落在牛形山山腰中的“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群山绿翠环绕,松柏高大挺立。威严中透着秀丽,大气里彰显华美。</h1> <h1>🔻 纪念馆两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八个大字格外醒目</h1> <h1>  </h1><h1>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安源仍然是座红色堡垒同时也成了秋收起义的主要策源地。毛泽东再次来安源部署和发动了赣湘边界的秋收起义。很多煤矿工人从此投身革命。部队攻克距离安源不远的莲花县城后,毛泽东在“宾兴馆”召开了前委会议,决定将秋收起义部队带上井冈山,从而,揭开了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到农村的伟大序幕。</h1> <h1>🔻在安源“秋收起义军事会议旧址”集体留影</h1> <h1>🔻宾兴馆召开的前委会议成了秋收起义的历史终点与井冈山革命的历史起点</h1> <h1>🔻宾兴馆又名一支枪纪念馆</h1> <h1>在秋收起义纪念碑前恭敬地向革命先烈致敬!</h1> <h1>  </h1><h1>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1周年,也是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胜利100周年。重温这段风云激荡、振奋人心的革命历史,从中深入解读党的<b>“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b>是激励后人继续砥砺前行的强劲动力。</h1> <h1><br></h1><h1><br></h1><h1>谢谢朋友们的阅读!</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