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致敬可可托海的精神 仰望永不褪色的勋章

飞雪

<p class="ql-block">一首《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听哭了无数人,一段凄婉的故事,一曲优美的旋律,让人们认识并记住了这个富有浪漫色彩的地名。可能很多人和我一样好奇,歌名中的可可托海,到底是个怎样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一本《可可托海往事》让我震惊!可可托海不仅山美,水美,更是一块蕴藏着金山银山的富饶之地。它在共和国的史册上创造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是一片神秘又神奇的国土,那里的人民用生命和热血书写了一段不朽的英雄史诗!铸就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p> <p class="ql-block">带着一份憧憬,心怀一份崇敬,我踏上了去可可托海的旅途。我要亲自站在这片让祖国为之骄傲的热土上,用双手去触摸这一段尘封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可可托海镇,是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北部的一个边陲小镇,处在雄鸡版图的尾巴尖上。那里并没有海,但有一条美得眩晕的额尔齐斯河一直向西,流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之后注入北冰洋,是我国唯一自东向西的河流。</p> <p class="ql-block">阿勒泰地区素有“金山银水”的美誉。金山就是阿尔泰山,银水则是额尔齐斯河。之所以称作“金山”,是因为矿产丰富,据说从汉代就开始采金矿,到清代更是“旷工数万人,产金逾万”。长春真人丘处机曾赋诗咏叹:“金山南面大河流,河曲盘桓赏素秋。秋水暮天山月上,清吟独啸夜光球。”</p> <p class="ql-block">可可托海,其实是额尔齐斯大峡谷。峡谷中,苍松、翠柳、白桦和红叶树交相掩映,郁郁葱茏,与叠石湍流的额尔齐斯河朝夕相伴,如诗、如画、如歌、如梦。在旖旎风光的背后,更美的应该是那一座蕴藏着无数珍宝的“聚宝盆”,和那一段可歌可泣的光辉历程。</p> <p class="ql-block">可可托海是一座因矿而繁华的小镇,又因矿而消失的小镇。在共和国的军事禁区里,因为世界闻名的“三号矿脉”,隐在深闺多年世人未识。而今掀起盖头,带给我们的是深深的震撼!恍然中,仿佛走进了一方美妙的仙境!</p> <p class="ql-block">来到可可托海国家矿山公园,广场上屹立着由稀有金属元素符号组成的高达14.5米火炬状的主碑和主道两旁矗立着电铲和潜孔钻远远地便吸引了来往行人的眼球,让人情不自禁地走近一探究竟。进入园内,可以看见五六十年代的矿工居住活动的场所,墙上的标语依稀可见。</p> <p class="ql-block">乘坐景区车,一路蜿蜒而上,几分钟便来到了山坡上的阿依果孜矿洞,这是“三号矿坑”可以参观的一个洞口,在这里可以近距离感受矿洞的实景魅力。</p> <p class="ql-block">阿依果孜矿洞里面寒气袭人,阴冷潮湿,但却美得很独特。矿床岩壁上的矿脉脉络清晰纹理可见,之中点缀着晶莹的亮片。矿洞幽深阴暗,窄小崎岖。在矿洞两边的洞壁上,开凿了一些小洞,里面有标志牌,上面写着每一类矿产的名字和介绍,旁边展柜上面放置着此类矿石的标本。有白色的,红色的、蓝色的……显得神秘而又珍贵。</p><p class="ql-block">我们时而弯腰,时而侧身穿行在洞内,脚下四壁皆是星点的闪闪亮光,仿佛进入了“石英河”“云母巢”。即将成形的绿柱石、锂辉石,海蓝碧玺……在幽暗的矿洞里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仿佛置身于宇宙银河中,星河翻滚,目眩神迷。</p> <p class="ql-block">宽敞处依据当年的开采场景,制作了的矿工的塑像,生动再现了当时开矿的艰苦环境和场景。仿佛间,我听到了锤头敲击岩壁的声音,看到了工人们忙碌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解说员介绍说,这座矿脉拥有全球几乎一半的矿物种类:世界上已知的矿种有140个,三号矿坑独占了 86 种!更为传奇的是,三号矿脉中发现了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没有的7 种稀有元素,稀有金属占到矿山储量的九成以上!这里与世界最著名的加拿大贝尔尼克湖矿齐名,是全球地质界公认的“天然地质博物馆”,是中外地质学者心目中的“耶路撒冷”、“麦加”圣地!</p> <p class="ql-block">从矿洞出来,又坐车来到三号矿坑前,映入眼帘的就是开矿形成的长250米、宽240米、深达140米,留下了13层螺旋状矿车道的矿坑,气势壮观,犹如巨型的古罗马“角斗场”。谁能想到这里原本是一座垂直高度为260多米的山体!眼前的场景令人震撼!</p> <p class="ql-block">早在1930年,这个矿是新疆当地人首先发现的 ,当时只开采一些矿物来做装饰品。1935年,前苏联的地质队通过购买和交易的方式动员当地居民寻找矿石,发现了许多绿柱石矿点,他们开采了大量的绿柱石和钽铌铁矿运走。每年夏季额尔齐斯河水涨的时候,装运矿石的船只能排到布尔津。他们用着中国的矿脉资源开发着自己的核弹和航空事业,奠定了自己的大国地位。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1950年,中国和苏联成立了中苏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股份公司。苏联提供相关设备和技术,中国主要提供人力。这里渐渐聚集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4万人,并发展成一位当时新疆最富裕的小镇,有塞外“小上海”之称。到了1955年,我国才开始独自经营这个矿脉。1958年,三号矿做为“国家高度机密的区域”,名字一度在地图上“消失”,只留下一串“111”的神秘编码。极少有人知道它的准确位置。</p> <p class="ql-block">1960年,由于苏联单方面撕毁对华经济援助协议,可可托海矿区所有的苏联先进设备,矿业机械、地质与核能的工程专家,都在一夜之间撤走了,并带走图纸资料。当时中国在可可托海矿区的核武器研究和开采几乎处于瘫痪状态。不仅如此,前苏联还要求我国在1965年底前还清以前的所有债务52亿多元。</p> <p class="ql-block">还债任务下达正直冬季,气温零下四十多度,指挥部召开誓师大会,提出了“大干苦干四十天,提前完成保出口任务”的响亮口号。各族职工群众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埋头苦干,带领广大职工、家属全力投身于为国还债的艰巨任务中。工人们身背牛皮口袋,手拿镐头和铁锨等工具,奔赴采矿点。矿区职工“苦我们也不能苦国家,卡我们也不能卡国家,难我们更不能难国家。”这是何等的责任与担当啊!</p><p class="ql-block">由于设备落后,他们只能以人背肩扛,马拉爬犁的方式,一筐筐,一袋袋的运送着矿石。每人两个馍馍一碗糊糊,他们忍饥饿,战风雪,斗严寒,虽然他们并不知道这些矿产品会运到哪里,但他们坚信这是国家的需要,为国分忧是矿区职工最朴素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工作环境的艰苦和简陋,使得很多人都患上了风湿病和肺矽病,但他们依然奋战在矿洞。</p><p class="ql-block">《红旗》杂志1964年第9期刊登的《中共中央一九六四年二月二十九日给苏共中央的信》,信中写到:“……我们向苏联供应的矿产品和五金价值十四亿新卢布,其中重要的有:锂砂十万吨,铍砂三万四千吨,磞砂五万一千吨,钨砂二十七万吨,压电石英三十二点九吨,水晶七千七百三十吨,钽铌砂三十九吨,鉬砂三万七千吨,锡十八万吨等等。这些矿产品中,有许多是发展尖端科学、制造火箭和核武器必不可少的原料。”信中提到的锂砂、钽铌砂的全部以及铍砂的大部分,均产自可可托海3号矿脉,负担所有外债的47%,为提前一年还清债款立下了汗马功劳。假如没有这个47%,我们还要拿出多少农副产品抵债?我们还要承受多少饥民的生命悲剧?</p><p class="ql-block">这期间,日本政府看中了可可托海矿区的矿石废渣,主动提出换粮。这对于当时缺粮的我国来说是很有诱惑力的,但是最后我国还是拒绝了这个要求。矿区的人说:“饿死也比馋死敌人强。”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啊!</p> <p class="ql-block">那个年代没有加班费,也没有升职激励,每天奖评时就给工作出色者一面红旗,这面红旗能让所有建设者心甘情愿地献出一切。大家想让祖国强大起来的心愿太强烈了。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精神力量,支撑着矿区工人无怨无悔无私地拼搏奉献?从当年矿区工人时常对后辈说的一句话中,我们可以得出答案,他们说:“我们今天在矿洞里弯着腰爬,就是为了让你们这代人能挺直腰杆站着。”</p> <p class="ql-block">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时隔两年零八个月,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飞向广袤太空,中国人叩开了通往浩瀚宇宙的大门。“两弹一星”所需要的核心材料铍,锂,铯全部来自可可托海三号矿脉。</p><p class="ql-block">我国第一艘核潜艇联合试验所需的8吨钽铌矿石全部出自阿依果孜矿洞。当时要求百日开采8吨钽铌,当时的开采速度仅能达到每月半吨左右。为了如期完成目标,矿工们不得不开启超负荷工作模式,最终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p> <p class="ql-block">“我们想要和平,就要有不怕打仗的底气。”“只有国家强大了,才不会被欺负。我们不欺负别人,但是也要有不被别人欺负的底气”。从中国核工业的建设和航天梦想的起飞,到尖端科技与“大国利器”的诞生,三号矿坑对中国“两弹一星”以及国防事业的贡献无可替代,成就了永载史册的国家传奇!它不仅为中国第一颗核弹提供了必须的稀有金属,而且更为核弹的成功爆炸、航空航天事业以及相关尖端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资金后盾。</p> <p class="ql-block">有的人永远地倒在了这里,默默与三号坑相依相伴;有的人带着自己终身的残疾走了;也有人带着遗传给下一代的致命的放射基因!这里留下了几代建设者的大好年华,他们获得的是国防科工委写来的一纸感谢信,上面写着“为国分忧”这四个沉甸甸的字。</p> <p class="ql-block">站在三号矿坑前,我泪目了。为祖国拥有这个聚宝盆而感到自豪,又为可可托海各族人民面对危难时挺身而出,遭遇艰难时宁折不弯,面临生死时义无反顾的精神所感动……他们身上忠诚、干净、勇于担当的高贵品格,像可可托海的稀有金属矿物一样闪烁着耀眼光芒。</p> <p class="ql-block">在可可托海,比风景更美的是宝石,比宝石更美的是可可托海精神。三号矿脉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已经停止开采。2014年,可可托海成为自治区干部红色教育基地。2015年,中国航天基金会授予可可托海“两弹一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这里虽然没有血雨腥风的经历,没有枪林弹雨的洗礼,但是他们的奉献让我们有了“无惧战争”的底气。有幸生在这个和平的国度,如今的我们拥有了前人无法想象的物质基础,再也不需要仰望他人鼻息。</p><p class="ql-block">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在危难时刻,是可可托海挺起了中国的脊梁;发展强国的路上,又是可可托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一座“英雄矿”,是一座“功勋矿”!在新中国的历史中,用自己丰富的矿藏撑起了蹒跚学步的中国,“吃苦耐劳,无私奉献,为国分忧,为国争光”的可可托海精神不仅涵盖了过去而且将延续到未来。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101年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重温时代的印记,接受精神的洗礼,仰望永不褪色的勋章,向伟大的可可托海精神致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