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p><p class="ql-block">“失去了家校之间教育影响的一致性</p><p class="ql-block">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为家长,<b>如何更好的进行家校合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宏旺小学校长特邀请各位家长</p><p class="ql-block">一起聊聊在双减之下</p><p class="ql-block">如何真正做到</p><p class="ql-block">“家校携手,成为朋友”</p><p class="ql-block">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01/ 家校合作很重要</b></p><p class="ql-block">校长说:</p><p class="ql-block">成功教育的秘诀是:<b>家长与老师配合得越好,孩子教育就越成功!</b> </p><p class="ql-block">老师教书,家长育儿。</p><p class="ql-block">老师教育,家长养育。</p><p class="ql-block">老师主要通过知识传授使学生完美、良善</p><p class="ql-block">家长主要通过生活习惯使孩子完善</p><p class="ql-block">再好的老师,也不能代替家庭教育的部分。再好的家长,也需要和老师相互配合。教育孩子,从来不是单方面就能完成的事。<b>成就一个优秀的孩子,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02/家校合作的现状</b></p><p class="ql-block">校长说:</p><p class="ql-block">目前家长的主体地位没有被激活,一些家长总认为教育是老师的事,自己只是配合的角色,殊不知<b>孩子的品德、习惯培养主阵地在家庭,吃饭、睡觉、收拾等生活养成教育很重要。</b>同时,很多家庭也在做学校的事,全面“育分”忽略“育人”,我的意见是,学校的事归学校,上课、掌握知识是学校的事,孩子课堂学习习惯此时就至关重要,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这两者相辅相成。家长不会教知识没关系,学校有老师。但孩子习惯特别差,就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要引起足够重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03/家校合作,老师和家长都需要做些什么?</b></p><p class="ql-block">校长说:</p><p class="ql-block"><b>老师要做到以下几点:</b></p><p class="ql-block">为师者,父母心。</p><p class="ql-block">为师者,要会聊。</p><p class="ql-block">为师者,懂尊重。</p><p class="ql-block">为师者,会包容。</p><p class="ql-block"><b>家长做到以下几点:</b></p><p class="ql-block">父母者,重养育。</p><p class="ql-block">父母者,敬老师。</p><p class="ql-block">父母者,能体谅。</p><p class="ql-block">父母者,爱学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04/家长与老师要成为同盟军</b></p><p class="ql-block">校长说:</p><p class="ql-block">我始终相信,人与人交往最高的技巧就是没有技巧,真诚是好,<b>以诚相待,换位思考,</b>有同理心、共情力。我们学校有一位班主任说得特别好,她生完孩子之后再来带班,对待孩子和家长都更有耐心了,因为她以“妈妈心”来做老师。所以,做好老师并不简单,也是一辈子的修为,受学生爱戴、家长尊敬,需要努力,需要实力。<b>而家长和老师也应该互相滋养,</b>老师感受到家长信赖他理解她,工作也会更得心应手,更有成就感,更好的将爱施予到孩子身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Q:家长疑虑“孩子要上初中了,我比孩子还焦虑”</b></p><p class="ql-block">校长说:</p><p class="ql-block">焦虑这种情绪好像弥散在绝大多数家长群体中,这是出于对竞争、对优质教育资源渴求造成的,都希望孩子上好学校,将来有出息。</p><p class="ql-block">但有两个观点要厘清:</p><p class="ql-block">一是,<b>成才的路不止一条</b>,上好大学不是成长的终极目标。很多孩子为了考大学,耗尽了所有热情、兴趣,到了大学当空心人,没有目标,没有喜好,不知道学习为了什么。我们一定要明确,<b>培养一个心智健全的孩子才是教育的根本。</b>交友、爱好、体质、心理等都很重要,孩子要人格完整,要积极阳光。</p><p class="ql-block">二是,我们都说,<b>幸福是比较出来的,不幸也是</b>。其实这种以外物做参照的评价方式特别不好,但确实是我们存在的常态。把自己作为参照物,过去和现在比,永远活出生命的盎然姿态,永远不放弃努力。<b>家长不必给孩子加码加压,保护他的上进心、求知欲比什么都重要。</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Q:爷爷奶奶带孩子,如何做到家校有效沟通?</b></p><p class="ql-block">校长说:</p><p class="ql-block">现在父母都有工作的居多,中国传统文化也有老人帮忙照顾后代的习俗,祖辈基本都参与到家庭生活中来,这个就需要<b>唤醒祖辈的学习动力</b>。大家不要低估了老人的学习能力,在隔代教育中,老人们需要的可能是更多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p><p class="ql-block">学校也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利用节假日的时间把老人们请进校园来参观、学习呀,由相关的老师向家长们介绍各种教育政策、素质教育等等,或者开展一些讲座,让更多家长掌握更新的教育理念和科学指导孩子的方法,从而来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p><p class="ql-block">老师和家长是孩子前进道路上的双桨,</p><p class="ql-block">彼此间需要<b>多一些包容和体谅</b></p><p class="ql-block">多一些沟通和真诚</p><p class="ql-block">只有营造良好的家校合作共育氛围</p><p class="ql-block"><b>各美其美</b></p><p class="ql-block">才能在“双减”背景下</p><p class="ql-block">构建基于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的良好教育生态</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