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中國楹聯大辭典》主編 裴國昌 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年1月第二次印刷(1443页)</h1> <h1> 《前言》张崇高<br> P1楹联又称对联、楹贴,是我国辉煌璀璨的民族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br> 可以说,楹联凝聚首汉字的优异特征。她汲取诗经的对偶规范,诸子百家的渊博学说,辞赋的修辞文采,骈文的对仗声律,唐诗的风范格韵,民间桃符形式,以及书法的造型艺术,熔合于一体,集情意韵形之美,收雅俗共赏之效。而且她的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文字精炼,应用自如,既可用以绘景抒情,叙事写意,又能用以褒扬贬责,规勉祝愿,还可借联发挥,对联玩赏。<br> 从宫庭到民间,从文人雅士到各行各业,经常作为文化交流、社会交谊和文明建设的珍品。我国的名山大川、古迹胜地、寺园庙观、亭塔楼堂,无不用楹联装点,民间喜庆寿丧,迎宾送友,常用楹联作礼。<div><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目 录</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理论篇</div>第一章对联的产生,是历史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br>第二章对联规则及对联的逻辑思维<br>第三章对联中的“格”<br>第四章对联的修辞艺术<br>第五章集联<br>第六章结论<br></div><div><br></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名胜篇</div>北京市胜迹名联<br>故宫<br> P32三希堂“深心托毫素;怀抱观古今。”(乾隆)<br> 三希堂: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在此收藏了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因以得名。<br> 文华殿“讵为饰其貌?还因尊所闻。”(康熙)<br> 讵:岂,怎。<br> P35竹香馆“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乾隆)<br> P39雨华阁“花布妙香霏四种;金涂杰阁观诸天。”(雍正)<br> 四种:指黍、稷、稻、麦。《周礼•夏官•职方氏》:“ 河 东曰 兗州 ……其畜宜六扰,其穀宜四种。” 贾公彦 疏:“四种,黍、稷、稻、麦。”<br><br></div><div>中南海<br> P45错秀室“烟云舒卷揽胜赏;松石古澹怡远情。”<br> P45听鸿楼“云中月影临瑶幌;雨后山光入绮帘。” (乾隆)<br> P47响雪廊“庭竹张真画;阶泉滴暗琴。” (乾隆)<br> P47澄怀堂“倚石疏篁斜见屋;俯池老树曲成桥。”(李文田)<br> 李文田(1834-1895)字余光,一字仲约,号若农,一作芍农。官至直隶学政,经筵讲官,领阁事。博学多识,精通金元故实,西北地理,明医方,名重海内。善山水,得宋元意境。工书,楷书宗尚北魏,篆、隶豪迈,行书自成一家,为清代著名的杂家。传世作品未能得到广泛流传。<br> 涵元殿“精一遂成千古治;执中业裕万年基。”(光绪)<br> 精一:精粹而齐心。<br> 执中:公平适中,不偏不倚。<br>北海</div><div><br> P51一房山“好山一窗足;佳景四时宜。”<br> 一壶天地“望宜银汉月;清拟玉壶冰。”<br><br>民众篇<br><br>艺术篇<br><br>集锦篇<br></div></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