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七路百年史话

杰子

<p class="ql-block">济南市经七路,横跨市中、槐荫两区,东起杆石桥,西至经十路,全长约3600米,是济南市区东西向最重要的通道之一。从明代时的“西南孔道”,到赴长清大道,再到七马路、经七路,这条道路历经沧桑,也见证着城市的发展变化。</p><p class="ql-block"><br></p> 杆石桥上看风景 <p class="ql-block">经七路前身,明代《历乘》称其为“西南孔道”,是“通东平州”必经之路;清康熙年间《济南府志》称其为“赴长清大道,东出济南府,西至长清”;1867年,山东巡抚丁宝桢主持将济南原土圩改砌石墙,同时开启七座圩子门,直通经七路杆石桥者称“永绥门”。1904年济南开商埠前,经七路是通往长清的官道,开商埠后为老商埠区域的南界;1911年以后东起纬四路,西至纬十一路,称“七马路”;1932年后东起纬二路,西至纬十一路,命名为经七路,日伪时期通至纬十二路;1980年经七路延伸至南辛庄东口与经十路衔接。</p><p class="ql-block">经七路东头杆石桥是老济南最著名的桥梁之一,横跨锦缠沟(现在习惯叫圩子壕)。据明崇祯《历城县志》载:“旱(杆)石桥跨锦缠沟,嘉靖元年(1522)重修”,距今已经500年。</p> <p class="ql-block">1935年10月,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卞之琳应好友李广田邀请,到其任教的山东省立第一中学相聚,两好友漫步杆石桥上,卞之琳诗情喷涌,写下了一首非常著名的诗——《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作者后来任教于山东省立高级中学,曾同李广田、何其芳合著《汉园集》,称“汉园三诗人”。</p><p class="ql-block">杆石桥西口路北原是市中区交警五中队,已搬迁多年。这一片地下有纵横交错的防空干道,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时代产物,弯月形的水泥拱梁,坚固整齐的水泥石壁,白色的粉墙,四通八达的甬道,无不印证着艰苦岁月“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创业历程。如今70岁上下的老济南,很多人都有过一段挖地下干道、挖防空洞的奋斗经历。</p> <p class="ql-block">杆石桥西口路南是原济南毛巾厂,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在纺织行业鼎鼎大名,该厂“金鱼”“大白鲨”牌系列纺织产品出口创汇挣美元,在全国享有盛誉。1992年企业部分搬迁至仁丰后街,更名为济南毛巾总厂。2008年济南毛巾总厂宣布破产,毛巾厂杆石桥原址现在耸立着两座商务大厦。</p><p class="ql-block">济南毛巾厂斜对面是济南果品公司,当年在经七路上也是大名鼎鼎,计划经济时期,所有进出济南的干鲜果品都要在其“门下”经过。现在果品公司的五层砖楼还在,只是早已人去楼空。</p><p class="ql-block">上世纪50年代以后,杆石桥上最熟悉的声音是“长果仁,一毛钱一包”,断断续续的女腔划破夜空,前后吆喝了30多年,成为后来杆石桥头、顺河街上,个体商贩和自由市场的先声。随后响应的是酱油螺蛳、马家牛肉、陈家羊蝎子、金家火烧夹牛肉等。老济南拉地排车的、蹬三轮的、扛大个的、爱喝酒的,几乎都吃过她们的焦酥咸香花生仁,或是一包只有济南才有的“鸡汤黑皮长果仁”,长果仁也成为老济南酒席上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济南老话:不知道“一毛钱一包长果仁”,那你肯定不是老济南人。</p> 魁星闪耀文昌君 <p class="ql-block">从原市中区交警五中队西行百米是山东省实验中学,山东省知名度最高的中学之一。这是济南战役胜利后,党组织为培养建设人才而创办的一所学校,始名济南特别市市立第二中学,1948年10月18日正式开学。这一天成为省实验中学诞生日。学校原址在经六路小纬四路,今济南三中校址,1949年1月更名为华东大学附属中学,1950年7月更名为山东省实验中学,1960年学校迁至现校址。实验中学的历史并不长,但校址历史却很长,原是1901年山东巡抚袁世凯创建的山东大学堂。</p><p class="ql-block">山东省实验中学西邻百米处有一株百年洋槐,洋槐的主人也是一座百年老校——育英中学。育英中学是1913年6月,在“教育救国”的爱国热潮运动中诞生的,其办学宗旨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1923年6月,著名教育家黄炎培为学校题写校名。在育英中学的青砖小楼里,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和邓恩铭曾在这里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工作,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前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等老一辈革命家从这里奔向革命战场。育英中学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著名的爱国人物。学校西邻原是经七路第二小学,1980年合并到育英中学。</p> <p class="ql-block">经七路第二小学西邻是平安街胡同,小巷弯弯曲曲通到人民商场和中国电影院,过去是送炭的、蹬三轮的棚户区。平安街口路南有一座五层楼叫“新大楼”,现在看已经很普通了,但在1970年新大楼竣工时,却是这一片区最高大的建筑。计划经济年代,新大楼是济南百货公司,管辖着所有国营零售商店,在济南有很高的知名度。那时候济南日报社还是藏在复兴大街上的一块璞玉,其闪闪发光是在经七路拓宽以后,报社普通的三层砖楼变成了沿街拔地而起的济南日报大厦,成为经七路上最著名的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文中叙述至此这一段路,1990年以前叫杆石桥街。老济南眼中的经七路,是从纬一路往西至十二马路这一段。</p><p class="ql-block">从纬一路到大纬二路之间,东头原是一家典型穆斯林风味的饭店“树宾楼”,路南往西是南上山街、庆祥街、崇善里、永新里、柒梦园和南上山街小学、庆祥街小学、皮鞋一厂子弟小学。在计划经济年代,街里曾经“藏”着多家集体企业,如柒梦园街上的济南制毯厂,周围上千户人家用手摇纺车为其纺棉花加工毛线,还有济南服装九厂、济南皮鞋一厂(塑料十厂),另有社办油漆粉刷厂、木料加工厂等小厂,还有济南市二轻工业局。西邻是省委职工宿舍区,路北是公和街和市建委。现在这一带大厦林立,其中最有名的是地处经七路大纬二路路口东北角上的东方大厦,是当时济南市独一无二的圆体建筑,大厦1992年竣工,主体25层,顶楼为旋转餐厅,可俯瞰老商埠百年沧桑,是当年学习深圳特区的产物。</p> 将星如云聚宝地 <p class="ql-block">从1952年开始直到1972年,山东省暨济南市每年在八一广场举办国庆节或其他大型庆祝活动,万人大会后举办各种列队游行,参会的工人、农民、学生和解放军指战员队伍,都是手持花束彩带,兴高采烈地在经七路大纬二路路口各自分开,有序回到自己单位。经七路大纬二路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头30年艰苦创业的激情岁月。</p><p class="ql-block">现路口西南角是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大厦,1949年前这一带是四里村旧址。日伪统治时期,村里的老百姓每天出村必须经过日军哨卡,向日本人鞠躬,还要经常被搜身,挨“日本电光”,村民们不堪耻辱,便陆续迁到了今天经十路八一立交桥西南位置。</p><p class="ql-block">经七路纬二路上原有两家企业,一个叫济南喷漆粉刷厂,一个叫济南装饰公司,后来合并为装饰公司。1978年,喷漆粉刷厂党支部副书记刘梦兴等人研究出山东省历史上开先河的产品——单缸洗衣机,“小鸭”就此从这里孕育孵生。后来小鸭集团总经理周平提出“小鸭小鸭,顶呱呱”的口号,小鸭从此叫响大江南北。</p> <p class="ql-block">经七路纬二路路口往西百米是小纬二路和仁爱街,有原济南军区的十几栋将军楼,这里可谓将星如云,曾经住过开国上将、原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原济南军区司令员曾思玉、饶守坤,政治委员肖望东、宋清渭,开国将军张宗逊、孙继先、左齐等30多位将军。路南原来是济南市委办公大楼,雍容大气的建筑、稳健朴实的风格,曾经是经七路上两大标志性建筑之一,另一标志性建筑是办公楼西邻的“水楼子”。</p><p class="ql-block">水楼子就是水塔。水塔建于1932年,高度约35米,顶部是一个大储水池,一般遇到停水或井枯春旱时节,周围三里庄、斜马路、太平庄、小纬二路等地居民都用水楼子里的水以解燃眉之急。水楼子流行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比提井水、买泉水、存雨水饮用进了一步。从前孩子们爬到英雄山顶看济南,西北方向最先看到的就是市委大楼和水楼子,水楼子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城产改造中拆除了。水楼子对面是斜马路,路口原有一座别墅,据老人们讲建于1926年,是奉系军阀兼山东省主席张宗昌三姨太的宅院,1949年后改为三里庄小学,1975年与地处春元里的经六路小学合并,1990年学校升级为济南实验初中,成为济南市重点初级中学。</p> 长眉罗汉里巷群 <p class="ql-block">经七路上的春元里小区一带,上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是老商埠最密集的里分区,有春元里、余庆里、新德里、群贤里、纯德里、泰和里、三思里、进德里、隆新里、蕴德里、德邻里,等等。在经七路纬五路路口南面,是曾经被誉为全国机床行业十八罗汉之一的原国营济南第一机床厂,是机械行业的支柱企业之一。鼎盛时的1985年,年产各类机床6000台,产量居全国同行业之首,1990年企业创汇2300万美元,位列全国同行业第一名,被誉为“长眉罗汉”。</p><p class="ql-block">机床一厂厂址前身是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与张苇村、何思源等创办于1933年的“进德会”。进德会有些类似官办大观园,园内植有许多松柏洋槐、四季花卉,设有篮球场、网球场、溜冰场和室内游泳池;还有图书馆、京剧场、曲艺厅和露天电影院等,京剧大师梅兰芳、程砚秋、谭富英、马连良、裘盛戎都曾在此演出过。园内还有国民党当局组织各种集会的广场。日伪时期这里被改为“昭和园”公园,1944年改为日军兵工厂。</p> <p class="ql-block">1948年9月济南解放后,人民政府在这里组建国营济南第一机床厂,厂区宽大气魄,横跨经七路、岔路街之间,建起数座大型现代化车间,扇面形的厂区大门,两旁是一对青石雄狮,大门两边各有一间副门,水泥拉毛墙壁透露着国有大型企业的尊严。东邻是韩复榘创办的进德会当铺,三层楼约1000平方米,红砖磨面墙体,欧式立体大型窗户,紫铜柱的门扶手,后来成为机床一厂技术设计科的办公室。1995年后机床一厂经济滑坡,3年后企业迁至白马山,后被威海市一家民营企业兼并重组,企业本身现已倒闭。进德会原址如今建起了高层住宅群。</p><p class="ql-block">原机床一厂西邻的济南农业机械厂,是一家区街集体企业,当年也是活力四射,生产的手摇压面机和电动压面机,在1970年至1990年间供不应求,是济南市几乎所有街道“三代店”的首选、妇女们的最爱。很多家庭从自家面袋里挖几瓢面粉,到“三代店”里交上一两毛钱加工费,就可以代为加工面条,面条粗细均匀,筋道好吃。后来拓宽经七路时,企业搬到了八里洼。</p><p class="ql-block">从1970年到1992年经七路拓宽前,原机床一厂门前沿经七路至纬九路两边,沿途经济之火爆可与西市场、花园路相媲美,机床一厂对面路北还有老字号可口香饭店、顺丰德酱菜园。春元里小区西边是小纬六路,这条不足8米宽,南到经七路,北到经二路的老路,是市中和槐荫两区间的分界线,路南原是占满半条街的岔路街菜市场。</p> 明星双峙遥相呼 <p class="ql-block">经七路小纬六路西北角有一片厂区,1964年,全国第一辆轻便摩托车就诞生在这里,这就是曾经闻名全国的济南轻骑摩托车厂,驰名中外的中国轻骑集团诞生地。该厂是我国生产第一辆民用摩托车的企业,人们亲切地称其早期产品为“黑老鸹”,“黑老鸹”一时间风靡齐鲁大地。当年民间流行一句话:“黑老鸹一溜烟,十二马路就拐弯”,用来形容车速快。改革开放初期,能骑上一辆“黑老鸹”,至少也是中型以上企业的销售科长或经营副厂长级别。</p><p class="ql-block">济南轻骑、小鸭,曾是誉满神州的两大家电品牌,“踏上轻骑,马到成功”“小鸭小鸭,顶呱呱”风光无限。一条经七路,能同时出现两家闻名全国的家电品牌,实属不易,令老济南们每每想起便唏嘘不已。1995年以后,因国家产业政策性调整加之企业本身扩张无序等原因,轻骑集团已面临破产重组,落魄中期待凤凰涅槃;而30年前迁移到工业南路的小鸭集团,如今经过一段低谷,正在奋起直追,卧薪尝胆中期盼重现辉煌。</p> <p class="ql-block">济南轻骑、小鸭,曾是誉满神州的两大家电品牌,“踏上轻骑,马到成功”“小鸭小鸭,顶呱呱”风光无限。一条经七路,能同时出现两家闻名全国的家电品牌,实属不易,令老济南们每每想起便唏嘘不已。1995年以后,因国家产业政策性调整加之企业本身扩张无序等原因,轻骑集团已面临破产重组,落魄中期待凤凰涅槃;而30年前迁移到工业南路的小鸭集团,如今经过一段低谷,正在奋起直追,卧薪尝胆中期盼重现辉煌。</p><p class="ql-block">经七路上,在诞生全国第一辆民用轻便摩托车的地方,100年前亦曾诞生过两家颇有名气的工厂,一家是1918年德国人白尔太创办的太隆发网厂,总经理叫谷孝庭,章丘县谷家庄人;另一家是益都(青州)人宋传典1922年创办的德昌发网厂。两家企业生产的发网饰品大量出口欧洲,是当年济南府出口创汇的两家大型工厂。两人在今天经七路第一小学东西两边建了三条胡同,即余庆里(已拆除)、进德里和隆新里,作为企业职工宿舍,部分院落保留至今,成为市级重点文保单位。经过1956年公私合营,德昌发网厂更名为济南地毯厂,几经沉浮,厂址迁往刘长山,原址建起了青年公园。</p><p class="ql-block">青年公园东北角,上世纪30年代曾是国民党反动派杀害进步人士和革命志士的纬八路刑场。1931年4月5日,反动军阀韩复榘在这里杀害包括中共一大代表、山东省委书记邓恩铭,山东省委书记刘谦初,山东临时省委书记吴丽实,中共青岛市委书记党维蓉,中共济南特委书记李敬铨等在内的22名党的重要干部,史称“济南四五惨案”。</p><p class="ql-block">原来颇有名气的青年公园已更名为槐荫广场。今天的槐荫广场绿意盎然,是人们休闲游玩的好地方,但谁也不能忘记这里曾经是革命烈士抛头颅的地方。槐荫广场路南是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是山东省培养党政干部的最高学府。</p> 历经沧桑换新颜 <p class="ql-block">从经七路青年公园往西,过纬八路和济南二十四中学,就到了烧烤一条街纬九路。1990年前后,“一九烧烤”曾风靡泉城,北起经一路,南到经七路,鼎盛时期有烧烤摊近70家,天天上万人在这里调侃八卦,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特别是夏天,食客络绎不绝,很多外地朋友来济南也要特意点名:撸羊肉串,喝趵突泉扎啤,品味一九烧烤的民间烟火。后因严重污染环境,引起周围居民的强烈不满,2009年5月,槐荫区政府对露天烧烤进行了彻底整治,“烧烤一条街”华丽变身。今天的纬九路,环境整洁优美,还当地居民蓝天白云。</p><p class="ql-block">经七路西边是纬十二路,过去是老济南的西界。这里东北角是原济南印刷二厂,该厂的彩印技术曾在济南占有重要地位。对面西北角原是南大槐树庄的地盘,1904年济南自主开商埠,在《济南商埠组建章程》中确定:自西关外,东起十王殿,西至南大槐树,南沿长清大道,北抵胶济铁路,东西约五里,南北约二里,共四千余亩,作为华洋公共通商之埠。1929年,山东省农科院前身“山东省立第一农事试验场”曾建在这里育种植苗,现在已经是高大气派的和谐广场,成为颇聚人气的地方。西北边是槐荫棚户区中开发力度最大、建设规模在济南市名列前茅的“新世纪阳光花园”,邻居便是1950年建成的“明星电影院”,老济南最有名的电影院之一。</p> <p class="ql-block">说到南大槐树,因地处老商埠和经七路的交会处,靠近赴长清官道,历史上曾是曹州、郓城、平阴、肥城等地进济南府必经之路,因此开商埠后首先被德国人看中,1913年在南大槐树西边圈地千亩开工兴建“津浦铁路局济南机器厂”,俗称“大槐树机厂”或“铁路大厂”,是老济南最大最早的工厂之一。商埠区和铁路大厂的兴起,围绕南大槐树周边形成了很多街巷,有道德街、槐村街、裕华里、裕津里等。</p><p class="ql-block">经七路再往西,就是老济南爱调侃“这人说话得上十二马路那边听去”的地方,意思是说这人办事不靠谱,一句话就支您到了西郊苗圃。50年前这里还是农村郊区,今天已经耸立起来的是世博动漫集团大厦、泰山大厦、银座佳驿酒店、济南市杂技团大楼和“阳光大姐”大厦。到了这里,经七路就同经十路实现了完美对接。(黄鸿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注:本文摘自《济南日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