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饼和咸泡饭

秋思

<p class="ql-block">  过去,农村的孩子恐怕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休闲食品,平时能吃饱肚子就不错了,如果想花钱到商店去买休闲食品更是不可思议的事。</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插队的几年,和村民一样,生活也是十分艰苦的,插队的头一年,国家还计划供应我们每月38斤大米,但从第二年开始,就吃生产队分配的口粮了。</p> <p class="ql-block">  生产队是按每户劳力和人口多少分配口粮,夏收时分麦子,秋收时分稻谷,每年分配的口粮勉强够吃。那些年,大多数村民都是每天早晨烧上一大锅粥,可供一家人吃一天,如果烧干饭吃的话,粮食就会短缺,所以得精打细算地过日子。</p> <p class="ql-block">  那时由于每天要出工干农活,我们的饭量也出奇的大,一顿一斤米饭不成问题。</p><p class="ql-block"> 可是生产队夏粮分配的全是麦子,我们到镇上加工成面粉后,在秋收前的这段日子只好每天吃面食了。我们学着擀面条、包饺子、蒸馒头或者摊大饼,变着花样吃,有时偷懒了,就干脆往锅里下面疙瘩,成天吃面食,吃得后来看到面就败胃。</p><p class="ql-block"> 好在后来粮管所可以用麦子换大米,才让我们解决了每天吃面食的窘境。</p> <p class="ql-block">  但是,每天三顿饭之余,肚子还是会饿的,村民到时可以在大锅里盛上一碗粥喝,我们有什么休闲食品能充饥呢?当然不会花钱去买,在农村,地里水里还是有一些天然食物,比如老蚕豆、玉米棒、新毛豆、山芋、菱角等,逮到什么吃什么。</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自留地种过毛豆和山芋,待毛豆荚饱满后,到地里拔上几棵,就能摘下一大脸盆,煮成盐水毛豆,味道别说有多美了。在刚烧过的大灶草灰里埋一些小山芋,一两个小时后就能吃上香喷喷的烤山芋。</p> <p class="ql-block">  有一天,我们到镇上去办事,途经一个村庄,发现一家农户在门口放置一个土烤炉烤脆饼卖,人还没走近就能闻到烤脆饼散发的香气。</p><p class="ql-block"> 这种脆饼,在丹阳地区也算是一种传统的地方特产,通常在制作脆饼时会在和面里放些糖油,表面再撒上芝麻,使口味更香甜酥脆。不过那时在乡村就没有这么考究了,脆饼就是用带麸皮的面做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全麦面,面里放了一些糖精,可增加点甜味,饼面上也没撒芝麻,虽然烤出来的脆饼颜色发暗,但对我们来说,已极具诱惑力。</p><p class="ql-block"> 更难得的是,脆饼可以花钱买,一毛钱十块,也可以用麦子来换,一斤麦子也是换十块,让我们十分开心,生产队分配的麦子,那时国家收购每斤也是一毛多钱,正好拿来换脆饼。</p> <p class="ql-block">  平时,我们比村民睡得晚,晚上还有看书的习惯,肚子感到饿的时候,就可以吃脆饼,如果吃完了,再用麦子去换,那时脆饼对我们来说是奢侈的休闲食品了,那种“嘎嘣脆”的感觉让人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  还有一种“咸泡饭”,虽然说不上是休闲食品,但也让我们十分喜爱。</p><p class="ql-block"> 咸泡饭,说白了就是在烧好的米饭中添加一些蔬菜和荤菜,再加盐加水同煮的泡饭,各地习惯不同,咸泡饭的配料不同,形成不同的口味。这其实是在困难时期,人们创造出来的一种简单快捷的食物。</p><p class="ql-block"> 一锅咸泡饭有饭有菜,有荤有素,汤汤水水,味道也不错。</p> <p class="ql-block">  过去许多村民家都是烧咸菜粥或咸泡饭度日的,不过很少见荤腥,泡饭里放的大多是蔬菜和豆子。</p><p class="ql-block"> 那时,最让我们喜爱的是镇上供销社饭店卖的咸泡饭了,每次到镇上路过饭店,都忍不住进去吃上一碗。</p><p class="ql-block"> 饭店卖的咸泡饭每碗两毛钱,是用红烧肉卤汁烧的,饭里还能吃到切得很小的红烧肉丁,对平时基本吃不到油水的我们来说,能吃到小小的红烧肉丁也是极大的幸福了。</p> <p class="ql-block">  咸泡饭的“咸”字,当地方言念作“含”,每当我们走进饭店,在陈旧的方桌边坐下,用方言对服务员说:“来一碗咸泡饭”时,那种快活的心情真是难以描绘。</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过去了,如今的新桥镇也起了巨大变化,农民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改善和提高,但咸泡饭作为一种地方风味还保留着,只不过配料更丰富,制作更精细,味道更可口,成为一种地方性的饮食文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