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家庭学生教育,建议这样做

室静兰香

从1984年农村放宽生育二孩条件至2015年,在三十多年的农村二孩政策环境下,农村二孩家庭由于两个孩子年龄间隔小,家庭教育经验、社会环境、相互交流沟通诸方面都具有了适应性,相对产生的心理问题很少。而从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这一政策对于城镇家庭是一个全新的政策,一些城镇户籍家庭在原本拥有6-15岁甚至更大年龄的独生子女的基础上,又计划了二胎,这种情况下,一些作为大孩的学龄青少年已经明显表现出焦虑、抱怨、不满、排斥、反叛等不适应心理,给家庭也带来了很多苦恼和困惑,有的甚至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和成长。 <b>  1. 二孩家庭中大孩叛逆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b><br> (1)在学校的具体表现<br> 注意力不集中——由于存在心理抵触情绪,思维不集中,眼睛游离的次数比较频繁。<br> 成绩下滑——在各类学科教学检测中,成绩总体下滑趋势明显,也不稳定,受自身心理、情绪的影响较大。<br> 兴趣降低——觉得父母不再关心自己,学习没有动力。对事物的兴趣不强烈,在乎指数低,感觉怎么样都行。<br> 情绪不定——行为上表现与之前异常。或急躁好动,在人群中异常地活跃;要么不愿意表现自己,比较孤僻。<br> (2)在家中的具体表现 <br> 占有欲变强:有的孩子之前对父母并不黏腻,可弟弟(妹妹)出生后却总是黏着父母。<br> 急躁易怒:有的孩子以前比较乖,懂事听话。从来不惹是生非。有了弟弟妹妹后,感觉爸爸妈妈被弟弟妹妹抢走,这种焦虑感使得孩子性情急躁,无缘无故发脾气、摔东西。 <br>能力倒退:为了让父母象对待小弟弟小妹妹一样照顾自己,大孩以前会做的事情现在也不会做,让爸爸妈妈帮自己做。 <b>  2.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b><br> (1)家庭地位的改变<br> 以前是家庭中的“小太阳”,家庭所有成员都围绕这个中心转。现在由于小宝的行为能力弱,需要大人寸步不离贴身管护,再加之人到中年的特殊情结,照顾第一个孩子经验不足的缺憾要在第二个孩子身上得到弥补等心理,家庭的重心一下子就转移了。他觉得自己的爱被瓜分、剥夺,心理失衡现象明显。<br> (2)瞬间长大<br> 由于二宝的到来,生活更加忙乱。父母将大部分精力投入了小宝的身上,希望大孩一切能够自理,这些原本是家庭中心的“小皇帝” “小公主”,一夜间,要长成不要再让父母操心的独立自主的乖孩子。这个过程中,往往因为缺少了关爱、沟通的环节而引发大孩一系列叛逆的问题,令父母头疼不已。<br> (3)权益减少<br> 现在的社会,抚养一个孩子在金钱、精力上的成本都比较高,对于多数普通家庭来说,多养一个孩子就意味着原来的物质生活质量相对要降低。原来张口就能满足的吃的、玩的,现在会优先考虑弟弟妹妹,有了矛盾,也要让着弟弟妹妹。这些变化都会造成大孩心理失衡,引起心理波动。觉得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被弟弟妹妹剥夺,家人的视线也不在自己身上,从而叛逆、颓废,破罐子破摔,成为问题小孩。 <b>1.对家长的建议</b><br> (1)尊重大宝,做好生育前的沟通疏导。从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大孩叛逆行为成因主要是弟弟妹妹到来后,家庭地位的变化和生活习惯的变化造成了大孩的心理波动。因此,家长们计划生二胎时就要提前和大宝沟通,比如问问孩子“你想不想再要一个弟弟(妹妹),陪你一起玩?”等,这样既让大孩感觉到自己被尊重,也能感受到父母依旧是爱自己的,同时,心理上也有一个逐渐接受的过程,家长也可根据大孩接受二胎的心理历程适当调整二胎的生育时机。 <br> (2)参与成长,培养兄妹亲情。在妈妈怀孕期间,可以让大孩陪同妈妈产检,听听胎心音,看看B超影像等直观感受中,体验新生命的神奇。还可以让大宝摸一摸妈妈的肚皮,感受胎动,期待小生命的降临。在二孩出生以后,可以让大孩参与小宝的成长,逗引小宝贝、帮小宝冲奶粉,给小宝唱歌、讲故事,父母不在身边时,看护小宝贝,体验作为哥哥/姐姐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同时也在照顾小宝的过程中体验父母之前养育自己的艰辛,增进亲子关系。<br> (3)公平对待,树立平等地位。当两个孩子发生争执的时候,家长不要总是要求大的让着小的,而不区分谁对谁错。孩子也希望被尊重和理解,一次次不问青红皂白的退让、宽容会让大孩觉得父母偏心,会对二孩产生排斥心理。在家庭中也要讲道理,既不让大孩受委屈,也不放纵二孩的行为,让孩子从小就有是非观念,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能把全部的宽容和理解都给了二宝,否则大孩的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一定会通过对立、叛逆的形式爆发出来。因此,家庭中有两个孩子的父母一定要公平对待、树立平等地位,让两个孩子都觉得得到了父母100%的爱。<br> (4)同夸互赞,密切亲子关系。对于问题比较多的孩子,要抓住机会表扬他,赞美他,对相对优秀的孩子,犯了错误也要批评教育,鼓励两宝互相发掘并认可相互的闪光点和优势,相互学习,确保两个孩子的心理平衡。家长要多陪陪孩子,多参加学校的一些亲子活动,在陪伴中让孩子感受到被家长重视的幸福,体验心理上的安全感,并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密切融洽的亲子关系,会让孩子情绪稳定、心态平和。 <b>2.给学校的建议</b><br> (1)媒体助力,感受兄妹情深。学校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播放一些表现兄弟姐妹情感的儿歌,如兔小贝儿歌《哥哥和妹妹》,萌鸡趣小队儿歌《亲爱的兄弟姐妹》,或者是一些兄弟合作探险的动画故事,如《十兄弟的故事》《猪小妹》等,也可以播放一些兄弟合作、探险的影片,如《葫芦七兄弟》《罗布奥特曼》……让学生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br> (2)混龄活动,学会分享合作。由于在独生子女期间是家庭的“小太阳”,拥有全家最集中的宠爱,想要的都能轻易拥有,独占意识非常强,不愿也不会与人分享。学校是一个不同年龄的孩子“聚居”的地方,因此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混龄活动,如“大手拉小手”“结对互助”活动等,帮助二孩家庭学生建立“分享合作”意识。大课间,让高年级同学带着低年级孩子一同做游戏,卫生大扫除,大哥哥大姐姐指导低年级孩子做卫生。在互帮互助中让高年级孩子体会到作为“哥哥姐姐”的责任和自豪感,也让低年级孩子感受到来自哥哥姐姐的爱和关怀。<br> (3)追踪辅导,疏散心理困惑。引导有心理不良倾向的二孩家庭学生积极参与心理咨询,进一步调查诊断心理问题类型,实施面对面心理辅导。筛查出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分阶段实施心理健康个案追踪辅导。召开二孩家庭学生心理健康主题教育班队会,如《二胎来了,老大不忧伤》《怎么做哥哥姐姐》等,定向辅导,及时矫正,疏散二孩家庭学生心理困惑,以稳定的情绪乐观愉快成长。 <h3 style="text-align: left;">  在当前大力开展“德孝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大背景下,我们将通过开展本次心理调查与对策研究,让孩子进一步理解了父母育儿和抚养的辛苦,也让很多家长进一步了解孩子的心理体验特征,在学校心理辅导和相关教育活动的影响下,使父母和孩子心灵交融,相互理解,家庭变得更加和谐,为学校德孝教育增添光华之笔。</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