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韩湘水博园

YICHEN

上海韩湘水博园 <p class="ql-block">上海韩湘水博园位于上海市闵行区江川路3805号,是闵行区马桥镇彭渡村3000村民为保护上海饮用取水口安全而建的一个水生态园林,占地400亩,毗邻黄浦江。由于其优美的环境,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被誉为“梦中的香格里拉,浦江畔的人间仙境”。</p> <p class="ql-block">水博园由古生态园区、古文化园区和乡村观光乐园组成。古生态园区以河道、古桥、古树、景观石、仿古建筑为主要构件,以古朴、自然、野趣为格调,园内有百年以上古树600余棵,有移建的古桥25座。</p> <p class="ql-block">水博园由古生态园区、古文化园区和乡村观光乐园组成。古生态园区以河道、古桥、古树、景观石、仿古建筑为主要构件,以古朴、自然、野趣为格调,园内有百年以上古树600余棵,有移建的古桥25座。</p> <p class="ql-block">“水博园”为保护母亲河为宗旨,以古树、古桥、古建筑为主要构建,以黄浦江历史文化展示、岸线生态示范、科普教育、休闲度假、旅游会务为主要功能,以古朴、自然、野趣为主要格调的、充满历史文化内涵的国家 AAA 级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水博园所处的地名叫"韩仓",相传古代八仙之一的韩湘子在此有一大片宅院,留下很多关于他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上海韩湘水博园是一座古桥博物馆,也是一片名木古树的保护区,更是上海难得一见的集齐水、桥、亭、台、楼、阁、树、花、草、木的古典园林。</p> <p class="ql-block">以韩湘桥为中心的古桥群落,把拱桥、廊桥、平桥及古戏台连为一体,形成一个庞大的、四通八达的古建筑、古石桥群,在湖水的映衬下,如蓬莱仙境,令人神往。</p> 浦    江    魂 <p class="ql-block">浦江魂:“浦江魂”巨石重约八十吨,是广西产的“水冲石”,巨石表面有清晰的水冲痕迹,此石经过约半个月的长途跋涉,才於2003年春在“韩湘水博园”安家落户。</p> <p class="ql-block">黄浦江的历史形成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春申君开挖大黄浦一事,此后,许多历史文化名人、朝廷命官和上海百姓都为黄浦江的最终形成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立此碑,志在传承先人不断开创、不懈努力的精神。</p> 浦  江  书  院 <p class="ql-block">浦江书院以传承国学、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开办国学大讲堂,为社会各界提供了一个学习传统文化、接受圣贤教诲的文化平台。</p> 干  年  古  樟 <p class="ql-block">干年古樟:干年古樟为“上海第一香樟”,主杆高十八米,胸径为2.2米,须四个人合抱。虽然其生长已近干年,但生长依然茂盛。</p> <p class="ql-block">干年古樟是“水博园”的镇园之宝</p> 石            帆 <p class="ql-block">“石帆”是一块从广西运来的重达五十多吨的“水冲石”,因为它的形状扁而高,所以把它当作一块石头的船帆立在黄浦江边。石帆两面写着大大的“一帆风顺”,意在祝愿母亲河清水长流、平平安安;祝愿来往的船只顺顺风风、财源滚滚;祝愿浦江两岸的百姓安居乐业、万事顺意。</p> <p class="ql-block">以石做帆,很有创意,祈求黄浦江的船只,风平浪静,平平安安。谢晋导演曾经在这里拍摄了一部影片,叫“爱与梦飞翔”。</p> <p class="ql-block">水博园内布满了形象生动、形态各异、取自不同地域、重达几十吨、上百吨的巨石:太湖石、三江红、钟乳石、火山石、灵璧石。</p> <p class="ql-block">多子香樟林:“多子香樟林”原产于贵州兴义地区,2003年移栽于“韩湘水博园”。“多子”即为丛生,丛生香樟在江南一带非常少见,而一颗樟树同根丛生出五、六枝的则更为罕见。在贵州山区,民间把丛生香樟视为多子多福的吉祥树,乡里和美团结的风水树。“多子香樟林”移栽到“水博园”后生长十分茂盛,这里的人们更愿意把它当做各民族的“团结树”。</p> 韩湘水博园的桥 <p class="ql-block">水博园中近五十座古桥和仿古桥,或聚集、或散落在园区的各个角落,五孔的韩湘桥、单孔的香泾桥、三孔的醒狮桥,还有跨梁式平桥、曲桥、廊桥,每一座桥都有一段历史、一个故事,让人们在游园中仿佛与历史相伴,与古人同行。</p> 韩    湘    桥 <p class="ql-block">韩湘桥:“韩湘桥”是上海仅次于朱家角“放生桥”的五孔古石桥。“韩湘桥”紧邻黄浦江上游取水口,属“韩仓村”。</p> <p class="ql-block">站在“韩湘桥”上,浦江风光尽收眼底,“水博园”的古树、古桥、古建筑更为韩湘子的传说增添了几分想象的空间。</p> <p class="ql-block">以“韩湘桥”为中点,与四周各式不知名的拱桥以及楼台亭阁相连,组成一幅与一般江南古典园林不一样的风景,不仅令人拍案叫绝。它的上下台阶正好是100步,所以称它为长命百岁桥。</p> 双            桥 <p class="ql-block">双桥:双桥是明清时期的古石拱桥。相传,此桥原建于江南一官宦人家的私家花园内,原名叫“赏月桥”,它的特点是桥面比桥梯宽,形成一个四周有石栏相围的平台。</p> <p class="ql-block">有一年,这家已进门多年而未生子的长孙媳妇终于有了身孕,后来生下了双胞胎男童,让这官宦人家欣喜不已,为了以示庆祝和纪念这多子多福的喜事,于是把“赏月桥”改成了“双桥”。</p> 淀  山  湖  桥 <p class="ql-block">淀山湖桥:淀山湖位于青浦西部,与江苏省吴江、昆山毗邻,属太湖水系,是上海地区最大的天然湖泊,蓄水量约1.1亿立方米。淀山湖上游接太湖吴江地区来水,经急水港、大米库、白石帆等24条河港入湖,以急水港为主流;下游出水河道经拦路港东西河、斜塘,下泄入黄浦江。淀山湖是黄浦江最主要的源流。</p> 香    泾    桥 <p class="ql-block">香泾桥:“香泾桥”是清朝时期的单孔圆拱桥。相传,当年乾隆带下江南要经过这个地方,但这个地方原来只有一座很窄的平板桥,所以为了迎接乾隆帝的南巡,当地的乡绅们就决定修一座拱石桥。当地又盛产茉莉花,为了让乾隆帝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光临的这一天,桥上桥下都洒满了茉莉花瓣,香气四溢。于是,乾隆大悦,赐桥名为“香泾桥”。</p> 含    碧   桥 <p class="ql-block">含碧桥:含碧桥为清代拱桥。据传,那个地方河水经常断流,后来在一座大山后找到了新的水源,开山凿壁把水引到了断流的河床里。经过十几个春夏秋冬的艰苦努力,山那边的水哗哗地流进了那条河,在两岸树木的映照下,流水像翡翠一样清绿的。所以,人们把那座桥叫做“含碧桥”。</p> 醒    狮    桥 <p class="ql-block">醒狮桥:“醒狮桥”是单孔圆拱桥,始建于明末,原桥名为“太平桥”,在抗日战争中被毁。抗战期间当地百姓同仇敌忾,纷纷加入抗日游击队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英勇的斗争,直到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抗战胜利后,当地百姓重建了“太平桥”并把桥名更改为“醒狮桥”,意在表达中国人民已经觉醒,只要有人胆敢来侵犯,中国人民就会像一头勇猛的狮子扑向敌人、消灭敌人。</p> 环    秀    桥 <p class="ql-block">环秀桥:“环秀桥”是明清时期的古石桥,环秀桥因河道成环形而得名。环秀桥是村民与外界的唯一通道。原建于浙江,因高速公路建设而被移建到此园异地保护。上海韩湘水博园的桥许多是从江南水乡或城镇拆迁过来的古物。</p> 万    金    桥 <p class="ql-block">万金桥:“万金桥”又名“状元桥”,<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明朝时期的单孔圆拱桥。</span>相传,这个村里有一个穷秀才为赶考无盘缠而发愁,左邻右舍得知后纷纷慷慨解囊,让穷秀才得以成行。几年之后,穷秀才中了举人,又中了状元,回到乡里,他拿出许多银子来酬谢乡亲们,但都被拒绝了,乡亲们说“你要报答乡亲们,就建一座桥吧,让乡亲们出行方便就抵得上万两黄金呐”!于是,就有了这座“万金桥”。</p> 感    恩    桥 <p class="ql-block">感恩桥:感恩桥”是明清时期的古石桥。相传,有一年江南发大水,岁的男孩被母亲放在一个大木盆里,母亲在齐胸的水里推着他逃生,忽然,母亲脚底一滑倒在水中被大水冲走了,小男孩被漂到了一个很远的地方被人救起收养,长大后,他为了感恩母亲、感恩养父母和所有的乡亲,用了十年的时间凿石造桥,并把桥取名为“感恩桥”。</p> 双    福    桥 <p class="ql-block">双福桥:“双福桥”为明朝时期的跨梁式平桥。相传,浙江山区的一个村落里,有一个寡妇,早年丧夫,她一个人含辛茹苦地把两个儿子抚养成人、成家。她虽然很艰难,但总是接济比她还苦的人,所以在当地有极好的人缘和口碑。儿子、孙子在她的教育下也非常争气,后来一个孙子做了官,要为她造新居,但她却把银子拿去造了座桥,让乡亲们同享儿孙之福。因为她的儿子、孙子都很孝顺,所以乡亲们就把这座桥叫做“双福桥”。</p> 龙    凤    桥 <p class="ql-block">龙凤桥:“龙凤桥”系清朝时期单孔拱桥,原建于浙江某地。相传,有一个村庄的大户人家,长子娶妻后三年不育,到庙里烧香求神也不见灵验。一日,一云游和尚前来化缘,临走前,他在大门上留下了“积德送子”四个字,这家人想自己一向积善行德,还要怎么积德呢?思来想去,前些日子乡里老人过小木桥时不慎掉进河里,还是建座桥吧!说来也巧,桥造好后,长子之妻便生下了龙凤胎,于是“龙凤桥”就这样叫开了。</p> 龙  华  港  桥 <p class="ql-block">龙华港桥:龙华港旧称百步塘,又称白婆塘。西起穆家塘与漕河泾港汇合,东经龙华镇入黄浦江,全长3.7公里。</p> <p class="ql-block">原龙华港自黄浦江进口迤西,在龙华寺东白婆桥分两支流,其中一支西流,过今龙华镇路,经蒲汇塘,过虹桥镇,西进七宝、莘庄、泗泾,抵松江,北经新泾港,可达苏州河,曾为龙华镇的形成和发展起过较大作用。</p> <p class="ql-block">日晖港桥:日晖港在上海市区南部,南通黄浦江,北至筆家浜排水泵站,西靠日晖新村,东沿日晖东路。同治《上海县志》记载:“日晖港又名日赤港,俗称石灰港,港浦水入北流,为新港,有里、外日晖桥”。日晖港为肇家浜中段一条入黄浦江的通道。1990年至1991年10月,因实施日晖港北段1070米填浜埋管工程,日晖港仅保留了近黄浦江 O .76公里的一个港池。</p> <p class="ql-block">丰泽桥:“丰泽桥”为明朝时期单孔拱桥,桥面呈弧形、无踏点。相传,有一年该地区河流干涸、土地龟裂、庄稼颗粒无收、饥荒蔓延,身为父母官的李县令多次率众求雨却都无效。一日,他入睡后梦见一蛟龙在头顶上盘旋,并对他说:“在县衙门前建一座桥”,说完腾空而去。李县令十分纳闷,心想:县衙门前并无河道,为何建桥?但他又不敢怠慢,赶紧下令建桥。谁知桥建成后,天上突降大雨、河道流水奔腾、田野重现生机。于是李县令挥毫写下“丰泽桥”三个字。</p> <p class="ql-block">缘通桥:“缘通桥”是明代圆拱石桥。相传,当地有一财主,富甲一方,但人缘却不太好,自己做寿、儿子结婚、孙子满月,街坊邻里的都不愿意去捧场,原因是他对乡里的公益活动不热心,更不愿意出钱。后来,他到庙里烧香拜佛,一高僧给了他几个字,“缘不通、财不发、族不旺、命不福”,回到家里他想了几夜,终于决定修一座桥,取名为“缘通桥”。桥建成后,他和乡邻的关系大大改善,家族也更加兴旺发达了。</p> <p class="ql-block">杨树浦桥:杨树浦是上海市区流入黄浦江的主要河道。杨树浦之名始见于清朝康熙年间所刊之《古今图书集成》,清乾隆年间,迎祥口堵塞,船泊改由杨树浦经周塘浜至引祥港镇。杨树浦南比黄浦江,北连走马塘,全长约5.6公里50年代初曾采取人カ挖泥疏浚,60年代,为解决垃级、粪便运输和排水需要再度疏浚,疏浚后自长阳路桥至黄浦江的河段可通航10吨级以下的船只。</p> <p class="ql-block">外婆桥:“外婆桥”是清代单孔拱石桥,外观以青砖装饰。相传,此桥是一个富商所建。富商的父亲早年去世,富商幼年时被寄养在外婆家里,外婆家依山傍水、青砖石桥,环境十分优美。长大后,他离开外婆家外出谋事,后来外婆去世了,他忙于经商就再也没有回到童年居住的地方,但他很还念那里的情景,特别是那座小石桥,外婆常带他坐在那里唱着歌谣、讲着故事,后来他照着外婆家的样子建了一个院子,里面有一座他最爱的“外婆桥”。</p> 古    戏    台 <p class="ql-block">古戏台:韩湘古戏台原建於清朝末年,后因战乱损毁。2003年“韩湘水博园”建园之时,根据老人的回忆遂将古戏台复原重建。</p> <p class="ql-block">考虑到“水博园”是以水文化、水趣为内涵的,故将古戏台从地面移到了水中,使其与廊桥相接,与湖水相连。演戏时,演员可以从廊桥处拾级登台,观众也可泛舟湖中或在韩湘桥上观看,使演出多了几分灵动、几分水趣。</p> 古  韵  廊  桥 <p class="ql-block">古韵廊桥:廊桥是中国南方山区特有的一种建桥样式,山区的人用来躲雨、乘凉、歇脚、聚会。廊桥是他们很重要的一个活动场所,其中尤以贵州兴义、浙江泰顺等地的廊桥最为著名。</p> <p class="ql-block">古韵廊桥三座感恩桥代表着三种人:第一种人,生你养你的父母;第二种人教你智慧的老师;第三种人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人要懂得珍惜,珍惜才能有用,感恩才能天长地久。它既有廊桥的韵味和功能,又有江南水乡的特质和神采,让人身处江南园林又恍若亲临异地他乡。</p> <p class="ql-block">“韩湘水博园”的“古韵廊桥”是江南古建筑和廊桥结合、融汇的产物,它既有廊桥的韵味和功能,又有江南水乡的特质和神采,让人身处江南园林又恍若亲临异地他乡。</p> 水博园的亭 <p class="ql-block">太公亭:“姜太公钓鱼”是世人熟知的故事。姜太公(姜尚)弃暴君纣王而去,到诸侯姬昌处用“直钓”特殊方式“钓鱼”以引起姬昌注意,后被姬昌封为太公,又被提升为“丞相”。</p> <p class="ql-block">少穆亭:林则徐,晚号“俟村老人”,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后曾出任杭嘉湖道。林则徐十分重视水利,他认为“赋出於田、田资於水,故水利为农业之本”。道光四年(1824年)太湖流域大水,林则徐多次乘船考察下游入海入江水道,发现普遍淤积严重,遂作出规划,疏浚黄浦、吴淞、浏河等河道及其支流,裁弯取直,使各河道交流汇通,免於水患。建此亭,以纪念其治水之功德。</p> <p class="ql-block">三江红亭:亭中的“三江红”巨石重约12吨,因为巨石貌似如来佛祖打坐,所以不少游客会抚摸巨石以求保佑。为上海著名足球教练徐根宝所赠。</p> <p class="ql-block">古井亭:古井亭有一古井,相传八仙之一的韩湘子在此地有过一片很大的宅院,这口古井就是韩湘大宅中的一口水并。据传,一年大旱,周边河流干涸,百姓遭遇了严重的干旱,韩湘子得知此情后便施法术,把一碗水从他的手指间缓缓流入井口,少顷,只见白花花的水从并口喷涌而出,持续不断地流进农田,流进干涸的河道,方圆百里又见一片葱绿、一片生机。</p> <p class="ql-block">忠靖亭:夏元吉,明代江西德兴人。明成祖即位后为户部尚书,卒年六十四岁,谥“忠靖”。永乐元年(1403年)受命治理苏松大水,他布衣徒步,亲自踏勘,广泛听取意见,开挖范家浜(今黄浦江在外白渡桥至复兴岛东一段),解决了太湖水系出海不畅的问题,形成了“以浦代松”的水系变化。黄浦江从此成为太湖泄洪的主要通道,并为日后上海港的建立和上海地区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建此亭以纪念其对黄浦江形成之功绩。</p> <p class="ql-block">范公亭:范仲淹,苏州人,官至参知政事,1023年至1028年,范仲淹修筑了143里的悍海塘,即苏北的范公堤,景佑二年(1035年)他治水苏州,疏导黄泗浦、白茅塘、下张浦等,使该地区水东南入吴淞江、东北入长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所著的《上吕相公书》、《条陈江南、浙西水利》是两篇最早谈论治理太湖水利的文献,对包括黄浦江水系在内的江南水利建设和治理作了很重要的贡献。</p> 韩湘水博园风光 后            记 <p class="ql-block">摄于2022.6.21夏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