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钟也奏知音曲

逝去如风

<p class="ql-block">湖北省博物馆新馆竣工开放后,惮于疫情未能前往。入夏以来,终扼奥毒,因疫阻隔两年多的文友们相约一聚,集合地定在湖北省博物馆。人员到齐后先进馆参观,文友紫若是省博人,预先为大家约请了讲解员。</p><p class="ql-block">6月19日星期天清晨,天随人意,风清雨顺,一扫武汉多日燥热。东湖路两侧的行道树枝繁叶茂,展眼望去,苍翠欲滴,“只此青绿”。</p><p class="ql-block">四方文友乘风而来,相逢一笑泯离愁。</p> <p class="ql-block">省博新馆开放后,原老馆入口只作出口,进口改至背面的新楼门前。星期天原本参观人多,也因新馆新布局的吸引吧,是日人气爆棚。我们凭预约、持绿码,随参观队伍鱼贯而入。过闸后径直进入新馆大楼,不复先前正门广场的开阔气势,缺乏过渡,略显局促。不过,一脚迈进新馆大门,顿感恢弘大气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十时整,紫若约请的讲解员如约而至,与想象中有所不同,是位身材高大的年长者。紫若介绍说,专门排班来为我们讲解的老师姓陈,是位资深的文博爱好者。</p><p class="ql-block">陈老师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与我们打过招呼便直奔讲题。他说,省博三大镇馆之宝:编钟、宝剑、秦简,我们今天讲前两项。大家感到非常庆幸——曾侯乙编钟,岂止是镇馆之宝,也是国宝、民族瑰宝啊!中国两大古文明遗迹,秦始皇兵马俑曾接待过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2018年习总书记则陪同印度总理莫迪参观曾侯乙编钟。总书记那次还特别强调:“荆楚文化是悠久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行人随陈老师进入曾侯乙展厅,陈老师从曾国姬姓、受周天子封国,以及对应今天区域的地理特征等,介绍曾国“国情”,说着便来到巨大的编钟展橱前,详介编钟的组合排列、造型特色、音律艺术。他说,省博这套编钟是原件,它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是中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p><p class="ql-block">继而择重讲解琴瑟乐器、青铜酒器、天文图衣箱……陈老师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引得跟随旁听的参观者越来越多。有位大学生模样的小伙子问我,这老师讲得真好,他是专家吗?我说是志愿者专家。</p> <p class="ql-block">对照实物听讲解,我最大的收获是一解心中的“曾随谜团”。先前参观曾侯乙,因史书上的记载只有“随”而无“曾”,对随国出土“曾侯”便有所不解。这次听陈老师细说曾国,更有省博新馆设展《曾世家——考古揭秘的曾国》,以铜器铭文,揭示了未见于史书的曾国700余年历史,便认知了“曾随是一国两名”的考古结论。</p> <p class="ql-block">在《越王勾践剑》展厅门前,陈老师对剑上“越王鸠浅 自作用剑”八字铭文作了讲解。他说,经专家考证,古篆“鸠浅”就是勾践,字体变化而已。这八字足以表明剑的身份和地位。他以一段精炼的言词结束上午的讲解:越王勾践剑历经2500余年,至今仍纹饰清晰精美,寒光闪闪,毫无锈蚀,“天下第一剑”可谓实至名归!一片热烈掌声随之响起,大家对陈老师的精彩讲解致以由衷感谢。</p> <p class="ql-block">结束参观,出了馆门,沿阶而下往出口,方知是反向行走在先前拾阶而上进入省博老馆的梯级上。时至中午,雨后复骄阳,馆前广场依然开阔美丽,但略显清寂,令人怀想往日从入口到进馆一路的欣喜和热切。</p> <p class="ql-block">出省博,穿过地下通道,一行人来到对街的太子酒店。紫若、紫悦两位文友事先联系了独立大包房,当日聚会更有重要内容——为艾苠、王建福两位文友举行新书发布及赠书仪式。</p><p class="ql-block">艾苠著《岂是少跪一条腿——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全部真相》,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史料为依据,以时代为背景,从人性角度深入历史人物内心,全程展现了1793年英国使团访华的精彩与曲折。</p><p class="ql-block">王建福著《春花秋拾》散文随笔集,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他借一个个趣事或故事,调侃有哭有笑的世态,呈现百姓生活,烛照世道人心,其网络热传的名篇《汉口·童年·夏天》即收入书中。</p> <p class="ql-block">一众文朋书友,君子之交,但凡有人结集出书,大家必定相聚祝贺。</p><p class="ql-block">疫情秋露,学境春风,艾苠、建福两位文友,耐得宅家寂寞,潜心写作,喜获硕果。今人手一册,获赠佳作。大家围桌而坐,美酒佳肴,举杯祝贺,书香酒香,或歌或吟,若闻编钟也奏知音曲,高山流水,巍巍汤汤。</p> <p class="ql-block">写作于2022.6.22</p><p class="ql-block">篇中部分图片视频取自同行文友拍摄,特致谢忱!</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