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口琐记》/甘永蟾(二)

驼铃

<h3>《峡口琐记》/甘永蟾<br><br>(二)<br><br>是在哪里看到过这么一句话:“人生就像一部时光记忆机” 。 <br><br>在已经逐渐淡化的记忆中,始终保留有一抹虽已模糊,却未褪去的亮色。<br>那曾经是一段青葱的岁月,也是一曲火热的战歌。<br>1965年有一部名叫《军垦战歌》的纪录片,火映全国。有多少意气风发的热血青年唱着片中铿锵有力的旋律,奔赴全国各地,启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之旅。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开辟一片新天地。这一段历史在中国也应该被铭记,而不应模糊淡化了的!<br>那时的“黄峁山青年林场”也不例外,充满了年轻人自有的朝气与生机,除了劳动生产外,晚上还要政治学习,最多的就是学习“毛主席著作”。<br>那时真不觉累,文体生活依然开展的如火如荼,大概是66年的元旦—春节期间吧,还聚餐吃饺子、搞联欢、猜灯谜、等等,于是就涌现出了一批文艺保留节目以及文艺活跃分子:如常演的节目有舞蹈“红色娘子军”,舞蹈“毛主席的光辉”,表演唱“小拜年”,表演唱“妈妈娘,你好糊涂”,等等,还有马木英,任佳林,这是一对男女二重唱的最佳搭档;马木英还曾被抽到第一次组建的“林建师师部宣传队”;任佳林只可惜是腿脚不便,鼻腔也有点问题,老是像想打喷嚏打不出来的样子,当时是瞒着病情上山的,后来实在瞒不过去,我们男一排有一个班是驻田洼的,任佳林就被分派到田洼的菜园子去看管菜园子,菜园子在平银公路东侧,那时是男一排驻在田洼,但菜园子却是距离平银公路还有数十米,四周无邻,孤独一人。与此同时的还有派去前山点的也有一个班,班长是张玉忠,后来不知怎么部署的,好像是剩下一个叫做“余训龙”的,驻在前山点放羊,这是黄峁山近四百人中年龄最小的四人之一,四人为“余训龙,白占宝,侯利军,洪卫星”。(洪卫星,宁夏同心人,回族,家庭背景为同心宗教界大教主,后来在94版《三国演义》中扮演“周瑜”的“洪宇宙”据说是洪卫星的侄儿)。<br>最恢宏的一次演出为《革命历史歌曲大联唱》,由司蕴亮等人负责全部策划、组织、排练,选了《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的几首歌曲,后面站着合唱队,前面有两、三首歌曲加了一点点伴舞(现代用语)之类,如“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就加了八个女孩(记忆中有马凤兰、周阿荣、马银凤、汪晓英、浦莉莉、赵达真等人)穿着花衣服,腰间系条红绸子,在合唱队前面扭着秧歌步,还有一首《GnB联合起来向前进》,就是一群男生,拿着单刀、木枪从上场门出场,下场门入场,反复循环,就跟个钟表似的,不知跑了多少圈,还是热情不减。<br>当时这些节目也曾到“固原剧团”登台演出,那时到“固原剧团”登台演出,被视为很重要、很重要的,因为外部条件不一样了,有简单的灯光(其实就几盏照明灯),有扩音设备(就几根话筒杆子),有幕布了,这就显得正式多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