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然后知不足  ——井蛙读经散记

琢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在前年下定决心学习经典之前,从未用心读过其中的某一部。 大学期间,恩师韩绍正的讲义我能在课后毫不费力地背诵下来,除了对恩师的感佩与仰慕,更有向同学炫耀的心理在作怪。 走上工作岗位三十几年来,我有二十多年在高三一线执教。 以速度与分数为主题,奔跑作常态,不仅曾经浅薄的积累渐趋于无,偶尔拾起经典的目的,也不过是可怜的几篇考纲划定的读背文章和文言阅读的19分(近两年是20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19年暑假后,我申请并有幸被批准到高二年级任教,新的教学任务,使我对经典也有了新的认识。 高二下学期,我们学校用的选修教材是《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纷至沓来的文化经典,令长期囿于枯井的我眼花缭乱,无所适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曾自许是很称职的语文老师:熟悉也乐于钻研高考考点,热爱班里的孩子们,竭尽全力以自己的善良真诚去呵护、引导他们。 固执地认为,班里孩子高考成绩优秀、未来发展空间广阔足矣,懂不懂人情世故、读不读经典又有何妨! 所有的狂妄与自负,终在备教材时的捉襟见肘、诸多疑问的百思难解、叨扰恩师的喋喋不休中被击得粉碎,恩师振聋发聩的三问更令我无地自容:“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未闻道,何以传道? 不明世事,何以解惑? 非真学问,所授何业?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怎能因自己的无知毁了可爱的孩子们! 于是决心努力补一下经典课。 然而,“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①,更何况一切从零起步! 曾以为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论语》,真正走近后才发现,竟也如此博大精深、可望而不可即。 恩师告诉我:“未与圣人同世,而得以与圣贤同修实修者,唯有《论语》。 ”在恩师的鼓励下,我小心翼翼地迈出了第一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初学时,我经常把《论语》篇目和章节对应得一塌糊涂,于是想打乱篇章顺序,将同一主题的内容合并在一起,如问孝,问政,问君子,樊迟问仁,颜渊之问,子贡之问,圣人体道大权、坚白不染...... 颇为自得地向恩师求证,恩师说:“这样串连虽或有益,然不若留在其本篇本章原位。 《论语》篇章非无序之排列也。 通篇背诵,或反复多读经文,做到篇目与章节准确对应并不难。 唯经文最有意义!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没有终南捷径,只好循序而行。 静下心来,按恩师的建议品读,潜移默化间也收获了许多学习的乐趣。 我先用近两个月背诵下来了《论语》各章,之后每天温习五篇,到现在不仅各篇章能熟练背诵并准确对应,相关内容的联系也容易了很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学年我又是教的高三,孩子们十二年艰辛,只为高考龙门一跃,哪个毕业班老师都不免拼力为他们的金榜题名保驾护航,因而我学经典一般是在早晨,奢侈时还有没课的晚上。 伴着熹微的晨光,先开启每日《论语》的温习,然后整理恩师日课,再抽时间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平淡如水的日子便于饱含期待的行进中增添了许多充实与明媚,曾经的努力克制也不知不觉地转化成了自悦自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前年6月3日至今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学习了《孝经》《四书章句集注》《说文解字》《诗经》《礼记》《仪礼》《尔雅》《周礼》,正在学习《左传》;整理了恩师《孝经》《大学》《论语》及《孟子》的日课美篇,《孟子》日课已进行到了第七篇《尽心章句上》第21章。 虽笔记已用了七本,但阅历、思想、水平所限,仍停留在浅尝层次,怎么也做不到深入理解。 心浮气躁地求助恩师,恩师言曰:“经典重在实行,不只读读而已! 须与修身改过紧切相联,知一理则行一理,行中自有真解,不行终不理解。 唤醒良心,回归本性即是真解。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传统文化八德,处处落实即为真解。 ”恩师的谆谆教诲如醍醐灌顶,驱散了我久久郁结的心霾,行动也有了方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天中午我打开老家的摄像头,发现母亲正在洗床单、被罩,因为网络信号太弱,问半天也没弄清具体情况。 正赶上那天下午没课,担心90岁高龄的母亲累坏了,索性告假去了一趟老家。 洗完衣物,简单安排收拾后,又急匆匆赶了回来。 来回两个多小时,其中还有近一个小时在等公交中悄然溜过,的确有些紧,心里却多了一份踏实。 不以忙碌为借口,对双方老人,尽心更当尽力,“先行其言而后从之”②,圣人之言,不是只说给子贡听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努力充实自我的同时,我更希望班里孩子们走近经典,在反求诸己中,务其本,复其初,立足大地上这一方圣域,让儒学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思想春风化雨般润泽他们的心田。 高三正常教学期间,任课老师每周至少有两天晚课(语文在周日和周四),我用其中一晚以诵读加略解关键词义的形式跟孩子们一起学习了《论语》中的《学而》《为政》。 高考百天誓师后节奏太快,想暂停一下,可孩子们强烈要求坚持下来。 我就从正在读的《诗经》里选了自己感触比较深的几首在每周日的晚课上跟孩子们共同学习。 仍是诵读为主,时间也比之前压缩了很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天晚课读《蓼莪》读到“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③一节时好多孩子眼里都泛起了泪花。 孩子们至真至纯的情感流露,让我更感师者责任的重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还就一些专题进行了写作实践,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关于“孝”。 引导孩子们知孝道礼序,明敬别犬马,见和悦婉容。 启发孩子们懂得“父母唯其疾之忧”,为子女者,当“修养自己之心身,使之两皆良善,健壮超常”④。 对最后一点“孟武伯问孝”的内容进行引发时,我还特别强调了体育精神的真正内涵——增强体质、健全人格、磨炼意志,恰与去年全国新高考1卷作文不谋而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关于“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引导孩子们广博学习,深厚积累,自觉用礼约束言行,以期达到“弗畔”境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关于“孔颜之乐”。 引导孩子们追慕孔圣师徒,日日温良恭俭,怀仁心之爱,持仁者之志,修仁术之能,无论行天下、居一隅,无论在陋巷、立华屋,皆志不移,乐不移。 我还写了一首小诗勉励孩子们:“蚊雷蛙鼓乱纷纷,陋巷清歌鲜有闻。 秉帚慎行方寸地,扫涤嚣噪扫尘心。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关于“慎独”。 网课期间,自律、慎独尤为可贵,结合《大学》篇的学习,我们进行了以“慎独大家谈”为话题的作文练习。 孩子们笔寄情意,畅所欲言,尽显新时代青年的勇毅与担当。 吴正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每一颗熬过冬天的种子都怀揣着对春天的梦想。 别样课堂,并不是懒散随意的游乐场,而是行程中的特殊弯道。 疫情过后,可能会有许多星辰陨落,但与此同时,又会有许多新星冉冉升起。 愿樱花再开时,我们不会因今日的碌碌无为而感到悔恨,而是以新升繁星的姿态去迎接花明柳媚的春天。 ”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错过了风华正茂的岁月,却在知天命之年将经典学习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抚今追昔,百感交集。 恩师说:“生而为人,当知做人道理。 ”儒海何广,井蛙何陋! 那么多的未知、未解、未行需要去知、去解、去行,叹惋被蹉跎的光阴,更渴望告别过去的自己,不再继续带偏现在和曾经班里的孩子们。 如此看来,经典学习就是值得倾尽余生勉力追求的要事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感恩经典,感恩恩师!</span></p><p class="ql-block">①选自《礼记·学记》。</p><p class="ql-block">②选自《论语·为政》。</p><p class="ql-block">③选自《诗经·小雅·蓼莪》。</p><p class="ql-block">④选自恩师《论语·为政·孟武伯问孝》日课。</p><p class="ql-block">⑤选自吴正《把握当下,不负韶华》,发表于《大城原创文学》第195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