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文化很潮

光影随行

<p class="ql-block">赵匡胤没读多少书,他是一个“一条杆棒就能打遍天下四百座军州”的武将。“杯酒释兵权”后,黄袍加身,当上了宋朝开国皇帝。对于只是扫盲文化的宋朝开国皇帝来说,读书人就是“之乎者也,助得甚事”!</p><p class="ql-block">他说这话,原于建都汴梁时,看到城门上有四个大字“朱雀之门”,问宰相赵普:“明明是朱雀门,为什么非要加一个之字?”赵普轻蔑回答说:“读书人就喜欢搞些之乎者也。”赵皇帝听后哈哈大笑,脱口而出“之乎者也,助得甚事?”赵皇帝是看不起读书人的,是认为读书人成不了啥大事的。</p> <p class="ql-block">但宋朝,不管南宋北宋,都是对文化非常重视的,重视的程度高于任何朝代,这是为何?</p><p class="ql-block">赵匡胤取得皇位后,要给自己确实一个年号,历代皇帝都这样,赵皇帝也不能例外。</p><p class="ql-block">公元960年,北宋太祖赵匡胤给自己的年号叫“建隆”,“建隆元年”是宋朝的第一个年号。三年后,赵皇帝想换个年号,就把这换年号的任务交给了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宰相赵普。赵普也是行伍出身,打仗还行,舞文弄墨有点为难他了。赵普与一帮弟兄讨论商量了好几个昼夜,才给宋太祖赵匡胤定了第二个年号“乾德”。</p> <p class="ql-block">公元963年是宋太祖“乾德”元年。乾德三年(公元965年)的某一天,赵皇帝在后宫与一宫女戏耍,宫女手拿一面铜镜不时描描眉黛、扑扑腮红、点点樱唇,还兼顾着用镜子照照皇上。</p><p class="ql-block">“停!”突然皇上大叫一声。宫女以为自己大不敬触怒了皇上,大气也不敢出一声。皇上却抢过宫女手中的镜子,翻转背面,仔细瞧着。“乾德四年”!铜镜背面居然有这四个大字。今年才是乾德三年,咋来的“乾德四年”?这铜镜实在太诡异了。</p><p class="ql-block">赵匡胤皇帝赶快找来兄弟赵普,问问是咋回事?赵普一看,也懵了,这是咋回事呢?这时,有一个读书人走了过来,对赵匡胤皇帝和宰相赵普说,“乾德”这个年号,历史上有人用过,一个是南唐后主李煜,一个是吴越王钱俶,他们都用该年号纪年。宫女手中的铜镜要么是南唐后主留下的,要么是吴越王留下的。读书人还补充说,这两个王都是亡国之王,这铜镜也非吉祥之物。</p><p class="ql-block">赵皇帝听后,火冒三丈,对赵普说,你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取个年号还与亡国之君撞车。一阵怒火发泄后,说了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宰相须用读书人啊!”</p><p class="ql-block">他对赵普吼道:“还不赶紧回家念书去!”从此,赵匡胤皇帝知道了读书的重要性,也知道了读书人的重要作用了。他自己也抓紧时间补习文化课,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p> <p class="ql-block">一个人一旦开始注重自身的文化修养,那么他对文化人态度也就会发生变化。宋朝对文化的重视,首先就是大宋皇帝们自己都是喜欢读书的人,赵宋王朝偏爱读书人,就从宋太祖赵匡胤这儿开始。</p><p class="ql-block">“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宋朝当官的,都是读书人出身。</p><p class="ql-block">宋朝重文官,天下独无双。</p><p class="ql-block">北宋一共71位宰相,有64位是进士出身。其他官员进士出身的也不少。据有关资料统计,整个北宋年间,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的官员,占整个官员队伍人数的40%还多,而盛世唐朝这个比例才不到15%。</p> <p class="ql-block">唐朝也重视科举考试,但唐朝的官员来源与宋朝不一样,她有三种形式:</p><p class="ql-block">一是“门荫”,也就是传统的世袭制度。皇亲,高官子弟可以直接世袭祖辈的爵位,勋位。五品以上高官子孙可以直接以荫入仕,它是唐朝高级官吏的主要来源。</p><p class="ql-block">二是“杂色入流”,一些担任过三品以上亲贵的侍从、亲事、帐内,十年期满后,再通过“铨试”,授予官职。</p><p class="ql-block">第三才是“科举”取仕。</p><p class="ql-block">宋朝靠文化取仕,有文化是当官的基本条件。即使是带兵打仗这样的事,也是文官去担任。写《岳阳楼记》的范仲淹先生,他就曾经是抵御西夏的将军。他在西北军中时,就写过一首词《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p><p class="ql-block">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p><p class="ql-block">浊酒一杯家里里,燕然未勒归无计。</p><p class="ql-block">羌笛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p> <p class="ql-block">宋朝重视文化人,重视文官,真的就是赵匡胤皇帝取年号闹过笑话后造成的吗?那赵太祖也太那个了。</p><p class="ql-block">其实,宋朝重视文官还有他更深层的原因呢。</p><p class="ql-block">五代后周时期,周世宗柴荣年纪轻轻就死了,皇位传到了柴宗训,这个皇帝年仅7岁,符太后临朝听政,范质、王溥等主持军国大事。赵匡胤是殿前都点检,统率禁军,少皇帝的安危全在赵都点检上。</p><p class="ql-block">960年,对后周忠心耿耿的赵赵匡胤将领率军出征,结果在陈桥来了个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自己做了皇帝,建立了大宋一朝。</p><p class="ql-block">赵匡胤改天换地做了皇帝后,干的第一件,就是避免下属将领也“被迫”黄袍加身,起兵篡夺新生政权,举办隆重的酒宴,在酒宴上劝跟随他出征的将领们喝酒吃菜,酒兴正浓时,他叹气说:“当天子太艰难,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我整个夜晚都不敢安枕而卧啊!”</p><p class="ql-block">将领们惊讶地问:“这是为什么啊?”</p><p class="ql-block">赵匡胤皇帝说:“这不难知道,我这个皇帝位谁不想要呢?”</p><p class="ql-block">将领们叩头说:“你当皇帝是天命,谁敢有异心?”</p><p class="ql-block">赵匡胤皇帝说:“当然,相信你们没有异心,但是,你的部下把黄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当皇帝,到时候恐怕也是身不由己吧。”</p><p class="ql-block">话说得这么明,谁还不知道皇上是啥意思?将领们都称自己有病,纷纷要求解除兵权。赵皇帝当然是欣然同意。</p> <p class="ql-block">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杯酒释兵权”后,赵匡胤皇帝也就安心当他的皇帝了,也从这一刻起,大宋王朝就开始了兴文教而抑武事,重文官而抑武官。就连那位灭了南唐、生擒李煜的曹彬,这么大的功劳,也只是赐钱无数,加官晋爵没门。</p><p class="ql-block">就是后来仁宗时代,名将狄青,抗西夏,平南叛,战功卓越,也只是用钱打发他。狄青不服气,代表那个朝代的武将们,说了一句名言:“我少一进士及第耳!”</p><p class="ql-block">当时,就流行一句话:“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 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p><p class="ql-block">再回想宋太祖的话“之乎者也,助得甚事”,大概他心里料定,“秀才造反,十年不成”。</p> <p class="ql-block">宋朝,真正成了一个靠“文凭”吃饭的时代。</p><p class="ql-block">重视文化人,尊重文官,不只是用考试来录取就完了,还要用一种东西来保证对文官的保护。“不得杀士大夫”,宋太祖临死前在遗言里特别强调对文官的保护。</p><p class="ql-block">太祖的遗言有三条:不杀柴氏后人。不杀上书言事人。不杀士大夫。</p><p class="ql-block">士大夫是什么人?士大夫就是文官们。因为有了太祖遗训,在宋朝的文官们,身份和地位与其他人不一样,法律都要对文官们网开一面。</p><p class="ql-block">就是读了点书的文化人,也会得到特别关照。</p><p class="ql-block">大概在徽宗时代,有一年正月十五闹花灯,皇帝与民同乐,又是赏灯,又是赐酒。有一少妇喝完御赐酒后,把酒杯偷藏在怀里,被官兵发现后扭送到了宋徽宗面前。</p><p class="ql-block">“赐你酒喝,为什么要偷杯?”徽宗问道。</p><p class="ql-block">少妇没有直接回答皇帝的问话,只是随口作《鹧鸪天》词一首曰:</p><p class="ql-block">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郞携手至端门。</p><p class="ql-block">贪看鹤阵笙歌举,不觉鸳鸯失却群。</p><p class="ql-block">天渐晓,感皇恩,传宣赐酒饮杯巡。</p><p class="ql-block">归家恐被翁姑责,窃取金杯作照凭。</p><p class="ql-block">我不是想偷你的金杯,而是拿一个回去好跟公婆解释清楚。徽宗一听,那个高兴啊,忙对少妇说:“拿回去,拿回去”,你看,有文化就是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还要特别强调的是,宋朝是一个重文化的时代,也是一个尊重文官的时代,但“官员不得入酒肆”是写进为官条例里的。官员一旦在酒店杯觥交错,不管公款私款,马上就会遭到御史的弹劾,不是罢官免职,就是纪律处分。</p><p class="ql-block">据《归田录)记载,宋真宗时代的太子谕徳(太子的老师)鲁宗道,有一次老家来了客人因为家里酒具不齐备,只好换了便装,领着客人到仁和楼酒店招待,混迹于布衣土豪之间。但躲躲闪闪的他还是被人发现并通报到了皇上那。恰好这天宋真宗有急事召见他,当他迟迟赶到宫里时。宋真宗既头就责问:“你为什么私入酒家?”鲁宗道只好实话实说,家里太寒酸,为了面子才到酒店消费一次。倘不是鲁宗道人老实,请罪态度又好,差点儿丢官。</p> <p class="ql-block">宋朝商业那么发达,但官员不得进酒肆,官员酒还是要喝的,那怎么办?有钱的搞party,没钱的自寻一处地,自娱自乐。</p><p class="ql-block">有诗为证:</p><p class="ql-block">北宋诗人唐庚,曾授提举京畿常平,是京城的城管队长,他就说过:“山静似太古,日长小如年”。这是一个没钱的小官吏,喝不起酒,也没人请喝,那就过我的小日子吧。青山深处的幽静好像回到了远古,悠闲的日子就如过年一般,你们花钱过热闹日子,我是安安静静度时光,哥玩的是心情!</p><p class="ql-block">忆得少年多少事,夜深灯火上樊楼。这是宋朝诗人、承务郞刘子翚的诗,上樊楼喝酒那是少年时的事,官职在身,就不能再去樊楼喝酒了。</p> <p class="ql-block">一群官员,几个漂亮MM,围坐在酒桌边,官员抿一口小酒,轻捻胡须,微闭双眼,一拍牙板,张口就是长短句:</p><p class="ql-block">停杯且听琵琶语,细念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p><p class="ql-block">漂亮MM也不是一般MM,她们有一个专有名词“伎”,“伎”不是“妓”,这是一群颜值高,文化素养高,交际手段高的“三高”员,就相当今天的“白骨精”。她们不只是助兴,更重要的作用是帮这帮文人官员的诗词作品传播出去。现代人的作品可通过博客、QQ、微信、脸书、抖音等平台传播出去,那时的“伎”就是文人作品的传播平台。</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有钱搞的party。既然不准进酒肆,我就把酒肆搬到家里来。</p><p class="ql-block">当然,他们不叫party,也不叫“沙龙”,他们有一个非常雅的名称,叫“雅集”。东晋时期就有的,王羲之的名贴《兰亭序》说的就是这样的集会。南宋大文学家张镃就经常组织这样的雅集。</p><p class="ql-block">闲引客携觞,或幅巾曳杖,澹然忘归。</p><p class="ql-block">活动时间长年不断,正月赏梅,二月看杏,三月吹风,四月斗草,五月观鱼,六月泛舟……</p><p class="ql-block">真是:</p><p class="ql-block">桂隐芙蓉盛,柴门日日开。</p><p class="ql-block">若无诗与酒,不请看花来。</p><p class="ql-block">在不用上班的日子里,几个趣味相投的好友聚在一起,享受太平盛世的好时光,还有什么不惬意呢?</p> <p class="ql-block">大家知道,苏东坡,中国文人第一吃货。他不但会吃,主要的是他还会做,还会品。东坡肉,就是他的独创专利。试想一下,如果当时不是有“官员不得入酒肆”的禁令,他怎么会去研究做法呢?</p> <p class="ql-block">一个重视文化的时代,必定是一个全民阅读的时代。全民阅读,就必须要有大量的书籍可读,大量的书籍出版,就要有快速的印刷技术。这个时候有一个人,攻坚克难,终于突破了印刷技术的瓶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终于让宋朝全民阅读提供了方便。</p> <p class="ql-block">唐朝,八方来朝,文化交流兴旺,文化融合增强。少数民族把音乐带来了,这音乐只有曲牌,没有词,想高歌一曲,那就逮着什么唱什么。词现编现唱,这曲牌有固定格式,多少句,多少字,都有限定,每个字是平声还是仄声,是什么韵着,都是事先规定好的,唱歌的人只要按要求往里填词就行。这比唐朝那个乐府诗容易多了,但也让人对这种填词文化鄙视起来,认为是登不上大雅的俗文化,只能是桌底下唱唱,枕头边哼哼,表达一些你情我愿、男欢女爱的艳词粉曲。像:</p><p class="ql-block">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p><p class="ql-block">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p><p class="ql-block">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p><p class="ql-block">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p><p class="ql-block">这不就是一个怀春少女躺在情郞边说的一段山盟海誓悄悄话吗?</p> <p class="ql-block">宋朝初年,曲子词真还是酒桌宴前文人与漂亮女伎们消遣娱乐的一种唱和,大家都悄悄地唱,悄悄地和,不敢明目张胆,生怕落下个文风不检点的坏名声。</p><p class="ql-block">又是宋朝这些文化人,他们觉得既然大家喜欢这曲,为什么不填些积极向上,激情澎湃的歌词呢?文化红人苏东坡就大胆地在《念奴娇》里,填写了赤壁怀古词:</p><p class="ql-block">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p><p class="ql-block">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p><p class="ql-block">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p><p class="ql-block">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p><p class="ql-block">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p><p class="ql-block">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p><p class="ql-block">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p><p class="ql-block">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p><p class="ql-block">辛弃疾为《破阵子》填词:</p><p class="ql-block">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p><p class="ql-block">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p><p class="ql-block">后来的抗金名将岳飞,一首《满江红》,让人们见识宋词的伟大魅力:</p><p class="ql-block">怒发冲冠, 凭栏处、 潇潇雨歇。</p><p class="ql-block">抬望眼、 仰天长啸, 壮怀激烈。</p><p class="ql-block">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p><p class="ql-block">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p><p class="ql-block">靖康耻, 犹未雪。</p><p class="ql-block">臣子恨, 何时灭。</p><p class="ql-block">驾长车踏破, 贺兰山缺。</p><p class="ql-block">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p><p class="ql-block">待从头、 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p><p class="ql-block">来源于北方少数民族的曲子词,还是卿卿我我,你情我愿的艳曲淫词吗?</p> <p class="ql-block">宋词,在一帮文化人的改造下,成了与唐诗齐等的一种文化产品,甚至还超越了唐诗 。中国人评出的唐宋八大家,唐朝只有两位,宋朝占有六位,这难道不是宋词成就了他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宋朝官场多文官,文官就是文化人。这些文化人的业余生活怎么样呢?</p><p class="ql-block">聚会是一种消遣方式,但更多的是一种自我修为。棋琴书法是古老技艺,还有本朝特有四种爱好,那就是斗茶、焚香、插花、挂画,这四样被称为“闲事”,但“闲事”要有专业水平,“四般闲事,不许戾家”。戾家,就是外行,就是不专业。所以,“闲事”不“闲”,里面有许多讲究。</p><p class="ql-block">斗茶,不是泡茶,而是把茶叶磨成末,在茶盏里调成膏,再慢慢注入沸水,用茶筅点击茶汤,然后在茶面上拉出各样图案来,有鱼鸟虫兽,有日月星辰,有山川河流,出神入化,变幻莫测。斗茶,斗的是神韵,品的是神奇。</p><p class="ql-block">焚香、插花、挂画,“闲事”一件也不“闲”,件件讲究个用心,样样讲究个高雅,“闲事”做到了极致,那就成了极具艺术的趣事、雅事。</p><p class="ql-block">宋朝文化人在文化圈子里对四闲事的追求,恰恰提升了宋朝文化生活品格和精致。宋朝之所以宋朝,就是休闲文化极致高雅、清透悠然。宋朝官员多淡泊名利,清心寡欲。这才有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豪情;这才有了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胸襟;才有了辛弃疾的“富贵是危机。暂忘设醴抽身去,未曾得米弃官归”境界。</p> <p class="ql-block">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不论是从居民生活水平,还是文化发展程度、商业繁荣程度、政治文明程度 ,宋朝可以说是处于华夏历史的高峰。</p><p class="ql-block">宋朝,文化很潮!</p><p class="ql-block">(插图来自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