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朗读此文,点击下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北京延庆的干沟村,坐落在白河边、西梁前的坡地上,四周群山环抱。七十年代,我们的红旗甸公社知青农场就建在这个村子里,来自清华附中的四十七名同学曾经在这里插队务农,战天斗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四十多年后,我再进村,要先走过一座跨越白河的水泥桥,踏上一条向西的坡道,来到土地庙前,庙东侧就是那条村中唯一的南北横街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除村口有几家老乡开的农家乐,在节假日招待来延庆百里山水画廊玩的游客外,平时几乎没有什么人,村里的年轻人都不在村里居住了。我这个曾经在这里插过队的老知青,在村中向北漫步,沿熟悉的街路找去,终于看到了,插队时住过的老乡石屋,还有我们亲手盖起的那几排知青宿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熟悉的虎皮墙、青瓦、红砖、木窗、烟囱、灶台、土炕......,虽然破旧了,但我的青春身影似乎还在那儿。风吹过干沟,一切都是回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在村里,我听到了布谷鸟的叫声,却看不到它们的影子。我总觉得,布谷鸟是我们插队时的值更者,它们躲在丛林深处,断断续续地鸣叫,在招呼我们这些外来的知青该去上工了。插队时养的那只大花猫,也已经消失多年了。记得当年插队时我老是欺负它,每每抓起它,就将把它抛向屋顶,估计它很生我的气,早早逃离干沟村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村里不时能听到大公鸡的叫声,一嗓子挑起来,再不断气地慢慢滑落,滑落中还抖出几缕余波,让掩在白河边、西梁下的村子更显幽深。听着公鸡叫,想起了知青农场养的那些母鸡,自从其下的蛋儿在当年被我们某些男知青偷吃了之后,母鸡也就“咯咯哒”没了后代,再也看不见它们的踪影了。只是在我们插队的趣事里面,还有它们被悄悄引进宿舍里下蛋的传说。那么村里的大公鸡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真的不好意思再去问老乡了。老乡肯定会说:柴鸡,要不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好嘛,柴鸡要不要再说了。街边的柴垛居然还在等着我。当年我们烧水、做饭、暖炕,全靠这些从山上砍下背回的柴。那时几乎天天要砍柴、背柴、烧柴,我们这帮知青铁姑娘、硬小伙用背架背起百斤以上的柴,从几里远的山上下来,根本不是什么问题。问题是,有些铁姑娘比男知青背的还要多。很是惭愧呀,的确有不少女知青比我背的要多,要不然,四十多年过去了,街边怎么还会躺着那么多柴儿呢。柴儿,今天我回来了,虽说改写不了那段男女知青背柴竞争的历史,你可不要见到我就化作一缕炊烟跑回山野,等着我再去背你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说到柴儿,自然就想起了插队时吃过的那些野菜。野菜,如今也算是稀罕物了,插队那年月照样是我们知青的稀罕物。刚到村里插队那年春天,青黄不接,根本没有什么蔬菜可吃,只能在山边地角挖些新长出的野菜来吃。其实干活累了,身体乏了,前胸贴后背了,饥肠辘辘了,就算是一碗野菜清汤,加上一块贴饼子,我们都能吃得很香很香,没办法,只能靠这些来犒劳自己的胃了。不过吃了就跟没吃一样,还是挺饿的。后来,插队的生活就好过一些了,我们有了自己的菜地,有了土豆储存,有了山上鲜蘑,还有父母捎来的大瓶黄酱。插队的几年里,记得除了知青集体吃了一只羊外,几乎就没有吃过什么肉。当然,我和少数知青从老乡那里买过一次驴肉、炖了一只獾子、生喝过王八血,此外,还吃过蛇呢,算是有了些新土农的口福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说到吃的事,又想起西梁上曾经有很多很多的杏树,那是七十年代的西梁杏树,如今都没有了。曾记得,在阳光的照射下,杏树的绿色中闪烁着数不清的星星:有黄绿色的、青绿色的,还有亮黄色的、黄红色的,向阳一面的果子会明显要亮一些。那是杏树的果子、也是我们知青最爱吃的杏子。其实,我们最爱吃的不仅仅是什么杏肉,而更爱吃的是杏仁。用石头砸开杏核,取出扁扁的杏仁,喝着青梅酒,吃着杏仁,在这“砸砸碎碎”之中,一天的苦累,终于有了点甜甜的味道。我一喝酒就脸红,一碗酒下肚,我这张消瘦的知青脸上终于可以黑里透红了,也有些人样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年月最“动人”的,莫过于清明时节的干沟春耕图了吧!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过后,西梁上忙着耕田,春暖土动,正是播种的好时机。然而在田头阡陌间拉犁穿梭往来的不是牛,而是我们这些知青在默默低头拉着犁绳拼命前行。我们干沟知青农场没有牛,只能靠人憋着一股劲拉犁,把所有土地翻遍,能早日种上玉米,才不负这大好春日。老农李大叔微笑扶犁,看着我们这群辛勤劳作“累草鸡了”(延庆土话)的“耕牛”,他的笑意更深了,仿佛在他眼里,看到的不是一个个硬朗朗的棒小伙儿,而是一个个黄澄澄的玉米棒子。可在我们心里则盼着牛儿能快点到来,以至于后来知青农场还专门养了几头黑白相间的公奶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黑白相间、以白为主的,还有那台下乡时候发给我们知青的牡丹牌收音机。除了干沟生产队的大喇叭定时播送公社的广播外,我们就靠这个“话匣子”来丰富知青的生活了,不仅天天在炕头听,也常带到田边去听。每当样板戏的一个音符、一句台词从收音机里蹦出来,我们就很自然地跟着哼哼唧唧起来;每当最高指示在收音机里一发表,我们跟着就一阵骚动,立马要响应一番。奇怪的是,78年初,大山里的这台牡丹收音机居然播放起怪里怪气的西方交响乐了,初听很是有些别扭,但听着听着,那外国大爷在猴年马月写的曲调,也能像白河水一样奔流不息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时,干沟家村前的白河不是现在的宽阔水面,而是窄窄长长的水流,默默润泽河边的一片片庄稼。翠绿的水稻和拔节的玉米,在河水的滋养下,日日生长,走向成熟。一连数天的雨,白河身体臃肿了,水奔腾了,漫上土滩的水波,像一双有力的大手,一把抹去我们这些年少知青忧伤的心绪。夏日傍晚,我们也会带着一整天的疲劳跳入河中,在裸泳中感受白河的温柔,南山的倒影也跟着跃进水里,和我们一起游动。回到岸边,一缕清风抚过,晶莹剔透的水珠,从我的脸颊上和身体上纷纷洒落,凉凉的。饱含劳动辛苦的汗珠,已融入了白河,也滴落在我的心里,悄然苦涩着我的青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了夏天白河里的裸泳,自然忘不了干沟的苦夏。夏日热烈、急促、紧张的节奏,让干沟的夏日注定是忙碌的。西梁的玉米需要锄草追肥、北梁的地瓜需要抓紧翻秧、杂交的玉米需要早上抽穗。夏日是昼长、高温的,带来很多不适:白天汗流浃背,夜晚蚊虫侵扰......。回望我的七十年代夏天:干沟的苦夏,能瞅见一晌晌农活充满燥热,天乏人累;西梁的烈日,能瞅见一个个身影化入玉米,株绿叶翠;脚下的焦土,能瞅见一滴滴汗珠挥洒落下,八瓣儿碎;沟口的泉水,能瞅见一张张面庞彰显青春,黑了再黑;回村的土路,能瞅见一捆捆柴儿压向肩头,没谁后退;炕桌的油灯,能瞅见一封封家书念叨亲人,眼湿心归。(一张张青春面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上世纪七十年代,塞外农村物质匮乏,又经常停电,煤油灯就是我们知青最离不开的炕桌灯,那是一盏带玻璃灯罩的煤油灯,但还是会有些煤烟飘出的。煤油灯伴随着我度过了那些停电的山村夜晚,灯下,记日记,写家信,那是常事。当然,我们也会为了省那一点煤油钱,在黑灯瞎火的宿舍里放声大吼革命歌曲,让整个房梁迸发出火花,让窗外的月亮惊奇地向里张望。特别记得恢复高考后,我们白天在山上干活,晚上在知青宿舍里挑灯复习功课,一旦停了电,就全靠这盏煤油灯来支撑我们熬过一夜的复习了。我的高考成绩里有这盏煤油灯应得的分数,可惜它已早不知了去向,可能还留在那个年代里,继续等着为我挑灯复习功课而点亮呢。记得我写过一首词《西江月·村中迎高考》,算是对我山村高考的纪念,也算是对煤油灯儿的怀念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一出神的刹那,四十多年的光阴就逝去了,一山一水,一草一物,可以铭记,曾经在干沟村到底干过哪些重活,如今可以淡忘了,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今天还轻松地活着。干沟村的岁月像一阵风走过我的生命,风中艰难困苦般的磨难,让我的生命经受了锤炼,自然也就有了人生的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风过干沟,岁月留痕。一段往事,也是一枕岁月、一片记忆、一抹乡愁,让我在风中回望。</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