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h5><h5>言及竹枝词,湖北人足可以捻须而笑。</h5><h5><br></h5><h5>我们通常所谓的竹枝词,是指文人竹枝词,这种特殊诗歌体裁受很早就流行于楚头巴尾(今鄂、湘、渝、川交界一带)的民间歌谣影响而形成,自唐代始见诸文字,其平易朴实的风格逐渐受到文人的认可,仿拟者纷至沓来,在明、清直到近代曾普及于诗界,成为诗歌文学中的“爆款”,不但题材得以拓展,作者亦摩肩接踵,官绅士子、诗人词家屡见竹枝词传世,一些混迹于渔商中的文化人也热衷此道。任二北《声诗格调·竹枝考》说:“自来民间俚艺,受文人重视如此者,史无二例。”湖北作为竹枝词的发源地,此可捻须者一也。</h5><h5><br></h5><h5>自清中叶以来,汉口竹枝词声名鹊起,道光年间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292首,民国初年罗汉的《汉口竹枝词》173首是其中的代表。叶调元的竹枝创作属于“自命题”,罗汉则有不同,1915年《汉口中西报》开栏“征咏竹枝词,分为十七类,共一百七十九题,可选作,亦可全作”,他应征而作,名列榜首。报纸开栏征竹枝的举动,也可鉴当时竹枝词受欢迎的程度。此外,鄂西南作为竹枝词的权舆之地,清乾嘉时期长阳土家诗人彭秋潭的《长阳竹枝词》50首,也如深山明月,引人注目。洎乎于今,湖北的竹枝词创作方兴未艾之际,武汉、宜昌、鄂州、黄冈等地在竹枝词创作与研究两个维度上均取得了一定成绩。湖北一直是竹枝词创研的重镇之一,此可捻须者二也。</h5> <h5></h5><h5>竹枝词惯于表现社会风情,擅于抒写乡土物态,尤长于叙事存史。前人常以竹枝词记述所见所闻所历,补正史之阙如。远的不说,抗战期间傅彦明的《汉皋沦陷纪事诗》、尹明阶《侏儒沦陷纪事诗》,以及新四军将领张执一《行踪吟草》中的系列军旅诗作,均是湖北竹枝词纪事存史之名篇佳作。今者如白雉山《烟雨阁竹枝词集》工笔鄂南山村风情,反映三镇巨大变化;陈荣华《沙月竹枝词》记录武汉地域文化的发展变迁之轨迹;张少林《长江流域民俗竹枝词》记叙长江流域劳动生产、经济商贾、风俗人情;黄春元《新田园竹枝词》细腻描绘当代农村风俗画;艾诗人《竹枝词写大武汉》记载百姓生活,演绎汉味风情;杨发兴《新韵绝式竹枝词》留存雪泥鸿爪、回应嘤鸣友声、直陈感事杂吟;田昌令《新唱竹枝》反映新时期土家人的新生活、新面貌;徐胜利《南浦竹枝词》为鄂州风光增雅度、为鄂州历史增厚度、为鄂州宣传增力度;陈武林《知青竹枝词》记述知青时代在鄂西山区的见闻经历;陈定宇《上山下乡竹枝词》勾陈岁月,记录艰辛;刘金华《武钢竹枝词》佐证武汉的钢铁史……这些竹枝文本多角度多方位地反映了湖北的社会现实,充实着湖北地域的社会史料和文化史料,这种文化自觉在时下的诗界并不多见,此可捻须者三也。</h5><div><br></div><h5>当前,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华诗词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诗词学会会同湖北省荆门聂绀弩诗词研究基金会,决定持续举办“聂绀弩杯”叙事诗创作邀请赛,并组织编辑出版《当代叙事诗选粹》。李商隐《河阳》诗曰:“楚丝微觉竹枝高,半曲新词写锦纸。”期待湖北的竹友能充分发挥竹枝词的叙事特长,在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的活动中有所作为,再创辉煌。</h5><div><br></div><h5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9b9b9b">2022年4月10日于三些楼</font></h5><h5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9b9b9b">(2022年第2期《湖北诗词》卷首语)</font></h5> <h5><font color="#9b9b9b">图文:姚泉名</font></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