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难”于上青天

吴文有

回家“难”于上青天 <p class="ql-block">“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是唐朝诗人李白的诗句吧。这一流传千古的名句,极度形容了在当时条件下由内地通往蜀地所经路途的险要与艰难。时代不同了,如果李白和我们一样生活在现代,就写不出那样的绝世名句来了。因为现在科技发达,交通便利,来往一趟川蜀地区易如反掌,根本就不是什么“难”事儿了。至于“上青天”也不是什么神话了,而是活生生的现实了。苏轼只能是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来想象。而现在我们的飞机,尤其是载人飞船能够把人送到太空中去,在浩渺的“青天”巡视宇宙。还有什么比上青天还要难的事情吗?有,“回家”。在遥遥无期的疫情防控形势下从外省市回一次家简直比“上青天”还要难!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亲身经历。退休以后,我们主要担负起了看孩子的任务。要说沙城与北京之间距离也并非多么遥远,如果不是疫情弄得,880不受限制,每周六日来回于沙城和北京之间,这本也是很惬意的事情。孩子也看了,家里的事情也可以随时处理,偶或也可以与老友相聚,小饮几杯,聊聊天,叙叙旧,这不能不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然而自从新冠疫情肆虐以来,这样的生活便成了一种奢求。我们是三月一号开始到北京看孩子的,截止到现在有三个多月的时间。这期间曾三次回家。没有一次是坦坦然然的,每次都是忐忑不安、提心吊胆、来去匆匆。第一次回家是四月三十号。回家的条件是所在地区为低风险地区,提前向社区及市里报备,得到允许之后方可回家。出高铁站时需要进行详细登记,做落地核酸检测。折腾一个多小时才回到家。刚在家里过了一夜,儿子又来电话,说北京疫情骤紧,需尽快返回,否则就有可能被隔离。接完电话,就刻不容缓的联系第二天返京的出租车。二号早晨天还没亮就匆匆忙忙地返回北京了。第二次回家是五月十号。向社区报备以后搭乘自家侄子的车回沙城。下高速时同样是详细登记,做落地核酸检测,社区电话回复,折腾一个多小时,到家将近晚上九点钟。第二天到社区领登记表,工作人员说,防控政策有新变化,最好今天就返回北京吧,不然表一上报很可能就要被隔离,就走不了了。听了这话,很是无奈,匆匆忙忙处理了一些当紧的事,下午两点半就又踏上了返京的路。第三次回家更是达到了极致。光在高铁站就折腾了两个多小时。一切该做的都做了以后,被一辆救护车接回。坐在救护车上,走在沙城的大街上,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没白活,平生第一次免费坐了一趟救护车。回到家便是真正的居家隔离。门上贴着电子封条,每天一次核酸检测。幸好有家里的嫂子提前给打了一壶水,买了一些大路蔬菜,才使得在居家隔离期间伙食问题有保障。过去都说普通人想去三亚了,想出国了是想若菲菲,可谁曾想回一次家竟也如此费劲。不是什么抱怨,对国家的疫情防控政策也不容置疑。一切的一切,都是疫情惹的祸。但愿在国家强有力的科学精准疫情防控措施下,早日还百姓一个安全、祥和、自由的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