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县石门镇中心幼儿园——守护心灵,健康成长

是健健啊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幼儿的日常生活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出门必须戴口罩、不能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玩、不能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去,特别是刚刚经历了一段较长时间的居家生活,一些幼儿产生了情绪波动。因此,做好身体防护的同时,幼儿的心理防疫也需要得到重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何增强幼儿心理“免疫力”呢?以下为大家准备了一份家庭心理健康疏导小贴士,请家长们一起来阅读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和成人一样,能感觉到气氛的紧张和生活中的不同,情绪具有相通性和感染性。面对压力,孩子的表现往往与成人不同,例如他们可能会变得更加固执、焦虑、胆怯或焦躁不安。</p> <ul><li>情绪方面:出现烦躁、郁闷、焦虑、容易生气、爱哭闹......</li><li>行为方面:出现比平常更粘人、发呆不动、沉默少语、精神不集中、暴力倾向......</li><li>生理方面:出现延时、早醒、难以入睡、尿床......</li></ul>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孩子们有上述的某种异常行为,家长朋友不必过于敏感和紧张,我们只需要及时给予孩子心灵抚慰,表现出比平常更多的耐心、包容理解、接纳孩子的感受,及时疏导。</p> 幼儿心理健康疏导方法 <p class="ql-block">一、亲近孩子</p><p class="ql-block">亲近孩子,多与孩子身体接触:抚摸、一个拥抱、牵手、一个亲吻,都能给孩子传递安全感,给予他们心灵上的抚慰。</p><p class="ql-block">二、陪伴孩子</p><p class="ql-block">陪伴孩子。不管多忙,都要抽出时间,全身心陪伴孩子,做他喜欢的游戏,讲个故事,一起玩耍,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p><p class="ql-block">三、倾听孩子</p><p class="ql-block">及时排解孩子情绪。如果孩子的情绪较为压抑、郁闷,此时不要去压制他们,可以通过说说心里话、绘画、运动等方式来疏导,引导他们说出心里的话,宣泄心中不良的情绪。</p><p class="ql-block">四、关心孩子</p><p class="ql-block">情景转移。通过分享绘本故事、音乐律动、儿歌等来舒缓紧张的情绪,激发孩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 心理疏导温馨提示 <p class="ql-block">  1.要多一些耐心。家长要多倾听孩子说说心里的话,特别是年龄小不会表达的孩子,他们往往就是通过哭闹来抗议。多一些耐心去观察、多一些耐心去倾听,就会及时地发现孩子存在哪些心理问题。</p><p class="ql-block"> 2.要多一些沟通。对于孩子不良的反应和行为,父母之间要多沟通,教育孩子的方法保持一致,这样孩子才不会出现双重性格。对于孩子的心理疏导,不可以一方严厉、一方宠溺,这样是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朝良性方面发展的。</p><p class="ql-block"> 3.要多一些鼓励。家长不要以命令、谩骂、批评等方式去教育孩子,孩子的心理出现了状况,是肯定有其背后的原因,在这个非常时期,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是承担着一些心理压力的,对于孩子要多一些鼓励、关爱、呵护,才有利于形成孩子心理的健康状态。</p><p class="ql-block"> 4.要多一些了解。家长只有走进孩子心里的世界,才会发现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疫情期间,因为各种原因对于孩子疏于管理的家庭,更应该多注意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变化,多一些了解就会让孩子多得一些关爱。</p> 绘本推荐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的情绪小怪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和孩子一起认识心里的情绪小怪兽,直接呈现出情绪管理最基础也最重要的能力元素——情绪觉察与辨识。让孩子在充满诗意的文字与艺术气息浓烈的画面中,感受不同的颜色和情绪,有助于幼儿用不同颜色来表达喜悦、愤怒、哀伤、害怕等情绪,了解并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对情绪的敏感度逐渐加强,自然而然地认识基本情绪并进行有效的疏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用心教育,从“心”出发。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还会继续不断的探索前进,积累经验,充分做好家园有效互动和沟通,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更好、更细、更有特色,真正的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健康温馨的环境中生活,并健康快乐的成长,努力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出“爱”的温度和“心”的色彩。</p>

孩子

情绪

幼儿

多一些

心理健康

疏导

心理

家长

教育

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