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大家看完以后,对书法有一个比较真切和全面的认识,我将我的书写经验和这些年面授学员的教学实践,做了一个梳理,按照可以实行的书写方法和训练方法,做了一个完整的分享!<br> 所以希望您能够仔细阅读,找到自己需要的重点,把方法记录下来,最终化为你的书写技能。按照正确的训练方法和学习方法,按时按量有方向的训练。不要盲目书写,因为盲目训练容易造成很多错误的书写习惯和错误的用笔方式,甚至产生错误的临帖方式和思考方式,后期就会很难再修正过来。<br> 学习技艺的目的和思路<br> 学习目的:如果我们喜欢一件事情,我们其实真的可以随时都可以开始,有很多朋友可能因为生活中的忙碌,总是觉得自己没有时间,所以开始不了,或者开始了,坚持不了!实际上也并不是自己没有时间,每个人的时间只要进行合理分配和规划,其实都是可以抽出时间维持一个爱好的!<br> 但凡是事业上相对成功的人,他们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热爱的事物的。因为他们能够把工作合理分配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率的工作,留出来的时间专注于自己热爱的事物上!正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热爱,才会有强大的专注力,让自己的身心都投入进去!这种投入的专注力同样会反射到工作和生活中去!所以,我们学习一项新的技艺,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培养专注力。<br> 学习思路:如果你找到了热爱的事物,希望它不仅仅是你心中一粒兴趣的种子,而是要化成你付诸的切实行动,从而生成改变自己的内在动力!学问和技艺,来自许多代人的经验和积累,除了我们需要勤加练习,我们还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方法。人很怕孤单,通常自己学习,容易不得法,心理上也就会比较辛苦,所以除了要有正确的方法,还要有路途中的陪伴,这样既能及时得到反馈,又能在困难时有人为你加油!<br> 但是如果我们练字只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表扬和认可,这个过程就很容易让自己陷入一个没有尽头的深渊!就像是我们一心追逐别人怎么看待自己,想让别人喜欢自己,认可自己。其实这种把别人的评价看的过重,会使得我们的心永远无法平静!我们练习书法的目的也就在此。<br> 不仅是练习书法,学习其他技艺同样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过程。希望所有书友可以全心全意专注于写的过程,只为了过程,只为了自己写的时候,内心的研究和思考,因书写过程加上思考过程而感觉到快乐,只在写字本身,因为它能让人心神安宁!接下来的内容,我会把自己在习字过程中,所会所得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收获。<br> 习书姿势:<br> 关于写字姿势,可以选择站姿也可以是坐姿,站或坐主要根据字的大小!关于执笔也非常重要,如果是大的字,笔拿的高,站着方便悬肘,视野范围和手部活动的范围也比较大,容易把握整幅作品的章法和空间排列!小的字,可以选择坐姿,坐姿手肘可以不用悬,悬肘或者枕腕也根据手拿笔的高低,当然了,也得根据字的大小,选择拿笔高低和握笔姿势!<br>站姿方法及注意事项:<br>1.身体站端正,而且要放松,可以自然的往前微微倾斜身体,但不能弯腰书写;<br>2.双肩要平,不要耸肩;<br>3.执笔的手悬肘悬腕,笔杆垂直向下;<br>4.不执笔的手压着纸;<br>5.身体与桌子侧面保持适当距离;<br>6.两脚平放在地上,保持重心要平稳。<br>坐姿方法及注意事项:<br>1.一手执笔,可以枕腕,提腕,悬肘,这三种方式都可以使用;<br>2.另一只手放在桌面上,压着纸;<br>3.身体端正,不要过于往前倾,头抬起来;<br>4.两肩平齐,不耸肩,尽量放松,不要紧绷;<br>5.身体离桌子一拳左右距离,不要抵纸;<br>6.双脚自然落地,如果桌子较高,可以放一个小凳子,放松身体,保持舒适。<br>握笔姿势<br>枕腕方法及注意事项:将写字的手枕在另一只手的手背上,或者是直接枕在桌面上。提示:这种执笔姿势限制手部运笔的范围,所以适合写小一点的字。<br>悬腕方法及注意事项:将写字的那一只手的手腕提起,胳膊在桌子上或者桌子侧面有个支撑的点,这样手部运笔范围会变大,适合写稍微大一点的字!<br>悬肘方法及注意事项:手腕和手肘都悬空,不跟桌面有支点,这样书写范围会更加的大,往往写比较大的字!<br>执笔姿势<br>五指执笔(双钩):用大拇指,食指,中指拿起毛笔,无名指抵在笔的后方,小拇指不着力,轻轻虚搭住,手腕放松;<br>三指执笔(单钩):用大指、食指、中指加持笔管,食指从管外钩向内,中指用甲肉之际往外抵着,其余二指贴在中指下面。单钩执笔法比较容易放松,既稳定又灵活;<br>执实掌虚:手指弯曲执笔,手掌中会自然形成一个可以腾挪的空间,因此书写时毛笔可以在手上灵活地运动。苏轼说,“执笔无定法,要使虚宽”,“虚”可以理解为手掌中的空间,“宽”则是说手腕运转得开。<br>错误的执笔状态:<br>错误一:执笔过紧。据说,王羲之曾在王献之写字时,趁其不备试图将他手中的笔抽走,但却没有抽动。这个故事给了人一种印象。似乎握笔紧是写好字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事实并非是这样的。执笔过紧会失去灵活度。最开始练习执笔时。应先求拿得稳定,稍稍用力就好。<br>错误二:手指分散。五指执笔时,手指不要分得太开,方便控制用力,否则压力太分散,不利于书写时保持灵活度与准确度。<br>错误三:拇指紧绷。关注自己的大拇指,它也是灵活的,如果发现大拇指持续用力或紧绷,要注意调整放松。<br>错误四:手腕垂直。执笔时手腕绷紧,手掌与手腕接近垂直也是常见的错误姿势,可以对比感受一下,这与书写时手腕放松那种自然、灵活、顺畅的感受是相悖的。<br>书写工具<br>毛笔:毛笔是由笔管和笔毫两个部分组成。<br>笔管作用:我们握的笔杆部分,它是一种功能性的存在,粗细,分量,长度,都关乎手上的力道过于粗的,用起来费力,我个人觉得略微用一些轻巧一点的,笔杆不要太粗的笔杆,当然了在特定的书体和阶段里,也需要笔杆重一点的!另外长度关乎平衡,也是一种微妙的手感!<br>笔管的观赏性:笔管除了实用性,还有观赏性,笔杆可以用任何用各种木头制成,材质坚硬,而且带有微微的木头的清香,还可以用金银,玻璃,水晶,塑料等等,各种材质的,不同材质不同价位,也看个人喜好!<br>但最受文人墨客喜欢的还是竹子制成的笔管,不同的竹子上带有自然的竹子的纹路,这些纹路是天然形成的,所以普通竹子相对价格会低一些,但有天然纹路,颜色和品相好的竹子价格会高很多!<br>笔毫:其实毛笔的笔毫汇集成一个圆锥形,假若它像画油画用的平头刷子或是硬笔的鼻头构造,而不是这种柔软的锥形结构,也就写不出来我们看到的书法的样子了。古人说,“唯笔软则奇怪生焉”,未来我们笔下的千变万化,那些富有生命力的线条,正是由这样的形态和柔软的质地生出的。<br>笔根、笔肚、笔尖的作用:笔毫分为笔根、笔肚、笔尖三部分。笔肚用于蓄墨,笔尖用于书写。笔毫又有主毫与副毫的配合,笔毫最中心,最长的那一组称为主毫,周围包裹覆盖着它的便是副毫。<br>笔毫常见种类:<br>兼毫:一种是兼毫毛笔,也就是按照一定比例来平衡软硬刚柔程度的毛笔,适合初学时使用。<br>狼毫:写小楷或者小行草多用狼毫毛笔。狼毫用的是黄鼠狼的尾毫,胜在有糯顺的弹性,能形成清晰利落的行笔轨迹。<br>羊毫:写大字多用羊毫毛笔。相对于狼毫,羊毫更适合表现饱满厚实的笔画,满足写大字的蓄墨要求。<br>紫毫:写小楷,且要求笔画特别细的小楷,类似于文征明的小楷。紫毫是兔毛制成,也分成很多种,最好的应当是黑尖紫毫,要求细节表现特别强的用紫毫。<br>毛笔的选择:<br>毛笔的大小、笔毫的种类、笔锋的长短和笔毛的丰厚程度各不相同,选择的重要依据是写什么字、写多大的字,但也没有绝对的标准,都和个人的习惯有关。总的来说,以笔尖与笔腰有弹性、蓄墨饱满、铺毫顺展为佳。<br>如何开笔、蘸墨、洗笔注意事项<br>开笔: 拿到一支新笔,笔头是被胶封着,可以泡开,但切记不要浸泡太久,也可以用手先把笔头用力按压,取散,再去用清水冲洗,冲洗时顺着毛冲洗,把杂毛顺掉,把笔毫和笔杆上的胶洗掉。<br>蘸墨:用毛笔进行书写前,需要蘸墨,务必要记住,不能用干笔蘸墨,要养成在写字前先在笔洗里湿润笔毫的习惯。蘸完墨,要养成习惯在墨碟边上刮去多余的墨汁。初学时很容易蘸过多墨,墨汁易在纸上洇作一个墨团,影响书写和心情。<br>洗笔:如果要间隔较长的时间再写,记得洗笔。毛笔保养最忌讳的就是让墨汁在笔上彻底干燥。动物的毛发上有一层油脂,令它们柔软有弹性。墨汁有胶性,如果使用后没有清洗,干透后墨汁胶固笔头,会使笔毫干枯发脆,不利于书写,有点像我们烫了头发之后头发容易干枯发脆。洗笔的另一个作用是不让笔根上积过多的墨。积墨过多时,笔根会慢慢被累积的<br>墨块撑大,容易出现空心、笔锋聚不拢的情况,笔尖的长短与灵活程度也会受到影响。但所谓的“洗干净”,不是说一点余墨也不能存留,比如准备两个笔洗,依次涮洗,到第二个笔洗中的水基本清澈时就好。多少都会有一些墨遗留在笔毫上,不用求百分之百的干净。过度清洗也会对毛笔的使用寿命有影响。用纸巾吸去多余的水,不要用力挤压。把笔毫整理<br>好,让它保持聚合的圆锥状。放置或悬挂在干燥阴凉处。不可以暴晒,否则会带来损伤,加快老化。<br>墨<br>墨的种类<br>油烟墨:是燃油取的。油烟的墨色亮,适合写<br>字。中、或者大字。<br>松烟墨:是燃木头取的。松烟的光泽度没有那么强,但墨色会有微妙的差别,有的带一些微微的蓝色,有的带着微微的紫色,细看时,其中有许多变化,很适合画画用。也适合写写中小一点的字。<br>墨条/墨块:用于小楷磨墨使用,不同墨条的材<br>质,不同绵密程度,好一些的墨条如同油一样,不太好的就会偏粉一些。<br>蘸墨的技巧<br>控制墨的干湿:初学时会觉得这是蘸墨多少的问题,写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关键在于我们的手感,就是手是否能“提住笔”,即所谓的三分按、七分提。书写时,我们将笔毫下压在纸上,同时执笔的手上又有一股力量在往上拽着,这股力量使得墨不会无限量地往纸上去。如果写一个字常常前面有墨,后面就没有了,那往往是因为手上缺乏这个上提的力。道理说<br>起来简单,实际的手感还是要在反复练习中寻找。初练习时,不用刻意地不断蘸墨,自然呈现墨色的干湿变化,字也不容易显得死板。<br>蘸墨和笔的关系:羊毫蓄墨能力强,所以一定要注意要适量去蘸墨,以免在纸面上形成一团墨迹。狼毫和紫毫蓄墨能力不够,所以也要适量去蘸墨。<br>和加水量的关系:少量多次的加水,用废纸先尝试第一笔。<br>蘸墨和纸的关系:不同的纸上,不同的熟度,不同蘸墨量,越熟要不容易洇墨。洇不洇墨除了和加水量有关,也和纸的熟度有关。<br>蘸墨和行笔速度的关系:行笔速度越慢在纸面上停留的时间越长,越容易蓄墨,越容易在一点或者线上蓄墨,容易洇。行笔速度快,容易出现干墨,当然也要考虑不同种类的纸上书写。<br>纸:<br>写书法的纸大致分为生、熟两种,不管任何纸的材质,都分不同程度的生、熟。<br>纸的种类:生纸吸水,熟纸不吸水。在我们的印象里,一谈到宣纸,可能马上会想到那种完全吸水的生纸,其实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中,都是用熟纸进行书写的。不建议大家用完全吸水的生宣纸练习写字,因为这样的纸张吸水性过强,几乎无法表现出笔毫在纸上的微妙变化。当然也有一种观点认为,生宣纸带来的墨迹自然洇开的效果,还有对书写痕迹的模糊,有一种柔焦式的美化和装饰作用。<br>不同种类不同用途:不同的书体需要用不同的<br>纸,比如说写大字用生宣,写中小字用熟纸,蜡染纸,绢纸等等。练习时用各种松竹毛边等等都可以。<br>砚/墨碟的使用事项<br>砚是用于小写小楷磨墨使用的,不同的材质石头做的砚,出墨速度不同。不同造型和材质的砚,也会有不同的收藏和观赏价值。如果不磨墨,砚的使用率其实并不高,现在它更多被视为一种文房雅玩和寄情之物,寄托了我们对于古代文人生活的欣赏之情。<br>选择墨碟有两个要点:第一是要有一定的重量。太轻巧的盘子不适合,因为大点的毛笔在蘸墨和调整笔锋时,稍微用力就很容易把墨碟打翻,发生墨汁洒在桌上的事故。第二是墨碟的边缘要适合刮去笔毫上多余的墨汁,以及调整笔锋。从前,古人还设计了专门用于舔笔的小碟子,我们现在都用设计周到的墨碟代替了。至于砚,则是古来写字不可少的文房用品,用于研磨、盛放磨好的墨汁。磨墨真的很需要耐心,现在我们的事情多,时间有限,力气也需要留着好好写字,所以初学时还是推荐用墨汁。</h3> <h3>毛毡的使用事项:<br>写字垫在桌上的毛毡,大概是不写字的人最不容易想到的一件必需装备。在生纸或偏生的纸上写字,墨汁很容易渗到桌面上,纸会和桌子粘在一起,因为不吸水的特质,毛毡能很好地托住墨汁。如果用的是熟纸,可以垫皮料或直接在桌上书写,这样笔画更硬实锋利,边缘也更清晰。<br>笔洗的作用:它的功能主要有三个,一是在写字的时候提供水,水和墨是控制墨色的关键性存在;二是湿润毛笔,毛笔在蘸墨之前一定要先润湿,长期用干笔直接蘸墨对毛笔有损害;第三才是用来洗笔。可以在桌上多准备几个笔洗,出门时,则可用各种水杯和碗来替代。我的书桌上一般有四五个笔洗,大小深浅不同,不用一次次去清洗和换水,可以集中注意力写字。<br>镇纸的作用:镇纸会在书写的时候带给我们安全感,就像它的名字——镇住纸。如果纸张在书写的时候出现移动,会让笔毫突然失控,或是无法发力,所以用重物压住纸张是很重要的。从美感的角度讲,书桌上的器物体现不同的材质,会有一种丰富而又和谐的美感。金属纸镇很好用,因为体积相对较小,分量又足够重。另外也有用石头或者木材做的纸镇,需要选择合适的,否则容易压不实,或因体积偏大带来遮挡,影响手和毛笔的运动。笔架的作用:又叫笔搁,是毛笔的好朋友。它是毛笔在书写需要暂停时的搁置处。笔上有湿墨时,稍不小心就会沾染到各处,架在墨碟的边缘又很容易发生毛笔滚落弄脏纸或桌子的恼人情况,所以为它找一个安置处是非常必要的。<br>控笔训练控笔训练的重要性:练字,练的是什么?练的是控笔。具体来讲,练的就是握笔的姿势、用笔的着力点、力道力度、笔在手里的掌控等。如果笔在你手里能够掌控自如的话,字就有能力写得好看。练习控笔三个月,控笔能力基本稳定。练字的根本是控笔。练的是“笔的掌控”,而不是字。简单说,控笔就是为写字“扎根”。如果你掌控不了你手中的那支笔,你的字永远写不好。<br>无论是毛笔、铅笔、圆珠笔、钢笔,都一样。一开头就追求字写得好看,甚至寄希望于速成班,非常不现实,因为你还没有打好写字的基础。练字是过程,控笔是根本,控笔是关键,字是控笔的结果。当笔在你手里能够应用自如的时候,你的字就写的好看了。不论毛笔还是硬笔,这个道理都适用。练习控笔的目标,是做到让手中的笔指哪打哪,练习过程中,用心感受笔画的粗细变化起止位置。通过反复不断地练习控笔,达到“手笔合一”,笔在你手里掌控自如,想让它咋地就咋地。从横平竖直到龙凤飞舞,游刃有余。盖房打地基,为什么不直接建?唱歌要练声,为什么不直接唱?弹琴练指法,为什么不直接弹?学走路先练爬,为什么不直接跑?练武术先练体能,为什么不直接练招数?这都是我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情,平时看这一切都那么必要,那么顺其自然,为什么到了练字上,还有人对它的必要性提出质疑!成长和练字都是一个道理,就是夯实基础最重要。没有人能绕过事物发展规律取得成功,因为所有没有基础而急于求成的尝试,都不会有什么效果。<br>所以,如果没有超强的控笔基础,你所看到的速成班,一定是收智商税的,没有例外。如果把写字比作一棵树,那么控笔能力是地底下根的部分,笔画、偏旁是地上树的枝叶,笔法、结构、笔势动作、笔意就是整个树的样子。树长多高,枝叶茂不茂盛,由地下的根来决定。树长得漂不漂亮,由书法老师的水平和自己的努力程度来决定。没有控笔,书写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您有没有在写字的过程中,出现一写字就抖,横竖写不直的情况?因为横竖不直,写完的字呈现出歪歪扭扭的状态?因为一写字就抖,手控制不住笔,导致笔画容易写长,倾斜角度和运笔方向控制不住?因为笔画长度和运笔方向控制不住,导致结体不协调?因为结体不协调,导致空间占位,留白,间距控制不住?大部分朋友还会出现单独笔画写的好,但是放到字当中去,因为把握不了占位,整体显得不协调?<br>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就是因为控笔能力不足导致的:1.横竖写不直,写字抖是因为手腕手臂的稳定度不够;2.笔画容易写长,方向控制不住,是因为手部的准确度不够;3.结体不协调,是空间占位把握不够。总结归纳为三点:1.手臂手腕的稳定度;2.准确度;3.空间占位。练习控笔的三个阶段初期:感受不同高度执笔的书写范围,手腕,手臂灵活度,感受笔性,中锋运笔的状态;中期:精细控笔能力训练,包括手指腕手臂的灵活度,发力点,力道力度,提按粗细变化,起止位置,笔画长短,斜度弧度;后期:把线条放到字中,进行协调精准比例的处理。<br>控笔对练习有帮助吗?所有笔法技法落实到书写实践中去,如果没有控笔能力,所有技法无从实现。我们在练习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有效率的练习,有效率的前提就是,我们要明确我们要练习目标,根据目标进行分阶段性的练习,这个控笔练习就是最初步和最基础的练习。放在笔画中是每个笔画的长短,运笔方向,轻重变化。放在字中是间架结构,空间占位和间距留白处理。所以我们要在每次练习字之前,可以先不要去写字,先去练习一下先天,或者哪怕几天不练字,也要练习控笔线条。如果练字,第一步,也是要找位置,在字中的找的位置,就是笔画起止位置,长短控制,斜度弧度,每个笔画与每个笔画之间的位置关系。临帖临:临则是比对着帖,通过观察进行对照书写。摹:摹是用一张透明的纸覆在帖上,用笔跟着帖上的笔画重复一遍,感受字的结构和古人的用意。<br>临帖的重要性:相对来说,临比摹要难一些,它可依赖的东西更少,需要专注用心,打起精神来认真对待,才能临得像。摹则太容易跟随,如果没有用心思索和记忆,很容易变成一种机械动作,有点像填字游戏。所以,在教学里我更强调“临”这个环节。我们很容易认为,临是在模仿别人,这种模仿是个非常初级的阶段,但自古以来,所有的书法大师日常书写里的一项重要功课便是临帖。他们有各种各样的方式,主动临、被动临、客观精确地临、主观取舍地临,等等。总之他们是要做这件事的,并且非常看重。想象一下,生活里一直有一位历经岁月、充满智慧的老师,我们可以看他的行住坐卧,看他的待人处事,看他的做事技巧,了解他思维的过程和构成,并且将其中的收获以一种亲自践行的方式用于生活。用这样的状态不急不缓地经由字帖向古人求教,与他们相伴、交流,一起携手到他们曾经到过的地方,如果有幸,再携手到他们未到之处,那真的是极大的幸福和乐趣。临帖的好处:碑帖是古来经典传承的载体,也是书法的智慧和经验的物化,并且真实体现着其中所有的技巧。临帖的过程有点像在建立一个书写数据库或者工具库。不同的经典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我们只有不断地去学习和积累,到了自己需要独立书写、抒发表达的时候,对于用什么样的招式、什么样的风格,才有足够的样本可以参考和对应,或者在局促的时候,回去找一找启发和参考,比如某位书家用的某种写法也许正好可以借鉴。所以,我总会要求同学们在临帖时尽可能地贴近原帖,因为九分看在眼里,落在手上往往也只有六七分,如果再损减,所得就很有限了。去看很多大家临摹的作品,常常会觉得很多都和原帖没有那么像,原因其实很简单,是因为那些书家已经攒足了装备和招式,进入到了一种主动的有所取舍的状态。对于我们而言,最开始没有积累,所以谈不上与古人交流,因为彼此相隔太远,没有共同的语境。就好像最初跟随了很厉害的老师,应当谦恭认真地去听、去学,等慢慢有了积累和感悟,有了长在手上的真功夫时,才谈得上“对话”。所以,我们很难一步跨越到大师们那种临而不像的状态,那是他们的一种主动选择——我可以这样,我也可以那样,故而成立,也有乐趣。我们初学时临得不像,往往是一种纯被动的不像,是因为能力不够导致的。因此还是得先下扎实功夫,临得像了,才能有后面的事情,比如想要在哪些地方再发展,哪些地方想要省略,这些都是有据而来的,如此手里的功夫也才支撑得住我们表达的诉求。人生有限,省时省力又节能是重要的事,在这个原则下,学习的最好态度便是从“无我”入手,为吸纳和练习扫清自我情绪和经验的障碍,再用一路的所得来滋养自己,最后有所成长,达到所谓的“自有我在”。关于具体的临帖方法,很容易理解为把帖往跟前一放,然后照着写。以什么样的准确程度来照着写呢?当然是眼睛先看到,然后用手来实现,也就是说,先收集信息,总结出一些东西,比如形态和规律,然后再输出。这种输入和输出的精度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共性的,就是大家都能看到的这个字的样子和状态;二是个性的,是因为人的不同而投射出的各种差异。个性的部分,在未来可以自由书写的时候比较值得探讨,而在目前这个阶段,我们可以先来说说共性,它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基础。在收集和输出的过程中,往往有两个难点。我们可以把眼睛比喻成摄像头,手比喻成打印机,如果摄像头的分辨率不够高,拍出来的图片不够清晰,那无论如何升级打印机,打印出的效果也是不好的。这就是第一个难点,眼睛的精度不够,很多东西看不到,需要去提升。精度建立在广度上,除了常看,我们更需要多看好的东西,积累见识,提升观察精度,获得更强的判断能力。第二个难点就是“摄像头”的精度够了,你可以看见更多了,但“打印机”不行,那也需要去升级,也就是要长进手上的技术。升级“摄像头”(眼)和升级“打印机”(手)是功夫的一体两面,两者是相互促进的,但在训练里,对“摄像头”的要求往往会先于“打印机”,因为若是看不见,手就没有方向。我们往往觉得“眼高手低”是个贬义词,但就书法以及很多艺术的学习来说,它是一个基础规律,即要先升级眼睛这个“摄像头”。高精度的输入是输出的前提,眼睛会给予手进步的指引,所以不要只是功利地看重手的功夫,而忽略了背后观察力的提升。另外,眼睛的长进速度也快于手。常听同学说,开始写字时,能写出差不多稳定的字就觉得还不错,过一段时间回头看,往往会发现很多问题。再行进到一个阶段时,原本写得还不错的字容易左看右看不顺眼,好像到了瓶颈期,会很嫌弃自己的练习成果。这时,作为老师,我会去恭喜遇到这样问题的同学,因为这是眼力长进了的表现,能看到过去看不到的问题,或者知道了什么是更好的方向,只是手还没有跟上,但只要一直保持练习节奏,按照正确的方法练习,手的表达力迟早是会跟上眼睛的。笔法感受笔毫笔性:现在请你把一支开好的毛笔拿在手里,抛开所有杂念,仔细地看看它,注意笔毫的样子——形似一个圆锥体然后蘸一点水,用它在手心里转一转圈,画一画直线,好好体会一下这种感觉。会不会用笔法的区别:你会发现,毛笔之所以能够写出那么多复杂的变化,都源于这种柔软的圆锥体的形式。它可以向四面八方铺展,有不同的接触面积和角度,随着手的动作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什么是有笔法呢?找一位小朋友或是没有写过毛笔字的人,给他一支毛笔,请他写几个字,你可能会发现,他们写出的线条质量还是不错的,大约是因为没有什么想法,所以落笔笃定。但接下来便又会发现,如果连续书写,他们的毛笔很快就不再是圆锥状了,这是因为没有经过训练的人不会有意地去使用笔尖,通常会用笔肚在纸上涂抹,就有点像我们用拖布拖地,是一种横扫的状态。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散毫涂抹”,笔毫很快就会散乱、扭绞,无法继续书写了,必得停下来,到墨碟里去调整笔锋不可,这种状态便是没有笔法。什么叫笔法?:就好像有很多朋友都在问我,什么叫做笔法?也有书友问我会写笔画,是不是就会用笔法。也有很多人问我什么叫做中锋,逆锋,藏锋,裹锋,切笔,翻笔,顶笔,折笔,这些名词是什么意思?这些名词不仅仅是名词,每个名词都是动作的名称所以要想写出形态各异的笔画,就要通过手臂,手腕,手指与毛笔的配合所做出来的动作,这些动作的总称就叫做笔法,其实说的简单一点就是使用笔的方法,就像是我们使用任何工具,都需要说明书一样,我们练习书法,先要理解和明确如何使用毛笔。所以笔法就代表着起行收笔形态的塑造,简称就是调锋动作。实际上会调锋就是用正确的动作在笔画中间调锋,也就是说,每一笔的起笔,如何转成中锋行笔,每一笔的收笔如何立笔提锋,往下一笔的方向入笔。写一个字,用气息连贯整个字,一气呵成。<br>选帖要按照风格顺序安排临帖顺序:关于选帖,您可以选择任何您喜欢的帖子入门,但是最好进行一定的安排,先学哪个帖子,再学哪个,很多情况下,是一脉相承的,要有延续和延展的临帖。</h3> <h3>因为不管是学任何东西,如果想要系统的学习,我们需要按照一定的次第去学习,就像是我们要从最基础的开始,逐渐丰富,每一幅帖就像是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每个帖,从中取法,然后变成自身所得与可以施展的功夫。勤礼碑给人什么印象?大部分人对于勤礼碑的印象都是:宽博大气,端正凝重,厚重浑厚,遒劲,圆融,圆劲,变化多端。因为颜真卿的楷书中不仅仅有楷书技法,那楷书技法是什么技法呢?论楷书的笔法的话,差不多是六个大项,起、行、收、提、按、转折,每个大项都有很多动作,每种动作都有个名字,也就是大家听到的各种的笔法的名称。但是论精美一路的楷书,也就是二王一路的小楷,演变下来的初唐时期的楷书,基本上是结体严谨,笔画精致,大部分属于直切直入起笔比较多,尖和方的感觉居多。楷书基本笔法:起:论形状分为尖,方,圆,直切,直入,逆入方切,回锋逆入方切,折笔方切;行:论形状分为曲和直,论粗细涉及到轻重,论长短和运笔方向涉及到控笔;收:论形状分为尖,方,圆的收笔动作;从起笔转到中锋行笔,以及转折可以使用转笔挫锋,立锋换面,顶笔,翻笔,等等,八面出锋,落笔位置的控制以及转中锋,提按等等一些技法。颜真卿楷书中不仅仅有楷书笔法,还透露着什么笔法呢?对,篆籒笔法。为什么要选择勤礼碑当作入门帖,现在来给大家说明一下。之所以选择勤礼碑入门,之后再逐渐过度到其他书体,就因为他本身是楷书,我们可以在勤礼碑中学到楷书技法,还可以学到篆籒用笔技法,我们需要先弄清楚篆籒笔法到底是什么样的用笔方式。篆籀笔法:王羲之给儿子王献之曾经说过:”穷研篆籒,功省而易成”。首先篆籒是什么?篆籒就是大篆和小篆,篆书我们都知道他们大致的形态,我们会发现,类似于像小篆,小篆中,线条中并没有太多的粗细变化,所有的起收笔都是圆的,后很多自然的弧度和转弯。中锋行笔:线条中没有粗细变化考验我们的是什么?主要就是中锋行笔,甚至可以说是中锋控笔,我们之前提到的控笔的初级阶段,就是要感受中锋行笔。线条的质量状态,其中包含了两种可能的形式,一种就是我们打基础是必须要感受和学会的中锋,另外一种就是侧锋。中锋行笔,首先我们要知道笔法是一种正确的用锋方式,这种正确的书写方式也就是“正锋”,也可以表示一种。(很多朋友问我,是不是一定要笔笔中锋?我给各位朋友解答一下,是不是需要笔笔中锋主要看写的是什么书体,如果是篆隶楷基本上行笔时都是中锋,中锋只是为了提升笔画质量和力量,行笔是中锋,但是从起笔转到往中锋行笔,就一定是不同程度上的侧转中,这个是篆隶楷。另外就是行草书中,就不一定是笔笔保持中锋,在行笔时会用到侧锋,侧转中,中转侧自由转换,这种自由转换,以及自然的是使转绞转,主要就是为了自然的书写!)现在我再给大家解释“中锋”是正锋的基础,就如蔡邕的描述,“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意思便是书写的时候,要让笔尖尽量垂直向下,笔毫的中心始终行进在线条的正中间,压力会聚焦在笔画中心,由此向四周延展。所以,中锋线条的主要特征就是均匀和对称,有厚实的体积感。我们可以在秦代的篆书,比如《峄山刻石》中,看到典型的中锋用笔,其中线条圆实、有厚度,是一种粗细一致的圆笔线条,所以人们也称之为“圆笔中锋”。也可以这样理解中锋:毛笔无论如何动作,都能平衡笔锋,控制住它的中心,就好像射中靶心一般,即所谓“中”锋。清末之后,很多书家把中锋变成了一种绝对的法则,会比较强调“笔笔中锋”。过于绝对的执着可能是有问题的,但在用笔上,中锋的确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正锋的第二种可能的形式是“侧锋”。中锋的运笔方式是“锋行画中”,侧锋便是“锋行画侧”,笔尖可以偏移方向,不是一直处于笔画中心,但在质量的挪移中,在动态之中,那个重心始终还是平衡稳定的,这是一种有点微妙的感觉。所以,侧锋不是一种笔锋彻底偏向一侧的状态,那样便是病笔了。相比起来,它的实现比中锋难度更大一些,后者是一个相对不变的过程,而侧锋则需要保持动势里的平衡。可以想象一下,就像一个舞蹈演员,如果说中锋是保持中正直立的状态,那么侧锋便是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左右前后地做各种动作,但重心始终在中心上,不至于因失去平衡而偏倒,依然保有一种稳定厚实的质感。虽然圆笔和方笔的产生没有绝对的先后,但在学习方笔之前,打好圆笔的基础非常重要,因为方笔是在圆笔基础上的一种衍生。有人会把中锋理解为“写得粗”,但其实这不是粗细的问题,而是一种质地的需求。我们会用“圆、通、厚”来形容好的线条,这样的状态来自笔锋的垂直用力,如果没有功夫,再粗的线条也是扁平的,手里功夫在,即便线条细如发丝,也是浑圆有厚度的,有筋骨在里头。另外,如果在书写过程中笔画失去了平衡和质量,出现失控,就是一种病笔了。虽然中锋、侧锋各有其名,但其实是对立统一的两面,就像手心和手背是一体的一样。书写是个变化丰富又归于平衡的过程,经过了拆分难度的练习阶段,写到后来,每一笔都是又方又圆的,线条在运动中,会始终处于中侧锋的复合变化中,从王羲之、王献之的字到唐代的楷书、行草,无一不是如此。所以古人说,好的字方圆兼备,有一种中和的美。中锋控笔:讲完中锋行笔,那关于中锋控笔,又回归到之前的控笔能力和控笔训练了。感受中锋,一个是感受力量,感受手臂的力量传到手部,通过手部传达到笔杆,通过笔杆传达到笔毫到笔心,所以我们要控制住力量,要找到笔毫抓纸的感觉,感觉笔毫与纸面的摩擦力。这个力量可以控制线条的长短,运笔方向,斜度,弧度等等!所以初期要把行笔速度放慢,感受力度,也就是对笔的操控力!而且让线条产生立体感!空间占位:篆书中整体结体非常有规律,空间协调,我们在有了对笔的操控力之后,反复练习线条的同时还要慢慢的去感受线条与线条之间的间距,这个能够影响之后的结体中的空间占位和间距的处理圆起圆收:篆书中的线条所有的起收笔都是圆的,是考验我们圆起笔,既然想要圆起笔,就是要把笔锋裹在线条之中,也就相当与把力量裹在笔画之中,之前能操控住力量,还要学会把力量裹在线条之中,有种劲的感觉!<br>使转、绞转:篆书中的各种转弯就是使转和绞转自然形成的!把这种自然的转弯状态,圆的状态,加入到楷书中,再加上力量,就是圆融圆劲的感觉!结体特点介绍点明颜真卿楷书,勤礼碑给人的印象:回到之前的问题,大家觉得厚重,端正凝重,宽博大气,厚重浑厚,遒劲,圆融,圆劲,变化多端,这些印象,都是因为篆籀笔法带给大家的感觉!颜真卿伟大之处:颜真卿突破楷书,正是因为突破了楷书本身的技法,加入了篆隶,篆的圆,隶的方,加入了楷的起行收提按转折,加入了行草的笔意,加入了小楷的笔势连带!正是因为是融合技法,所以它才变化多端!才是影响后代书法家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用勤礼碑进行入门,就像是一个十字路口,练习之后,可以往任何一个楷书,进行过度,因为动作,不至于写的死板!<br>多宝塔<br>《多宝塔碑》,是颜真卿44岁时书,接二王、欧、虞、褚余风,而又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整篇结构严密,点画圆整,秀丽刚劲,虽尚未形成刚劲雄强、沉雄浑厚、大气磅礴的颜楷风格,但此碑已奠定了颜真卿书风的基本格调,它是留传下来的颜书中最早的楷书作品,结构平稳端正,严谨庄重!多宝塔和勤礼碑的区别:因为多宝塔每个字的大小在2.5厘米左右,还是属于比小楷略大一点的中楷,如果大家想写好多宝塔,不要往大了写,往大了写,大家是不能够理解和写成和原帖相似度感的感觉!甚至有些书友开始描画笔画,丧失了自然书写的状态!练习多宝塔的作用:我觉得练习多宝塔,是在有了勤礼碑的基础以后再去练的,希望大家用勤礼碑把筋骨拉开,把架子架起来,学会把笔毫铺开!那多宝塔就是让书写时更加精致,准备可以往小的字去过度,小楷是行草书的一枚钥匙。通过精细控笔,用熟练的动作感受起行收笔,往类似于小楷和行草的其他书体进行过度。大家不用担心多宝塔和勤礼碑会有冲突,可以结合着勤礼碑。有勤礼碑基础的,多宝塔只会提升大家用笔精细程度和结体。<br>笔画和笔法之间的关系:有很多朋友问我,是不是学好笔法就写好字了,其实还是不够的。首先笔画只是呈现出来的表面现象,任何事物有表面现象就会有内在规律,内在规律是什么?也就是笔画和笔画之间的动作关系,这个关系就是笔势!笔势如何看清字帖上的起行收笔: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勤礼碑帖子上每一笔都不一样,问我是如何看出来的!我想告诉大家,我只需要用正确的动作,把笔落在固定的位置上,然后从固定的位置上出发,思考该如何转中锋行笔,这样起笔就形成了,收笔也是为了连接下一笔的起笔,自然形成的收笔!解释笔势是什么?一个字虽然是由很多笔画组成,但实际上是一个整体,必须一气呵成,运笔动作连贯,只是有时在纸上运行,有时在空中带过。因而,每个笔画必然是这个运动过程的一部分,每个点画绝不是孤立的,它们来有理,去有意,入有迹,出有痕,要顺其自然,又要精妙入微地展现这些联系。当我们致力于丝丝入扣、惟妙惟肖地把一个字写得很像,也就是在某种程度上将碑帖上的字“搬运”到自己笔下的时候,通常需要放慢速度以达到这种准确,一点点地用笔毫去跟随、再现字的轮廓和形态。笔势决定了字形的形成,以及篇章间自然呈现的抑扬顿挫,它们又共同决定了一个字乃至一幅作品的气息。那种笔势每个书家都不同、同一个书家也可能不同、不必细究到技术细节也能让人心领神会的“感觉”,就好像《孙子兵法》里所说的“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水流湍急有力的动势可以让石头漂在水面,漂石便是由这种速度与力量造就的。笔势连带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可以仔细看,天下第一小楷灵飞经,以及“二王”所书小楷都有某些笔画的连带,以至于后来的很多大家都在小楷书法中表现了这种连带。小楷中为什么要有笔画的连带?这实际上指的是笔势,是指两个点画的呼应,只不过楷书中没有直接连带,而是这两个笔画呼应时所产生的笔势而已。<br>笔画的连带怎么实现?有明着连和暗着连,明着连的叫牵丝,暗着连的称为笔断意连,也就是空中运笔。熟练的动作决定节奏:节奏的概念本来是音乐中所使用的,音乐中有了节奏,才会形成美妙的旋律,让我们觉得悦耳动听。书法与音乐都是同一个道理,书法中有了节奏,字就会显得有活力和生命,人们在欣赏时才会觉得不死板、呆滞。节奏是怎么形成的?当然是在书写中形成的,是由书写的快慢所决定的,写得快了,节奏就快,反之亦然。但是小楷书法的点画较小,书写起来不像其它中楷、大楷那样挥洒,只不过要把这里的快慢放在一个更小的环境里来比较,这是需要实践才能得到的。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书写太快了,会造成线条质量下降,太慢了,也会形成潴笔,这就需要我们明白书法中需要节奏的道理以后,在实践中认真体会,多看帖,多练习才会更有认同感。笔势决定笔画的位置:其实笔势的动作决定了笔画的落笔位置,因为手部通过动作可以形成惯性,可以确定落笔的位置!当然了这个还要去看一下我之后给大家建议的练字步骤。笔势决定笔画的起行收笔的细节:落笔在固定的位置上之后,我们要转成运笔的方向去行笔,也就是从落笔只要想着依照写帖子,转成中锋行笔的状态就可以了!起笔的形态自然就形成了!力量:关于力量,并不是单纯的大小问题。我们先前提过,如果只论力气大,那举重运动员应该是写得最好的。书法训练意义上的“发力”,不是简单的关于大小的定义,而是有“意在笔先”的肯定、自信的意味在里面。速度:不同的处理方式形成了书法中富有差别、流动着的节奏感,但整体看去又是平衡的,不是一种完全无意识、无规律的抒发。好比繁复的字,我们会倾向于将笔画写得轻一些,让它不要太沉重,而一些简单的笔画少的字,力道则会下得重一些、明显一些,这其实都是考虑到了它们在一行中的分量和比例。墨法的体现也是如此,我们看王铎的字,会发现其中有很多枯笔,也有很多涨墨,彼此间形成了富有对比的趣味层次,同时又有一种蜿蜒而至的顺畅,不会显得突兀。笔意笔意的概念:笔法和笔势都形态,但是笔意是神态,他是从熟练的笔势动作中散发出来的神采,也就是一种气息贯注到整个字当中去,达到自己身心和精神面貌的表达!笔意不可直观,只可感觉,它依附于形态,但没有形体和准确熟练的动作也不可能有神采,但是有形体未必有神采,只有形体,只会感觉整个字像是笔画堆砌出来的字,过于死板,且不自然!</h3> <h3>练习书法的步骤:第一步:先写一遍整体感受,感受每个笔画的起止位置,每个笔画之间的位置关系,笔势动作,行笔速度等等!只是感受,不需要一遍一遍的写!只需要感受一遍!第二步:找准位置(静态位置)(不考虑起行收笔,不要考虑粗细变化,只考虑框架)1.找笔画的起止位置(长短);2.笔画的运笔方向(斜度,弧度,角度);3.笔画与笔画之间的间距和位置关系。提示:如果笔画的长短,斜度掌握不好,就用两点之间连线的训练,练习长短和斜度、角度等!直到手部找到惯性,自己落笔就在固定的位置上!可以用不同的速度,从慢速逐渐加快速度进行练习!第三步:找动作(动态笔势关系)1.正确的动作关系确定;2.不用考虑起行收笔用什么笔法,只需要让手部整体连贯的带动每一个笔画,一气呵成;3.通知熟练的动作产生节奏感,感受什么地方可以快,什么地方可以慢。第四步:找笔画细节1.先用动作检查笔画位置的准确度,如果准确度可以,再找笔画细节;2.细节考验的是手部的精细控笔能力和笔法的基础,所以要练习控笔和打好笔法基础,再去感受每一笔的细节,每个细节是自然形成的,不是刻意写出来的,所以把细节放在最后一步是为了让整个字更加精致,耐看,精准!期望大家能从上面的文字中有所得,有所体会,小鱼儿会在以后的书法之路上,继续陪伴大家,共同成长!友谊之花常在!时间紧迫,书写中文字有不到之处,望谅解!祝大家学有所得!学有所成!<br>2022年6月完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