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朝幼】2022年学前教育宣传月:幼小衔接 我们在行动—生活准备、社会准备篇(六)

z g y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孩子面临着从外部环境到内在心理的转变与适应。基于儿童学习与发展在幼儿园和小学的学段差异又前后连续,在教育上做好“幼小衔接”,支持儿童平稳实现两个学段的转变,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职责。对“幼小衔接”,为孩子入小学做好准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在“幼小衔接”中,应给幼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评价观和家校关系观,着重从激发学习兴趣及培养学习品质两方面帮助孩子做好适应学习的准备,着重从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及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两方面帮助孩子做适应生活的准备。</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第一,督促孩子生活自理,以适应小学生独立性的要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幼儿园里有保育员和老师全天照顾,在家里有父母代劳,而进入小学后,许多事需要孩子独立完成,如自己上厕所,自己收拾书包。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尤为重要。</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锻炼孩子的人际交往,以适应入学后的社交关系。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进入小学后,孩子有了陌生的新老师和新同学,会出现“同桌”、“班长”、“组长”、“值日生”等新名词,这对于孩子来说是全新的学校社交关系。如果不能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不能主动地和老师、同伴互动与交往,遇到难题也无法向他人求助,极易产生孤独、畏缩、害怕上学等消极情绪。家长应该加强和锻炼孩子人际交往的意识与能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家庭关系和亲子关系是儿童社会交往的“底色”。研究表明民主、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积极的影响,而过度宽容和专制的亲子关系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不同程度的阻碍,“温暖与理解”的教养方式会促进儿童自尊的发展,提高儿童的自尊水平,而“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拒绝与否认”“过度保护”等教育方式对儿童的自尊有不利影响。因此,家长应创造出民主开放的家庭氛围,尽可能让孩子对家中大小事有发言权,尤其是与孩子相关的事情,应该听听孩子的意见,鼓励孩子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要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童年是一场旅程,而非一次竞赛。习惯的养成能为将来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孩子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我们都赢应成为孩子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利于养成良好习惯的环境氛围,激发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索,让孩子促进好习惯的养成。</span></p>

孩子

儿童

人际交往

小学

幼小

适应

学习

衔接

亲子关系

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