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219第18天 西陲明珠班公措 波澜壮阔越达板

爱自驾的麓子

<p class="ql-block">清晨的日土小城,冷冷清清的,我心急火燎地喝稀饭吃包子,特别耗氧气,只有雪峰从容淡定地注视着每一个过往者。在阿里,对于我们来说,吃饭也是重体力活啊!</p> <p class="ql-block">今天差点想从日土直落叶城,一是自以为除了班公湖再无景点,一路尽是荒凉,赶路就好了。二是连续几天的4500米以上高原,真想赶紧到富氧之处好好休整一番。三是如果不到叶城,那就得落脚三十里营房,而这里的条件太差了!但15个小时的车程吓退了我们,不走夜路是此行必须坚持的原则!</p><p class="ql-block">事实证明,这样的决择太正确了!首先,没想到班公湖如此之美,美得让人陶醉、惊艳,美得让人流连忘返!而接二连三的每一个措也都让人“哇塞”不断。其次,一个又一个5000米以上的达板直叫人觉得波澜壮阔,疾驰在219这一条天路上,高耸的雪峰似乎触手可及,巍巍昆仑也似乎和我们携手同行!</p> 被班公湖惊艳的一天 <p class="ql-block">班公湖又叫班公错,藏语名“哥木克哥那喇令错”,或“错木昂拉仁波”,有“长脖子天鹅”的意思,它位于我国西藏和克什米尔边境一带,湖面海拔4241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之一。</p> <p class="ql-block">从日土出来不到十分钟,班公湖就出现在我们的左手边。没有停车的地方,在车上随手一拍也是大片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路边看到一个高高的亭子,什么标志也没有,爬上亭台,以为这就是唯一的观景台。其实后面还有两个更好看。</p><p class="ql-block">站得高看得远,亭台上的班公湖静静地与雪山偎依着,湛蓝色的湖水让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湖面平均海拔4200米。它的奇特之处在于,由东向西水中含盐量递增,湖水在阳光下呈现墨绿、淡绿和深蓝等不同的颜色。</p> <p class="ql-block">班公湖中有十多个大小不等的岛屿,它们就是班公湖中的鸟岛了,岛上有各种珍稀鸟类20多种,数量最多时可达数万只,主要的鸟类有:斑头雁、棕头鸥、天鹅、鱼鸥、凤头鸭、赤麻鸭等,其中以斑头雁和棕头鸥数量最多。</p><p class="ql-block">这个观景台有很多棕头鸥,看见我们来了,不仅不害怕,反而围着我们盘旋,明显讨吃呢!我请它们吃饼干,可把它们乐坏了!</p><p class="ql-block">其实,看它们体态丰腴、健壮的样子,根本不缺吃,它们缺的也许是换口味吧!</p> <p class="ql-block">告别可爱的鸥鸟们,以为班公湖就此别过了。没想到还有一个班公湖观景核心区。这里湖面最宽阔,有度假木屋,有游艇,有油菜花,有红柳,还有众多的棕头鸥!</p> <p class="ql-block">第四个观景台才是今天最大的亮点。宽敞的广场临湖而建,鸥鸟成群结队,蹁跹起舞。只要你一挥手,它们就挥动着翅膀欢迎你!我掰了些饼干在车盖上,它们欢呼雀跃,我也开怀大笑。</p> <p class="ql-block">这两台车不知咋整的,毁成这样!中间却来了个爱鸟人,直接把食物摊在地上,引来了无数的鸟儿。画面也太违和了!</p> <p class="ql-block">班公湖这颗西陲明珠,除驻防人员之外很少会有游人到此,因此还基本都是原生态的生态环境,置身于班公湖的湖光山色与碧水蓝天之间,仰观鸟飞俯视鱼跃,可以真切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p> <p class="ql-block">离开班公湖湖面最宽阔的地带,就要和班公湖说再会了!过了几个隧道,盘山而下,又被一措再措的美惊艳了!</p><p class="ql-block">龙木措,比班公湖还要蓝,蓝得特别深邃,特别透彻!</p><p class="ql-block">松木西措,泉水湖,红山湖,甜水海,一措再措,每一个措都美得令人心醉!</p> 波澜壮阔的一天 <p class="ql-block">进入多玛乡之前,道路非常平直,有一种高天阔地的感觉,而且几乎没有过往车辆,这一片天地任我摆拍。</p> <p class="ql-block">到达多玛乡,进行安检,也很严格。从这里开始翻越一个又一个的达坂。首先出现的是红土达板,海拔5380米。向下是西藏最后一个村庄松西村,然后是5248的松西达坂。</p> <p class="ql-block">今天也是波澜壮阔的一天,达板组团而来,但在高原上疾驰,并没有觉出达板的高度,视觉上只不过是个山坡而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经过松木西错和龙木错,就是著名的界山达坂,海拔5347米,西藏和新疆的界山。</p> <p class="ql-block">过界山达板往新疆方向走,路况看起来非常好,很平整。其实这里千万不敢掉以轻心,因为它是永久冻土层,软基路面,还有很多你感觉很平整的地方,实际上是个大坑,看不出来。如果时速上百,车会跳起来,头会碰到车顶。</p><p class="ql-block">若不是身临其境,怎能知道在这样的永久冻土层上修建这样的路,是多么的不易啊!能在这样的路上自驾,我们感觉非常非常荣幸,也对修筑这条路的官兵充满了敬意和感激!</p> <p class="ql-block">若不是身临其境,我们也不能理解,原来修路也是一门科学。沿途有很多路牌,提醒我们注意,软基路面、实验路段,有些路段直接写的是加了隔热板的实验路段。可见,这些路都在不断更新改造,以期能够在冻土层上筑出与普通道路一样的高原之路。</p> <p class="ql-block">过了泉水湖检查站、红山湖和甜水海,翻越海拔5170米的奇台达坂,我们终于到达了海拔4200米的大红柳滩。这里是一级安检,很严格,不过做核酸是免费的。可惜大红柳滩已经没有红柳了。</p> <p class="ql-block">过了红山湖,在平坦的高原上行进100多公里后,抵达奇台达坂,海拔5170米。过了这里我们便离开天上阿里,开始进入翻越昆仑山与喀喇昆仑山的旅程中。</p> <p class="ql-block">继续向前,翻越海拔4269米的康西瓦达坂,一路向下,到达今晚的住宿地,海拔3780米的三十里营房,现在的正式名称是和田地区皮山县赛图拉镇。</p> <p class="ql-block">三十里营房位于昆仑山脉的西侧,清朝时左宗棠收复新疆后,就在此位置设立了边防哨所,那个时候没有公路,全靠牲畜的驼拉才能把给养物资运到此处,条件异常艰苦,后来因为西段太难走,就把哨所东移了30里,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今天行程约600公里,是出行以来最艰苦、最具挑战的路段——出藏入疆。沿途景色虽然苍凉单调,但也雄浑壮阔。这一路,我们翻越四个五千米以上的达板,约300公里行走在天之巅,辛苦却又荡气回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