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ybl 图:网络 <h1> 金章和我同村、同辈,虽年长我两岁,在学校比我高一级,但在村里众多小伙伴中,应该是一个交往最多、相处最好的“蓝颜知己”。</h1><h1> 金章出生在一个和大多数孩子一样的农民家庭,在那个“重男轻女”观念盛行的年代,父母接连生了4个丫头,才迎来了他这个可以延续香火、传宗接代的男子汉。他的降临,父母喜出望外,给他取名,父母煞费苦心。取名“金章”,为的是让他日后的人生荣华富贵,闪亮发光。因此,幼年的金章,在同龄孩子中,是享有最高待遇的“金疙瘩”。好穿的优先他,好吃的保证他。父母亲对他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几个姐姐对他更是呵护有加,凡事让他三分。可以说他是穷人家里的“富少爷”。说他“富”,实际上是他除了生活优越外,唯有他手里的“小人书”(连环画)最丰富,《地道战》、《鸡毛信》、《武松打虎》、……最多,因此同龄的小伙伴,都愿意向他“靠拢”,跟着他,除偶尔得到些稀罕的小零食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免费阅读他的“小人书”。</h1> <h1> 金章在家里是“小少爷”,但他从不自显娇贵,为人善良正直、凡事讲究爱好,善于助人,乐于分享。于是,他在村里的“圈子”越来越大,同龄、近龄的小伙伴都愿意与他一块玩耍、放学后一块相约挽猪草,一块相伴放牛驴。</h1> <h1> 金章的童年是幸福的、快乐的,因此也给我的童年也带来了许多愉快和欢乐。然而,好景不长,金章十二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三个姐姐也陆续出嫁,家里的重担就落在了他母亲和四姐的肩上。金章也因此失去了往日有说有笑的欢乐,在母亲的坚持下,在悲痛和无奈中继续上着本村的初中。母亲和四姐则成农业社的“主力”,每日出工下地“挣工分”,换取年底按劳力分配的口粮。就这样,在金章坚持读完本村初中的当年,四姐也出嫁了,金章的读书生涯就此结束,回到家里和母亲一道,扛起家庭重任,参加了农业社的劳动。</h1><h1> 金章离开了学校,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但他始终保持着和我们这些继续上学的发小们的交往。母亲时不时地要去几个姐姐家“收月子”、”坐女家”时,他便招呼我们这些最要好的伙伴,相聚他家,晚上也在他家住。给伙伴们分享美食,讲传奇故事,打扑克牌……每到金章家里,伙伴们都有一种自家的感觉,没有顾忌,无拘无束。东西可以随便去拿,小人书可以随便翻看,金章全当亲弟兄一般,从不计较。</h1> <h1>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金章十八岁时,母亲也突发疾病离他而去。自此,可怜的金章茕茕孑立,踽踽独行。昔日众人托捧的“太阳”一下子成了无根的“沙蓬”。村里的小伙伴们因本村初中部撤销陆续外出读书,我也上了师范,和金章见面很少,只有放了寒假回到村里,才能见上金章,每次都会促膝长谈,互诉别后生活和未来打算,每回都是拉不够,说不完。</h1><h1> 在我上师范的三年里,金章也非常认命、特别自强、很能吃苦,瘦弱的身板能挑能抗,跟着村民们学得能种、能锄、能耕、能收,逐渐成了“精耕细作”的合格农民。每日起早贪黑,忙里忙外,不但把自己的承包地作务的井井有条,还把老宅的房前屋后收拾的齐齐整整。</h1><h1> 时间过得飞快,一晃三五年过去了,金章也老大不小了,该到结婚成家的年纪了。几个姐姐,亲戚六人,都急得火烧火燎,纷纷给他打问对象,可是一连说了10多个,人家都嫌他单薄孤人,无依无靠而作罢。又过了一年,正在大家为金章的婚事犯愁之际,十五里地李村的大姑娘进入了媒人的视野,李家家穷女子多,因此在媒人的苦口婆心说合下,终于成了金章的媳妇。于是几个姐姐和家门自家恐节外生枝,夜长梦多,立马张罗,在订婚的当月就为金章操办了喜事。从此,金章的生活由一个人变成了一个家。(未完待续)</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