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2年的高考落下帷幕之时,我们发现有个一直霸占热搜的题目就是今年的“高考数学”。很多考生在考完数学表示“难出天际”,那么今年高考到底难度如何?如何把握现如今的高考方向?对于高考备考我们要如何应对?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学研究水平,周至县第四中学数学教研组在6月22日下午,对全国高考乙卷数学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思考。</p> <p class="ql-block">一、试题评析</p> <p class="ql-block">王永敏老师代表高三年级数学教师,对2022年全国高考乙卷做出分析.</p><p class="ql-block">(一)聚焦主干知识,突出考查数学本质。</p><p class="ql-block"> 从试题内容分布上看,知识覆盖面广,主干知识突出。三角函数、数列与不等式、立体几何、概率与统计、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六大板块依然是考查的重点,占据试卷的90%。布局上依然符合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试题难而不偏,注重通性通法的考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王老师具体分体了第17题来说明</p> <p class="ql-block">(二)题目灵活多变、试题选拔性强,突出核心素养。在知识交汇处命题逐渐增多。</p> <p class="ql-block">王老师具体分析了第9题来说明</p> <p class="ql-block">(三)注重学科思想方法的渗透,考查考生的关键能力。比如:分类讨论的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等。</p> <p class="ql-block">王老师具体分析了第16题来说明</p> <p class="ql-block">二、备考策略的一些思考</p> <p class="ql-block">数学组的全体教师通过认真聆听,并结合官网对数学试卷的评析,对下一学期的备考策略进行了讨论,得到了以下共识。</p> <p class="ql-block">(1)文理合卷,平稳过渡</p><p class="ql-block"> 对比2021年,文理同题的情况大致相同,难度上理科有了不小的提升,文科题目难度较为平稳。过度在题海中应试,在今年的高考中不太有效,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一定要重视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p><p class="ql-block">(2)对于新课程删去内容的考查恢复</p><p class="ql-block"> 2021高考恢复了三视图的考查、而今年文科理科均出现了框图(文科第7题,理科第6题),文科出现了茎叶图(文科第4题)、线性规划(文科第5题)等知识的考查。备考中对于这些内容应再度重视,对于一轮复习,应做到尽量全面覆盖,不留死角。不要主观判断某某知识点一定不考的情况。</p><p class="ql-block">(3)命制题目结构新颖,不拘一格</p><p class="ql-block"> 今年乙卷的中理科第14题,文科第15题给出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四个点,要求学生选择其中的三个点并求出经过这三个点的圆。而今年的甲卷则要求考生求解出一条两个圆的公切线。这样的问题本身知识内核并不是十分复杂,但是题目考查了考生的选择最优解的能力,而恰恰这种能力是对后续学习非常有用的能力。命题时可以适当参考这种开放性试题。</p><p class="ql-block">(4)着力落实“四基”,切实提高“四能”</p><p class="ql-block"> 虽然普遍认为今年的高考试题难度较大,但是从内容上看基本题目仍然达到了100分以上,高考复习通过回归教材,夯实基本功,保证基本问题不丢分,有难度的问题可以尝试得分。同时应关注学生的计算能力,本次考试很多题目难度不高,但是回归分析,解析几何,立体几何都有较大计算量。较高的计算能力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还可以为难度较高的问题留有时间。</p> <p class="ql-block">张国强副校长在会议进行过程中,进行了督导,认真听取了报告,大力肯定了数学组的工作,希望通过试题分析,总结提升,科学备考,在新一轮高三创造佳绩。</p> <p class="ql-block">高考的变化对教师的教学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我们数学组全体教师将会努力做到终身学习,做实践的反思者,品格的引领者,直面未来,更上一层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