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农民作家阮未青</p><p class="ql-block">金阿根</p><p class="ql-block"> 那天是双休日,初夏的太阳晃晃悠悠的,透过山坡上的绿叶间,洒下斑斑驳驳的光影。应邀去采访杭州萧山的欢潭老街,提前联系了当地村书记阮山虎。我当然知道,他是阮末青老师的儿子,传承了父亲的基因,喜欢画画,而且小有名气的了。握手之间,他凝视着我,忽然大声说道:“你是金老师, 和徐士龙老师一起来过我家!”我笑着点点头。难得还记得我,心里暗暗高兴。是的,我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徐士龙是我写剧本的指导老师,后来任文化馆馆长。而阮末青则是我写诗歌小说的指导老师。</p><p class="ql-block"> 对于阮末青,我是早有耳闻。因为爱好写作,作为一个文学青年,一是对颇有建树的前辈们的崇拜,二是到处求师学艺。那时我常常去文化馆,而他则在萧山文化馆编辑《萧山文艺》。第一次拜访他,一副中年农民模样,人不高不矮,不胖不瘦,说话时,眼睛眨巴眨巴的语气慢条斯理。在他身上看不出有多少文人风范。我写了一首诗拿给他看,他认真地看了两遍,沉思片刻,指出优点和劣点,教我如何修改。我第二次送去,他说在下期的《萧山文艺》发表,高兴得半夜睡不着觉。正是在他的指点下,我进步很快,居然在《萌芽》杂志、《人民日报(海外版)》“神洲”副刊上发表了不少文章。而第一篇小说,自然也拿给他指导,慢慢地,我的小说也“跨过钱塘江,打过了长江”,可以说,除了已故老馆长徐士龙,他也是我的启蒙老师之一。</p><p class="ql-block"> 阮末青老师的名声,在当时在省内外巳经声名鹊起,但他依然不计较名利,默默地耕耘着一亩三分土地,却受人仰慕。一个名不经传的平常农民,因为他的画作和一篇小小说“一分田”在《杭州日报》发表后,先后被《浙江日报》、《东海》杂志、上海《文汇报》、《解放日报》、北京《人民日报》等国内多家报刊杂志转载,连苏联的《真理报》也译成俄文予以转载。这在当时的文学界引起轰动,被圈内人士称之“农民作家”。更让他想不到的是,这篇短短的文章,还被收入中小学语文课本,还被杭州大学中文系编入教材。</p><p class="ql-block"> 应该说,阮未青是以创作农民漫画起步的,每天抽空画上几张。有表现农民喜庆丰收的,破除封建迷信的,表现农民对共产主义生活向往和追求的,这在当时是配合政治宣传需要,深受社会各界欢迎。这些画在《浙江画报》发表后,有一件美术作品在省群艺馆孙钊老师的推荐下,居然在国家级《美术》杂志发表,又引起美术界的轰动。1958年11月,省文化局通知他作为农民作家和农民画家,到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工农兵美术工作会议”,有七幅美术作品被送到北京展出。在这次会议上,阮末青见到了中央美术学院刘开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蔡若虹、漫画家华君武、山水画家叶浅予这些名家大师。而富阳籍的国画家、郁达夫的女儿郁风从签到本上看到阮未青这个萧山老乡,特地找他敍乡情。这对于一个从山村农民来说,实在是受宠若惊,大开眼界。这一年,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光荣地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p><p class="ql-block"> 正是这次会议,此后的阮末青,创作进入了一个高潮期和丰收期。1959年初,浙江人民出版社约他创作一本《共产主义诗画》,45幅画配诗,要充分发挥农民想象力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句经典名言是文艺工作者长期积累的经验,由于阮末青本来就生活在山乡,扎根于农村,所以对他来说是轻车熟路,很快完成任务,浙江美院还为这本诗画作序。除了在全省各地新华书店经销,还作为我省送北京的建国10周年大庆献礼作品。想起来,年愈古稀号称老作家的我,那时还刚刚小学毕业开始做文学梦哩。</p><p class="ql-block"> 回头再来说说阮未青的文学创作。1959年上半年,《浙江日报》《杭州日报》《东海》和《西湖》杂志与省总工会一起举办一次小小说征文比赛,萧山县文化馆物色了包括他在内六七名作者作为参赛人员。阮老师虽然写过民歌、诗词、小故事、小演唱,但从没写过小小说,只好临时抱佛脚读一些经典作品,特别是《聊斋》给了他启发。这是一部小小说集,每篇文章从一件事情展开,人物描写栩栩如生,故事引人入胜。于是把身边发生的事㧧理一番,确定反映农村优秀青年男女先进事迹为主题,写了一则1100字的小小说,题目叫《一分田》,在文化馆蒋毅的指导下,经过多次修改,交了上去,结果评为获奖作品。《杭州日报》刊登了,《浙江日报》也刊登了,浙江人民广播电台配音朗诵。事后,上海的几家报纸转载了,《人民日报》刊登时还配发了评论文章。苏联《真理报》译成俄文转载。杭州大学中文系将《一分田》编入大学中文教材,中文系理论组发了《见一斑略知全豹》的评论。浙江省教育厅将该小小说编进农业中学语文课本。《东海》杂志在发表《一分田》时还让阮未青写了创作感言同时发表。可以说,这《一分田》不仅是阮未青同志的成名作,在国内外的轰动效因是绝无仅有的。对于当今文坛上的浮躁,在没有刊号的杂志或报纸发一篇作品便大吹大擂的炫耀,那阮未青就是默默耕耘在山村土地上的名符其实的农民作家。196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文化、教育、卫生、新闻、广播、体育、科技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全国文教战线群英会)。阮未青作为先进工作者代表参加大会。6月6日,在首都人民大会堂见到了刘少奇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他的书面发言稿“我要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在大会上印发。聆听了李瑞环同志风趣幽默的发言和时任文化部长、我国文坛巨匠茅盾先生的讲话。茅盾先生说:你们不要以为我是个大作家,其实我和大家一样,也是个业余作家。搞创作、写小说没有捷径可走,如果你好好读二三十部好小说,好好写二三十篇小说,一定能取得成功。阮未青牢记先生的话,白天干活,晚上看书,一有时间就创作。他的作品一发而不可收。“深山弯里更新曲”、“万寿公公迎春”、“春色随人”、“科学种田”、“王庄散记”等小说、散文不断在文学刊物和各大报副刊发表,赢得了无数的好评。正如他自己当初说的,没有《一分田》,就不可能走进首都人民大会堂,成为全国劳动模范;没有《一分田》,就不会引发身上这么多喜恕哀乐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阮未青担任欢潭民办初中校长后离开了文化馆,但依然笔耕不辍,时有作品在省内外报刊上发表。直到80年代,萧山文化馆举办的创作笔会他是每期必到。虽然只有二三天时间,但我总是喜欢和他研究、探讨写作,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阮未青老师离开人世,至今已有10余年了。他离开了一生热爱的事业,还有他的美术和文学创作,我也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但他的精神,却留在欢潭这片热土上,留在我们这些老作者的心坎里……</p><p class="ql-block">【金阿根,浙江省作协会员。中共党员,退伍军人。出版了九本集子,在萌芽、江南等杂志和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等副刊发了200万字文章,在国家和省市级获奖60余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