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们经常说某某人不靠谱,意思也就是办事不可靠,喜欢做些不切实际的事情。可是,当有一天我翻开一部中国古代史,却从字里行间发现一条规律:“自古英雄不靠谱。”仅在秦末汉初,首倡起事的陈胜和取秦而代之的刘邦就都是例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陈胜家贫,贫穷到没有自己的土地,连个农民都不是,要靠给别人耕地打工来维持生计。可是有一天,他突然对同伴讲,将来有一天我要是富贵腾达了,一定不会忘记你们大伙。大伙都嘲笑他,认为他是感冒发烧说胡话。</p><p class="ql-block">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实在有点不靠谱的陈胜,后来带着九百疲弱的戍卒在大泽乡揭竿而起举起反秦的大旗。那可是曾经令六国诸侯百万将士逡巡不前俯首称臣的秦王朝啊,竟然让这样一个荒野间的雇农陈胜动摇了帝国的根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刘邦的家境看来要比陈胜好一点,可是他不靠谱的情况却也更严重一些。</p><p class="ql-block"> 他好酒及色,不事产业,连父亲都瞧不起他。壮年后刘邦做个泗水亭长,一次出差到咸阳,他看到秦始皇的车驾仪仗竟然心生幻想:“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意思是“我也想尝试一下这秦皇的威风。”可以想象比较一下,这改天换日的想法比他后世多少代孙刘秀年轻时“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的理想不知要狂妄多少倍!</p><p class="ql-block"> 沛令的好友吕公请客,刘邦一钱不拿却称“贺万钱”,连萧何都说他好说大话,啥事也不曾干成。沛县反秦起事,萧何、曹参等人认为风险大不愿意当老大,刘邦这才有机会做了一个沛公。</p><p class="ql-block"> 当了沛公的刘邦似乎并没有过几天安稳舒心的日子,经常被人追得四处逃窜。彭城之败被项羽一路追赶,他急得把孩子都扔下车去,亏得有个夏侯婴拼死护住。项羽捉去他的老子威胁他要烹杀。刘邦笑呵呵的说,你我兄弟,有好处见面分一半,也请给我留一碗汤喝。</p><p class="ql-block"> 更无聊的是,刘邦发明了一种绿色的竹皮帽子,称作“刘氏冠”,每天戴在头上招摇过市,自我感觉良好。而他看到儒生之冠就不爽,有时还往人家帽子里撒尿,这简直是赤裸裸的无赖行径。</p><p class="ql-block">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正常人看着都不顺眼的刘邦,却一次次在泥泞中跌倒又爬起来。他身边逐渐聚集了萧何曹参等良臣、韩信英布等骁将、张良陈平等智囊,夺了咸阳,灭了项羽,奠定了大汉王朝几百年的基业。</p><p class="ql-block"> 当他高唱着“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衣锦还乡的时候,沛县的父老还有谁觉得这刘邦不靠谱吗?恐怕不会再有了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实,宏伟远大的理想和虚无缥缈的梦想有时很难区分清楚,“靠谱”与“不靠谱”本来就是一个很难分辨的命题。</p><p class="ql-block"> 如果我们站在“今天”的时间节点回首“过往”,人们总是喜欢用结果来判定以往目标行动的对错。可是站在“今天”遥想“未来”,我们又如何知道“未来”的目标和行动是否准确呢?</p><p class="ql-block"> 所以,无论如何,我们要明确一点:志向、勇气和行动永远比自甘平庸的等待更有价值和意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小学时有一位体育老师,高大魁梧,棱角分明。可是,在我的印象里,他一直有点儿不靠谱。</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的农村,没有专业的体育老师,体育器材和场地也很有限,体育课也就是学生撒欢活动的时间。上体育课时,老师交代几句,让我们简单训练一下队列队形,然后就让我们自由活动。看我们在一旁玩得高兴,老师有时也会邀请一帮外校老师一起打篮球。</p><p class="ql-block"> 可是,人们听说,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实他是借着打球的机会在追求一位外校的女教师。当时,我们也曾经看到过那位老师:高挑的个子,清秀的脸庞,扎着马尾辫,在球场上飞奔的样子的确令人着迷。后来听说最终他们两个人也没能走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据说老师喜欢写作,文采很好。的确,从他给我们讲的每一句话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他登峰造极的文字水平。在我们的心里,老师是那样神圣,令我们无限膜拜景仰。</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老师忽然对我们说他正在构思一部小说,题目叫作《春秋列国志》。这让我们这些小屁孩儿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老师要写小说,要成为一个大作家,那得要写多长时间,那书得有砖头那么厚吧。在那时候,我所能看到的唯一的课外书是后院教书的大嫂不知从哪个学生书包里搜出来的一本小画书,名字叫作《金光大道》。那才几页呀,怎么能同老师的宏图伟业相比呢?</p><p class="ql-block"> 可是后来有高年级学生讲,那《春秋列国志》早就有人写过了,老师其实是在吹牛。我们不相信,还同他们争得面红耳赤,我们都盼着老师能用他的行动驳斥那些人的诽谤和污蔑。后来,这件事情也就渐渐淡忘了。遗憾的是,直到现在,我们也没有看到老师写的书。</p><p class="ql-block"> 后来听说老师认为当教师没有前途,不愿意再教书,他开始四处张罗做起了买卖。可是,白手起家,谈何容易。老师的口才派上了用场,他磨破嘴皮,硬着头皮筹措资金,先是自己盖起了建材门市,后来又建了加油站,再后来又四处筹措资金建了一所私立中学。缺乏后续资金,办学没有经验,这学校从一开始就不景气,招不到几个学生,后来他又把学校转让了出去。</p><p class="ql-block"> 我曾经听不少人说这老师不靠谱,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好像也没有几件事情真正能做得成功。可是随着年纪增长,阅历增多,直到今天,老师的形象反而在我的心里更加高大起来。想想当年那些同他一起起步的人,有哪些人有他的理想,有哪些人有他的勇气,有哪些人有他的执着,有哪些人有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也许他做的这些事情结果并不理想,可是这并不完美的结局又怎能遮掩他丰富曲折的人生经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小父母师长就一直教育我们做事要踏实靠谱,可是反思一下自己,好些时候是考虑太多而行动不够。有一位我非常尊敬的长辈曾在我做事犹豫的时候对我谆谆告诫:“年纪轻轻,想的不要太多,坚持做下去,也许你开始想的结果就会到来。”当时我把他的话当作了耳旁风,可是如今想来觉得实在是金玉良言。</p><p class="ql-block"> 回想自己的大半生,又真正做成了几件事情呢?往往是努力想做好的,结果弄巧成拙;兴之所至,随意为之,却无心插柳柳成荫。人生苦短,忙里偷闲,写点东西,不为别的,只是为自己找寻一点快乐。多年下来,涂鸦乱谭,也算是积累了一点林林总总的文字。偶尔回头看看,有时自己也感到惊讶:这是我写的东西吗?</p><p class="ql-block"> 现在想来,我喜欢写作未尝没有受到当初体育老师的影响。有时候我甚至突发奇想:有朝一日,能不能延续老师当年的理想,自己也尝试写一本书?</p><p class="ql-block"> 也许有人会说:“这事儿你有点盲目冲动,不自量力,想法有点不靠谱。”</p><p class="ql-block"> 可是,即使靠谱的人,是不是偶尔也做点并不靠谱的事情?而且,人在一生之中,如果要一直“靠谱”下去,他也就往往失去了前进的目标的动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文原写于2013年底,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对原作者一并表示感谢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