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赵忠尧

凤霄山房·马伯成

<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  2022年6月27日,是著名物理学家、中国核物理研究的开拓者、中国核事业的先驱之一、诸暨中学校友赵忠尧120周年诞辰。赵忠尧为人正直,学问精深,淡泊名利,心胸坦荡,朴实无华。他和他的老师叶企孙一起,培养了为中国的原子能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人才:王淦昌、彭恒武、钱三强、邓稼先、朱光亚、周光召、程开甲、唐孝威,等等,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杨振宁也都曾受业于赵忠尧。</p><p class="ql-block"> 赵忠尧在诸暨中学度过了美好的中学时代。 4年前,本人曾写过一篇短文,纪念这位名扬世界的校友。今旧文重发,略致虔敬之意。</p><p class="ql-block"> ——题记</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校友赵忠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p class="ql-block"> 诸暨中学的校史馆里,静静摆放着一台打字机。这台十八世纪美式打字机,如同一位饱经沧桑的睿智老人,显出历经风雨后的沉静与安详。2002年,诸暨中学九十周年校庆,赵忠尧亲属将这台打字机连同2000余册书刊及衣物等捐赠给母校。</p> <p class="ql-block">  赵忠尧为核物理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1930年他就第一个观测到正反物质湮灭这一物理学的神秘现象,他是第一个发现了反物质的物理学家。然而,阴差阳错,他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前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主任爱克斯朋在1997年撰写的一篇文章中坦诚地写道:“赵忠尧在世界物理学家心中是实实在在的诺贝尔奖得主!”赵忠尧一生为物理学事业默默无闻,兢兢业业。20世纪30年代末,在加州理工学院为寻找反物质挑灯夜战;三四十年代,没有因为错失诺贝尔奖而灰心丧气,而是为建立祖国的核物理事业四处奔波操劳;40年代后期,为建造我国第一台加速器,拖着弱小的身躯辗转美国各个研究所,历尽艰辛;新中国建立初期,为了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突破重围,回国之路历尽波折;50年代,建造了我国第一台加速器,为建立起新中国的核物理事业披荆斩棘;后来,又为创建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费尽心机……</p> <p class="ql-block">  赵忠尧不仅对科学事业一往情深,更能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位中国物理学家,他对祖国赤胆忠心,一片忠诚。</p> <p class="ql-block">  1931年,赵忠尧赴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的卡文迪什实验室访问,师从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卢瑟福被赵忠尧的求学精神打动,在赵忠尧学成归国时,特意将50毫克放射性实验镭送给他。赵忠尧历尽千难万险,终于将它带回了中国,存放在清华大学实验室的保险柜中。1937年7月7日,抗战全面爆发,国民政府决定将平津的几所高校撤往长沙和西安两地。赵忠尧准备撤离,但他没有马上走,因为他惦记卢瑟福赠送给他的那50毫克镭。北平已经沦陷,日军已经进入清华园。返回清华园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但赵忠尧担心这50毫克镭一旦落入日军之手,后果不堪设想,便决定冒着生命危险去抢救这份国家和民族的珍宝。他想到梁思成先生有一辆小轿车,就急匆匆地来到梁思成家,请他帮忙一同去清华园取镭。梁思成一听,立即答应。他们冒着随时被日本士兵抓住的危险,悄悄潜入清华园,进入实验室,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那50毫克镭;趁着夜色,再悄悄驶出清华园,千方百计躲过日军,返回城中。在一个偏僻的地方,赵忠尧教授与梁思成握手作别后,便带着这份珍宝上路了。天亮以后,他找到一个咸菜坛子,把装镭的铅筒放在咸菜坛子中,自己打扮成老百姓,随着逃难的人群一起向长沙进发。一路上,为了保护这些镭,他白天藏起来,天黑了才敢上路,也不敢走大路,只挑那些人迹罕至的荒野小路走。他几乎扔掉了所有的行李,却从未让那个咸菜坛子离开过自己。一个多月的行走,风餐露宿,昼伏夜出,原本风度翩翩的大学教授变成了一个衣服破烂、蓬头垢面、拄着一根棍子的乞丐。最后,他终于来到长沙临时大学办事处门前,眼泪不禁扑簌而下。恰好梅贻琦校长从内室出来送客,他用沙哑的声音喊了一声“梅校长”,便放声痛哭起来。梅贻琦起初没有认出这个“乞丐”,仔细一看,发现是赵忠尧教授,连忙上前握住他的手,泪水夺眶而出……</p> <p class="ql-block">  1946年6月30日,美国继在日本扔下了原子弹后,又在太平洋岛的比基尼小岛上试爆了一颗原子弹,赵忠尧应美国政府之邀前往“观战”,他是中国最早观看原子弹爆炸的人。在其他国家的代表情不自禁为核爆炸的威力惊呼时,赵忠尧却在沉思,中国什么时候才能释放出这样巨大的能量?爆炸之后,赵忠尧根本没有心思随其他国家的代表游山玩水,而神秘“失踪”了,一头扎进了加州理工学院的实验室。赵忠尧自己设计研制加速器,设计完成后又自己联系部件加工,采购一些必要的关键部件,以便化整为零,分享装运,避免美国海关对整机出口的刁难和阻挠。为了购买和搜集有关书刊资料,身上的钱花光了,他只好以“换工”方式帮助别人进行研究工作。1950年11月,赵忠尧冲破重重阻力,历尽千辛万苦,辗转日本、香港,终于带着大批加速器资料和关键设备,回到阔别多年的祖国。就在这时,被美国海军次长说成“抵得上五个师”的钱学森也终于辗转回到了中国。然而,五角大楼忘了估算一下,一个在美国实验室瞄准目标已经默默研究了四年的赵忠尧,他掌握的技术,他带回中国的技术和仪器设备不知能抵得上多少个师!因为,这位以自己的科学发现最早为原子核爆炸作出贡献的中国科学家,实际上已经把原子核理论技术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p> <p class="ql-block">  投身科学事业,忠于祖国,为人类的文明进步而奋斗,老校友的科学精神和光辉人格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诸中学子勤奋学习,报效祖国。同样,赵忠尧在故乡、在母校的诸多往事,至今依然激励暨阳学子奋发进取。</p> <p class="ql-block">  公元1902年,赵忠尧出生在诸暨暨阳街道赵家弄堂的一个医生家庭。赵忠尧在家排行老三,上面有两个姐姐。他出生的时候,母亲已经46岁了。而赵忠尧出生时,身体非常弱小,因此,父母对这个身体羸弱的孩子更加小心翼翼,细心呵护。赵忠尧喜爱诗文,当过塾师的父亲自然对赵忠尧严加管教,给予莫大的希望和良好的文化启蒙。童年时期的赵忠尧,不仅阅读了大量优秀诗歌、散文,而且创作了许多属对工整、含义深刻的古体诗和近体诗。后来到诸暨中学读书时,他的国文成绩大大超出了同年级学生的水平,以至于国文老师不得不给他布置一些课外文选。扎实的古文功底不仅为他后来的理论研究和写作打下了良好的语言文字功底,而且给了他人格成长所需的思想和文化营养。当时,赵忠尧的更大兴趣在数理化,他对物理、化学的实验尤其感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使他成为一名理科也极其优秀的学生。正因为如此,赵忠尧的中学时代,享受到了免缴学费的特殊待遇。赵忠尧后来经常回忆说,是良好的家教和诸暨中学的四年学习,给他打好了学识和精神的底子。</p> <p class="ql-block">  赵忠尧告别故乡后,虽然一直离乡背井,投身于祖国的核物理事业,但他心里牵挂的依然是生他养他诸山暨水,他骨子里永远不变的依然是诸暨人的侠义和豪情。厚德报桑梓,他曾多次回到家乡,为家乡发展尽其所能。1950年回国后,他利用等待国务院分配工作的时间,回到诸暨,走进诸暨中学,和时任诸暨中学校长、他的外甥马产宁住在一起。在诸暨中学期间,他还为该校初中学生开了一门科普物理课程——原子结构及威尔逊云雾室。一个世界级的大物理学家,为初中生讲述科普知识,这无疑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赵忠尧讲课认真细致,深入浅出,循循善诱,让学生明白了许多道理,无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科学启蒙。同时,在休息时间,还与学生一起散步、聊天。时至今日,几位尚健在的聆听过赵忠尧教学的学生回想起来,依然心潮澎湃,热血沸腾。</p> <p class="ql-block">  在诸暨中学九十周年校庆期间,赵忠尧的家属捐献出了一部打印了许多宝贵资料、见证了新中国核物理发展的打字机。获得诺贝尔奖的李政道和杨振宁教授,这两位赵忠尧的弟子,也分别给诸暨中学亲笔题写了校训和校风,还代表他们的老师献上了寄托深情厚谊和殷切希望的花篮。2002年10月19日,赵忠尧半身铜像在诸暨中学落成。时任诸暨市市长陈长兴在铜像揭幕仪式上发表讲话说:“陶山苍苍,浣水泱泱,诸暨这片神奇的土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出色人才,赵忠尧先生是最杰出的代表。赵忠尧先生爱国爱家,勤奋执着,治学严谨,为人类科学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赵忠尧先生诚朴正直,生活俭朴,待人随和,堪称楷模。他是诸暨人民的骄傲,是诸暨中学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  赵忠尧“不为个人荣誉和私利”,而是“为人类谋幸福”而从事科学研究,所以当错失诺贝尔奖时,他不抱怨,不呼“怨”,不泄气,始终如一地钟情于科学事业。正因为他热爱祖国,坚定抗战必定胜利,所以在抗战西迁路上,能冒着枪林弹雨,冲破艰难险阻,辗转千里,将50克镭护送至梅贻琦校长手上;当新中国诞生时,他能冒着巨大风险,历尽艰辛,把在国外设计、制造、购买的静电加速器设备器件、技术资料带回祖国。也正因为他坚定地“为人类谋幸福”,一生“为祖国兢兢业业地工作”,因而,在开拓我国核物理研究、开创我国核科学事业、培养科技人才、关心祖国科技发展的事业中,他始终孜孜不倦,默默无闻,努力奋斗艰苦工作,从不计较名誉地位,从不居功表功,从不向领导和组织伸手,甚至在受到不应有的屈辱、不公和冷落时,他心怀坦荡,安之若素,从不抱怨叫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赵忠尧曾说:“我想,一个人能做出多少事情,很大程度上是时代决定的。我唯一可以感到慰藉的就是,六十多年来,我一直为祖国兢兢业业地工作,说老实话,做老实事,没有谋取私利,没有虚度光阴。”</p><p class="ql-block"> 陶山苍苍,浣水泱泱。 赵忠尧伟大精神和光辉人格,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暨阳儿女,奋发图强,踔厉奋进。</p><p class="ql-block"> 马伯成 2018年3月20日于暨阳楼</p> <p class="ql-block">附:2020年,赵忠尧赠给诸暨中学的所有实物与书籍全部移送诸暨市档案馆保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