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担使命 育人育才谋发展——江苏省第三十三期普通高中校长任职资格班跟岗无锡一中

一叶斋

6月21日,正值夏至时节,江苏省第33期普通高中校长任职资格班省内跟岗学习按时开课,这是继5月31日第一讲之后的又一次校园文化盛宴,也省内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思想的交流与碰撞。 来自省内高中的校长们纷纷提前进入会场,等待培训的开始。会议伊始由黄宁生老师简要说明培训内容,此次培训由无锡市第一中学进行校园建设展示,其余学校线上参观学习、交流,一天的培训在无锡市一中朱晴怡校长的专题讲座中拉开序幕。 9:10-10:20由朱校长汇报分享。朱校长分别从学校整体发展以及课程基地建设两方面内容进行汇报分享,阐述无锡市一中省级课程基地场馆建设、文化场馆建设以及课程设计思路等。在专题讲座《立德树人担使命,育人育才谋发展——基于学校的办学实践与思考》中,从历史沿革到现代发展,从办学理念到精神核心,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无锡一中与国家民族同频共振的百年老校之格局。 学校以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德为先、坚持五育并举以及坚持改革创新四个坚持为抓手,打造具有一中鲜明特色的办学氛围。 以党风带领教风、学风、校风,以“求进”文化促进党建与育人同频、与课程同行、与师训同向发展,凝练出“胸怀天下、敢为人先、个性舒张、文理综融”的“求进”品格内涵。充分挖掘校史资源,寻找不同时代的逆行故事,在杰出校友的故事中讲述一中故事,从品格到思想,明确了学校的教育指向。 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以国家课程、校本课程、融合课程为依托,学校打造多远课程体系,注重体育、美育与劳动教育的有机统一,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课程中锻炼品格、健全人格,形成丰富而全面的融合课程体系。 在新课程新教材的背景下,学校重视改革创新,探索跨界融合,多途径多举措实现育人方式转变。依托大文学科,构建“文化自信·江南文脉”课程;依托大理、工程类学科,开发STEM系列课程。融合课程的改革开发体现了学校“求进”的核心精神,主动探索,引领辐射。 朱校长第二部分专题讲座重点介绍了“文化自信·江南文脉”课程基地的缘起、建设、成果以及展望。课程基地以文化自信作为价值追求,以江南文脉作为载体途径,旨在增强高中生文化自信,探索指向核心素养的学科育人模式。通过跨学科、线上线下、校内外、虚实场景等融合打造课程体系,在课程、教师、学生等多方面都取得了可观的成果,是学校育人方式变革的重要一环,也为参与培训的各校提供了范例。 10:20-11:30,云参观江苏省“文化自信·江南文脉”课程基地。 13:30-14:40,无锡市一中赵怡副校长针对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做了《“融合·求进”好教师团队建设思考与成果展示》的专题讲座。“融合”为学科、课程、老师发展的交融,“求进”指奋发有为、主动探索、敢为人先、勇立潮头,学校致力于打造一支合力最大化的融合育人的开拓者与传承者团队,实现教师从知识工作者到学科育人专业工作者的转变。好教师团队建设提出三个破解问题——破解五育分离、破解学科边界、破解融合能力,指向明确,目标清晰,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自下而上的具体实施,项目取得了切实的阶段性成果,也有条不紊地推进着。 14:50-15:50,语政史融合课堂展示:“伟长楼里忆伟长”,课程以一中校友钱伟长弃文从理的故事为引入,由朱晴怡、姜翼、张建华三位老师联合教学,从语文的角度学习爱国诗词、从历史的角度回顾爱国史实、从政治的角度根植爱国情怀。高屋建瓴的课程设计结合绘声绘色的课堂实施,学生和听课老师们都收获颇丰。 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而教育自古便与时代同行。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的是百年树人之国家大计。把握时代命脉、传递知识能量与精神血脉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道阻且长,亦要勇往前行,用智慧和汗水撑起教育的理想天空,用经验和积累开辟育人的创新之路。

课程

育人

一中

融合

学校

文脉

专题讲座

求进

课程体系

无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