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清晨,一位好友给我打电话,我以为有什么要事,结果听到了一通抱怨。他如是说,一位女士向他问路,猛然间发现眼前的女士是三十多年前很熟悉的同事,他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奇遇往日的同事,惊喜之余,本能地喊出她的名字,然而对方一脸的茫然,问他是谁?当他报上姓名,对方似乎仍在努力回忆着。这让我的朋友自尊心无法接受,他说:“我尴尬地看着她不知所措,最后匆匆告别。”我的朋友除了扫兴,好像还受了很大委屈,心中愤愤不平。我调侃他说,谁让你当初没有在人家心中刻下深深的印迹?朋友苦笑一下,默然了。</p><p class="ql-block"> 其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我就有过类似的“遭遇”。一次,突然接到一个外地的长途电话,那端一位女士十分热情地告诉我,她是我师范的同学,让我猜猜她是谁?天呐,三十多年了,短时间内仅凭声音回忆起这位同学的姓名,太难了!我一边寒暄着,一边在记忆库里快速搜索着,最后报出的姓名有一字之差,听得出来,电话那端的音高一下降了下来,热情几乎丧失殆尽,尽管我竭尽善辩之能事,也无力挽回。幸好还是在一次同学聚会时,才化解了这个结。</p><p class="ql-block"> 一次偶遇一位心理学方面的专家,我聊起自己走南闯北的人生经历,期间谈到有南北方的中学同学、高中同学、师范同学,遗憾的是几十年没有联系,现在有了微信,很多同学的名字记不起来了,有的相貌认不出来了,以后有机会见面了多难堪呀!顺便我也谈起上面那件事,觉得很无辜,也很冤枉。他很认同我的感受,并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解释说,两个熟悉的人,如果长期不接触,彼此记忆信息是一个逐渐衰减的过程,以至于完全消失。唤起记忆中模糊的信息是要有前提条件的,更需要时间过程,当然也是因人而异的。当我们熟悉的人或事,长期不在记忆中触碰,就有可能由熟悉回归到陌生。有些人不了解“记忆的规律”,因而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解,也就不难理解了。</p><p class="ql-block"> 产生误解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情感问题,双方互不记得,一比一,问题不大;如果一方记得,另一方不记得,一比零,情感的天平失衡,我记得你,你为什么不记得我,由此就会衍生出许多负面的想法和情绪,误会和矛盾接踵而来。</p><p class="ql-block"> 尊重记忆规律,既然“回归到陌生”是客观存在的,那我们就多给她一点包容和理解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