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的城皇庙

Stanley S L

<p class="ql-block">上海城隍庙传说系三国时吴主孙皓所建,明永乐年间,改建为城隍庙。前殿祭祀金山神汉大将军博陆侯霍光神主,正殿供诰封四品显佑伯城隍神明待制秦裕伯御史,后殿乃寝宫。现门前存有1535年所建的牌坊,戏台为1865年建。</p><p class="ql-block">上海城隍庙殿堂建筑属南方大式建筑,红墙泥瓦,庙内主体建筑由庙前广场、大殿、元辰殿,财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组成。</p> <p class="ql-block">上海地区自唐代起就建有城隍庙。唐代,上海地区称为华亭县,在当时华亭县的西面建有华亭县的城隍庙。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华亭县升为华亭府,翌年,改称松江府。华亭县城隍庙也随之改称松江府城隍庙。由于缺乏历史资料,松江府城隍庙中供奉的城隍神是谁已经无法考证了。但是根据传说,华亭县城隍庙内供奉的城隍神是汉代刘邦的大将纪信。</p> <p class="ql-block">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上海县建立。当时,由于上海县城的规模并不大,因而县内并未修建自己的城隍庙,城内居民祭拜城隍神是到城郊的淡井庙(现位于上海市永嘉路十二号)去祭拜松江府城隍神。明永乐年间,随着上海县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内居民人数不断增加,出城祭拜城隍神多有不便。于是,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年),当时的上海知县张守约将上海城内供奉金山神主博陆侯霍光的金山神祠改建为上海城隍庙,供奉上海城隍秦裕伯。</p> <p class="ql-block">上海城隍庙在明代永乐年间初建之时,规模尚小。但是城隍神作为上海城市的保护神,与上海地区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百姓对城隍神奉祀尤谨,历代屡有修葺和扩建。现将自永乐年间开始至一八四二年以前大体的修葺、扩建过程列表如下:</p><p class="ql-block">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上海知县张守约将金山神庙改建成为上海城隍庙,上海城隍庙建立。</p><p class="ql-block">明天顺年间(1457-1464年)上海知县李纹重修上海城隍庙。</p><p class="ql-block">明万历十五年(1602年)城隍庙大殿前建亭,将洪武二年明太祖朱元璋册封天下城隍神的诰文勒石,并立于亭内,称“洪武碑亭”。</p> <p class="ql-block">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信徒共同捐助扩建城隍庙山门,完工之日,恰逢新知县至,请其题字,冯彬题“保障海隅”,此时永嘉神童正在上海,百姓即请神童将此四字书于城隍庙山门之上。</p><p class="ql-block">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知县刘一爌重建。同年火毁,知县李继周再建。</p><p class="ql-block">清顺治四年(1647年)城隍庙铸宝鼎一座立于大殿前,上刻“松江府上海县城隍庙通天永宝彝”及八十字的短颂。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上海知县史彩捐俸倡修,由道士杨兆麟募资兴工,并于庙前建鼓亭二所。</p> <p class="ql-block">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龙虎山第五十四代天师赐“上海县城隍显佑伯印”。</p><p class="ql-block">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本地乡绅在庙东构建东园,城隍庙庙基扩大为12亩6分。</p><p class="ql-block">雍正十三年(1735年),住持募修城隍庙。</p><p class="ql-block">乾隆十三年(1748年),寝宫毁于火,知县王侹重建。</p><p class="ql-block">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上海百姓购得土地,构造东园,归入城隍庙。庙基扩大为36亩8分9厘2毫。</p><p class="ql-block">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上海城隍庙购得潘氏园林构造西园,此时上海城隍庙总面积约为四十余亩。</p><p class="ql-block">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道会司葛文英募建城隍庙后楼。</p> <p class="ql-block">嘉庆三年(1798年),城隍庙大殿重修,设道会司和二十四司于两庑。</p><p class="ql-block">嘉庆四年(1799年),住持庄楚珍及其徒孙曹星恒募铜鼎一座,置于城隍殿前庭。</p><p class="ql-block">清嘉庆19年(1814年),重建洪武碑亭。</p><p class="ql-block">道光十六年(1836年),城隍庙西庑毁于火灾,由上海县众商募资重建。</p><p class="ql-block">自道光以后,内忧外患相乘,中国社会进入了百年的动荡时期,这时的上海城隍庙也是步履艰难,屡遭兵燹和火患。</p><p class="ql-block">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军攻陷吴淞,6月19日占领上海城,以上海城隍庙为驻地,占据五日,庙内被破坏一空。</p> <p class="ql-block">咸丰三年(1853年)小刀会首领刘丽川在上海发动起义,以城隍庙西园(豫园)作为其指挥所,共占领了十八个月,加之清军攻破上海城以后,在上海城内展开激战,城隍庙庙宇以及西园又遭受重大损失。</p><p class="ql-block">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进攻上海城,清政府“借师助剿”,进入上海城的外国军队驻扎在城隍庙的西园(豫园),将豫园内的兰景破坏殆尽。等到英法军队撤出以后,城隍庙内破败不堪。</p><p class="ql-block">同治四年(1865年)、七年(1868年),因上海城隍庙经过三次兵燹之后损失巨大,庙内破败不堪,园内景致全无,决定重修。当时,上海知县王宗濂,巡道应宝时先后倡捐修葺庙宇。经过十个月的修复,城隍庙焕然一新,恢复壮观景致。</p><p class="ql-block">光绪十九年(1893年)上海知县王承暄募捐头门、二门、辕门大殿以及戏楼鼓楼等,城隍庙的庙宇建筑更为壮观。同时,庙宇的重建,上海城市人口的增多,使城隍庙的香客和游人也日渐增多,商业店铺的数量也不断的增多,上海城隍庙地区成为当时上海城中最为繁华的地带。</p><p class="ql-block">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漕运颁悬“保釐苍赤”匾额。</p><p class="ql-block">清宣统元年(1909年)知县李超琼募捐重修大殿寝宫。</p> <p class="ql-block">民国十一年(1922年),城隍庙大火,由公款公产处负责重修。</p><p class="ql-block">民国十三年(1924年)7月15日,城隍庙失火,大殿全部为火所毁。二年后重建,由公利打样公司设计,久记营造厂承包建造,从1926年4月开工,历时20个月,于1927年11月竣工,建成全部钢骨水泥的仿古大殿,辉煌壮丽,为上海所未曾有。</p> <p class="ql-block">随着上海地区人口的不断增加,城隍庙地区商业的繁荣,一些不法商人见有利可图,决定借重修城隍庙大殿的时机,取得对城隍庙的控制。加之自1842年以来,上海时局动荡,一场大火更是雪上加霜,庙宇难以维持。1926年2月5日,由秦砚畦、叶惠均、黄金荣等自行组成邑庙董事会管理城隍庙,撤消了原来由住持道士管理庙宇的传统制度。1930年6月30日起,又改为由董事会雇佣道士担任住持的方式管理城隍庙,各殿也采用“投标”的方式交各个中标人承包经营。于是,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上海城隍庙在管理体制上暂时失去了道观的特点。</p><p class="ql-block">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城隍庙作为难民区,接受无家可归的难民入庙居住,庙内再次遭受重大破坏。待得上海局势略微稳定以后,难民开始逐渐离开城隍庙,城隍庙方恢复部分香火。</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城隍庙各殿开始整顿,正一派道士开始管理城隍庙,恢复了道教宫观的本来面目。</p><p class="ql-block">1949年,上海解放以后,除城隍庙大殿以外,各殿相继关闭,但各殿神像依旧保留。</p><p class="ql-block">1956年,上海市宗教局开展城隍庙整治工作,撤消了邑庙董事会和包殿制,关闭了玉清宫,文昌殿,并且缩减庙内人员。 1965年,为了开辟商场与安仁街的道路,后殿139.8平方米的房屋为花鸟商店所使用。</p> <p class="ql-block">1966年4月,市宗教局,邑庙区宗教科,邑庙区府办公室宣布,停止上海城隍庙的宗教活动。“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后,城隍庙内部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神像全部被毁。1966年8月,红卫兵擅自将封存于两间房间内的宗教用品摆放到丽水路停车场烧毁殆尽。上海城隍庙大殿,中殿,楼上办公室,招待室共建筑面积922.1平方米,天井,走廊阳台等294.3平方米全部由上海市百货公司小商品批发部使用。星宿殿和十王殿作为南市区科技协会展览大厅,不久转为豫园商城使用。</p> <p class="ql-block">1994年11月28日,豫园商城与上海城隍庙修复委员会于城隍庙内举行上海城隍庙使用权交接仪式。在此次使用权交接仪式上,归还了部分庙产的使用权,其中包括庙大殿、元辰殿、财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和庙内天井,面积为1216.4平方米。</p><p class="ql-block">1995年1月26日,城隍秦裕伯塑像及城隍夫人储氏塑像进入上海城隍庙。</p><p class="ql-block">1995年1月31日,上海城隍庙正式对信徒开放。重新开放的上海城隍庙包括大殿、元辰殿、财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面积为1216.4平方米。</p><p class="ql-block">1995年2月2日,上海市市委副书记陈良宇来到开放不久的上海城隍庙,指导工作。</p><p class="ql-block">1995年8月9日,上海市副市长龚学平、市统战部副部长陶人观、市宗教局局长何全刚来城隍庙考察指导工作。</p> <p class="ql-block">1995年8月14日--16日,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刚刚恢复开放的上海城隍庙演习了首场道教科仪活动:为期三天两夜的“祈祷国泰民安世界和平,暨追荐抗日战争殉难将士和罹难人民”的斋醮大会,表达的上海的道教徒期盼世界和平,远离战争的美好心愿。</p><p class="ql-block">1996年4月29日,鉴于上海城隍庙修复工作基本结束,决定成立以陈莲笙道长为主任,吉宏忠道长为副主任,刘巧林道长为委员,共三人组成的城隍庙管理委员会,同时撤消城隍庙修复委员会办公室。城隍庙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城隍庙内日常事务进行管理。</p> <p class="ql-block">2000年2月13-19日,(农历正月初九至十四)上海城隍庙自恢复开放以来,首次举行“拜太岁”仪式,为年值本命的信徒祈求神灵护佑。</p><p class="ql-block">2000年,上海城隍庙修复一期工程基本结束,并于同年11月14日举行住持升座仪式,上海市道教协会名誉会长陈莲笙道长成为自城隍庙恢复开放以来的第一任住持。</p><p class="ql-block">2001年农历正月初四夜11时至次日凌晨2时,上海城隍庙自恢复开放以来首次举行“迎财神”仪式。</p><p class="ql-block">2001年6月13日,上海市人大副主任刘伦贤带领上海市宗教、民族、侨办委员会的部分委员会负责人来庙视察,表示上海市各级领导对上海城隍庙开放工作十分关心,重视上海道教事业发展。</p><p class="ql-block">2002年3月7日,上海市副市长周禹鹏来庙视察,关心上海城隍庙的开放及建设工作。</p> <p class="ql-block">上海城隍庙殿堂建筑属南方大式建筑,红墙泥瓦,庙内主体建筑由庙前广场、大殿、元辰殿,财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等组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仪门是过去官衙的第二道正门。仪门前面有二副对联。一副对联的上联是:阳世之间积善作恶皆由你;下联是:阴曹地府古往今来放过谁。这副对联的意思就是,在阳世,你生活中,做好事或者做坏事,都是由你自己决定的。可是人死后到了阴间,地狱的官府从古到今,从来不会放过要惩罚的坏人。另一副对联的上联是:世事何须多计较;下联是:神界自有大乘除。这副对联的意思就是,人生在世,碰到各种吃亏或沾便宜的事情,你不必多加计较。因为,神灵对于人的善良和罪恶都会加以回报或清算的。</p><p class="ql-block">在对联的后面挂着一只很大的算盘,算盘上刻着四个字“不由人算”,算盘上的算珠有上有下,象征神界正在进行“大乘除”。算盘的旁边立了二块巨额。巨额上写的是:为善者昌,为恶者亡。意思是:做好事的人,在神界计算中一定会兴旺发达;做坏事的人,在神界计算中一定会衰败灭亡。城隍庙挂大算盘是有深刻含义的。它一方面告诉信众,做人要淡泊名利,不要自私自利,不要斤斤计较。因为,人有算计,天有算计,人算总不如天算。过分计较的结果会自食其果。另一方面又是告示天下,天算就是天道,天道自有规律,任何人只有循天道而行才有善终,逆天道而行必然自取灭亡。</p> <p class="ql-block">大殿正门上悬“城隍庙”匾额,并配以对联“做个好人心正身安魂梦稳,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p><p class="ql-block">大殿内供奉金山神主汉代博陆侯霍光大将军坐像,左首为文判官,右首为武判官,次为日巡与夜查,日巡、夜查以下为八皂隶。</p><p class="ql-block">第一对立柱悬有对联“威灵显赫护国安邦扶社稷,圣道高明降施甘露救生民”以赞扬城隍神的功绩,上悬匾额“牧化黎民”。</p><p class="ql-block">第二对立柱上悬“刻薄成家难免子孙浪费,奸淫造孽焉能妻女清贞”的对联以警示世人。城隍庙大殿在明代永乐年间已经存在,当时的上海知县张守约将供奉金山神主霍光的金山行祠改建为上海城隍庙大殿,殿内依旧供奉金山神主霍光。</p><p class="ql-block">1924年为火所焚,1926年开始重建,1927年完工,大殿即是重建于1926年的城隍庙大殿,为全部钢筋水泥结构仿古大殿。</p> <p class="ql-block">元辰殿:又称六十甲子殿。元,为“善”,元辰,就是指吉利时日的意思。</p><p class="ql-block">元辰神灵是中国的年岁神灵,与每一位中国人的年运有关。</p><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子以天干地支循环相配由甲子起至癸亥结束,以六十为一周,故也称六十甲子,后道教以六十甲子配以神名,从而形成了道教元辰信仰。因六十甲子神灵是星神,故也称太岁神。</p><p class="ql-block">在民间,指人们把某年在六十元辰中所对应的太岁神称为当年的值年太岁,本人出生之年的所对应的太岁神称为本命太岁。信徒礼拜本命太岁,祈求年年平安,吉祥如意的仪式,就称为顺星。</p> <p class="ql-block">慈航殿:慈航殿内供奉慈航真人(主平安),又称慈航仙姑真人、也称慈航大士、圆通自在天尊,本是道教女真神仙 农历六月十八生日。法宝为三宝玉如意、清净琉璃瓶。</p><p class="ql-block">慈航大士垂慈施德,普济世间苦难之人;左边为眼光娘娘(主治眼疾),又称眼光圣母惠照明目元君,传说眼光娘娘能治疗各种疾病,保佑人们眼明心亮、身体健康。</p><p class="ql-block">农历三月初六与四月廿日都是眼光娘娘诞辰。右边为天后娘娘妈祖(主出海平安),又称辅兜昭孝纯正灵应孚济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司掌海上安全、商业兴隆、平安守护、消灾避难。</p> <p class="ql-block">财神殿:财神殿内供奉财神、招财仙官、进宝仙官、利市仙官、纳珍仙官。赵公明,本名朗,字公明,又称赵玄坛,赵公元帅。“玄坛”是指道教的斋坛,也有护法之意,为道教四大元帅之一。同时为雷部将帅和五方瘟神之一。又相传为正财神,司掌世间财源。多为黑面浓须,骑黑虎,一手执银鞭,一手持元宝,全副戎装。统帅招财仙官陈九公、进宝仙官萧升、利市仙官姚少司和纳珍仙官曹宝,专司迎祥纳福、商贾买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城隍殿:城隍庙内最后一进殿为城隍殿。城隍殿两侧悬有对联以赞扬城隍神公正无私“祸福分明此地难通线索,善恶立判须知天道无私”,上悬匾额“威灵显赫”。殿内另有一副赞神对联“天道无私做善降祥预知吉凶祸福,神明有应修功解厄分辨邪正忠奸”横批“燮理阴阳”。城隍殿中央供奉上海县城隍神红脸木雕像,正襟危坐。城隍殿内仿照明代县衙公堂陈设,仪仗森严。</p> <p class="ql-block">娘娘殿:城隍殿西面为娘娘殿,供奉上海县城隍神夫人储氏。城隍夫人储氏,周浦一带的望族之女。当时,周浦储姓家族颇具声望,祖辈是宋代词人储泳(约1101~1165,字文卿,号华谷),随宋室南迁而隐居在周浦一带。</p> <p class="ql-block">父母殿:城隍殿东首为父母殿,殿内供奉上海县城隍神父母。城隍父秦良颢(1278~1355),字信甫,号述斋。师从萧氏,搜集蒙古文史传故事及时务功要者三百余条,编译成汉文的知识大全《纂通》;又掇拾师言,兼采别说,辑成《一贯》,并取蒙古及维吾尔问答之言,编成《吹万集》。他是极为难得的汉人出身的蒙古文专家。当时,汉人学蒙古文者无出其右,因此他年纪轻轻就出任国子监学录,而他“淡然无求进意,隐居教授,户外之屦至,无所容达。官大人至者,莫不晋谒,与之语,动中肯綮,而适于事情未尝 不为之叹服也”,“其平时一言一动,无不揆乎道义,人皆称笃行君子焉”。大德年间(1297~1307),秦良颢经翰林寇学士推荐,进万言策,由国子监学录提升为浙西榷鹾使。于是,秦良颢举家南下返回上海地区。</p> <p class="ql-block">文昌殿内供奉文昌帝君。文昌帝君又称梓潼帝君、文曲星、文星,为主宰功名、禄位之神。是中国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文昌本星名,亦称文昌星,或文星,古时认为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其成为中国民间和道教所信奉的文昌帝君,与梓潼神张亚子有关。东晋宁康二年(374),蜀人张育自称蜀王,起义抗击前秦苻坚,英勇战死,人们在梓潼郡七曲山为之建张育祠,并尊奉他为雷泽龙神。其时七曲山另有梓潼神亚子祠,因两祠相邻,后人将两祠神名合称张亚子,并称张亚子仕晋战殁。实为《晋书》所载张育之事。左右二童子称天聋、地哑,是文昌帝君的两个侍童,一个掌管文人录运薄册,一个手持文昌大印。意思是:能知者不能言,能言者不能知。文昌帝君掌管文章科举,关系富贵贫贱,保密问题很重要,以免天机泄漏。</p> <p class="ql-block">关圣殿内供关圣帝君,左右供周仓、关平二位将军。</p> <p class="ql-block">豫园(Yu Garden)位于上海市老城厢的东北部,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南与上海老城隍庙毗邻,是江南古典园林,始建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占地三十余亩。</p><p class="ql-block">园内有江南三大名石之称的玉玲珑、1853年小刀会起义的指挥所点春堂,园侧有城隍庙及商店街等游客景点。</p><p class="ql-block">豫园在1961年开始对公众开放,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豫园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园林,始建于明代,截止2015年已有四百余年历史。园主人四川布政使潘允端从1559年(明嘉靖己未年)起,在潘家住宅世春堂西面的几畦菜田上建造园林。经过二十余年的苦心经营,建成了豫园。“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豫园”,有“豫悦老亲”的意思。</p><p class="ql-block">豫园当时占地七十余亩,由明代造园名家张南阳设计,并亲自参与施工。古人称赞豫园“奇秀甲于东南”,“东南名园冠”。</p> <p class="ql-block">潘允端晚年家道中落。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潘允端去世,潘氏家庭日趋衰微,无力承担园林修缮和管理所需的巨大开支。明朝末年,豫园为张肇林所得。其后至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为不使这一名胜湮没,当地的一些富商士绅聚款购下豫园,并花了二十多年时间,重建楼台,增筑山石。因当时城隍庙东已有东园,即今内园,豫园地稍偏西,遂改名为西园。</p> <p class="ql-block">1860年(清咸丰十年),太平军进军上海,满清政府勾结英法侵略军,把城隍庙和豫园作为驻扎外兵场所,在园中掘石填池,造起西式兵房,园景面目全非。</p><p class="ql-block">清光绪初年(1875年)后,整个园林被上海豆米业、糖业、布业等二十余个工商行业所划分,建为公所。至解放前夕,豫园亭台破旧,假山倾坍,池水干涸,树木枯萎,旧有园景日见湮灭。</p> <p class="ql-block">1956年起,豫园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⑽,历时五年,于1961年9月对外开放。[5]</p><p class="ql-block">1959年,豫园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1961年,豫园开始对公众开放。</p><p class="ql-block">1982年2月,豫园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豫园园内有穗堂、铁狮子、快楼、得月楼、玉玲珑、积玉水廊、听涛阁、涵碧楼、内园静观大厅、古戏台等亭台楼阁以及假山、池塘等四十余处古代建筑。三穗堂位于豫园正门处,清乾隆二十五年建。原为乐寿堂,清初曾被征为上海县衙办公之地,改建西园时重筑为三穗堂。</p><p class="ql-block">仰山堂、卷雨楼位于三穗堂之后,与大假山隔池相望。清同治五年(1866年)建,底层称仰山堂,上层为卷雨楼,仰山堂共5楹,后有回廊、曲槛临池、可小憩。望大假山景,池中倒影可鉴。</p> <p class="ql-block">萃秀堂位于大假山东北峭壁下,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始建,乾隆三十五年竣工。</p><p class="ql-block">亦舫在萃秀堂东墙外,俗称船厅。明代以后,江南园林常在水边建石舫,用以临水赏月,而直接在陆地上筑舫不多见,此系后增建。</p><p class="ql-block">鱼乐榭跨于溪流之上,傍山临水,溪上筑一垛隔水花墙,墙上有漏窗,墙下处有半洞门,水从洞门流去。这里运用了园林中延伸空间的巧妙手法,游人至此,有不知何处是尽头之意。</p> <p class="ql-block">豫园的中部景区有得月楼、绮藻堂。得月楼位于玉华堂、玉玲珑西,两面临水,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取“近水楼台先得月”之意而名。得月楼为二层楼房,建筑精致。绮藻堂位于得月楼下,以“水波如绮,藻彩纷披”而名,堂檐下有100个不同字体的木雕“寿”字,称为“百寿图”,富有民族特色。堂前一天井,内有匾额:“人境壶天”,左侧围墙上有清代“广寒宫”砖刻。</p> <p class="ql-block">织亭位于绮藻堂和荷花楼之间的西廊中间,面对湖心亭、九曲桥,背向五老峰、月府砖刻。亭以扇与廊相隔,扇裙板上刻有“耕织图”,浣云假山位于得月楼北。</p><p class="ql-block">藏书楼又名书画楼,位于得月楼对面,清光绪年间建,清末曾是有名的书画市。</p> <p class="ql-block">豫园环龙桥向南,是“神祠北际名园辟,寝庙东偏别殿开”的内园。1956年修复豫园时,内园成园中之园。内园面积仅2亩余,但十分精致,亭台楼阁、泥塑砖雕、名树古木、石峰小桥,一应俱全,布局紧凑而曲折幽深。</p><p class="ql-block">静观大厅亦称 “晴雪堂”,是内园主要厅堂,造得雕栋画梁,轩昂高敞,堂面阔5间,进深3间,厅前有两尊石狮,厅内有两块贴金匾额。</p> <p class="ql-block">耸翠亭耸立于观涛楼东面假山上,双层亭阁,底层置石桌、石凳,周围林木青翠。亭内一匾“灵木披芳”。</p><p class="ql-block">可以观位于静观大厅东,小型方厅,精致幽静,炎夏时分外凉爽,厅前有砖雕《郭子仪上寿图》,旁有泥塑龙墙,北接“洞天福地”凤凰亭,南连“别有天”,墙上有《重修内园记》等石碑,记载内园历史。</p> <p class="ql-block">九龙池位于内园静观大厅东南,池内砌湖石,东西两壁隙间中藏4个石雕龙头,水中倒影亦为4个龙头,加上池状若龙身,故称九龙池。古戏台位于内园之南,建于清末,原在闸北上海北钱业公所内,1974年移建于此,经过修缮和增建于1988年9月对外开放。戏台正面狮子、凤凰、双龙戏珠、戏文人物等木雕图案,造型优美,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积玉水廊、积玉峰积玉水廊倚豫园东围墙,临曲池,积玉峰立于廊间。积玉峰玲珑剔透,原在也是园内,1956年移到豫园。</p> <p class="ql-block">会景楼、九狮轩会景楼位于豫园中央,登楼可观全园景物,故名“会景楼”。九狮轩在会景楼西北,1959年重修豫园时,拆去民宅,凿池垒石,池北筑轩,名“九狮轩”,轩前置月台,可凭栏观赏池中荷花。</p> <p class="ql-block">豫园有一块镇园之宝,名曰“玉玲珑”,与苏州冠云峰、杭州绉云峰,并称江南三大名峰。该石峰高约3米,宽约1.5米,厚约80厘米,重量3吨左右,具有太湖石的皱、漏、瘦、透之美。孔多如蜂巢,可呈现“百孔淌泉,百孔冒烟”的奇观。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有诗赞美:“压尽千峰耸碧空,佳名谁并玉玲珑。梵音阁下眠三日,要看缭天吐白虹。”</p> <p class="ql-block">小刀会起义时,这里是义军的城北指挥所,小刀会领袖之一的陈阿林就在此发号施令,指挥作战。堂内现存有晚清画家任伯年的巨幅〈观剑图〉和书法家沈尹默书写的对联“胆墨包空廓,心源留粹精”,歌颂了小刀会起义军谊迈的气概和崇高的精神。此外,堂内还陈列着起义军使用的武器、自铸的钱币,以及发布的文稿等文物。</p> <p class="ql-block">上海九曲桥位于上海城隍庙豫园内。九曲桥九曲十八弯,且每个弯曲的角度大小不一,有大于90度的,也有小于90度的。九曲桥如今的桥面为花岗石板,每一弯曲处一块石板上均雕刻着一朵季节性花朵,如正月水仙、二月杏花、三月桃花……直到十二月腊梅;并在九曲桥头尾的两块石板上各雕刻着一朵荷花。</p><p class="ql-block">1963年,重修荷花池和九曲桥。</p><p class="ql-block">1984年重修湖心亭。</p><p class="ql-block">九曲桥实为七曲桥,从池边到池中心的湖心亭,只有七个曲。</p><p class="ql-block">九曲桥,湖心亭是城皇庙景区的标志性景点,有人说走过九曲桥会带来一生平安。</p> <p class="ql-block">豫园商城是上海繁华之地,商店林立,游客云集。中外游客到达上海,城皇庙,豫园是必游之地。</p> <p class="ql-block">城皇庙,豫园也是童年经常光顾的地方,集游,食,玩,购物一体的休闲观光胜地,平时一直人满为患,是大上海的繁华之地。</p> <p class="ql-block">2022年3月以来,由于新冠疫情的传播,上海史无前例地进入封闭,静黙,足不出户的非常时期!虽然六月一日起突然“解封”了,然而,上海尚未回归带态。</p> <p class="ql-block">连续不断的核酸检测,牢牢地捆住了手脚,时刻被核酸检测的怪曾困扰着,一旦过期,就寸步难行!</p> <p class="ql-block">自思年龄大了,身体欠佳,为了安全,还自我禁足在家。但是,也不可以,一周不做核酸检测,被赋予黄码,将带来不尽的麻烦!</p> <p class="ql-block">无奈,难怕不出去,也得参加小区全员检测!</p> <p class="ql-block">既然做了核酸检测,不使用太浪费了吧?在24小时失效前,突发奇想,到城皇庙一游!寻找儿时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六月二十一日上午,我们步行来到久违的城皇庙。</p> <p class="ql-block">所有进口,都有人看管,必须用智能手机扫码预约进入。如无,或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者,对不起,不能入内!</p> <p class="ql-block">往日游人如织的豫园商城显得十分冷清,因为中外游客,本地市民也极少,显得十分萧条。</p> <p class="ql-block">很多商店关门大吉,可能由于疫情,无法坚持下去了。所有的饮食店高掛“禁止堂吃”,等于关门,但见店里几位工作人员坐着聊天,没有一个顾客!</p> <p class="ql-block">不是说上海自六一开始复工复产了?怎么眼前的景象毫无烟火气。更无人气‘</p> <p class="ql-block">滿以为封闭几个月,到繁华闹市感受一下快乐的气氛,没有想到,连城皇庙也会如此的萧条,只觉十分沉闷!</p> <p class="ql-block">记得上海封城之时身穿羽绒服,美好春色已经流逝,现在已是夏日,一心想关闭了多月,放飞自我,没想到看到的更令人太烦恼!</p> <p class="ql-block">还是回家吧,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追剧,消磨时光!</p> <p class="ql-block">梦想有朝一日,一切回归自然,重启国门,继续周游世界!</p> <p class="ql-block">也许这仅是“梦想”而已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