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制情绪,定下心来,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明🧘‍♂️灯

被誉为中国第二位圣人的王阳明说过:“<strong>不动于气,是至善</strong>”。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容易变成压力和情绪的俘虏。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更是困扰着很大一部分现代人。<br></br>更让人痛心的是,很多被焦虑困扰的人不会纾解自己的情绪,时间长了,还会影响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学会调理自己的情志,也是一种美德。<strong>克制情绪,定下心来,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strong><h3><strong mpa-from-tpl="t"><strong mpa-from-tpl="t">01#</strong></strong></h3></br><h3><strong mpa-from-tpl="t" mpa-is-content="t"><strong mpa-from-tpl="t" mpa-is-content="t">定心不是压抑情绪</strong></strong></h3></br>人都是肉体凡胎,吃五谷,生百病,自然也会有七情六欲。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似乎成了一个难题。 王阳明的弟子徐澄在南京做官的时候,忽然收到一封家书,原来是他的儿子病危了,徐澄接受不了这个打击,很快身体也垮了。 王阳明劝慰他,<strong>现在正是磨练心性的时候</strong>。这天下没有不疼孩子的父亲,儿子生病,自己也倍感担忧,这是人之常情。可是像你这样忧思过度,自己的事情也做不下去,家人反而还要担心你,又怎么能帮助到孩子呢? 这话说得很有道理。过激的情绪如果不加控制,不但会伤害自己,而且会耽误大事,使眼前的困难变得更加复杂。<strong>那么,我们该如何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呢?</strong> 我有一个教师朋友,眼看着中考在即,她却在一个晚上意外失足,摔下了楼梯。当她意识到自己可能是摔断了腿的时候,立刻因为疼痛和恐惧哭了起来,她不知道自己和学生们该怎么办。正在这时,她忽然意识到自己需要帮助,于是她冷静地给自己拨打120求助,在救护车上,又通知了自己的爱人和学校。后来,这位朋友虽然摔成了骨折,但是因为救护及时,还是很顺利的康复了。学校得了消息,及时派出了一位经验老到的代课教师,她的学生们顺利渡过了中考,一个不落的升入了高中。<strong>如果不是朋友的沉着冷静,这件事情也不会解决的这么圆满。</strong> 人在危急时刻,难免会有情绪,让人心定,不是说让人压抑情绪。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状态就像是一座海上的冰山,表面上的举止只是露出海面的部分,而积压在潜意识中的情绪,才是导致心理问题的成因。<br></br> 对于情绪管理,心理学上讲究“要疏不要堵”的原则,适度的表达,也是控制情绪的良方。 就像我的那位教师朋友,在她大哭一场之后,她重新获得了冷静,意识到事情还没有那么糟糕,才化解了一场危机。<br></br> 这就是王阳明说的<strong>“事上磨”</strong>。有些东西嘴上说说很容易,却是需要在处理实践中磨炼的。这样的磨炼多了,我们自然就掌握了远离焦虑的技巧。 <h3><strong mpa-from-tpl="t"><strong mpa-from-tpl="t">02#</strong></strong></h3></br><h3><strong mpa-from-tpl="t" mpa-is-content="t"><strong mpa-from-tpl="t" mpa-is-content="t"><strong>定下心来,就不会有焦虑</strong></strong></strong></h3></br>王阳明生活在明朝,那时候八股取士盛行,似乎科举考试才是他这种年轻读书人的唯一出路。王阳明前后考了三次科举,其中一次科举落地的时候,他的身边有不少考生因为金榜高中而洋洋得意,也有人名落孙山,垂头丧气。唯有王阳明,虽然没有高中,却也是一脸的淡然。旁人怀疑他是不是伤心过度麻木了,王阳明却说:<strong>“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strong>落第对于一个读书人,无疑是最沉重的打击。王阳明也能像别人一样捶胸顿足,做出各种丑态,只是他看得通透。<strong>太过情绪化是于事无补的,除了让自己失了气度,没有任何意义。</strong> 其实我们的大脑非常奇妙,它时刻都在运转,几乎没有真空状态。 当我们将“这下完了”、“人生毁了”、“放弃算了”这样的负面思想赶出脑海,方案和思路,就会接二连三的冒出来。<br></br> 所以,若是可以做到此心不动,不要被焦虑和恐惧牵着鼻子走,自然会有新的转机。<br></br> 老话说的好:<strong>“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strong>。 王阳明也曾说过:<strong>“有个主宰,人得此而生”</strong>。这个主宰,就是人的主心骨,想要稳住这个主心骨,首先就要定心。不论我们遇到了什么,定下心来,保持冷静,自然就不会被焦虑侵袭。 <h3><strong mpa-from-tpl="t"><strong mpa-from-tpl="t">03#</strong></strong></h3></br><h3><strong mpa-from-tpl="t" mpa-is-content="t"><strong mpa-from-tpl="t" mpa-is-content="t"><strong>尽了力,就不必太担心</strong></strong></strong></h3></br> <br></br>人生在世,终究没有谁是容易的。我们不但要和焦虑最斗争,还要想方设法去客服现实生活中的难题。很多时候,我们已经尽力去做了,还是忍不住焦虑着这么做的后果,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 王阳明说:“<strong>若着了一分意思,即心体便有贻累,便有许多动气处</strong>”。 如果把心思放在结果上,就会动气,动气则心不安,心不安就会更加焦虑。 <strong>所谓尽人事,听天命。</strong><strong>只要我们全力以赴了,就不要再为过度的担忧劳心费力了。</strong>我们该如何确保自己已经尽力了呢?这时,我们就需要寻找解决眼前困难的更好的方法,而不是一味担心结果如何。 王阳明的弟子徐侃在花园中除草,一边拔草一边抱怨:“为什么好东西这么难长出来,坏东西却长得到处都是呢?” 王阳明说:“花草没有好坏之分,如果你需要看花,那么就是花好草坏;需要看草,又会怀疑草好花坏了。何必烦恼呢?” 徐侃不明白:“如此看来,草也是好的,难道我不能除草了吗?” 王阳明解释道:“如果你喜欢看花,这些草妨碍了花朵的生长,自然要拔掉。我只是希望你不要一看到草,就担心它会淹没花朵,然后气不打一处来,焦急得把自己头上的毛都快揪光了。草该拔还是要拔出来的,只不是不能带着怒气和怨气去拔。不急不躁,心平气和的去拔草,才是正解。” 王阳明又宽慰道:“不仅拔草的时候没必要生气发愁,就是偶尔有几次忘记拔草,或者没有拔干净,也不需要太担心。” 我们做事也是一样,<strong>无法预见最终的结果,那么就该注重眼前的过程</strong>。只要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尽心竭力,就已经是一种收获。 <p class="ql-block">如果我们控制不了自己的焦虑情绪,就会被焦虑情绪所控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摆脱这种控制最好的方式就是让自己忙起来,内心安定而充实,就没有什么好焦虑的。 <b>我们的人生不是百米赛,而是马拉松。我们要相信来日方长,有的是机会,有的是希望。</b>正如那句老话讲的:“永远不要为了不值得的人、不值得的事去操心费力”。</p><p class="ql-block">来源说明:本公众号转载文章、文字及使用配图旨在学习交流,均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转发、文字、图片都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按版权法规定妥善处理与删除 。非常感恩感谢!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王阳明简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军事家。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谥文成。有《王文成公全书》传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阳明一生坎坷,历经磨难,但崇德尚义,文韬武略,成就卓著,尤其是他创立的“心学”体系,在明以后思想界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也因此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儒学集大成者孟子、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其学术流传至今,堪称学界巨擘、“百世之师”。清代名士王士祯称赞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为“明第一流人物”。</p> <p class="ql-block">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