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岳华山

刘兵

<p class="ql-block"> 游记(十九)</p><p class="ql-block">陕西华山,古称"西岳",又称"太华山"、"中华山",华山位于陕西省历史文化故地渭南的华阴市境内,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10公里,总面积约148平方公里,最高主峰海拔为2154.9米。</p><p class="ql-block">华山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黄河,南依巍巍秦岭,是秦岭支脉分水脊北侧的一座花岗岩山。</p><p class="ql-block">华山为中国著名五岳名山之一,华山的雄伟壮丽、山势峻峭、壁崖千仞、群峰挺秀,素以"奇、险、峻、秀"驰名天下,凭借大自然风云变幻的装扮,华山的千姿万态被有声有色的勾画出来,且自古以来就有"华山天下险"、"奇险天下第一山"的美誉。</p><p class="ql-block">华山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中国十大名山之一,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列入中国国家自然与文化遗产,被评为全国四十佳旅游胜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华山巍峨的雄姿一直以奇险著称,且西岳华山蕴藏在自古以来资源丰富、景观奇特、文化渊源流长历史的大西北,镇守着进出中原的大门。</p><p class="ql-block">由于华山位于中国版图的最中央,所以古时被人们称为"中华山",中华山周边聚居的民族被称之为"中华山民族"。</p><p class="ql-block">清代国学大师、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和历代专家学者考证:中华"、"华夏"皆因"华山"而得名。中华、华夏之"华"就源于华山,华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华山有了"华夏之根"的称号。孙中山先生首先引用了"中华"这个非凡的名称,创立了"中华民国"。</p><p class="ql-block">华夏民族最初形成并居住于"华山之周",名其国土日华,其后人迹所至,遍及九州,华之名始广。</p> <p class="ql-block">这是矗立在华山景区广场的一座高31米,直径12米的"宝莲灯"雕塑。</p><p class="ql-block">"宝莲灯"柱体为温润纯洁的华山花岗岩石材筑成,柱体雕刻着盘龙飞腾图案,就像是一组美丽盛开的"莲花"。</p><p class="ql-block">"宝莲灯"基座四周雕刻"救母"、"母子相见"等八个反映"宝莲灯"故事的精彩片断主题浮雕。</p><p class="ql-block">"宝莲灯"是我国民间流传最广的一个非常美妙的历史神话故事。</p> <p class="ql-block">华山是中国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第四小洞天",也是中国民间广泛崇奉的神祗,即西岳君神。</p><p class="ql-block">三十六小洞天是道教仙境的部分,多为名山为主景或兼有山水,认为此中有神仙居住,乃众仙所居,道士居此修炼或登山请乞,则可得道成仙。分而言之,"洞天"意谓山中有洞室通达上天,贯通诸山,"福地"指的是得福之地。</p><p class="ql-block">东晋《道迹经》云:"五岳及名山皆有洞室"。所列道家称神仙居住人间的三十六处名山洞府泛称"洞天福地"。</p><p class="ql-block">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按照道教的说法,不仅天上有仙境,而且地上、山上、海上也都有仙境。而"洞天福地"就是地上的仙境,它包括"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构成道教地上仙境的主体部分,中国五岳名山则包括在三十六小洞天之内。</p><p class="ql-block">太上日:"十大洞天者,处大地名山之间,是上天遣群仙统治之所"。</p><p class="ql-block">"太上"是谁?"太上"是最大、最先、最高的意思。</p><p class="ql-block">司马迁《报任安书》中写到:"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至高无上。</p><p class="ql-block">《礼记·曲礼上》"太上贵德,太上,谓三皇五帝之世"。</p><p class="ql-block">十大洞天</p><p class="ql-block">第一大洞天,王屋山洞,号"小有清虚天",位于河南济源市王屋山。</p><p class="ql-block">第二大洞天,委羽山洞,号"大有空明天",位于浙江黄岩委羽山。</p><p class="ql-block">第三大洞天,西城山洞,号"太玄总真天",位于陕西安康市。</p><p class="ql-block">第四大洞天,西玄山洞,号"三玄极真天",位于安徽黄山市徽州区、浙江杭州、浙江淳安三地交界处。</p><p class="ql-block">第五大洞天,青城山洞,号"宝仙九室天",位于四川都江堰青城山。</p><p class="ql-block">第六大洞天,赤城山洞,号"上清玉平天",位于浙江天台县赤城山。</p><p class="ql-block">第七大洞天,罗浮山洞,号"朱明曜真天",位于广东增城和博罗两县间罗浮山。</p><p class="ql-block">第八大洞天,句曲山洞,号"金坛华阳天",位于江苏句容茅山。</p><p class="ql-block">第九大洞天,林屋山洞,号"左神幽虚天",位于江苏吴县。</p><p class="ql-block">第十大洞天,括苍山洞,号"成德隐玄天",位于浙江仙居和临海间的括苍山。</p><p class="ql-block">太上日,三十六小洞天在诸名山之中,亦上仙所统治之处也。</p><p class="ql-block">三十六小洞天</p><p class="ql-block">第一小洞天,霍童山洞,名"霍林洞天",位于福建长溪县(今霞浦县)霍童镇,古长溪县是宁德地区在唐代的建置。</p><p class="ql-block">第二小洞天,东岳泰山洞,名"蓬玄洞天",位于山东泰安市。</p><p class="ql-block">第三小洞天,南岳衡山洞,名"朱陵洞天",位于湖南衡山县。</p><p class="ql-block">第四小洞天,西岳华山洞,名"总仙洞天",位于陕西华阴市。</p><p class="ql-block">第五小洞天,北岳常山洞,名"总玄洞天",位于河北曲阳县。</p><p class="ql-block">第六小洞天,中岳嵩山洞,名"司马洞天",位于河南登封市。</p><p class="ql-block">中国五岳名山均排在三十六小洞天前六位,但是名气不算太大的霍童山却名列三十六小洞天之首位,在这里就要说一说道教名山霍童山。霍童山,神仙霍童所居,谓霍林洞天。霍童山在道教地位显赫,在晋代,霍童山就是道教重要的修养地,在唐代就已经名列天下三十六洞天榜首,甚至居于五岳名山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嵩山之上,所以,霍童山被誉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第一洞天。</p><p class="ql-block">霍童山是中华道教南方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为道教教主之一的东华帝君演道之所,亦是道教司命都府所在地,为道教传经之所,地位无比尊崇。</p><p class="ql-block">唐代宫廷大道士司马承祯在《天地宫府图》书中写到:"第一霍童山洞,周回三千里,名霍林洞天,在福建长溪县,属仙人王伟玄治之"。</p><p class="ql-block">《列仙传》记载,周朝春秋时期,霍童真人在此山修道成真,山故名"霍童山"。</p><p class="ql-block">《寰宇记》载:列仙霍童华山游处。</p><p class="ql-block">唐天宝六年,唐玄宗封"霍桐山"为"霍童山",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第一洞天。</p><p class="ql-block">海南三亚有一个《大小洞天景区》,是中国最南端的道家文化旅游胜地,古称"鳌山大小洞天",被誉为"琼崖八百年第一山水名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个景区有一个著名景点也叫"小洞天",尽管它很古老,极有特色,但是很遗憾,它没有被唐朝司马承祯列入三十六小洞天之内。"大小洞天"景区,其实这个景区的名字起的总是让人觉得缺点什么?实际上缺的就是景区只有"小洞天",没有"大洞天"。</p><p class="ql-block">那么,"大洞天"在哪里呢?我查询了许多有关资料,认为分界洲岛上的那个洞穴比较贴近三亚《大小洞天景区》缺失的那个"大洞天"。</p><p class="ql-block">三亚"大小洞天景区"里的"小洞天"和陵水"分界洲岛景区"里的"大洞天",这两个洞的情况差不多基本相同。只是在古代排序"十大洞天"和"三十六小洞天"榜名中,三亚"大小洞天景区"和陵水县分界洲岛景区的"小洞天"、"大洞天"均史上无名。</p><p class="ql-block">我曾多次去过"大小洞天景区"和"分界洲岛景区",我个人认为"大洞天"指的可能就是分界洲岛上的一个自古以来就一直被当地渔民称为"大洞天"的大石洞。</p><p class="ql-block">美丽的分界洲岛是海南南北气候的分界线,是琼南与琼北的自然地理边际线,是古代北边的琼州府境与南边的崖州府境管辖地的分界线,现今陵水黎族自治县与万宁市两地的行政分界点。"分界洲岛景区"是中国首家5A级海岛型景区。</p> <p class="ql-block">西岳华山被道教尊为三十六小洞天第四小洞天,从远古时代始,这里就是人们朝拜神仙的地方,传说道教始祖老子、太上老君、铁拐李都曾来过这里炼丹,至今在南峰还保留着他们的炼丹炉。</p><p class="ql-block">华山共有72个半悬空洞,道观20余座,其中玉泉院、都龙庙、东道院、镇岳宫被列入全国重点道教宫观。</p><p class="ql-block">华山山体相当广阔,华山山脉是深层侵入的花岗岩浑然巨石,顶部是粗粒斑状花岗岩,中部是中粒花岗河长岩及麻状花岗岩。</p><p class="ql-block">华山由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石体构成,它的洐化历史可追溯到1.2亿年前,华山山脉地区的地壳发生活动,岩浆开始沿着裂缝向表层地壳上升侵入,在三千米至六千米深处冷却,凝结成岩。</p><p class="ql-block">从新生代燕山期约七千万年以前,华山山脉的地壳继续上升,而渭河地带相反向下凹陷,这种内动力地壳作用形成了秦岭北麓的大断层。</p><p class="ql-block">华山花岗岩有较多而明显向西移动的节理和断层,还有近乎水平之大小,纵横的断层和节理,将完整的花岗岩体分割成大大小小的岩块,在纵横河流的切割活动中,风化剥蚀形成了一座座峻秀的陡峭山峰和许许多多奇形怪状的巨大岩石。</p><p class="ql-block">据《山海经》记载:"太华之山,削成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华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峰,主峰区有南峰"落雁"、东峰有"朝阳"、西峰有"莲花",三峰鼎峙,有"势飞向云外,影倒黄河里"之势,人称"天外三峰"。华山还有北峰"云台"、中峰"玉女"两峰相辅于侧,三十六座小峰罗列于前,虎踞龙盘,巍峨耸立。</p><p class="ql-block">华山之名,最早出现于《山海经》和《禹贡》中,即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华山"之名。</p><p class="ql-block">《水经·渭水注》载:其高五千仞,削成四方,远而望之,又若花状。古"花"、"华"两字通用,故"华山"即"花山"。</p><p class="ql-block">华山被称为"西岳"与"东岳泰山"并称,最早见于《尔雅·释山》一书。"西岳"这一称呼据说是因平王东迁,华山在东周王国之西,故称"西岳"。</p><p class="ql-block">再后秦国建都咸阳,西汉帝国建都长安,都在华山之西,所以华山那时候不再称为"西岳"。直到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建立了东汉政权,成为东汉王朝开国皇帝,此后华山就又恢复了"西岳"之称,并一直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沿着华山拾阶而上,踏步末端就能看到一座敕建"尊严峻极"、"天威咫尺"牌楼,这座牌楼为生铁铸造,是按照西岳庙内"天威咫尺"牌坊等比复制而成。牌楼南北两面均有楹联,面南楹联:"普四方利物之恩康疆福寿,跃七气素真之表正直聪明"。面北楹联:"职方纪豫控楚相秦拱冀,月令司秋序生春长夏藏冬"。牌坊用线画、减底、浮雕、圆雕等技法精雕细刻,将中国传统文虎、宗教伦理、民俗文化融为一体,天上人家、飞禽走兽、虫鸟花卉,应有尽有。</p> <p class="ql-block">沿台阶一直往上,走到"太华索道"入口,就即将开始了华山的惊险之旅。</p> <p class="ql-block">由于华山太险,所以唐代以前极少有人登临,历代君王祭西岳,都是在山下汉武帝敕修的西岳庙中举行大典。《尚书》载,华山是"轩辕皇帝会群仙之所"。《史记》载,黄帝、虞舜都曾到华山巡狩。秦昭王时命工匠施钩搭梯攀上华山。</p><p class="ql-block">魏晋南北朝时期,还没有通向华山峰顶的道路。直到唐朝,随着道教兴盛,道徒们开始居山建观,逐渐在北坡沿溪谷而上,开凿了一条险道,形成了"自古华山一条路"。</p><p class="ql-block">华山的索道叫做《太华索道》,索道线路斜长4211米,相对高度894米,索道穿硐入室。索道设备自法国引进,采取全程数字自动化控制系统达世界一流水平。</p><p class="ql-block">索道上站设在华山西峰巨灵足南侧绝壁硐室内,西峰索道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条采取崖壁开凿硐室站房,起伏式走向,设中间站的单线循环脱挂式索道。</p><p class="ql-block">根据我的经历,游览华山,我觉得还是选择西峰索道上,北峰索道下的路程稳妥可行。乘坐索道游览既免去了爬山攀岩之辛苦,节约了宝贵的时间,又为老人和孩子们创造了便利条件,还可居高临下从索道上俯瞰华山的险峻山峰和美丽奇妙的风光。</p><p class="ql-block">华山西峰比北峰海拔高,而且在索道上看风景的时间要更长一些。</p><p class="ql-block">这几张峻峭巍峨的华山山峰照片,是我在索道缆车上使用手机拍摄的。</p> <p class="ql-block">华山西峰太华索道路线看起来像是一个"W"型,这也区别于传统索道一直上升趋势的状况。上山爬行的时候,同时也有下降。</p><p class="ql-block">踏上太华索道缆车,尽管我胆量大,在当时的心里也还是有一点丝丝不安。</p><p class="ql-block">随着缆车进入索道的那一刻,马上就传来缆车内游客的一阵惊叫声,我感觉好像缆车一下子把我抛向了广袤的天空,在那一刹那,致使我的心里也是一咯噔。云里雾里,往前看是崇山峻岭,低头看是万丈深渊。尤其是经过不同索道支架时,会有轻微的颤动,让人胆战心惊。缆车一会像是穿行于蓝碧彩云端,一会又穿行于千仞绝壁间。华山索道的惊险,瞬间感觉是在万丈深渊之上,看不到山峰的连绵起伏,只有刀削斧砍般的孤山如一堵墙般在眼前。</p><p class="ql-block">随着观光索道的升高,在缆车中视野豁然开朗,远处的山峰及缆车时而被云雾环绕,时而千仞山崖景观扑面,时而露出尖尖一角,时而空谷开合峰岭竟秀,时而瞬间无影无踪,仿佛是超级大师的魔术变幻,令人惊叹,叫绝!俯视云雾飘过的地方,又犹如童话世界,令人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索道上一路只见山峰壁立,壑深沟险,漫山遍野的红枫叶把峻险的华山装扮得更加迷人。西峰索道横跨了一整个峡谷,一条钢索向云雾中伸去,随谷就岭,忽而钻出云层,忽而俯冲前行。随着山势起伏和山风吹拂,摇荡在群山岩峰中。</p><p class="ql-block">华山因山上天气多变,形成"云华山"、"雾华山"、"雨华山"、"雪华山"的奇特景象,给人以仙境的美感,这就是所谓的西京王气之豪。</p><p class="ql-block">缆车西峰索道站口就是崖壁中开凿出来的洞,从中可以看出修建这条索道的艰难程度。</p><p class="ql-block">在乘坐缆车整个过程中,始终有一些轻微的摇晃,我认为再有定力的人,这个时候也难免会有一丝心悸。这让我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感受刺激和惊险,享受索道和过山车的双重体验。</p><p class="ql-block">西峰索道登华山的特点就是游览距离长,景域美,效率高。感叹大自然造化,鬼斧神工的西岳华山,更加叹服人类挑战,征服天险的胆魄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通往西峰顶的道途中,有用中、英、朝三国文字标示的指路牌。</p><p class="ql-block">南峰(落雁峰) 西峰(莲花峰)</p><p class="ql-block">中峰(玉女峰) 北峰(云台峰)</p><p class="ql-block">东峰(朝阳峰)</p> <p class="ql-block">西峰是华山最秀丽、最险峻的山峰之一,峰顶"翠云宫"前有一巨石状如莲花,故又名"莲花峰"。</p><p class="ql-block">西峰海拔2082米,是华山主峰之一,也因其位置居西而得名,又因峰巅有巨石,形状好像莲花瓣,古代文人还称其为"芙蓉峰"。</p><p class="ql-block">徐霞客《游太华山日记》中记述:"峰上石耸起,有石片覆其上,如荷花"。</p><p class="ql-block">李白诗中"石作莲花云作台"的石,指的就是西峰此石。</p> <p class="ql-block">西峰上景观比比皆是,翠云宫、莲花洞、巨灵足、斧劈石、舍身崖等,这些景点不仅有众多精美的题词石刻且还伴有许多美丽而动人的神话故事,其中尤为"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在民间流传最广。</p> <p class="ql-block">这是横卧在西峰的"劈山救母"巨石,劈山救母,又名"宝莲灯",是古代中国神话故事传说之一。其故事主要情节为圣母与刘玺成婚,生下儿子沉香。圣母之兄竟盗走"宝莲灯"将圣母压在华山之下。十五年后,沉香学成武艺劈山救母,"宝莲灯"重放光明。</p> <p class="ql-block">古代"劈山救母"的故事流传已久,在民间广为人知。在宋代、元代戏文创作的《刘锡沉香太子》、杂剧《沉香太子劈华山》、《劈华山救母》等,历史均有记载。</p><p class="ql-block">新中国建国后,文化部门根据《沉香劈山救母》改编的《宝莲灯》,深受群众欢迎,广为流传。</p> <p class="ql-block">神话故事《宝莲灯》中,沉香劈开的巨石——"斧劈石"。</p> <p class="ql-block">西峰就是《宝莲灯》中的沉香劈山救出三圣母的地方。在翠云宫边上有一巨石中间劈开,如被斧劈,故名"斧劈石",旁边伴有宝莲灯,一柄长把大斧立在巨石边。</p> <p class="ql-block">沿着"斧劈石"边石道向前可以看到"守身崖"三个大字,上方还刻着"孝顺父母"四个小字,旁边刻写着"北地米万钟"题字样,北地指的是北部地方,古代地名"北地郡",即今陕西、甘肃、宁夏一带。米万钟是明朝著名画家,仕至朝廷太仆少卿,官位正四品,是太仆寺副长官。太仆寺主要职责是管理全国马政,调配宫廷大典马匹,训练战马等,太仆寺相当于现代军队的装备部门。后来,米万钟隐退石隐庵当了一名居士。</p><p class="ql-block">"守身崖"位于西峰顶部的北侧,传说古时一孝子,为救父母,许愿舍身,后父母病愈,孝子在此跳崖未亡。因此,古人将这里称为"舍身崖",后改为"守身崖"。</p> <p class="ql-block">步步登高上天台,需要手紧握铁链,脚踏石阶,才能爬上峰顶。</p> <p class="ql-block">莲花洞,也叫"莲花石",又名"明阳洞"、"太乙蓬台"。位于西峰翠云宫前。西峰顶上这一呈馒头形巨石,高约十米,为花岗岩球状风化体岩。这块巨石由于常年雨水冲蚀,岩体上布满皱纹,从远处观望,整个全石如莲花瓣覆盖石上,峰顶的松树就像莲花的莲蓬一样,酷似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蕾,蕾上覆盖一片云形石,就像一面巨大的荷叶,所以被古人称之为"莲花洞",是西峰奇景之一。</p><p class="ql-block">这块莲花状巨石下侧有一石洞,深广约二十平方米。洞内周壁原塑有三十六天尊神像,神像色彩绚丽,造型生动,为洞中修炼道士王遇真所造。据洞碑记,"莲花洞"开凿于明嘉庆元年至六年(1522--1527年),是陕西西安府域出家道士所开凿。最为可惜的是"莲花洞"神像和开洞道士的名字,后来都被人为毁损。</p> <p class="ql-block">西峰南崖有一条山脊与南峰相连,陡峭的山脊长300多米,石色苍黛,形态好似一条屈缩的巨龙,古人称为"屈岭",也叫小"苍龙岭",是华山著名的险道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苍龙岭的"登天云梯处"。</p> <p class="ql-block">华山崖壁名人雅客题刻遍布,工、草、隶、篆字体琳琅满目。华山群峰堪称是一巨大的露天书法石刻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这是矗立在华山西峰的"杨公塔","杨公"指的是西北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p><p class="ql-block">杨虎城将军于1931年春游览了华山,下山后对华山诸景赞不绝口,将军老母听后也对华山表示了极大兴趣。于是杨将军筹集资金整修山路,于险要处皆加索置栏,在当年秋后陪同母亲登临华山揽胜。</p><p class="ql-block">为纪念此次华山游,杨虎城将军在华山西峰、东峰各建塔一座,人们称之为"杨公塔"。</p><p class="ql-block">此塔为四面塔,塔四面均有杨虎城将军亲笔书写的"万象森罗"、"拓迹巍峨"、"高掌远跖"、"众山之长"赋辞。</p><p class="ql-block">西峰、东峰两塔巍然屹立,遥遥相望,寄托了杨虎城将军思念母亲的情思和孝母之心。</p> <p class="ql-block">古代文人吟咏西峰的诗文很多,唐代国子监殿试教以"莲花峰"上题。唐刘得仁《监试莲花峰》诗日:"太华万余重,岧峣只此峰。当秋倚廖泬,入望似芙蓉。翠拔千寻直,青危一朵秾。气分毛女秀,灵有羽人踪。倒影便关路,流香激庙松。尘埃终不及,车马自憧憧"。</p> <p class="ql-block">南峰—华山最高峰,也是五岳最高峰,华山主峰之一,海拔2154.9米,古人称它是"华山元首"。</p><p class="ql-block">南峰峰顶最高处就是华山绝顶,登上南峰绝顶,你就会顿感天近咫尺,青天在握,星斗可摘。举目环视,群山起伏,苍苍莽莽,黄河渭水如丝如缕,漠漠平原如帛如绵,八百里秦川尽收眼底。站到南峰峰顶能够使你真正领略华山高峻雄伟的博大气势,享受如临天界、如覆浮云的神奇情趣。</p><p class="ql-block">峰顶有天池一座,上乘天泽,下接地脉,池水涝不盈溢,旱不耗竭。因此处是华山最高峰顶,故称为"仰天池"。</p> <p class="ql-block">南峰南侧是千丈绝壁,直立如削,下临断层深壑,陡峭的岩石山,就像是斧劈刀削般的峰矗山巅,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称奇!</p> <p class="ql-block">华山论剑碑——在华山的南峰、北峰、金锁关等地方都竖立着"华山论剑"石碑。</p><p class="ql-block">"华山论剑"出自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神雕英雄传》,原意是在华山比武,引申为公开的比武或学术争鸣,"华山论剑"四字为金庸先生所题写。</p> <p class="ql-block">华山南峰又称"落雁峰",传说是因为回归大雁常在这里落下歇息,故得名"落雁峰"。</p><p class="ql-block">登山人都以能攀上华山绝顶而引以为傲。</p><p class="ql-block">历代名人文豪往往在此豪情激发,挥毫赋诗,因此留给后世的诗文记述颇多,峰顶摩崖题刻,更是琳琅满目,俯拾皆是。</p><p class="ql-block">宋代名相寇准赞诗日:"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在人世间广为流传。</p><p class="ql-block">爱国名将杨虎城将军在"落雁峰"还修建了一座亭,人称"杨公亭"。</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坐落在南峰,相传道教始主"老子"、太上老君、铁拐李在华山的炼丹炉。我仔细观察了一下,觉得这座炉好像是后来仿制的炼丹炉。因为这座制作炼丹炉的花岗岩石有点太新了。</p> <p class="ql-block">华山东峰——华山主峰之一,海拔2096.2米,因其位置居东得之东峰名。峰顶有一平台,居高临险,视野开阔,是著名的观赏日出的地方,人们称之"朝阳台",东峰也因之被称为"朝阳峰"。</p><p class="ql-block">东峰峰顶有一块略大的空地,旁边可拉铁索走到往外延伸的山峰最远处,就是观日出的最佳位置。这里的景色是无与伦比的,云雾缭绕,如仙境一般。</p> <p class="ql-block">"鹞子翻身"——这个景点是通往"下棋亭"的必由之路,为华山著名的险道之一。其路凿于"倒坎"悬崖上,下视唯见寒索垂于凌空,不见路径。登山者至此,须面壁挽索,以脚尖探寻石窝,交替而下,其中有几步须如鷹鹞般左右翻转身体才可通过,故名"鹞子翻身"。</p><p class="ql-block">在攀爬"鹞子翻身"的全程中,绝不能有丝毫的松懈,一定要全神贯注,集中精力,手要抓紧,眼要看准,膝要顶住,脚要踩稳。在攀爬中千万要小心翼翼,在看不见下面情形下,就要用脚来试探,一步一个石窝的往下攀爬。攀爬过程中还有一小段只有一边上的铁索可以抓握,这一小段的艰难过程,需要攀登者的坚韧毅力和勇敢精神,掌握好身体的平衡,来完成跨越这一华山险道。</p><p class="ql-block">论危险,论难度,我觉得"鹞子翻身"要比"长空栈道"还要艰难的多。</p> <p class="ql-block">看这块突出岩山的石头,很像鹞子身形,在此往下看就是千丈深壑,足以使人心惊胆颤。</p><p class="ql-block">我在"鹞子翻身"景点旁观看了很长时间,也没有看有一个人敢亲身去体验。我到景点近处仔细观察了一下,致使胆子比较大的我也感到了自己的腿有些发软,觉得此景点的确太危险,为了安全起见,我随即打消了去尝试攀爬"鹞子翻身"的念头,只是拍了几张照片予以留存。</p> <p class="ql-block">华山下棋亭,又称为"博台",位于华山东峰之侧,华山著名景观之一。</p><p class="ql-block">相传汉武帝时,卫叔卿(传说中的仙人)修道于华山,武帝命使臣及其子度世到华山召还,见叔卿与人博戏于石上,因此得名"博台"。</p><p class="ql-block">又传赵匡胤为感谢华山道士指导,做官后来华山寻找此人。途遇道士陈抟,见有棋盘、棋子放置于桌上,便打赌下棋。二人两盘棋博弈后,赵匡胤便输光了所带钱物。第三盘棋又把华山给输掉了。所以有:"自古华山不纳粮,皇帝老子管不住"的传说。据说,北宋时期华山地界是不征税的。</p><p class="ql-block">后人特为此事在"博台"处建了一个铁亭,称为"下棋亭",以示纪念!此亭60年代被毁。1985年,相关部门在铁亭处又建造了一个石亭,亭中有一石桌,石桌旁有四个石凳,石桌上保持着当年赵匡胤与陈抟下棋时的残局。</p> <p class="ql-block">东峰峰顶生满高大的巨桧乔松,浓荫蔽日,环境清幽靓丽。自松林间穿行,上有团彩绿荫,如伞盖冠,耳畔阵阵松涛,如吟如咏,使人顿觉心旷神怡,超然物外。</p> <p class="ql-block">朝阳峰不仅地势险峻而且风景秀丽,居东临险,视野开阔。站在东峰之巅,沐浴着朝阳,置身其中,抬眼看漫山的青绿映衬裸露的岩山石峰,感受清爽的山风吹拂山花随风摇曳的精彩画面。</p> <p class="ql-block">这个险道景点叫做"云梯",云梯的意思就是梯子挂在云端,登梯入云。这个攀岩处凿于东峰绝壁,两端垂直,中间突出,一直相传"非好汉不能登临"。</p><p class="ql-block">不知爬山的人会不会对攀爬"云梯"情有独钟,但华山的"云梯"不仅长且还十分的陡峭,这上面所有的阶梯基本上与地面都是垂直的,直达90度。尽管景区在岩壁边提供了铁链让攀爬的游客可以抓着爬上去,但是,这么陡峭的"云梯",想要顺利的爬上去,还是非常难度的。最为揪心的是,一旦你选择走上这条"云梯"的时候,是不允许你中途放弃的,你必须要全程都走下去,绝对不可能掉头,因为在你的后面会跟着其他人在攀爬,你选择掉头,不仅影响了登梯秩序,甚至还会危及大家的人身安全。</p><p class="ql-block">你要中途下来,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它可能会让你付出更多的艰辛和精力。</p><p class="ql-block">这个"云梯"处是在先人凿建的基础上,政府投资加以修建,成了今天的一个旅游景点。尽管它是一个险道,但每年来这里攀爬的人还是络络不绝。</p><p class="ql-block">我认为这个"云梯"难度不大,于是我很轻松的顺利攀爬到台顶。</p> <p class="ql-block">这是矗立在东峰的"杨公塔",巍峨险峻的山峰,将"杨公塔"托衬得更加雄伟壮观,与西峰的"杨公塔"遥遥相望。</p> <p class="ql-block">东峰顶上书形雕塑石书,石书中刻写着有关"杨公塔"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古时登东峰道路艰险,《三才图会》记述:山岗如削出的一面坡,高数十丈,上面仅凿了几个足窝,两边无树枝藤蔓可以攀援,登峰者只有趴在岗岩石上,脚手并用,爬行才能到达峰巅。现今攀登条件好多了,景区已开辟并拓宽了好几条登峰台阶路,使登山者能够安全登峰,顺利到达峰顶。</p> <p class="ql-block">中峰——居于东、西、南三峰中央,是依附在东峰西侧的一座小峰,古时曾把它算作东峰的一部分,但今已把它列入华山主峰之一。</p><p class="ql-block">中峰又称"玉女峰",海拔2037.8米,传说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年轻人名萧史,善吹洞箫,引秦穆公之女弄玉爱慕,弄玉抛弃宫廷荣华富贵,与萧史同来华山隐居,玉女峰由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玉女峰其峰形如鸟头,上丰下缩。峰上林木葱茏,环境清幽,奇花异草多不知名。穿行其中,香浥禁袖。峰顶有一巨大的石梁,形状像龟,后人为了纪念不慕荣华的弄玉,在龟背上建了一座玉女祠。传说西峰是弄玉的修身之地,萧史弄玉的传奇爱情故事就发生在此。</p> <p class="ql-block">在玉女祠南边石板上有一棵古松,人称"无根树"。由于此树周围条石垒彻并无土壤,只有一洞,古树生长其内,堪称一绝。可惜的是这棵古树面临枯萎,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p> <p class="ql-block">岩壁条石旁有一石臼叫"玉女洗头盆",盆虽不大,但容量却不小。</p><p class="ql-block">唐代杜甫《望岳山》诗日:"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明朝顾盛正《登华山》诗:"金神法象三千界,玉女明妆十二楼"。</p> <p class="ql-block">中峰多数景观都与萧史弄玉的故事有关,如玉女崖、玉女洞、玉女石马、玉女洗头盆等。</p><p class="ql-block">玉女祠建在峰头,传说当年秦穆公追寻女儿来到华山,结果一无所获,绝望中在此峰建祠纪念。祠内供有玉女石塑一尊,设有客堂,内有光绪皇帝上山时居住过的"龙床"、康熙皇帝赐的黄罗伞和蟒袍、慈禧太后赐的凤冠玉带,还有慈禧书写的"鸾泰凤舞"匾额和光绪皇帝书写的"仙苑花雨"匾额。</p><p class="ql-block">玉女峰虽不如天外三峰之高险,但景致却极优雅,历代留下的摩崖题刻很多,诸如"双手擎天"、"砥柱中天"、"揪剑吉祥"、"皇图巩固"等,都是几尺大字,个个苍劲有力、龙飞凤舞,看上去真是一种艺术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壮观美丽的巨型崖壁条巨石,让人惊艳称奇!</p> <p class="ql-block">"无上洞"——位于金锁关东南,登东峰时可与无上洞一侧路过。此洞面北而开,洞里面积十余平方米,洞内石壁上有多处题刻,大多为明朝正德、嘉靖年间所题。从这些题刻和洞的造型风格来分析,"无上洞"开凿于金元时期。</p><p class="ql-block">我去的时候,此洞锁把门,进不去,洞外边严严实实,看不到洞里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金锁关——是建在三峰口上的一座城楼般石拱门,是经五云峰通往东、西、南三峰的咽喉要道,锁关后则无路可通。杜甫《望岳》诗中"箭栝通天有一门",就是指的这里。华岳为仙乡神府,只有过了通天门,才算进入仙境。所以才有了"过了金锁关,另是一重天"的民谣。</p><p class="ql-block">金锁关门城楼始建于唐代,明末道士胡真海进行了大规模改建和修缮。康熙十八年道士阳隐重修,民国三十四年道士袁高善重修,1955年道士韩法升又重修。由于天灾人祸,原建筑毁损仅存残迹。1985年人民政府重筑关门,形制规模皆佳于前。</p> <p class="ql-block">金锁关北接五云峰,南控落雁峰,东西两侧壑深千丈,关前仅有一米的台阶石径。环周古松苍翠,奇石林立,常有祥云环绕,风光迤逦无比。</p><p class="ql-block">金锁关关内关外登山路两侧铁索上情侣锁、平安锁重重叠叠,红绳彩线迎风摇曳,颇为壮观,成为关前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五云峰西临深壑,崖壁陡峭,东西面较平缓,是从北峰去往东、西、南三峰的必经之地。此峰处在苍龙岭和金锁关之间,是一座南北走向的峰头。峰上攀山道路千折百回,别具一格,道路两边青松成林,风景秀丽。每当深秋季节,松翠枫赤,山花耀目,在阳光照耀下,犹如五色彩云,故得名五云峰。</p><p class="ql-block">五云峰所处位置居东西南北中央,在古代也曾被称为中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一大一小两块形态奇特的石头,叫做"日月岩"。它在天梯之上,梯尽北折,一大岩如茂石矗立,四周无依,形如斩块,大有一触即崩之势。因岩上有两个圆形石纹,与日月相似,故此得名日月岩。</p><p class="ql-block">关于日月岩得名,还有一说,中央崖体一裂为二,形成一大一小两块石头,人们便指大者为日,指小者为月。大岩石上的四个字是"云天孤光"。</p><p class="ql-block">华山以石著名,山上每一处奇石都有一个美丽而动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擦耳崖——是北峰至天梯下的一段险道,它西傍悬崖峭壁,东临万丈深壑,是一处非常险要的地段,是华山著名险道之一。</p><p class="ql-block">这条险道古代时路面非常窄,只能容得下一只脚,行人通过时,必须肚腹紧贴着崖壁,双手还要抠着石窝,但由于"受手者不没指,受足者不尽踵",就只能像粘在崖壁上的小动物一般,故名"擦耳崖"。</p><p class="ql-block">现今这里发生了很大变化,这里的路已经不难走了,为保证游客安全,路边加固了护栏围挡,可容两人并肩前行。</p><p class="ql-block">明代文人,官至明代朝廷国子博士一职的袁宏道,曾有诗描写擦耳崖之险:"普客时时属耳垣,倚天翠壁亦可言。欲知危径欹危甚,看我青苔一面痕"。形容人经过这里,不仅要贴崖擦耳,甚至脸皮都沾上了青苔。</p> <p class="ql-block">华山北峰——华山主峰之一,海拔1614米。北峰四面悬绝,上冠景云,下通地脉,巍然独秀,犹若云台,因此得名"云台峰",又因其位置居北,又叫作北峰。</p> <p class="ql-block">北峰是登临华山其它四峰的要冲,它的海拔高度虽然不及其它几峰,但山势非常险峻,三面都是绝壁,只有一条山岭通向南面,地势十分险要,是易守难攻之地。</p><p class="ql-block">当年"智取华山"的真实故事就发生在北峰这里。解放军在当地老乡的指点帮助下,用竹竿和绳子从绝境处登山北峰,从而全歼妄想凭借北峰之险负隅顽抗的国民党华山之残敌。</p><p class="ql-block">原来"自古华山一条路",现在已经有了两条路。一条是传统登山路,另一条是"智取华山"一条路。</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大荔军分区路东总队智取华山司令部旧址。</p> <p class="ql-block">华山这个名字,我是在读小学的时候,学校组织观看《智取华山》电影,我才第一次知道了华山。巍峨壮丽的华山,惊心动魄的战斗,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电影《智取华山》也是我最喜欢的军事影片之一。</p><p class="ql-block">建在西峰的一座纪念人民解放军智取华山的纪念亭,亭柱两旁楹联,"千秋功勋三军猛勇震天地,万代楷模将士奇智惊鬼神"。</p> <p class="ql-block">这是纪念亭内刻写着"军魂"两个大字的石碑,让中国人民铭记历史,发扬人民子弟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p> <p class="ql-block">华山风景名胜区立此纪念碑,石碑上介绍了当年解放军解放华山的英雄事迹。</p> <p class="ql-block">华山风景名胜区在景区内矗立一座解放军智取华山的群体雕塑,以供人们瞻仰。</p><p class="ql-block">1949年5月中旬,遭人民解放军重创的国民党保安第六旅旅长韩子佩率惨部400余人逃窜至华山据守。</p><p class="ql-block">华山的东、西、南三面都是层峦叠嶂、悬崖峭壁,无路可走,只有华山的北面可以上山,即人们所说的"自古华山一条道",但这条道也是异常崎岖难攀。国民党韩子佩残部妄想凭借华山"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地势负隅顽抗。</p><p class="ql-block">西北野战军大荔军分区路东总队侦察参谋刘吉尧带领一支侦察分队,在当地群众引导下,攀爬到了敌戒备森严的华山北峰,一举攻下北峰,活捉了敌旅长韩子佩。</p><p class="ql-block">智取华山一役,敌军兵力超过我军50倍,是我军"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战后,刘吉尧光荣出席了"全国英模代表大会",并被授予"全国特等战斗英雄"的荣誉称号。尔后,"智取华山"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事迹被拍成电影,在全国广为传颂。</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块极似中国现制版图的变质岩"中华石",距今已有23—27亿年,此石于2002年5月20日在华山仙峪景区内发现,有关部门将这块惟妙惟肖的奇石命名为"江山永固中华石"。</p> <p class="ql-block">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中国之大,名山大川重名有之。一说起华山,我们大家都知道,那是五岳之中的西岳,中国十大名山之一。其实,据我查证得知,中国的大地上,叫华山名字的共有五座山。</p><p class="ql-block">第一座华山坐首位的理所当然就是陕西的西岳华山。</p><p class="ql-block">第二座华山是山西华山,亦称花山,又称东华山,主峰海拔1300.2米,位于山西省沁县境内。山势绵延平缓,山峦隽秀苍翠,峰顶林木抱隐古刹,四周岩石历经风雨侵蚀,怪石嶙峋,直如刀削。</p><p class="ql-block">古有诗云:"凌空削出碧芙蓉,疑是蓬莱第一峰。怪石悬岩蹲虎豹,奇松拔地走蛟龙"。</p><p class="ql-block">第三座华山是江苏华山,亦小华山,又名小烛山、瓦山,主峰海拔46米。位于苏州市西北郊,东西走向,长1公里,宽0.3公里,为商周时代的华山遗址,已被列为市重点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第四座、第五座华山都是山东的华山,均在济南市。这两座华山的特点是:一个很小,但名气大;另一个虽美,却无人知。</p><p class="ql-block">先说一下山小名气大的华山,古名"华不注",又名金興山,俗称华山。海拔197米,位于济南市历城区华山历史文化湿地公园内。此山每当夏秋阴雨连绵之时,半山腰上云雾缭绕,烟雨蒙蒙,酷似仙境,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诗日:"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被当地人称"华山戴帽"。它是一座历史名山,素以奇秀险峻、苍翠欲滴著称,平地突起一峰,宛如利剑一把,拔地而起。元代书画家赵孟頫来济南,登千佛山,看到济南东北方向一幅天然的画卷,美的醉人。于是创作了一幅《鹊华秋色图》,此图声名大噪,被众人追捧,并被数代皇帝收藏。此画不仅让济南华山出了名,也成为中国古代文人山水画的代表作。</p><p class="ql-block">济南的这座小华山风景优美,怪石嶙峋,难以登攀,虽然山峰很小,但它是济南人满满的骄傲!</p><p class="ql-block">再说说济南的另一个华山虽美,却无人知的华山。这座山,不仅外地人不熟悉,甚至连好多济南本地人都非常陌生。</p><p class="ql-block">这座华山位于济南莱芜区国家森林公园内,海拔918.7米。园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沿泉水潺潺的峡谷上行,两岸苍松翠柏,花草清奇,谷深林幽,奇形怪状的山石突兀而出,尽头有数十米飞瀑从岩壁上倾泻而下,风光优美迷人。</p> <p class="ql-block">西岳华山是五岳中山势最险,海拔最高的,自古华山一条路,这条路常常是石缝中直上直下,悬崖旁栈道惊魂,山脊上一路通天。</p><p class="ql-block">华山的山所见是陡峰耸立,壁崖千仞,劈石危悬,奇松兀立;山径锁满铁链,山头云涛翻滚,山下平川绵延。一幅幅壮丽画面,描绘出气势磅礴的西岳傲姿雄风。</p><p class="ql-block">西岳华山,倚天拔地,直插云霄,天外三峰,云中莲花的西岳,巍峨的雄阔意境。</p><p class="ql-block">站华山之巅,眺望如丝如带的渭河、壮阔雄伟的群山、犹如飘摇在云海之中的彩带,将华山的奇险尽收眼帘。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仙、大文豪李白诗日:"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p><p class="ql-block">风从天上来,云从脸旁过,壮丽景致莲花开。</p><p class="ql-block">雄伟巍峨的华山,云雾缥缈时山色空蒙,风起云涌时云涛翻腾,云团漂浮时丹青画卷,天高祥光时蓝天如洗。</p> <p class="ql-block">华山的美,绝不仅仅是因为其秀险难攀,傲气浩然;华山的美,还在于它的历史文化源远,名胜古迹俯拾皆是;</p><p class="ql-block">华山自古奇绝天下,再加上"劈山救母"、"华山论剑"、"赌输华山"、"陈抟老祖"、"智取华山"等广为流传的传奇故事,更加丰富了华山的文化内涵,为华山美景增添了许多人文色彩。</p><p class="ql-block">不到长城非好汉,"未入华山枉入秦",这就是西岳华山。</p><p class="ql-block">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雨磨砺的华山,是一座奇险峻秀、风景优美、翠黛如林的山峰,有巧夺天工之俊美,有鬼斧神工之造势,是一座充满历史文化的山,一座充满侠武精神的山,一座衍生了无数令人神往的神话故事的山,这就是西岳华山的魅力所在。</p><p class="ql-block">我一共用了6个多小时的时间,攀爬游览了基本上整个华山景区,因为华山景区庞大,景点众多,相之距离较远,加之受游览时间所制约,所以,有的地方我只能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般在景点之间穿行,可能还有一些好的风景未被自己观察到,尽管是这样的话,我也很开心满足了!</p><p class="ql-block">游华山险境,我绷紧了全身神经一路前行,直至回到起点落地,才得以彻底放松了心情,再细细回味一番游览华山的惊魂!</p><p class="ql-block">游览了华山让我惊叹赫然,华山的深壑险峻,也曾让我心惊胆颤;</p><p class="ql-block">华山让我释然,天台四万八千丈,千峰万壑起云烟,我就好像飞到了天上人间!</p> <p class="ql-block">美篇文字由刘兵编辑制作</p><p class="ql-block">美篇照片均由刘兵提供</p><p class="ql-block">参考:《百度百科》</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古筝曲《高山流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