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编辑:顺喜 铭台 刊发:旭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研读《红山古国研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文明曙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关于文明的基本理论</b></p><p class="ql-block">一、摩尔根关于文明的理论</p><p class="ql-block"> 1877年,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通过对北美洲印第安人的研究,在《古代社会》中提出了人类社会从“蒙昧社会”经“野蛮社会”到“文明社会”的几个发展阶段假说,并且把“蒙昧社会”和“野蛮社会”各自分出了低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低级蒙昧阶段相当于旧石器时代的狩猎和采集社会,语言产生于这一阶段;中级蒙昧阶段仍是渔猎经济,但是发明了弓箭,相当于现代考古学所指的中石器时代;高级蒙昧阶段始于弓箭的出现,止于陶器的发明。低级野蛮社会表现为制陶业的发明和流行,出现了农业和家畜,但是还没有出现字母和文字;中级野蛮社会始于家畜和农业的出现,止于冶铁术的发明;高级野蛮社会始于铁器的制造,止于文字的发明。显然摩尔根将文字的发明和使用作为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像他以前和与他同时代的进化论者一样,他支持社会文化的直线演化模式,指出没有一种文化可以不经历所有的低级阶段就可以到达较高的层次。他将民主、和谐、平等看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和终极境界。摩尔根认为,人类只有一个起源,各大陆的社会发展虽然情况不同,但途径是一样的,凡是达到相同进步状态的部落和民族,其发展都极为相似,正如他认为原始社会必然是按照母系社会一父系社会一军事民主制社会这一逻辑方式存在和发展的一样。人类的发明和发现、政治观念、家族观念和财产观念都体现了人类的进步,他就是想从这些演变线索来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趋势。</p><p class="ql-block"> 1884年,恩格斯发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这本书以摩尔根的理论为基础,论述原始社会产生、发展和衰落的过程,揭示了在私有制基础上形成的阶级对抗和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的起源和实质。关于人类社会由氏族社会进入国家的道路,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主要讨论了三种模式,即由氏族组织演变为国家的雅典模式,通过部落征服进入国家的德意志模式和由平民打破了旧的贵族制度建立起国家的罗马模式。这三种形式下形成的国家有两个共同的特点:按地区划分它的国民和凌驾于血缘关系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由此形成了国家区别于氏族组织的两项标准。这一理念成为我国史学界几十年来研究史前社会的指导理论。</p> <p class="ql-block">二、柴尔德关于文明的理论</p><p class="ql-block"> 英国著名考古学家戈登•柴尔德在20世纪30~40年代将摩尔根的进化论思想运用到考古学研究中。在《远古文化史》中,他将处于狩猎、采集阶段的旧石器时代等同于蒙昧阶段,新石器或铜石并用时代的农业社会约等同于野蛮阶段,而将青铜时代的社会视为文明社会,并将考古发现的一些物质资料作为文明社会出现的主要标志,提出了“城市革命”的著名论断。他认为城市的出现是文明开始的标志,并且给城市生活开列出十项标准:1.早期城市的规模较之前的聚落要广大,人口要较稠密;2.社会分工,即职业专门化,如工匠、运输工人、商人、官吏等;3.剩余财富的集中;4.大规模的公共建筑;5.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出现;6.文字的发明;7.科学的产生,如数学、几何学、天文学;8.艺术品的出现;9.贸易的出现;10.专门化的工匠成为政治构成的下层人员。柴尔德的理论在考古学界有着长期的影响,尤其是这十种物质标志更成为人们划分文明社会与野蛮社会的主要标准。其实,并不是所有文明都具有这十个特征。比如有些早期国家和城市并不一定出现了文字、数学和天文知识。随着对世界各古代文明研究的深入和考古发现的积累,这些标准的普遍适用性受到了怀疑和挑战,甚至有些已经被否定了。美国人类学家克拉克洪就认为不论任何文化只要具备了下列三种因素中的两项,就是一个古代文明,这三项标准是:有高墙围绕的城市,城市居民人口不少于5千人;文字;复杂的礼仪中心。</p> <p class="ql-block">三、夏鼐关于文明的理论</p><p class="ql-block"> 我国考古学家夏鼐先生在日本的一次演讲中阐述了我国学术界对文明和早期国家的看法。他指出,文明是指一个社会已由氏族制度解体而进入了有国家组织的阶级社会的阶段。这种社会有城市作为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活动的中心,并出现了冶炼金属和文字。他在《中国文明的起源》一书中,先从小屯殷墟谈到郑州商城,再谈到二里头都城遗址,指出夏商已是文明社会,商代殷墟文化“具有都市、文字和青铜器三个要素”,是一个灿烂的中国文明,并明确提出都市、文字和青铜器可以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标志。之后中国学者在探讨文明起源时,基本遵循了文明三要素原则。</p><p class="ql-block">四、苏秉琦关于文明的理论</p><p class="ql-block"> 苏秉琦先生关于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思想独树一帜。他在区系类型学说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条块说和满天星斗说(满天星斗说即指中国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提出了文明起源的三种形式:裂变、碰撞与融合;文明起源的三个过程:古文化——古城——古国。与此相关,他还提出了国家发展的三部曲与三模式他在最后完成的总结性著作《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中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这此观点。其中,古文化——古城——古国的理论,则是以辽宁西部东山嘴牛河梁等红山文化祭祀遗址的发现为背景的。所谓“古文化”指的是原来认定为原始文化的新石器文化中与文明起源有联系的那一部分:“古城”指与古文化相联系的中心聚落和超中心聚落;“古国”指其中已具备的基于公社又高于公社的政治实体。古国就是早期国家,也就是原始国家。这里的古国不是泛指古代国家,而是指国家的早期阶段。国家发展三部曲是指古国——方国——帝国。与之相对应的典型遗迹是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和秦帝国。国家发展三模式的“原生型”以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坛庙冢、4000年前夏家店下层文化石城堡为标志;“次生型”以夏商周三代为中心:“续生型”以秦汉以来先后人主中原的鲜卑,契丹、女真建立的政权为代表。苏秉琦先生的这些思想在中国文明起源和发展的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p> <p class="ql-block"> 目前在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和民族学等一系列著作中,大体以城市、文字、金属器和礼仪性建筑等要素的出现作为文明的标志。关于中国的文明起源学界一般把夏、商、周三代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端。不过从考古学发现的实证来看,中国文明至迟开始于商代。商代已具有都市、文字和青铜器三要素,这标志它已进入辉煌灿烂的文明时代。虽然由于历史、地理、经济和文化上的种种原因,世界各地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并不一致,但是,将国家和阶级社会的出现看作是文明诞生的标志,这一点学术界的意见基本一致。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统治阶级用于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工具,国家的产生也预示着战争成为解决矛盾的重要手段。从这个角度上说,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产生,标志着中国进人了文明社会。显然,如果以国家的产生为标志,红山文化还未进入文明的门槛。然而,中国历史的发展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中华文化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一个薪火相传、从未中断的文化。对于五帝时代的记载始终不绝于史,中国最早的文字可追溯到黄帝时期的仓颉造字,而绝不是成熟的甲骨文。因此,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讨论要充分考虑到礼制在文脉传承中的重要性。根据张光直先生东方文明连续性理论和学术界关于文明理论的探讨,笔者认为中国的文明社会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文明的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文明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特点是“神本”社会,其主要标志是大巫产生,部落联盟形成、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社会主要矛盾是人与神的关系;文明中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特点是“王本”社会,其主要标志是王和国家产生于阶级对立的等级社会,并代表少数上层社会的贵族并具有强制力,生产工具以青铜和铁器为主,社会主要矛盾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文明高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特点是“民本”社会。其主要标志是国家职能转移为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更具象征性,生产工具以机器为主,主要矛盾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文明的初级阶段大体上和五帝时代对应,持续1000年左右;文明的中级阶段大体上为夏商周三代至清末,持续4000年左右;文明的高级阶段从中华民国建立至今。距今约5500~5000年的红山古国虽然文明尚未产生,但是曙光已经来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