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第一中学心理辅导报《启明星》第339期

莫失莫忘

本期《启明星》共两篇文章:<div>第一篇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div><div>第二篇 被误以为需要帮助的瞬间</div> <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而是没有</b><b style="color: inherit;">学会学习的人</b></h1> <br></div>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br>01 <br> 高考终于结束了,今年参加高考的人数,有1193万,是建国来高考人数最多的一年。再隔三个月,很多人将开始自己的大学生涯。<br> 今年也有很多人将结束大学生涯。据统计,2022年大学毕业生有1076万人,是建国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这1076万学子,即将或已经开启自己的工作生涯。<br>02<br> 有一句话,我想送给开启每个学习阶段的学生: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真正的学习,其实是从高中毕业之后才开始的,尤其是从大学毕业之后才开始的。<br>03 <br> 我们小时候,可能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高考完就解放了。”或者是:“上了大学就好了。”<br> 但我想对学子们说的是,千万不要相信这句话,相信这句话你就废了。作为过来人我想告诉你:“高考完就解放了”这句话,“上了大学就好了”这句话,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谎言, 人这一生,并不存在什么一迈过去前途就豁然开朗的坎。<br> 04<br> 前段时间看了一个视频,视频是芒格的一个演讲。<br> 芒格是谁?股神巴菲特的搭档和老师。<br> 芒格在南加州大学毕业生典礼上,语重心长地跟学子们说:“我不断看到有些人在生活中越过越好,他们不是最聪明的人,也不是文凭最高的人,但他们都是学习机器。孩子们,我想告诉你们一句话,真正的学习,其实是从毕业之后才开始的。如果不终身学习,你们将不会取得很高的成就,光靠已有的知识,在生活中是走不了多远的。离开这里以后,你们必须得坚持终身学习,这样才能在生活中走得很远。”<br>05 <br> 著名社会学家托马斯·科里,花了整整5年时间,<br> 追踪调查了177位白手起家的富翁,然后写了一本书,这本书叫做《富有的习惯》。<br> 这177位普通人,之所以能白手起家成为大富翁,就在于拥有一些“富有的习惯”,而非常非常关键的一个习惯是:他们始终坚持学习。<br> 这些普通人之所以能成为富翁,在于他们每天都会学习30分钟以上,“他们把学习当作每天必做的工作,如果你想变得富有,学习是必不可缺少的工作,你对自己所在的领域,或者所在的职业了解得越多,你在所在的领域或所在的职业也就越值钱,你就越能赚到钱。”<br>06<br> 巴菲特也说过一句话:“终身学习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它是拉开人与人差距最大的因素之一。”<br> 确实如此,锻炼与不锻炼的人,隔一天看,没有任何区别;隔一个月看,差异也是甚微;但是隔五年十年看,身体和精神状态就有了巨大差别。<br> 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学习与不学习的人,一天两天看不出什么区别,一周两周也看不出什么区别,但是日积月累,就终会有天渊之别。<br> 戴高乐有句话说得好:<br> “不要问我受了谁的影响,一个狮子是由他所消化的羊羔组成的,我这辈子一直都在学习。”<br> 07<br> 为什么说真正的学习是从高中毕业之后才开始的?<br> 因为高中及高中之前的学习,其实都只能算是被动学习。<br> 高中的学习具有四大特点:第一,它是一项无法延迟的考核任务。人生大部分目标,是没有明确的考核期限的,但是高考有。<br> 第二,自律最严。<br> 第三,有家长老师的严厉的监督,这是最高等级的他律。<br> 第四,有来自同学努力带来的激励,这是最高等级的同侪压力。<br> 为什么很多人都说高中是自己最强的时候?<br> 就是因为高中具有这四大特点。<br> 在以后的人生中,我们只要拿出高中学习强度的一半,可以这么说,什么事都不算事。<br> 但问题就在于,我们高考毕业之后,“第一”“第三”“第四”都不存在了,仅仅只剩下一个“第二”,也就是说,从此之后,学习基本就只有靠自律了。这个时候,学习自律与否、主动与否,就成了人和人之间的分水岭。<br> “爵爷”有句话说得好:高中真正的作用是逼你去学习,养成自律学习的习惯。本科不过是通识教育,大学没有人逼你,所以这四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你得逐渐养成自律学习的习惯,把自己变成一个靠谱的学习机器。<br> 给你一个新课题,能够找出知识的谱系,能够按照其内在的逻辑将它吃透,此后的一辈子,都是这样的见招拆招而已。 <br>所谓真正的学习是从高中毕业之后才开始的,其实就是这个意思。<br> 08<br> 因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知识更新的速度超级快。最初人类知识总量翻番所需要的时间,大概是100年。后来缩短到50年,再后缩短到20年,再后缩短到10年,而现在只需要3年。<br> 因此,一个人社会竞争力的高低,不仅仅取决于你现在掌握了多少知识,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未来学习掌握新知识的能力。<br> 20岁之前,我们比拼的是通识教育。20岁之后,我们比拼的是专业技能。20岁之前,我们比拼的是同质化学习。20岁之后,我们比拼的是差异化学习。所谓真正的学习是从大学毕业之后才开始的,其实说的就是这个意思。<br> 所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才说:“现在的大学生已经遍地都是,未来更是如此。所以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br>09<br>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一些新闻,就是北大清华的毕业生,就是留学欧美的毕业生,考取老师的越来越多,考取城管的越来越多,考取区县乡镇公务员的越来越多,这说明了什么?<br> 说明通过大学实现阶层跨越的可能,<br> 其实已经越来越低了。正如作家李鲆所说:“高考是一次激烈的竞争,但高考不是鲤鱼跳龙门,跳过去就可以化身为龙。高考只是人生无数次残酷竞争中的一次。你考上了,上了一个台阶,但你前面还有无数个台阶,就不要幻想上个好大学就可以一劳永逸了,就不要幻想有个高学历就一定会有好工作了,人生没有一劳永逸这件事。”<br> 的确如此,高考不是决定人生的终点,更不是学习的终点。可惜的是,大部分人高考之后,或者是大学毕业之后,就丢掉了学习。<br>10<br> 我之所以写这篇稿子,其实就是想说:人生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新起点,人生没有哪个阶段能够躺赢,任何时刻都要奋力奔跑,所以不是高中最累,高中还能比拼放到你眼前的知识,出了学校,比拼更多的是意志力、耐心、选择、细节、能力,这是更残酷的考核方式。所以永远不要停止学习,停止学习你就废掉了。<br> 你现在不愿意吃学习的苦,将来就会吃人生的苦。可以这么说,除了天灾人祸,你将来遇到所有无法解决的问题,其实都是你现在放弃成长的后果。所以我们年轻的时候,千万不要偷学习的懒,你现在欠下的所有学习的债,都会在往后余生一点点还回来。 <br> 学习这条路,该吃的苦是一点都不能少的。前面不吃,后面就得补。我们最后过上的,都是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生活。<br>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被误以为需要帮助的瞬间</b></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h1><h3> 你们有没有「被误以为需要帮助的瞬间」?<br> 我先来讲一个女生的故事。<br> 她在和丈夫一起坐飞机时,因为想到要和朋友告别,就忍不住哭了起来。<br> 结果一位空姐注意到了这一点,以为她是受到了老公的欺负。<br> 于是空姐在倒完饮料后,又折返了回来。<br> 并不停地询问这个女生,飞机上的零食怎么样?航班让你感觉如何?并试图判断,她是否处于丈夫的欺凌之中。<br> 后来当然是误会解除。但这个女生说:我们都无比感谢那位警惕且努力想保护女性的空姐。<br> 而我在看这个故事时,同时看到了另一则新闻。<br> 也是在飞机上,一位空姐注意到了一对举止有些奇怪的男女。于是以巧妙的方式提醒女孩去上卫生间,并在卫生间留了纸条——<br> 意思是如果你需要帮助,可以在上面留言。<br> 后来,这个空姐成功解救了那个女孩——她即将要被人口贩卖。<br> 这个空姐叫Shelia Frederick,后来还成为了航空公司的志愿者,专门培训空乘人员寻找人口贩卖。<br> 我当时看完就觉得,那些看起来“多此一举”的警觉和善意真的太重要了。<br> 它可能是发生的100次误会,但也可能是最终挽救的一条人命。<b></b></h3> 我之前一直觉得这样的人温暖又细腻,直到我读到了另外一个故事,才发现他们背后:<br> 还有以一敌十的勇气。<br> 故事的讲述者是一位男性,他说某次和未婚妻逛街时,俩人发生了争吵。<br> 后来坐公交回家,女孩便一直在哭。他正犹豫要不要安慰时,一位80岁左右的老太太站了出来,并问:一切都还好吗?<br> 男子顺其自然的回答:很好,没事的。<br> 结果老太太只冷冷地回了一句话:“我不是在问你。”<br> 他后来回忆这件事说:“当时很不爽,但后来才意识到这个老太太有多值得尊重。为了一个可能需要帮助的陌生人,居然敢站在一个力量比她强大很多的人面前,挺身而出。”<br> 这句话一下击中了我。<br> 很多时候,那些看似轻巧付出的善意,其实都花费了莫大的勇气。<br> 它至少需要站出来的胆量,问出来的魄力,以及直面比他们强千倍百倍恶势力的决心。<br> 也因此,我无比尊重那些付出善意的人。也无比憎恨那些散播恶意到的人。<br> 我当然希望这片土地会更好。而我也知道,那些曾经施以过援手的人,比我更希望。<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