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夏至日,党日主题活动,来到千灯古镇,这里是喊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顾炎武纪念馆包括顾炎武故居、亭林祠堂和墓及顾园,为千灯明清宅第之首。顾炎武纪念馆,于2005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p><p class="ql-block">顾炎武故居,位于苏州昆山千灯镇,占地60亩。顾炎武墓及祠堂195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文革”期间曾遭破坏。1984年、1987年、2000年昆山市分别拨款进行重建修缮。顾炎武故居,前与千年石板街相接,后与顾炎武墓地和顾园相连。该区域主要再现亭林先生居家生活、读书场景,各厅内陈列顾炎武先生塑像、手迹、著作、生平事迹和国内外对顾炎武先生及其作品的研究成果。期间,牌匾书法,多多。</p> <p class="ql-block">顾炎武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是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他学问渊博涉及史学、语言学诸多领域。</p><p class="ql-block">顾炎武的一生,是奔波的一生,奋斗的一生,全力争取反清复明的一生。顾炎武生活在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动荡时期,面对国破家亡的惨状,他与其他思想家一样,一面积极投身于爱国救亡运动,一面沉痛地总结明亡的历史教训。明亡后,他坚持抗清,多次遭到清廷的打击,但他始终不屈。</p><p class="ql-block">到纪念馆和故居,现场感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8个字的深刻内涵,进一步理解顾炎武这8个字的精髓。</p> <p class="ql-block">走进厅堂,这里是顾炎武祖父顾绍芳旧居南宅原址。厅堂正中悬挂的“道崇礼范”匾额,是清初探花、刑部尚书、顾炎武的外甥“徐乾学”所题写。</p> <p class="ql-block">顾炎武(1613—1682)本名继坤,改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改炎武,字宁人,号亭林,自署蒋山俑,学者尊称为亭林先生。汉族,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 。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明末诸生,青年时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并参加昆山抗清义军,败,幸而得脱。后漫游南北,屡谒明陵,卒于曲沃。</p><p class="ql-block">康熙间被举鸿博,坚拒不就。其学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主,合学与行、治学与经世为一。著作繁多,以毕生心力所著为《日知录》,另有《音学五书》、《亭林诗文集》等。</p> <p class="ql-block">步入楠木正厅,迎面就是高高悬挂的“贻安堂”大匾,此三字,是清道光年间昆山新阳县令“廖纶”所书。</p> <p class="ql-block">《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曾经说过:“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为我们中华民族作出了杰出贡献的人一共有七十二位,而顾炎武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顾炎武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家喻户晓,无论是中日甲午战争、还是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无论是南京大屠杀、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这8个字都喊出了时代最响亮的音符,激励人们用鲜血、用生命、用自己所有的一切,去保家卫国、站起来抗争!</p> <p class="ql-block">庭前画莲 不语而声</p> <p class="ql-block">顾炎武,这位明末清初著名的爱国志士所著《日知录》中的传世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一代又一代旨在报国炎黄子孙的座右铭,激励着伟大的爱国主义教育与精神,代代相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