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秀大理

超凡还俗

<p class="ql-block">  对云南大理始初的印象源于一则电视新闻,2017年3月27日,云南大理州漾濞县发生了5.1级地震,造成大量民房垮塌,当地各级政府积极组织抗震救灾,安置受灾群众……看了这则新闻后的第一感受是大理还是一个欠发到地区。</p><p class="ql-block"> 百问不如一见。两年前的大理之旅,我被大理厚重的人文历史和灵秀的山水风光所震撼。</p><p class="ql-block"> 那一天,我们取道昆明去大理,列车抵达大理站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走出车站,我们一行人顺利找到了美团上预订的农家客栈的老板,他们夫妇开着两辆小车来大理站接我们到他家客栈入住。晚上十点多,我们在这家客栈里安顿下来。</p><p class="ql-block"> 客栈是一座三层仿古式楼房,房前屋后,连片的小楼,统一飞檐秦瓦,融为一体。十几平见方的小院子,被勤劳的主人装点得有盆景,有鱼池,有休闲的阳台,有休息的吊篮。走进小院,一种如家的归属感油然而生。主人小季,是一个温州小伙,有缘千里一线牵,从温州来大理打拼的小季,认识了一位大理姑娘,两人一见钟情,结为夫妻,小季也就做了倒插门女婿。头脑活络的小季,敏锐地捕捉到了大理古城蕴藏的商机,把自家的三层小楼装修改造为小客栈,客房整洁卫生,设备齐全,入住客房,给人一种回家般的亲切感。二三楼共九个客房,每间客房每天都有客人入住。由于主人待客热情周到,小客栈常常是前面入住的客人还没有退房,后面的客人预约排队要入住了。小季家有两辆小车,客人从外地来大理旅游,在美团上预约入住他家的客栈,他就开着车去车站或机场迎接,或是从他家客栈离开大理,他就开着车把客人送到车站或机场。这接送不论路程多远都是免费的。</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晨,吃完小季为客人准备的免费早餐,走出客栈,穿过一条绿荫如盖的街道,便来到心仪已久的大理古城。走进高大古朴的城门,眼前的情景着实让人震撼。在一眼望不见尽头的街道上,满是熙熙攘攘的人流,古城像一座巨大的磁场吸引全球的游客,不同肤色,不同服饰的游客纷至沓来,把古城塞得满满当当,就连找个空隙合影留念的机会都一时抢不到。</p> 大理古城东临碧波荡漾的洱海,西倚常年青翠的苍山,形成了"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城市格局。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从779年南诏王异牟寻迁都阳苴咩城,已有1200年的建造历史。在唐、宋500多年的历史间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古城内文物古迹众多,现存的古城是在明朝初年阳苴咩城的基础上恢复的,城呈方形,开四门,上建城楼,下有卫城,更有南北三条溪水作为天然屏障,古城外层是砖砌的高大结实的城墙,城内由南到北横贯着五条大街,自西向东纵穿了八条街巷,整个城市呈棋盘式布局,素有九街十八巷之称。一条由南到北,用青石板铺筑的大街横贯其中,作坊、寺庙、书院等古建筑点缀其间,幽静典雅、古色古香。全城清一色的清瓦屋面,鹅卵石堆砌的墙壁,显示着古城的别致、优雅,仿佛在告诉游人曾经的大理王朝是多么的辉煌壮观。 在纵横交错的街巷里,有一条由西向东的溪流顺着街心流淌,把一条并不宽阔的街道一分为二。溪流里的水势或静静流淌,或与溪流里的卵石碰撞,或随着落差欢快地跳跃,幻化出节奏鲜明的旋律,仿佛在为游人演奏一支动听的民乐。<br>  这静静流淌的溪流就像生生不息的精灵撩动每一个游客的心。徜徉在溪流旁,游客或把手伸入溪流感受溪水的清凉,或以溪流为背景,摆弄不同的姿态拍照留念,或坐在卵石上,借着树荫来一次短暂的休整。溪流里散落着大小不一的螺蛳,这可撩拨了小外孙的兴致,逆溪流而上,小外孙像探秘似的,眼睛机灵地在溪流里搜索。看到一个螺蛳,立马将小手伸进水里捡拾起来,如获至宝地好一番察看,发现螺蛳里有小生命在蠕动,他向我们要来方便袋,装上水,把螺蛳放进去,让螺蛳不脱离水的滋养。就这样在小溪里跨过来,踏过去,我们不知不觉地走到了小溪的源头,原来,在一方城门的城楼下,有一口深不见底的古井,充沛的水量源源不断地向井外翻涌,形成了涓涓不息的溪流,让人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神奇!<br><br> 当我们带着一丝疲倦和几分惊叹地走出大理古城时,已近午后。我们就在城外的一家饭馆里用了餐。餐后,我们休息了片刻,又叫了滴滴车,赶往古城五公里外的感通寺游览。<br> 感通寺,有其独特的人文历史和地域景观。相传,明洪武十七年,感通寺的住持--无极大法师前往南京朝觐明太祖朱元璋,并带去了一匹白马,一株茶树。进献时正好是初春,白马嘶鸣,茶树开花。当时,明太祖认为马嘶花放,是大明江山的吉祥之兆,于是便给无极和尚赐名为“法天”,并授其职务为“大理府僧纲司都纲”(当时管理佛寺的大和尚),并赐诗18首送归。全山僧众迎接无极归来的地方,后来建了寺庙,即现在感通寺。从此感通山寺庙大兴,升腾的香烟缭绕在寺庵顶端,缭绕在森林当中,着实有神秘莫测的佛教韵味。置身于感通寺,湿漉漉的空气冲刷着游人登攀的疲劳,顿使人神清气爽。<br>  如今在感通寺架设了一条通往清碧溪的索道,在蓝天的衬托下,缆车犹如银梭在密林深处穿越,像一个巨大乐谱上跳动的音符,成为苍山上一道亮丽的景观。坐在缆车向东远眺,大理城全景尽收眼底,蔚蓝的洱海一览无余,粼粼波光十分炫目,令人心驰神往。<br>  翻过几道山梁,缆车就在清碧溪的一侧停靠。下了缆车的游客,山呼海啸般地涌向清碧溪,以致通往清碧溪的一条便道被塞得水泄不通,大家都是为了一睹清碧溪的芳容。这是百丈悬崖下的一股溪流,溪流是从一个巨大的岩体与底下的岩体之间的空隙里流出的,溪水流过一个平台,奋不顾身般地跃下几丈高的悬崖,经年累月在悬崖下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深潭。溪水在深潭里像一群顽皮的孩子回旋着,然后恋恋不舍地流过一道围堰再跌入张牙舞爪一般的小溪,一路欢歌流向远方,最终回归洱海。<br>  不知是谁给这条溪流赋予这么诗意的名字,从崖缝里流出的水如同从真空储存器里取出来一般,没有受一丝污染,不参半点杂质,只觉得用“清莹澄澈、清澈透明”这些词还不足以形容清碧溪的状态,那是喷珠吐玉、飞泉如雪般的震撼。走近清碧溪,一股入骨般的清凉扑面而来,被潮水般的人流簇拥得上热下燥的人们,争分夺秒地把自己融入清碧溪的怀抱久久不忍离去,要尽情享受这份天然清凉带来的惬意。 洱海是大理主要的旅游资源,它是白族祖先最主要的发祥地,是由大理的宝山——苍山,绵延出的山涧峡谷中的潺潺溪泉汇集而成的清湖,是大理人民生生息息的生命之水,素有“高原明珠”之称。<br>  来大理旅游,无论如何都应该到洱海边去看看。7月19日,我们一行人租用小季和赵师傅的小车,环游洱海。小车沿着环洱海公路行驶,每到一个景点我们就下得车来,近距离地触摸洱海,观赏洱海的迷人风光。<br>  小车驶下宽阔的柏油路,穿过一段田园公路即来到了洱海边,我们下了车,伫立在洱海的堤岸上,放眼望去,洱海虽然没有真正的海那么大,但也一眼望不到边,碧波万顷,烟波浩渺。阳光洒在湖面上,像是谁向上面洒了一层碎金纸,金光闪闪。微风吹过湖面,泛起一道道美丽的涟漪,清澈的波浪前呼后拥地向你赶来,温柔地拍打着堤岸,据说,洱海就是因为形似人耳,波浪似海而得名。<br>  看到眼前的景象,我心生一丝疑惑:曾有媒体报道,洱海遭受严重污染,蓝藻泛滥成灾。百闻不如一见,眼前的洱海湖水清澈,湖面没有一丝杂物,就连游艇、游船的踪影也看不到。赵师傅告诉我,洱海污染事件曝光后,云南省委省政府拿出前所未有的举措整治洱海周边环境,加大了洱海保护力度,在较短的时间里,洱海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往日的渔舟泛滥,渔网乱拉,污水乱排的现象彻底根治,洱海又恢复了她应有的生态。湖岸一侧封存的十几只铁质渔舟应证了赵师傅的话,湖边浅水里,成群的白鹭悠闲地觅食,仿佛告诉人们这安宁的环境才是它们生活的天堂。 欣赏完这一处洱海风光后,我们上了车又向另一个景点转移。途中,我们游览了严家民居---侯庐。侯庐位于喜洲古镇内,是由喜洲四大家之首户严家第二十世后裔严学侯先生所建,取名“侯庐”,别有一番深意。“侯”取主人的名字中的侯,“庐”则取三顾茅庐之“庐”字,承严家人谦虚谦和的家风。严家民居内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串角楼”“五凤楼”“六合同春”等白族典型建筑形式,集白族传统泥塑,彩绘,木雕,石刻等传统建筑技艺。在这里游客能观看白族的歌舞表演,品尝著名的“白族三道茶”。在表演中,白族小伙子和姑娘们节奏鲜明,极具特色的歌舞表演真叫人赞不绝口。在节目表演中,还安排一些与游客互动的节目,让游客亲身体验白族文化的特色。看完节目,该品茶了,姑娘们一一端上第一道茶,品尝第一口,你会觉得很苦,但是当你喝完后,会有一丝甘甜回味在喉中。第二口茶是甜茶,是用乳扇、核桃仁片及红糖做成的,入口香甜而不腻。第三道茶是回味茶,是用蜂蜜、生姜、花椒做成的,让人回味无穷。这就是“一苦、二甜、三回味”它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生活就要由苦到甜,令人回味。 在洱海边有一处观水平台,这是游客必到的地方。除了造型别致的廊桥外,还有一个四十五度的人造斜坡延伸到湖里,游人通过斜坡走近湖水,与湖水来一次亲密的接触。时值午后,暑气难解,湖边村庄的顽童,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光着上身,或在湖里嬉戏,或在浅水的草丛里捉鱼摸虾。更有水性好的孩子,要么带一个游泳圈,要么抱一块泡沫板,像小海豚在水里钻上钻下。小外孙看到这些男孩无拘无束地在水里嬉戏,心痒痒了,嚷着要下水玩耍,我就拉着他的手,让他在浅水里站一会儿,让他在斜坡上走一走,算是为他解解馋。 就这样,我们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绕洱海游了一圈。虽然这只算作是走马观花式的游览,但是近距离地领略了洱海风光,也算不虚此行。下午,当我们乘坐的小车绕洱海回到原点时,已近黄昏,我们在大理的旅游也算是画上了一个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