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后高血糖可能是因为肌肉太少了 <p class="ql-block"> 曾经有患者在我查房的时候问我,“田大夫,我们天天降糖,这血糖都降到哪里去了?”。</p><p class="ql-block"> <b> 这的确是个好问题!!!</b></p><p class="ql-block"> 人体从食物中获取的能量主要有三大类:碳水化合物(糖类、淀粉等)、脂肪(油、肥肉、奶油等)和蛋白质(肉、蛋、奶和豆制品)。人体血糖主要来源于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吸收,部分来自于蛋白质和脂肪在人体内的转化。当血糖用不完的时候,它会被转化成脂肪和糖原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所以,吃面也会变胖,是因为血糖是合成脂肪(甘油三酯)的原料。</p> 刚才我们说到的糖原,包括暂存在肝脏的肝糖原和储存在肌肉组织中的肌糖原。成年人的体内大概有肝糖原 90-100克、肌糖原 200-500克。人体骨骼肌中肌糖原的储量约为10-15克/千克湿肌,约占肌肉量的1~2%。<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很多患者有这样的经验:只要餐后去运动了,餐后血糖就容易降下来,甚至根本就不会升上去。因为,肌糖原合成的唯一原料就是血糖,其总量远远大于肝糖原总量。因此,肌肉是糖原贮存的最重要组织,就像一个调节血糖的“蓄水池”。如果肌肉量少,或运动消耗少,血糖就减少了一条去路,尤其是在餐后血糖的“洪峰”到来时,血糖就不容易降下来。 很多人都知道“三多一少”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也就是多食易饥、口渴多饮、多尿和体重减少。肌少症的患病率在糖尿病患者中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其首要原因是体内胰岛素量的不足和/或作用的不足,导致人体总的合成代谢不足,分解代谢增强,患者除了身体脂肪的减少,还伴随着肌肉的丢失;当然,血糖长期升高,会提高人体炎症和氧化应激水平,导致肌细胞的凋亡增加;在糖尿病后期,由于神经病变导致的运动神经元死亡,失去神经支配的肌肉加速了细胞的丢失;当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时,大量蛋白尿的出现让人体丢失了合成肌肉的蛋白质资源,肌少症的出现更是雪上加霜。<br data-filtered="filtered"> 所以,控制好血糖能降低肌少症的风险;而肌肉多了起来,又能降低高血糖的风险,使得糖尿病的控制变得更容易一些。这一反一正的好处,还用算账吗? <p class="ql-block">(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没有商业目的)</p> 在糖尿病合并肌少症的健康管理上,良好的血糖控制应当作为首要目标。饮食控制在糖尿病的管理中是基础,同时也是肌少症直接而有效的防治方法。<b>减少糖类及脂质摄入</b>可有效达到热量限制的目的。中等强度的热量限制便可使骨骼肌的再生恢复活力,从而减少肌少症的发生。<br data-filtered="filtered"> 但是,要避免的<b>误区是:不吃肉,限制蛋白质摄入</b>。在管住嘴的同时,食物中蛋白质的摄入比例要增加,对防治肌少症有积极作用,可将蛋白摄入量增至每天每公斤体重1.0~1.2g。<div> 也有研究也显示,补充维生素D和阿司匹林可降低糖尿病患者肌少症的患病率。<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 拒绝“虚胖” <p class="ql-block">“虚胖”的防与治</p> <b>所有人都要为自己的肌肉负责</b>、未雨绸缪。肌少症的防治对象包括所有的肌少症人群,包括各种疾病、药物和废用等所致的肌少症和老年性肌少症。防治措施包括运动疗法、营养疗法、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四个方面。<br data-filtered="filtered"> 1.运动疗法<br data-filtered="filtered"> “用,则进;不用,则废”。运动是获得和保持肌量和肌力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无论老幼都有效。<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全社会都要鼓励青少年加强运动,让人体在生命的早期获得尽可能多的肌量峰值量和肌力。在中老年时期,坚持运动能够减少流失,保持肌量、肌力和骨量。老年人运动方式的选择需要因人而异,只做“有氧运动”是不够的,需要主动运动和被动活动相结合,有氧运动和肌肉训练相结合,达到增加肌量和肌力,改善运动能力和平衡能力。 <p class="ql-block">2.营养和维生素补充</p><p class="ql-block"> 由于牙齿不好、健康观念错误等原因,大多数老年人存在蛋白质摄入不足。因此,要通过宣教或现场指导,帮助老年群体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平衡膳食和充足营养,必要时考虑给予药用的蛋白质或氨基酸营养补充治疗。</p><p class="ql-block"> 室外活动时间短和肉类摄入不足等会导致体内维生素D不足,患者表现为肌肉无力、活动困难等。在户外活动减少的老年人中更是如此,可以补充药用维生素D,以便改善此种状态,不但能改善肌肉,还能强健骨头,防止跌倒。</p> 3. 康复治疗<br data-filtered="filtered"> 康复治疗多用于已经患病的人群,尤其是大脑疾病导致的肢体活动障碍,主要包括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治疗。针对这样受身体条件制约不能运动的老年人,水疗、全身振动和功能性电刺激等物理治疗都是不错的方法;此外,物理因子刺激,比如电磁场、超声等在肌少症的防治中也起一定的作用。可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更合适的方法。 4. 药物治疗<br data-filtered="filtered"> 目前还没有以肌少症为目的而针对性研发的药物。现有在临床上使用的部分药物可能让肌肉获益,也被尝试着用于肌少症的治疗。比如同化激素(睾酮)、活性维生素D、β肾上腺能受体兴奋剂、用于降血压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生长激素等。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需要专业医生的指导才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