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老右玉收藏的磁带(一)80年代</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4年我部队转业回地方,带回本人最心爱,也是最值钱的一件“宝贝”,便是一台日本原装夏普GF7474单卡收录机,时价680元,几乎是我一年的工资,在那个物质与精神相对贫乏,信息刚刚开放的年代,能够拥有一台这样的收录机,可称得上一种奢侈的享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世纪80年代初,自己手里积攒下个千把块结婚钱。结果,同财务室助理员车俊生的表弟从广州到天津看她,并为她带了一台夏普收录机,星期天我上她家串门,她打开录音机让我听,放的是邓丽君的流行音乐,对于一个军人听惯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革命歌曲,定猛接触到这样的流行歌曲,总有种说不出的清新和愉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痴念念地坐在沙发上一声不吭,直到把整盘磁带全部听完,老车看我听得着了迷,之后对我说:“小贺,喜欢也让我表弟帮你买一台。咱们天津可是花多少钱也买不着,广州也的托人找关系。”我笑着说:“那么贵,买了它,我连媳妇也娶不成了”。她说:“喜欢就买吧,结婚差钱我借给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年轻人总是经不住诱惑,也容易头脑发热,再加上老车的好心相劝,我就动了心,决定要买。两个月过后,人家把收录机寄了过来。结果,年底我与爱人结婚了,我带她上天津百货大楼买衣服,她看对一身毛料衣服,我硬是掏不出那么多钱,最后花37元钱将就买了一套化纤服。一生一世的婚姻大事,因买收录机我将自己的积蓄花的所剩无几,结果连爱人一身像样的结婚衣服都没给她买,这事儿办得如当地歇后语中所说,脚板子烤火——不像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在,让我回想起此事,仍感到有些内疚。同时也觉得挺失笑,自己一个穷山沟走出来的孩子,又是一位军人,当初怎就混迹于改革开放后时尚先锋和“追星族”的队伍中?我记得清楚,那时候,星期天当你走出军营,走上天津街头或走进公园,你会看到一些烫头小青年身着花格子衬衣和喇叭裤,手里提溜着收录机,播放着港台明星的流行歌曲或迟志强出狱后演唱的《悔恨的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因自己是军人,不可能上街也扛收录机,但下班后,只要回到宿舍,不是拧开收音机听刘兰芳《杨家将》评书,便是打开录音机播放刘德华、任静、邓丽君、毛宁龙飘飘等专辑。那时,尽管自己兜里钱不多,也误不住时常跑新华书店买一两盘流行磁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几年功夫,我积攒下原装流行歌曲磁带多达80余盘,回到右玉,一些朋友得知后,纷纷向我借去复制。因为像右玉这样偏僻的小县城,改革流行之风吹得相对缓慢一些,他们复制后,连亲戚朋友听了都觉得新鲜,因此,磁带翻了又翻,范围越扩越大。我刚回来时,正赶上右玉扑请人,我请组织部弟兄们喝酒时,我也会献宝似的拿出我的夏普收录机,给他们放一首《何日君再来》为大家助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爱护它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生怕它烟熏气打,专门让二大姨给它量身做了绣套,使用了40多年,它外表无一点磕碰,各项功能还完好无损,仍可正常收听播放。</span></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邓丽君磁带80年代</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夏普GF7474收录机绣套</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夏普GF7474收录机长50厘米</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夏普GF7474收录背面</font></b></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录音机成为家用电器进入千家万户,是除电视机外,人们接触音乐的又一来源。不仅城里人家家有,就连村里人娉闺女问媳妇也少不了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9年我最小的四妹出娉,男方父母亲送给我母亲五百元,母亲跟我商量说:“你大(父)死了三年多,你四妹拔草、锄田、放骡子……家里的营生孩子没一量量不做的,如今她要出嫁了,妈手里没钱也賠嫁不了什么,可他们家送来的钱,妈连一分也不忍心花,仅钱吃豆面,你看着办吧,买啥合适,就给她买上点儿啥。”我按照母亲的嘱托买了一台双卡收录机,质量很一般,受条件限制,想买个好的县城里也没有,后来我将剩余的钱又补了一对皮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前年,我和三妹回村买贺威叔的炉鏊,在东耳窑兄妹俩拾翻了半天,不光找见了鏊子,还翻出一台长江CL-6625型电子琴收录机。我大婶说,这是她给儿子小虎蛋结婚时买的,当时依大人的意见,买个一般的双卡收录机就算了,可儿子媳妇不依,非要赶时髦,买台带电子琴的录音机,结果多花了好些钱,没耍两年也就冒砍了。记锁(我的乳名)你要有用,顺便拉上去吧!虽然收录机各项功能全部失去,但我还是要了,我将它清理干净,摆放在我的工作室中,作为改革开放后,流行音乐走进山村的一个见证。 </span></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长江CL-6625型电子琴收录机80年代末高40厘米长83厘米厚25厘米</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长江CL-6625型电子琴收录机背面</font></b></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92年初,我从机关下到元堡子乡任乡长,这是一件令人羡慕不已的事情,那时候其它乡镇书记才有车,乡镇长根本无车,可我当乡长就有车坐,尽管车况不怎地,去山东淄博考察缸瓦厂,路过北京天安门广场开了锅,警察帮助推到路边,歇缓了一个小时才挪窝儿,腊月里去呼市买过大年衣裳,冒在半路,冻了半夜。但素日里,我坐着它指挥上千人在周道堡梁植树;不停地跑岱岳买废旧钢材建设瓦厂;下村动员超生户做计划生育手术、拧超生款、要农业税、收统筹费等,无论干什么,只要我上车,司机闫二白就会拧开破声烂气的录音机,有时走上一阵阵,就会发出“哧、哧、哧”的响声,二白赶紧按键拔出磁带,此时,磁带已经乱作一团,好在司机车上经常备着一根铅笔,发生了搅带故障,用铅笔慢慢地再将带绕回去。就这样循环往复,一年下来,损坏磁带数十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年我调到李达窑乡工作,乡里原有的车成了烂忽塌,想更换新车又无钱买。要说那年,我的运气真好,正碰上市乡镇局在我乡包点,局长冉进忠曾在我老家玉井镇当过书记,之前,我们虽然未曾打过交道,但提起这层关系,我们的距离似乎一下拉近。他十分支持我的工作,我上任不久他就跑到我乡,问我有什么困难,我别的没说,只提了车的事情。他说,单位前不久刚给一位副局长接了一辆4X4吉普车,后来单位资金宽松了,为他换成桑塔纳,吉普车闲置在那里,你需要开上去吧,我知道你乡眼下也没钱,日后就从你的喜鹊沟煤矿慢慢扣款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样,冉局长不仅为我解决了交通工具,而且撑足了我的面子。其它乡镇书记见我才上台,就接回锃棱棱的4X4新吉普,背地里也有弟兄们议论我,说那家伙真有本事。其实,他们不知内幕,如我遇不上老冉到李达窑下乡,我有个鸟本事,早就撒醋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接上新车后,从家里特意挑出十多盘我喜欢的磁带。那时候,山和线正刨开,没钱几年修不成,我上李达窑还得绕欧家村走,跑一出路差不多就得半天,可我坐着“豪车”,放着刘德华的流行歌曲,那感觉真叫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当书记期间,一年下来,县里对植树造林,农田基本建设总要搞几次现场会或经验交流会,每有活动,都是农口和各乡镇自行出车,一般乡镇出车都是选择一些车况好的吉普车,李达窑的车每次出车都在被选之列。每当车队浩浩荡荡行驶在山村的黄土路上,卷起尘土就会形成一条巨大的黄龙。人们各自的车上,根据个人不同的爱好,有的放二人台;有的放晋剧;有的放样板戏;有的放流行歌曲……声音震得山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下车后留开空儿,你“偷”我的磁带,我“窃”你的磁带,那时候随便拿别人的磁带不算偷,只是后来人们晓精啦,每有集体活动,车上一般不放好磁带。</span></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吉普车录音机90年代</font></b></h3> <p class="ql-block"> 1997年,我回宣传部工作,工作比乡镇轻松多了,闲暇时间也相对多一些,我又买了一台索尼牌的随身听,早晨遛弯儿或下乡路上打开,既不影响别人,又是立体声,听起来非常惬意。</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老右玉收藏的磁带(二)80年代</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老右玉曾经用过的索尼随身听90年代</font></b></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说起录音机与磁带,竟扯了这么多。再往下扯可能就是卖寡,所以,到此打住。这里还有一款藏品我没提到,是我儿子上中学时期的英语复读机。过去,那个孩子有个复读机,那绝对是家庭条件不一般,但是有了这些东西之后开始买磁带,听歌、听英语,相信这也是不少青春年少孩子们的美好回忆。</span></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儿子用过的英语复读机90年代(一)</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儿子用过的英语复读机90年代(二)</font></b></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在,因为技术的快速升级、高科技数码产品的出现与普及,录音机和磁带它们都功成身退了。我这个从那个年代过来的老者,感叹时光荏苒、儿子进入中年了,孙子长大了、自己也老了时,再回首那段激情岁月、吟唱那些经典老歌,收获到的也是一种淡淡的、踏实的幸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