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月斋夜话——夏至凉面

刘心亮.6407951

<p class="ql-block"><b>  冬至饺子夏至面,老家青州的习俗。开始于哪朝哪代,没有谁去推究。只知道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那困难的记忆里,对头节约一年,这两天的热汤饺子凉水面,一定不会缺席。</b></p><p class="ql-block"><b> 直到八十年代中期,青州农村人的日子紧巴着呢,多么紧吧?不知道,反正半大小子见过纯白面的人不多。至于逢年过节,也就啖顿“通面”,就算烧了八辈子高香;看今天,各大小超市里摆满了各种特色的麸子黑面,说是有多么大的保健作用,真有种想哭的感觉。</b></p><p class="ql-block"><b> 即使在那个年头儿,青州老家的风俗习惯,也是一年一度的夏至,一定得吃顿凉面。夏至吃凉面,既是应了节气的习俗,更是对刚刚过去的“扒皮般”劳累的过麦的犒赏,更是对接下来两个多月的“抡大锄”的鼓舞。以至于“夏至吃凉面”那“隆重”的场景,几十年过去了,仍然是回味无穷,至今还是念念不忘。</b></p> <p class="ql-block"><b>  那年头的凉面一定是手擀面,面条要劲道好吃耐嚼,一定要反复搋面揉面戗面。</b></p><p class="ql-block"><b> 这一系列神操作,既费力又耗时,可是辛苦了母亲一个人。先在大瓷盆里搲上好几瓢白面,按比例兑水,和好一大个又胖又圆又柔软的的面团;再用两手把面团搬在大柳木案板上,撒上面醭使劲地搋,揉,搓,戗。大半小时吧,那面团在母亲娴熟的手下,就变成了若干小面剂子,剂子的大小,由擀面杖决定。</b></p><p class="ql-block"><b> 擀凉面的擀面杖,长得一米不少,要不,在大柳木案板上太耽劲儿。小的擀面杖,叫擀饼柱子;大型擀面杖叫“擀汤柱”;小型的用途广,烙溻饼,包水饺,包大菜包子;大型的擀汤柱用途最少,只用来擀面汤(青州人一直管面条叫面汤)。超大型擀汤柱在大型柳木案板上把面剂子拖拖擀擀,转转圆圆,擀擀拖拖,圆圆转转。只有如此,循环往复,擀出来的面汤才劲道好吃。在汤中泡着,半天决不能变糯变烂。</b></p><p class="ql-block"><b> 把面剂子擀成又大又圆又亮又透明的面皮饼,紧接着,撒上面醭,用擀汤柱一折一叠再撒一次面醭,三叠两叠,上下重复叠在一起。只见母亲左手摁面,右手持菜刀飞快地切起来。瞬间,一张硕大的面饼在母亲的手下,变成了又细又长又匀的面条。就这样,用重复手艺般的刀起刀落,把那些面剂子变成了扯不断,理还乱的龙须状面条,一一放在早已准备好的几个大而硬的高粱秸秆做的垫子上。</b></p> <p class="ql-block"><b>  大锅烧水,准备下面。</b></p><p class="ql-block"><b> 父亲这时提溜着一只水梢,去村中间儿,老槐树底下那口老井上打水。辘轳井绳把水梢放到井底,在井里摆满水以后,非要下沉片刻,才能拔上来。在夏天的时候,老井的水越往下越凉,这一梢水叫“井拔凉水儿”。从出井口,到回家的路上,尽管累了这手倒那手,也不能着地儿。老百姓讲话:“不吃麻花,要得这劲儿!”到家直接把这刚提溜来的“井拔凉水儿”倒入大瓷盆中。然后把锅中煮好了的,又滑嫩又筋道的热面条用笊篱盛进盆里过凉,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所谓“凉面”。</b></p><p class="ql-block"><b> 虽然小小一碗凉面,这不寻常的大部头操作,要多讲究有多讲究。要得就是那长长的挑起一根儿,追求得就是吸溜吸溜入口的那股凉凉啊。</b></p> <p class="ql-block"><b> 就在母亲和父亲干大件儿的时候,我们小孩也不能闲着的,各干各的一份差事儿去。</b></p><p class="ql-block"><b> 扒蒜去皮,洗刷纯粹石头蒜臼子蒜锤子;早去架上摘下来的新鲜的黄瓜,泡在凉水里;摘净叶子光要秆的芫荽,切成细沫;去大咸菜瓮中捞出几个颜色鲜亮的红萝卜咸菜,清洗干净,切成细丝儿;父亲用油把剥好的红皮花生米炸酥凉透;母亲解开塑料纸包好的香椿芽咸菜坛子,取出收藏好的头茬子鲜椿芽咸菜,拿菜刀切成细沫。</b></p><p class="ql-block"><b> 一切准备停当,最关键的一招就是大盆调麻汁酱了。这个得母亲亲自动手,一边滴香油或者加老陈醋,一边用筷子快速搅拌,直至打搅成又薄又稀的麻汁酱汤。然后浇在早就掺和成堆的黄瓜细丝上,加蒜泥,继续搅拌。一边往里再加椿芽咸菜末儿和红萝卜咸菜丝,最后加入早就炸好的红皮花生米,直到充分拌匀,再倒入早就被“井拔凉水”“拔”好的凉面盆里。凉面盆得用家中最大的二盆,盆大容易搅拌均匀,好一解一家人半天忙碌。</b></p><p class="ql-block"><b> 接下来就是母亲给每人笊一大碗凉面了。五颜六色的一大碗哪,加上在一旁直流口水的大孩儿小丫们,在天上下火的夏至日里,成为家家户户一道靓丽的风景。</b></p> <p class="ql-block"><b>  一碗不解馋,看着父亲的脸色,再加一碗。半大小子,吃过老子,正是能吃饭的时候。眨眼间,两大碗凉面下肚,用手抹拉着嘴儿,被那面香、菜香、蒜泥香,浑为一体的奇香陶醉着。</b></p><p class="ql-block"><b> 夏至凉面,吃的是那种其乐融融的氛围。一般人家,习惯在两头透风的大门底下,一家大人孩子围着木制小矮桌儿,坐着小板凳儿,一边吃着饭,一边享受着“过堂风儿”。你听呀——那勺碰盆声,筷碰碗声,脸脸带笑的“吸溜吸溜地”扒凉面声,声声入耳啊。这时,如果有来家拉呱闲聊的,或者从门前经过的,淳朴热情又好客的主人,肯定会把你请进“餐厅”请上“餐桌”,一同分享一碗凉凉的啊。</b></p><p class="ql-block"><b> 哪天你到青州来,临行前别忘了告诉我一声,我陪你领略这真正地道的“石磨面、大铁锅,手工擀、劈柴火”的夏至凉面呀。</b></p><p class="ql-block"><b> ——别做声,我没告诉他。</b></p> <p class="ql-block"><b>【壬寅夏至大晌午一边吃一边成文.心亮】</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