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自撰格——夏至

墨梅

<p class="ql-block">上联:团扇殷殷处,暑气熏蒸,扶堤柳幕如烟,蛙鼓噪,接天莲叶无穷碧</p><p class="ql-block">下联:平湖澹澹中,波光潋滟,长棹轻舟似箭,水声欢,映日荷花别样红</p><p class="ql-block">(注:上、下联最后一句借用古人佳句)</p><p class="ql-block">联意:夏至到,万物繁茂,暑气蒸腾,平湖上,波光潋滟,荷花盛开。</p><p class="ql-block">寓意:即使夏日炎炎,酷暑难耐,只要保持一种自然,平和的心态,就会感到一丝丝凉意,心静自然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百度夏至索引:</p><p class="ql-block">夏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夏至数九,羽扇在手夏至,标志着气候已进入盛夏,天气将逐渐转入炎热。</p><p class="ql-block">夏至之于古人,既是一个指导农耕的节气,又是一个充满隐喻的盛大节日,古人对夏至的重视,体现了其尊重自然、敬畏... 没有一个季节像夏天一样,一切都那么张扬,阳光、雨水、暑气盛到极致。虽然随之而来的,我们的情绪也会鲜明。</p><p class="ql-block">有人将北回归线穿过中国的地方称为“神奇的回归绿带”。无论是多样的景观,还是多样的文化,这条“绿带”的丰富,正是中国丰饶多姿的一面。</p><p class="ql-block">在六月。在树荫下。槐树下放个凉榻,凉榻旁搬来一张书案,摆好辟雍砚、香炉、手卷,“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 何其惬意。</p><p class="ql-block">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0个节气。斗指午;太阳黄经90°;于公历6月21~22日交节。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夏至是太阳北行的转折点。</p><p class="ql-block">夏至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对于我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来说,夏至过后,正午太阳高度开始逐日降低;对于我国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区来说,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过后经南返,太阳再次直射后才开始逐日降低。气温高、湿度大、不时出现雷阵雨,是夏至后的天气特点。</p><p class="ql-block">夏至在中夏之位,即午位,午属阳;夏至虽然阳气较盛,且白昼最长,但却未必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因此时接近地表的热量仍在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p><p class="ql-block">夏至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古时也是民间“四时八节”中的一个节日,自古民间有在夏至拜神祭祖的习俗。此外,夏至后,人们普遍会食用清补凉汤、凉茶、酸梅汤等来避暑。</p><p class="ql-block">“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人们发现了大自然的四季更迭等,逐渐认识到一年中气候、物候的变化也有规律可循。</p><p class="ql-block">黄昏时候观察北斗七星,人们发现在不同的季节,“北斗”的方位和斗柄的指向不同。因此北斗七星很早就成为指示季节的星空标志。如《冠子·环流篇》中写道:“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p><p class="ql-block">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几乎直射北回归二十四节气,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一岁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均有其独特的含义。</p><p class="ql-block">陈希龄《恪遵宪度》解释[夏至]:“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之名由此而来。在夏至这天正午时分太阳呈绝对(接近)直射状,北回归线地区会出现短暂的“立竿无影”奇景,“立竿无影”现象只发生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p><p class="ql-block">过了夏至,北半球各地的白昼开始逐渐变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p><p class="ql-block">我国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夏至避暑北池》也曾写到“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p><p class="ql-block">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p> <p class="ql-block">笔写我心,诗词乃厚学,不可斗巧。严谨文字,不负初心,昨日的初学者、今天的初学者、一生一世的初学者、永不满足、永不放弃,探索文字的最高境界——自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