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杨廷宝先生是中国20世纪的建筑巨匠杰出建筑学家中国建筑职业实践的开创者,中国建筑教育的一代宗师。他与梁思成一南一北,并称“南杨北梁”,他与梁思成、刘敦桢、童寯并称“建筑四杰”。杨先生在建筑设计及遗产保护、建筑教育、专业组织及国际交流等方面跨越积集于一身,在国内、国际建筑学界享有很高声誉。</h3> <h3>杨廷宝(1901~1982),字仁辉,河南南阳人。1915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1921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留学, 成绩优异,屡获全美建筑系学生设计竞赛大奖。获硕士学位并经实习之后,1926年离美赴欧考察建筑与城市,1927年春回国加入天津 基泰工程司。1940年入国立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南京工学院建筑系主任、南京工学院副院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和江苏省副省长等职。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首届学部委员,并分别于1957年和1961年连续两届当选国际建协(UIA)副主席。 </h3> <h3>杨廷宝与父亲杨鹤汀</h3> <h3>少年时期的杨廷宝</h3> <h3>学贯中西</h3> <h3> <br> 1901年10月2日出生于河南南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幼受到绘画艺术的熏陶。1912年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现河南大学)英文科。1915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1921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留学,他的建筑设计和水彩画得到保尔·克芮和瓦尔特·道森的指导,成绩优异,屡获全美建筑系学生设计竞赛大奖。</h3> <h3>学生时期的杨廷宝</h3> <h3>1923年杨廷宝获塞缪尔·哈克尔Jr·建筑奖(Samuel Huckel Jr. Architectural Prize)、市政艺术协会奖(Municipal Art Society Prize ompetition) </h3> <h3>1925年获硕士学位时的杨廷宝</h3> <h3>在校园写生的杨廷宝</h3> <h3>二十年代宾大的“中国小分队”(左起:杨廷宝、孙熙明、陈植、陈意、梁思成、林徽因)</h3> <h3>获硕士学位并经实习之后,1926年离美游历西欧,考察英、法、比、德、意、瑞士诸国古典建筑与城市,经埃及、新西兰、新加坡返国。</h3> <h3>青年时期照片</h3> <h3>1926年杨廷宝西欧考察照片</h3> <h3>后座者杨廷宝前座者梁思成左三林徽因左一陈意右一孙熙明左二翘腿者陈植</h3> <h3>1926年杨廷宝西欧考察照片</h3> <h3>1926年杨廷宝西欧考察照片</h3> <h3>1926年杨廷宝西欧考察照片</h3> <h3>百年巨匠</h3> <h3>从1927年春至1982年逝世,杨廷宝的建筑设计实践历程长达55年之久而未曾中辍, 主创、主持、指导以及参与顾问等共完成作品逾百项,杨廷宝与诸多同仁一道,在设计实践方面汲取西方现代建筑有益成份,结合中国国情,开拓现代中国建筑之路,致力于自主探索中国建筑教育和科学研究,积极推动国内、国际建筑专业人员及其组织的交流,为新中国建筑走向世界做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br>新中国成立前,杨廷宝依托基泰工程司开展设计实践。尽管战乱频仍、社会动荡、国家治理孱弱,而他仍凭借过硬专业基本功和踏实勤勉,以及基泰工程司综合实力,取得了骄人业绩——22年中完成近90项作品。其中既有受西方古典建筑影响的京奉铁路辽宁总站、清华大学校园建筑,也有融合中国传统建筑和现代工程技术的南京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和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还包括采用简化传统细部的北平交通银行和南京中央医院,更有受现代主义建筑影响的南京孙科别墅(延晖馆)和新生俱乐部,以及战争时期采用地域技术、速造价廉的重庆嘉陵新村国际联欢社、青年会电影院等。藉此积累丰富经验,也获得巨大声望。<br>从20世纪20年代后期起,设计有南京的中央医院、中央体育场、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和北京的交通银行、清华大学图书馆扩建工程、京奉铁路沈阳总站等。</h3> <h3>在天津基泰工程司时的杨廷宝</h3> <h3>杨廷宝中和陈植左面等</h3> <h3>沈阳北站</h3> <h3>张氏帅府西院公寓楼</h3> <h3>金陵大学图书馆(现南京大学老图书馆)</h3> <h3>中央医院</h3> <h3>致力中国建筑遗产保护的先行者<br>在特定时代背景下,杨廷宝和梁思成、刘敦桢、童寯、林徽因、夏昌世等第一代中国建筑师一道,及早投身古建与园林的调查研究。1932年,他受聘于北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主持古建筑的修缮工作。1934年秋,杨廷宝着力开展北平古建筑修缮。至1936年共修缮十处古建筑,包括天坛圜丘坛、皇穹宇、祈年殿、城东南角楼、西直门箭楼、国子监辟雍、中南海紫光阁、正觉寺金刚宝座塔、玉泉山玉峰塔及碧云寺罗汉堂等,是迄今所知最早成规模地由中国建筑师主导的建筑遗产保护与修缮实践。</h3> <h3>1924年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会成员合影(三排右三杨廷宝)</h3> <h3>1927年4月12日学成归国后的杨廷宾与陈法青举行了婚礼</h3> <h3>1935年5月9日杨廷宝(左1)与梁思成(右2)、林是镇(左3)、刘雨策(右3)等在天坛圜丘坛开工前留影 </h3> <h3>1 9 3 5年 春 北 平 修 缮 古 建 筑 杨 廷 宝 ( 右二)刘敦桢( 右一)查勘现场</h3> <h3>1 9 3 5年 春 北 平 修 缮 古 建 筑 杨 廷 宝 ( 右二)刘敦桢( 右一)查勘现场</h3> <h3>1936年杨廷宝(右1)与谭炳训、刘南策、林是镇等在修缮北平东南角楼工程开工留影</h3> <h3>1935年初北平修缮古建前查勘现场杨廷宝(右2)梁思成(右1)</h3> <h3>杨廷宝与家人在北京干面胡同家中合影</h3> <h3>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杨廷宝先生洞悉世界建筑发展潮流,通过延晖馆、空军新生社、招商局办公楼等建筑,形成了引领时代的设计风潮。</h3> <h3>延晖馆</h3> <h3> 设计半座南京城<br>央视《百年巨匠》节目曾评价杨廷宝先生:“设计了半座南京城”,这句话并非虚言。据统计,杨廷宝一生总计约120项作品,在南京与杨廷宝相关的工程项目有近70项,他留下的建筑经典成为刻在南京城市肌理上的永恒记忆。</h3> <h3>南京中山陵音乐台</h3> <h3>紫金山天文台</h3> <h3>原国民党中央史料陈列馆</h3> <h3>南京体育学院体育馆</h3> <h3> 建国后主要建筑成就<br>新中国成立后,杨廷宝更是在设计实践方面实现突破性跃迁,向国家层面提升、在学科层面拓展,终至出类拔萃,成为新中国建筑设计实践领域的杰出代表和领军者——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工程,以成熟设计思想和手法解决实际问题。20世纪50年代初期设计的北京和平宾馆对中国现代建筑设计颇有影响,此项设计曾受到-总理和中外人士的赞扬;他参加过北京的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京火车站、北京图书馆、毛主席纪念堂等建筑工程方案设计,主持和参加过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江苏省体育馆、雨花台烈士陵园、南京机场候机楼等重大工程的规划和设计。</h3> <h3>北京和平宾馆 渲染图</h3> <h3>北京火车站</h3> <h3>1976年参加毛主席纪念堂设计集体创作</h3> <h3>人民大会堂</h3> <h3>1975年参加北京图书馆扩建工程方案设计会议,介绍设计方案</h3> <h3>一代宗师</h3> <h3>杨廷宝不仅是中外闻名的建筑学家,还是杰出的建筑教育家。从1940年他任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到1982年的40多年中,他勤勤恳恳,教书育人,言传身教深深影响其弟子门生,其中多人成为现当代中国建筑领军者,7 位当选院士。他还曾17次率领中国代表团或代表中国出席国际学术会议,进行科学考察和友好访问。杨廷宝主编的《综合医院建筑设计》,创作的《杨廷宝水彩画选》、《杨廷宝素描选集》、《杨廷宝建筑设计作品集》均已出版。他还撰写了有关中国的城市规划、风景环境规划设计和古建筑保护等方面的论文。1981年获评全国首批“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为推动国内、国际建筑专业人员及其组织深入交流做出重要贡献。</h3> <h3>南京工学院建筑工程系全体老师与1953届毕业生合影。一排左起:童寯、刘敦桢、李剑晨、杨廷宝、刘光华、龙希玉、张镛森、陈裕华、甘柽</h3> <h3>杨廷宝在家的素描画作品</h3> <h3>临永乐宫壁画</h3> <h3>杨廷宝在美术社的水彩画作</h3> <h3>福建武夷山武夷宫</h3> <h3>北京由北海琼岛春阴望白塔</h3> <h3>杨廷宝和童雋</h3> <h3>1944年出席中国建筑师学会年会,任学术委员会负责人</h3> <h3>1954年当选中国建筑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和中国建筑研究委员</h3> <h3>1955年率团出席在荷兰海牙召开的国际建协第四次代表大会时途经莫斯科留影(左4戴念慈、左5杨廷宝、左7吴良镛)</h3> <h3>1961年杨廷宝出席第六届世界建筑师大会,被授予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名誉会员称号</h3> <h3>1963年率团参加古巴建筑师全国代表大会,在墨西哥出席国际建协第八次代表会议</h3> <h3>1963年10月杨廷宝(左三)和梁思成(左2)率团对巴西进行友好访问</h3> <h3>1963年率团参加古巴建筑师全国代表大会</h3> <h3>1966年主持在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召开的全国建筑学教材编审委员会扩大会议</h3> <h3>1973年杨廷宝(左2)应邀率中国建筑工程技术代表团赴日本访问</h3> <h3>1974年杨廷宝(后排右2)与童寯(后排左3)率中青年教师考察安徽马鞍山太长石玑太白楼 </h3> <h3>1971年杨廷宝(左二)和童雋(中)等在扬州鉴真纪念堂工地指导施工</h3> <h3>1975年冬杨廷宝(二排左3)与参加《苏州古典园林》书稿审定会成员在拙政园合影</h3> <h3>1980年对福建武夷山庄工程设计和具体布局进行详细研究</h3> <h3>1982年5月杨廷宝指导南阳医圣祠的修复重建</h3> <h3>杨廷宝(右2)指导和审查南阳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h3> <h3>生前书房</h3> <h3>南京成贤街104号杨廷宝故居</h3>